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德战争-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牺牲了。凯特尔感到事出意外,有些震惊。曼纳海姆说,赖蒂关于不单方面结束战争的承诺已不再有效。当芬兰一听到消息说,罗马尼亚刚一求和,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之间就发生了战斗。芬兰匆忙于8月25日向苏联询问和平条件。莫斯科提出的先决条件是,芬兰与德国断绝一切关系,所有外国军队于9月10日前撤出芬兰,在此基础上同意接待芬兰的代表团。 
  驻芬兰的德军指挥官迪特尔于6月23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他的职务由伦杜利克接任。伦杜利克是一个能干的奥地利人,据古德里安说,他与希特勒私交甚好。伦杜利克对人彬彬有礼,但冷漠无情。他在拜会曼纳海姆时,敦请对方不要屈服于苏联的压力而拿起武器反对德国。曼纳海姆认为,这种请求就是一种威胁性的暗示;曼纳海姆的这一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德国在1940年和1941年慑服了欧洲,1943年可以使意大利和罗马尼亚对它俯首帖耳,但是,在芬兰,任何高压手段都是枉费心机,因为第20山地集团军孤立无援,芬兰军队又在人数上占有二比一的优势。 
  德国人从9月的第一个星期就开始撤走物资和弹药,不过,他们若不抛弃大部分重型装备,到9月中旬显然是来不及撤出芬兰的。苏军最高统帅部此时对使用苏军来牵制德军已没有多大兴趣。德国海军参谋部说服希特勒,批准他们夺取芬兰苏尔萨里海军基地,至此,德芬之间十分友好的关系即告结束。进攻发生在9月15日上午。出乎意料,芬兰守备部队开了火,同时苏联空军也插了一手,结果德军被赶跑,损失惨重。希特勒进攻苏尔萨里,帮了苏联人的忙,同时又使芬兰人摆脱了窘境。曼纳海姆马上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下令所有芬兰舰只返回港口,同时要求伦杜利克立即撤走。即使如此,到当时为止,还不存在敌意。伦杜利克注意到莫斯科对芬兰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要他们积极地驱逐第20山地集团军,但是他还是认为,芬兰人跟踪撤入挪威的德军仅仅是一种姿态,表示他们顺从苏联的要求。撤退起初进行得太平无事,但是后来跟踪德军第20集团军的芬兰军队,在精明强干、逞强好胜的西拉斯沃率领下,逼得德军无路可走。于是在波罗的海海岸城镇托尔尼欧附近发生了战斗,使乡村蒙受严重破坏。一列运载弹药的列车发生了爆炸,使罗瓦尼埃米镇化为一片废墟。苏军最高统帅部对进入芬兰或追击伦杜利克的部队没有多大兴趣,直到10月15日才调部队前往占领佩萨莫地区。 
  芬兰之战至此结束,芬兰在这场战争中伤亡二十万人,其中五万五千人死亡。此外,芬兰还丢失大片领土,损失很多经济资源,必需承受几乎压垮它的战争赔款。芬兰参战是为了夺回在冬季战争中丧失的领土,它的最终愿望可能还不止于此。可是这个小国被迫参加德国的反共产国际的圣战,苏联是要负相当责任的,因为在冬季战争以后的一段和平时期内,苏联对芬兰横加凌辱、讹诈并以灭亡相威胁。芬兰人被逼得走投无路。他们还记得,斯大林在1939年对芬兰不介入德苏战争的愿望所表示的,是一种含有嘲讽意味的同情,并且说仅从地理上考虑,这也是绝对办不到的。对芬兰说来,德国是两个恶魔中稍微好一点的一个。芬兰有幸保持了国家的独立,这要归功于它自己的英勇和刚毅、近海的地理位置以及美英对它的前途的深切关怀。 
  虽然芬兰战争对希特勒与他的三个主要放手的生死搏斗说来是无足轻重,但必须把这场战争看成德国的斯堪的纳维亚战略的一部分。希特勒不无理由地相信,占领了丹麦和挪威就保护了波罗的海和德国的北侧,以及瑞典的铁矿和芬兰的镍。铁和镍对德国的战时经济固然是必需的,但也可以从别处获得,是否值得为了这些矿产而把五十万德军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闲置在挪威和芬兰,那是十分令人怀疑的。征服挪威只用了一个军,但要守住它则需要一个集团军,这是由于元首对英美登陆怀有过分的恐惧心理,加以部队沿挪威海岸运动十分困难。占领了挪威固然给德国提供了空军基地,便于空袭驶往俄国的运输船队,并且给德国提供了海军停泊地,可以自由出入北大西洋,但这两者对战争的结局都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942年至1944年间五十万芬兰和德国精锐部队无仗可打,只与不及他们半数的、战斗力不强的苏军对峙着。 
