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另一种历史-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面几乎看不见气泡的鱼雷,那微乎其微、直到命中时才被发现的航迹,使护航分队指挥官判断出,这就是那所谓的〃长矛〃。敌潜艇就在附近!
他在发出弃舰命令之前,先行发出〃反潜〃命令。
一场围剿开始了,10条驱逐舰围起大网,纷纷投下深水炸弹,直到让上将看到海面漂浮起大片油渍和少量残骸。
红旗太平洋第二舰队重整旗鼓,航向西南,继续前进。
(862)
千岛群岛南端。择捉岛。
顽强的栗林忠道将军终于使用渔船完成了对这个北方大岛的登陆。
从法理上明确属于日本的千岛部分,已经到此为止。
他在困惑,是否继续战斗?当晚东京发来一纸电文:
吉田茂首相亲自提名,由栗林忠道担任内阁警视厅长官,同时晋升为警衔中将。
司务长特意找来一桶上好的日本清酒,协助栗林长官,向部队举行了一个不太寒酸的告别仪式。
堤不夹贵少将向他敬酒:〃栗林樣,祝贺你收复北方四岛!〃
栗林于是把进攻择捉岛上最后几个苏军哨所的任务,委托给堤不夹贵完成。
日本的防务体系,从此建立并保持在警视厅的层次上。
(863)
伯力市(哈巴罗夫斯克)。
此时这个远东城市约有20万人口,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水陆交通枢纽。
20年代的伯力街头
自从邓华两栖纵队沿着黑龙江上溯,乘坐内河登陆艇和〃水牛〃、〃鸭子〃以及青岛生产的〃水獭〃两栖战车这些机动工具,冲过苏军在共青城河段设立的简陋水上封锁线之后,位于三江平原的伯力城,就进入华军的攻击视野。
从南翼乘坐缴获的苏联火车赶来的许世友纵队,先头部队也在伯力以南70公里的霍尔小镇与苏军接火。
自哈尔滨匆匆返回伯力的什捷缅科明白,虽然敌人进攻火力尚不猛烈,动作也还迟缓,但这个兵力空虚、无险可守的河港城市,防御有效程度还不及海参崴十分之一,它将不可避免地陷落。
而从共青城退防此地的普里卡耶夫上将,喋喋不休、也十分正确地强调着:
〃事实证明,针对敌军登陆威胁所做的那些沿海防范,唯一作用就是,极大地分散了自己的兵力!今天你看到的恶果都是那时造成的!〃
没人反驳他的意见。从这位上将的角度看,这几乎是真理。
简单交换了一轮看法之后,什捷缅科握住老朋友普里卡耶夫的手,嘱咐他,提前准备好能够夜航的飞机。
苏联滨海边疆州。纳霍德卡港。
11月,这个距离海参崴100公里、拥有3万人口的潜艇基地港城,成为今日争夺战的热点。外围防线上的苏联海军陆战团抵抗一轮,渐次撤往市区。
市区的最高建筑只有三层,建筑物楼顶架着几挺相对较新的郭留诺夫重机枪,这就是守备团的指挥部了。
昨天,它北面18公里的屏障小小的〃游击队城〃已经易手。执行攻击的是华北联军宋时轮纵队。
他们对这个小城的名字发生了兴趣,并似乎认为〃游击队〃是他们的专利。居然在小小市政厅门前的俄文铜牌上,用刺刀刻画,加上了〃八路军的·游击队城〃等中文字样,令人哭笑不得。
(864)
哈尔滨。道里区,马迭尔饭店。
这座俄式建筑现在被征用为远东方面军司令部。叶廖缅科大将仍然坐镇这里,信心坚定地感染着江城的14万红军和〃人民军〃战士。
昨天,中国人的一支轻装甲部队突然在西北方向50公里处的呼兰河畔出现!这是敌人企图切断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两个集群之间联系的明显迹象。
阴雨天气妨碍〃伊尔10〃出击。为确保哈-齐之间的铁路畅通,大将果断命令第136摩托化师在独立坦克旅配合下,越过松花江,前去歼灭这股敌人。
部队过江途中,突然传来天崩地裂一声巨响,松花江大铁桥炸断了。
担负大桥守备的〃满洲人民军〃552团惊惶失措地报告说,大桥遭遇敌机轰炸!但叶廖缅科明白,这样的阴雨中,根本不可能有敌机出动。无疑或是守备团玩忽职守,或是混进了奸细。更可能,他们本身就通敌。
〃执行战场纪律。把这个团全部缴械。士兵押送桥头负责连夜抢修,军官一律枪毙。〃大将向保卫部门发出命令。
齐齐哈尔。
列柳申科接到两个互相矛盾的命令。战区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要求他作好向西海拉尔方向突袭的准备;但顶头上司叶廖缅科大将命令他立即向东哈尔滨方向全力出击。
手中缺编一半的第四坦克集团军,刚得到哈尔滨送来的、不甚充裕的补给。
向西,回到祖国,无疑是有诱惑力的。可是翻越大兴安岭他没把握。从龙江镇开始,是苏联制式的宽轨铁路,却没有一台可供使用的机车。
