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德战争-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还有一千二百五十门安装在坦克底盘上的自行火炮与一万辆各种类型的轻型装甲车。德国装甲车辆改进设计,对于扭转1942年到1943年落后地位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虎式与虎王式坦克比苏联KV型坦克先进。与此同时,改进了的V型坦克、装有先进火炮的IV型坦克和强击炮,证明也可与T34型坦克相匹敌。1942年德国75毫米与75毫米以上的火炮与坦克炮的产量如下:火炮为一万二千门,坦克炮为二千四百门。通过一年的努力到1944年,火炮的产量便提高到了四万零六百门,坦克炮的产量提高到了一万五千三百门。 
  希特勒及其顾问们愚蠢无知而又刚愎自用,直到很晚才认识到德国处境的严重性。本来,有三年大好时光可以用来改进德军的装备,但基本上被浪费掉了。尽管如此,1943年德国的军工生产与苏联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种种迹象表明今后还会继续提高。军工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料却令人有些担忧,因为德国有百分之四十七的铁矿石主要靠从瑞典与法国进口,百分之百的锰与铝土矿主要靠从苏联与巴尔干国家进口,百分之四十五的铜靠从瑞典进口,百分之七十五的钨靠从葡萄牙进口,所有的铬靠从土耳其进口。德国消费的石油大约只有百分之三十是从罗马尼亚进口的。从罗马尼亚进口的石油数量因运输困难而受到了限制。1943年期间,德国兵力损失严重,尤为严重的是,有作战经验的初级军官的伤亡增多了。但是,这种损失还决不是致命的,从占人口的百分比来看要比苏联所遭受的损失小得多。 
  当斯大林从德黑兰回国时,据报道,他已对将领们说过,即使罗斯福不信守诺言,在1944年不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苏联自己也有足够的兵力消灭希特勒德国。如果他确实说过这样的话。那么令人怀疑的是,这是否就是他当时深思熟虑作出的冷静的判断。1943年年底,苏联已转危为安,从此可以满怀信心地面对未来。它再无需为生存而斗争,而消耗性的战役和苏联的冬季已使德军丧失了大量的进攻兵力。可是德国仍很强大。只要有足够的喘息时间,它就能象恢复它的工业生产那样恢复起它的武装力量。与苏军对抗的只是德国的一部分兵力。只要分析一下德军的部署与兵力,你就很难相信苏联确实能靠自己的兵力完成消灭德军的任务。就象英美迫切希望苏军在苏联牵制德军一样,苏联也迫切需要英美介入欧洲大陆。没有第一战场就不可能有第二战场。这个奇怪联盟的成员国都担心德国的阴谋诡计会使它们分裂。 
  1944年期间,苏联生产了三万二千架飞机、二万九千辆坦克,英美生产了十二万多架军用飞机、二万二千多辆坦克。美国、英联邦与英帝国,以及苏联的军火总产量,据某个资料来源估计,大约以九比二超过了德国。 
  在这期间,这两个西方盟国对那些被迫向德国军火工业提供重要战略原料的中立国施加了强大的外交、经济与军事压力。它们采取的措施是多方面的,甚至还包括收购那些它们并不需要的原料。因此,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与土耳其向德国提供的原料不仅减少了,而且有的还停止了供应。 
  希特勒被现实所迫,终于不得不承认在大西洋沿岸或英吉利海峡的法国沿岸开辟第二战场已为期不远。可是,他仍指望德国能将英美赶下海去,使他能集中全部兵力来对付苏联。11月3日,他发布了第51号指令,要求保证驻西欧的德军优先得到增援部队与武器装备。这就意味着东线在此后数月什么也得不到了。 
  假如英美在1944年2月以后可能入侵法国,那么苏联无疑要在2月之前向波罗的海国家与白俄罗斯发动冬季攻势。整个1943年期间,希特勒以及他的许多高级将领与参谋人员均认为苏军已筋疲力尽,但是他们却屡次为苏联方面军发动新的攻势的速度与兵力所震惊。1943年期间德国失败的原因与它在1942年失败的原因一样,仍然是:武器装备,特别是摩托车辆与油料不足;元首顽固推行专守防御战略,上述原因促使德军既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又丧失了战术主动权。根据备多兵分的道理,高级将领们指责希特勒,说他不该提出那个扼守每一码土地的要求。这种指责是正确的。克鲁格于10月14日告诉元首,苏联之所以能取胜,决不是因为它有压倒一切的优势兵力,而是因为它具有机动能力,并在决战时刻能集中优势的兵力兵器。这点他说对了,而且还与苏联历史学家的看法不谋而合。 
