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帝也疯狂-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脖纠词歉实矍宄槌嫉模衷诨实畚髑ǎ刂懈咐匣褂惺裁粗竿∠M菹驴煨┗爻ぐ病!碧锪钭翁撬党觥凹槌肌崩矗浅俗约夯够嵊兴图泵γ钍涛澜切┍可彼馈;购没瞥补ト肓顺ぐ簿椭镜靡饴鹄矗挥信杀プ匪L瀑易诓乓豢谄艿搅诵嗽ń窈褐校谀抢锵铝钊砬谕跏崭淳┏恰5嗽恢闷В复⒈附仙伲孀盘瞥奈奈浒俟傧嗉谈侠矗易诔伎季醯貌普侠哑鹄础L锪钭尉统没八蒂易诘剿拇ū苣选!�
四川是唐朝皇帝们的传统避难所,自从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跑到这里之后,皇帝们都爱上了这个地方,之后的唐代宗、唐德宗也来这里避过兵乱。但田令孜让僖宗去这里却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他。因为四川的节度使陈敬瑄,也就是那个靠球艺赢得这个官位的家伙,是田令孜的心腹。僖宗正为艰苦生活发愁,听说四川物产丰富,就满口答应。历尽千辛万苦,僖宗一行人到了成都,总算有了一个落脚地。
只是成都生活虽然安定,却哪里比得上长安的繁华。僖宗失去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只好和嫔妃们一起喝酒赌钱,有时回想长安的生活就会流泪。田令孜便来宽慰他,道是皇帝圣明,黄巢贼军不久就会消灭的。把皇帝哄得高兴,他好从容掌权。由于他的心腹在这里当节度使,田令孜就觉得这里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了,于是开始胡作非为起来。把各地进贡来的财物分给随他入川的军队,而对真正护卫僖宗的四川军队却没有分毫的赏赐,这使得四川军队极为不满,有人聚众起兵,马上得到纷纷响应,陈敬瑄好不容易才镇压下去。通过此事,各地领兵大将们看到皇帝昏庸无道,又何必要为他卖命,就各打自己的小算盘,开始经营自治领地。为五代十国的大分裂埋下了伏笔。
而黄巢军队却由于在长安大肆杀戮掠夺,失去了广大百姓的支持,由胜利转为失败。农民军的优势本来就是灵活机动,他却留守长安,很快就被各地的勤王大军团团围住,处在了被动的境地。中和二年(882年)九月,黄巢手下最得力的大将朱温投降唐朝,反成了镇压农民军的主力。对此唐僖宗大喜过望,认为是“天赐我也”,还给朱温赐名朱全忠。但僖宗没有想到,这个朱“全忠”却一点也不忠,最后竟是他夺去了唐朝的江山社稷,不过这是后话了。沙陀贵族李克用也率兵入援以助朝廷,大败黄巢军,在中和三年(883年)四月攻入长安,把黄巢赶了出去。于是,唐僖宗在四川度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之后,终于回到了已经残破不堪的长安城。
按说黄巢起兵反唐,完全是唐僖宗的苛政逼出来的,可唐僖宗却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对那些受逼迫成为黄巢姬妾的女子摆起皇帝威风来,责问她们:“你们都是高官勋贵的子女,世世代代都受国恩,为何屈从反贼。”这时,为首的一个女子辞色不挠,回答说:“逆贼凶不可挡,朝廷有百万军队,尚且弄到宗庙失守,跑到巴蜀去避难。现在陛下却因为不能抵抗贼军而责备我们这些女子,那要把那些公卿将帅们放到什么地方去呢!”皇帝被她噎得说不出话,只好把她们统统绑到街市上杀掉完事。长安的市民同情她们的遭遇,纷纷给她们送去酒喝。她们中的很多人都因为悲伤害怕,一边大哭,一边喝得大醉。只有那个和皇帝顶嘴的女子,却既不痛哭,也不饮酒,一直到就刑,都神色肃然。这么一比,这位大唐天子的见识操守,显见得还不如一个小女子。
不过僖宗经过一番逃难,也长大了些,不再是个只想着玩的小孩了。他对田令孜专权的情况开始不满,可这个“阿父”虽然在玩的时候能哄着他,但一涉及到手中的权力,就分毫不让。最后又由于和大将王重荣争权夺利,导致王重荣联合李克用兵犯长安,田令孜再一次挟持唐僖宗出逃。
一行人先逃到了凤翔,田令孜又想跑到成都,但僖宗已经觉察出他的专权,就断然不许。于是他就劫持皇帝跑到了宝鸡,后来又到了兴元,这时,皇帝说什么也不肯走了,就留在了那里。而朝廷百官看到皇帝又一次跑了,也就对他彻底失望,懒得再追。各地节度使也对田令孜的专权十分不满,不少人把打击的矛头对准了他。光启二年(886年)十月,节度使朱玫把襄王李煴挟持到长安立为傀儡皇帝,给已经乱成一锅粥的政局又增加了新的混乱。一时新旧两个皇帝开始比拼影响力,到底唐僖宗是“正统”所在,更胜一筹。王重荣和李克用转而拥护唐僖宗,杀掉了襄王李煴,传首行在,也就是唐僖宗所在的兴化。
经过一番折腾,田令孜也被贬到四川去了。唐僖宗准备返回长安。可他逃跑的时候太过匆忙,居然把唐朝列祖列宗的牌位都丢了。僖宗感到回去之后难以向列祖列宗交待,就决定先派人去长安修复太庙,重制牌位,暂时停留在凤翔。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初,僖宗生了重病,就命车驾急速回京师。过了一个月,27岁的僖宗离开了人世。他虽然生前两度逃出京城,倒很幸运地在长安宫中的武德殿“寿终正寝”。他之后的两个皇帝就没这份运气了,都死在了他看中的“忠臣”朱全忠手上。他死后的二十年,唐朝的江山社稷也被这个朱全忠取而代之,建立了后梁,自此,中国的历史就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了。