  芬兰参战给苏联造成的麻烦,只不过是牵制了部分苏军部队,但是,当形势表明赫尔辛基不想援助德国攻打列宁格勒也无意渡过斯维尔河时,苏军最高统帅部也就相应地削减了部队。德军第20山地集团军的兵力最后曾达到三个军,将近二十万人。他们除了守卫从来没有受到过严重威胁的佩萨莫以外,几乎无仗可打,更没有什么战果。只要阿尔汉格尔斯克铁路保持畅通,希特勒坚持要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的主张是不完全符合逻辑的。假定德军在1941年占领了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必然会给苏联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但是只有在攻陷列宁格勒之后,才能夺取这片北部沿海侧翼。希特勒本来能够轻而易举地迅速攻下列宁格勒,不过单靠他调遣给李勃的北方集团军群的那些师是办不到的。希特勒的失败,在于他不会区分轻重缓急,也不会依据自己的力量制定战略。28第二十八章 罗马尼亚第二十八章 罗马尼亚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罗马尼亚的石油对德国的战争努力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却是第三帝国战争物资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943年,罗马尼亚曾向德国本土或直接向战场上的德军输出了大约二百四十万吨的石油和石油制品。4月5日,即在苏军进攻克里木前不久,以地中海为基地的美国轰炸机,对普洛耶什蒂油田和多瑙河的水上运输开始了连续的轰炸,到5月20日,罗马尼亚的石油已减产一半。4月21日,土耳其也停止了向德国输出铬。 
  这个月初,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取得英美两大国的同意后,发表了广播讲话。他向罗马尼亚保证,苏联除了要求归还比萨拉比亚以外,对罗马尼亚决无领土要求,亦无意用任何方式干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不为德国所知的是,罗马尼亚4月12日在开罗与美、英、苏等国代表开始进行和平谈判。苏联大使诺维科夫向罗马尼亚的斯特尔贝亲王提出了六项停战条件,诺维科夫还设法把这些条件的副本交给了罗马尼亚反对派首领、国家农民党领导人玛尼乌。罗马尼亚想要和平,然而却要求英、美军队通过空运进入罗马尼亚以确保它未来的安全。4月19日,玛尼乌提出了一些反建议,但是经过一再的延搁,谈判终于在5月15日被安东奈斯库中断了,因为这些条件对他说来是不可接受的。可是,据说会谈仍在斯德哥尔摩继续进行,而且对德国和西方大国都是保密的。 
  罗马尼亚的贵族、知识界以及其他的反对派分子,不管安东奈斯库同意或不同意,都决心要退出战争。他们听信了莫斯科的种种许诺,使开始策划除掉安东奈斯库,并断绝与德国的关系。尽管对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来说,等待他们的命运是被消灭,或在苏联的集中营里慢慢地被折磨死。 
  德罗关系在1943年间已严重恶化,而且到1944年也未见改善。安东奈斯库坚持罗马尼亚军队和德国军队要有平等的指挥权,他不允许德军特遣队插到罗军的布防区内,除非这些德军受罗马尼亚指挥。德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驻扎在罗马尼亚国土上使补给、维修和财政出现了无数的难题,这些难题又引起了支付平衡问题和罗马尼亚经济的紧张。再则,罗马尼亚还想要德国制造的装备,而这些装备它自己买不起,德国又不愿意或无法提供。罗马尼亚最迫切的需要之一,是需要德国协助自己进行防空。罗马尼亚国土上来了大批的德国东线部队、志愿部队,以及十二万五千名来自外德涅斯特地区的日耳曼族难民,这并无助于减少摩擦。这时,德军的官兵已适应严酷的总体战,但他们对罗马尼亚人的脾气和作风变得越来越烦躁,特别对罗马尼亚人面对这场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所抱的麻木不仁和漠不关心的态度更不耐烦。可是,元首又不让舍尔纳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让他的部队作好战争准备,以防德国的对外关系遭到更大的损害。德国在罗马尼亚的政治和军事组织既复杂又混乱。德国驻布加勒斯特大使冯·基林格尔直接向里宾特洛甫的外交部负责。但是,他的任务太繁重,德国又任命了克洛迪乌斯作为副大使,负责与安东奈斯库和罗马尼亚外长进行一切重要的谈判,而基林格尔则主持日常事务。德国大使有他自己的武官施帕尔克。汉森负责德国陆军使团并指挥所有驻罗马尼亚的德军基地部队,并通过约德尔或凯特尔接受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空军武官和空军使团负责人格斯滕贝格,既对大使馆又对戈林负责,他指挥包括两个高炮师在内的所有德国空军的空勤和地勤部队,并负责普洛耶什蒂的空中和地面防御。另一方面,舍尔纳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既不对布加勒斯特负责,也不对德军最高统帅部负责,而是直接或通过陆军总部的古德里安向元首负责。由于安东奈斯库坚持在指挥权上的平等,罗马尼亚部队再也不可能配属或隶属给比它低的德军司令部,而且舍尔纳也不得不同意罗马尼亚军队司令官在右翼拥有指挥两个集团军(其中一个集团军是德军)的实权,以换取德军司令官能在左翼对罗马尼亚的一个集团军行使战术指挥权。这是德军的军和师自战争以来第一次真正地而不是名义上接受了罗马尼亚的指挥。 
  对罗马尼亚东道国有利的责任分工,一直遍及整个后方地域。安东奈斯库保持了对整个国家的行政管辖权,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