向东,回去坚守哈尔滨,尽一份远东方面军成员的责任。可是那种自投罗网、陷入包围圈的直感太强烈了……
上将摘下军帽,痛苦地抱住自己好久没理发的光头。
(865)
苏联境内,赤塔州。博尔朔夫山脉,涅尔琴斯克。
冈峦起伏的丛林中,杨得志少将放下望远镜,指着远方炊烟缕缕的小城,对身边的另外两位少将陈士榘、黄永胜叹道:
〃看清楚,老伙计们,这就是著名的尼布楚了!〃
出发前,接到林总派飞机专程送来的一包文件。封皮上有林彪留字:
〃毛主席亲自赠送。杨、陈、黄必读〃。
打开之后,竟是几本纸页陈旧的线装书。靛蓝色的书皮上写着:《中俄尼布楚界约》。
几个人花了几天时间,还找来部队的文化教员,才弄清楚这份签订于1689年的两国条约;也才领悟了林总强调他们〃必读〃的含义。
这里,就是257年前,中国与俄罗斯划界、签约之地。
这条边界稳定了将近180年。而在最近这不到80年间,才一退再退,退到黑龙江边,又退到乌苏里江边……
杨陈黄西路三纵队,这次受领了特殊任务前出到博尔朔夫山脉和外兴安岭余脉,预设阻击敌人援兵的阵地。为此他们被赋予了临时编号:杨陈黄兵团。
以步兵为主的这个兵团,出没深山老林并无困难,所需无多的给养、器材,用被缴获的苏军车队及时送到每日前进位置。只是偶尔路过俄罗斯小村庄时要绕开走。见不到国内那种乡亲迎送、依依惜别的情景,使他们有点郁闷。
但使他们心头发热、时时感到激励的那句口号,已在兵团深入人心:
〃打出国门,恢复故土!〃
离开前哨,杨得志对两位搭档感慨:
〃咱三个,都是井冈山第一批战士。老战友剩下不多了。20年奋斗,为的建设一个新中国。现在新中国不远了,咱这些老战士,得打出个样子,问心无愧!〃
11月中旬,工兵纵队在尼布楚以东山麓,开始第一轮布雷。
(866)
蒙古。达里冈皑草原,纳兰山区。
这片光秃、不长树的丘陵,迎接了本年度的第一场雪。
与洁白寂静的地面相比,空中却是红火异常,热闹非凡。
苏联第14航空军军长尼古拉·波德戈尔内少将感到,中国华北空军的这次攻势很不寻常:
一周里,敌人出动了数百架次,机型也有野马、闪电、契丹风等多种,摆出一副要进行一场空中决战的架势。
过去他们可没有过这么持续的进攻,多数是守在家门口,等我们打上门去。
莫非敌人突然得到了大批飞机和汽油?
波德戈尔内不禁诅咒那个伪善而又两面三刀的美国他们装模作样主张和平,却背地里向我们的敌人提供军火。他们虽然没在口头上谴责我们是侵略者,但心里就是那么想的。
最可恶的是今天凌晨,敌人超低空飞行,利用他们的远程性能优势,绕道背后出击,偷袭了纳兰机场。
昨晚刚部署的一个新型〃雅克9〃歼击机飞行团,遭到毁灭性打击。敌人还使用德国人的蝴蝶弹红军战士叫它〃恶魔之卵〃,这种集束炸弹破坏面积很大,雅克9飞行团瘫痪在地面。
战争似乎变成了苏联在对付美帝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而中国,只不过是为他们出动人力的一个附庸、走狗或者傀儡。
多么不可思议!
在开战前,我们没把这点想好……现在该是结束这一切的时候了吧?
纳兰前线航空师师长鉴于敌人攻势很猛,被偷袭危险很大,要求撤离那个基地。波德戈尔内也觉得那里不值得拼命,于是批准了撤离的请求。顺手,也撤销了那个师长的职务总得有人为损失的雅克飞行团几十架新飞机负责。如果不是师长,那么难道是军长?
不过,敌人为什么要向这个如此荒凉的地区,发动大进攻呢?他想不通。
(867)
南京。中央军校,委员长官邸。
〃娘西皮,煮熟的鸭子飞掉了!还有脸皮报什么功?〃
委员长一把抓过副官手里西北司令长官行辕发来的电报,正打算撕个粉碎,夫人从旁唤了一声:
〃达令,听他说完再发作也不迟嘛。〃
毕竟汤恩伯救驾有功,送给夫人那辆特制专车也还在卫队编制里呢。蒋介石余怒未消,顺手把电报揉成一团,又交给副官。
副官尴尬地展开电报,念了一阵:上面罗列了毙敌和俘虏数字,分别也有4万和12万之多。如果属实,那么这也是国军空前的大胜利了。
只是这和自己长久以来期待的、甚至和全国人民想象的胜利很不相同。
抓到崔可夫,那是何等荣耀?国人面前、世界面前……那是一番多好的话题!委座甚至在浮想中导演过同崔可夫这位斯大林格勒的英雄再次见面的情景:
……自己会从容淡定地,穿着一袭长衫,慢慢握住崔可夫惭愧地伸出的手臂,象征性地寒暄几句:瘦了、胖了多半是瘦了,然后笑眯眯地问问他:
怎么为难我们蒋夫人呀?噢?本来不想?那么何必?嘿嘿我知道,你们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