后唐庄宗李存勖
曾经是骁勇善战的少年将军(1)
唐王朝自从黄巢起义以来,就已经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境地。本来就各有异心的军阀们,更是趁这个机会开始纷纷独立,称帝称王。其中,势力最大的,要属原是黄巢叛将的朱温和沙陀贵族李克用。朱温先下手一步,把皇帝控制在自己手里,正好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又觉得这样不过瘾,干脆杀掉唐朝皇帝,自立为帝,这就是后梁太祖,五代十国由此开端。
李克用也是在镇压黄巢起义的时候起家的,他本是沙陀人,后来被唐懿宗赐姓为李。他虽然和朱温共同镇压了黄巢起义,却在后来斗成了水火不相容之势。朱温篡唐自立,使他找到了“救驾灭贼”的借口,他不肯称帝,仍然作唐朝的晋王。可是他虽然善于作战,在拉拢人心上却差了朱温一筹。他曾经帮助刘仁恭夺得幽州之地,但刘仁恭却在他和朱温苦战时作壁上观,后来又投靠朱温。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曾和他约为兄弟,共同攻梁,可后来看到后梁势大,背他而去。这样,他在和朱温的拉锯战里,就不免处在了下风。他也为此日夜忧虑,后来终于一病不起。
李存勖在弥留之际,他把儿子李存勖唤到床前,取出三支箭对他说:“朱温是我的世仇;燕王刘仁恭是我给他夺回的地盘,契丹曾和我约为兄弟,但他们却都背叛了我,投奔朱温去了。这口气不出,我死不瞑目。”李存勖满眼含泪,接过三支箭,表示一定不负父亲重托。李克用又向将领们托孤:“我的儿子志向远大,必定能成就我的事业,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他。”说完这些话,李克用就去世了,23岁的李存勖,袭承了晋王的王位。
李克用对儿子的信任和希望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虎父无犬子,李存勖在十一岁的时候,就随着父亲出征作战,战胜后又随父亲前往长安,觐见唐昭宗。唐昭宗十分欣赏他的才干,许之为栋梁之材,还对他的父亲说:“此子可亚其父”,就是说他将来必定会胜过父亲。李存勖也因此而得到了“亚子”这么个名字。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在军事上的才能也远胜于乃父:像父亲一样骁勇善战,却在谋略上更胜一筹。李克用由于手下的部将都追随他多年,所以就对他们十分姑息,经常赏赐,导致这些骄兵悍将时时扰民,李存勖就劝父亲要注意整顿军纪。燕王刘仁恭,靠李克用的力量才夺得了幽州,却在李克用向他借兵时不理不睬,后来被朱温围困,才又厚着脸皮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恨他忘恩负义,打算不管,李存勖就劝他:“现在朱温的势力很大,天下能和他抗衡的,也就是我们和幽州了,如果让他攻下幽州,我们就更加孤立,做大事的人不应该计较小恩怨。”于是李克用听了他的话,解了幽州之围,从而阻止了朱温势力的发展。后来,李克用在和朱温的作战中一再失利,心里十分悲观。又是李存勖来劝解他:“朱温妄图凭借武力来攻克四邻,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的行径。物不极则不反,他现在已经走到了极点。我们不应该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到他衰落的时候再进军。”父亲死后,李存勖决心消灭仇人,把他父亲留给他的三支箭十分郑重地供奉在他的家庙里。每次出征的时候,他先派个官员到家庙里把箭取了出来,放在一个精致的丝袋里,带着上阵去;打了胜仗,再送回家庙。
年轻的晋王一开始的行为就表现出了他的不凡。李克用曾经嘱咐弟弟李克宁辅佐李存勖,但李克宁却怀有异心,于是,李存勖在母亲曹太后和父亲老臣张承业的帮助下,迅速地平定了李克宁的叛乱。五代时期,收养义子的风气盛行一时,很多割据的首领都喜欢把手下的猛将收为义子,李克用也不例外,比如那个赫赫有名的“十三太保”。当时,有人劝李存勖,为了防止这些人不服造反,不如先把他们杀掉。但李存勖却不同意,他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用自己的勇敢让那些人对他口服心服。李克用去世,正是在晋军和梁军在潞州城交战的时候。有人认为在居丧期间不宜出兵,但李存勖却说:“敌人此时会以为我们正在居丧,而且我又年轻,没有经验,一定不会出兵。我们正好出其不意,偷袭敌营,一定会取得成功。”果然不出他所料,梁军毫无防备,被他杀得狼狈逃窜。朱温得知此事,不禁惊诧万分,慨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呀,像我的儿子们,不过是一群猪狗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