  德国已经走投无路。它要战败这样一个三大强国联盟是办不到的,它应不失时机地通过媾和来摆脱困境。狂妄自大的苏联在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伟大胜利之后,对媾和建议置若罔闻。在斯大林心目中可能另有目标,即:将共产主义的影响与苏联的势力扩大到中欧与东南欧。1943年日本(可能出于它自己的主动)建议苏德媾和,莫斯科立即拒绝。戈培尔在秋季视察了腊斯登堡,他发现最高司令部门由于整个战局恶化而笼罩着一片沮丧气氛。于是,他开始斟酌德国首先应向苏联一方还是应向英、美一方提出媾和建议。戈培尔本人积极主张希特勒设法向斯大林提出媾和建议,但是元首却好象认为与英国打交道可能比较容易。1944年初,戈培尔再一次更加急不可待地要求希特勒与苏联媾和。这些建议均遭到了元首的拒绝。 
  美国或英国决不可能跟希特勒或他的政府或政党的任何成员进行接触,也决不可能同意举行没有苏联参加的谈判。希特勒伺机利用这三个反对他的盟国的任何一点矛盾,从中渔利,但是,他是否真的认为能与英、美单独媾和,还是个问号。他在欧洲占领区所施的那些可怕的暴行,已把和解的所有桥梁都堵死了。对他来说,要么得到一切,要么丧失一切,要么胜利,要么失败。他肯定料到了对他本人和战败的德国会怎样处置。他相信自己的事业是正确的,辞职或自杀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毫无疑问,德国陆军本来可能废黜他和他的政府,而且为了寻求和平还可能将自己人捧出来担任国家元首。但是,希特勒独揽了希姆莱负责的警察机构与反情报机构的大权组建了许多独立于陆军的党卫军部队,从而制止了政变,保护了自己。德国空军与海军从未动摇过它们对政府的忠诚。因此陆军如果企图推翻元首,那就可能导致内战。在陆军中担任高级职务的那些将领不会参与推翻元首的勾当,因为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对元首恩赐的高官厚禄感恩戴德,而且他们当中的那些顽固的反对派早就被希特勒下令撤掉了。墨索里尼下台后,戈培尔在日记中断言,“鉴于德国将领们的思想状况”,不可能出现军事政变。这些将领大体上都是希特勒的人。尽管如此,元首过去曾一度对他手下高级将领的决心与政治信念不满。他得出的结论是,军队必须有牢固的精神与思想基础才能超过资产阶级国家的军队。他认为,苏军建立了政治委员制度才变得强大无比。在最后的十八个月,他在武装部队中建立了他自己那套政治委员组织。陆军全部配备了国家社会主义督导官,尽管陆军象当时绝大多数德国人民一样,也忠于希特勒。 
  即使陆军强行废黜希特勒,推翻纳粹政府,并把德国人民争取到自己一边,这样的军政府在国外所能赢得的信任也不会超过希特勒政府;而且在1943年的卡萨布兰卡会议就德国无条件投降问题发表宣言之后,德国的对手们也不会抛开全面占领德国这个前提而言和。德国军队与平民百姓一想到苏联部队进入德国领土,就毛骨悚然,因为他们深知苏联的游击队、苏军与内务人民委员部对俘虏和其他族的人民所施的惨无人道的暴行。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民除了继续打到底外是没有别的出路的。 
  要是希特勒接受曼施泰因与克鲁格的忠告,放弃对德国武装部队与陆军的领导权,那么他的行动就符合德国利益了。不过,要是他真的这样做的话,在战争结束时他就有可能被废黜,就有可能被交给他的敌人。他本应从统帅陆军与空军的那些将领中选任国防部长与总司令。可是德国又缺乏既具有现代化知识又具有独立见解的高级将领来任这些要职。但是,伦斯德特、包克或曼施泰因都要比古德里安与隆美尔这些新派的将领们称职得多,因为古德里安与隆美尔都是战术家,学历不深,见识不广,不宜于担任最高统帅部的要职。为了缩短战线、加强预备队,德军本应立即撤出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乌克兰与克里木半岛,同时还应撤出意大利、法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巴尔干半岛。假定德国不在两线作战,即使到这步田地再采取这些措施仍有可能使东线的战争打成平局。正如希特勒本人所讲过的,英、美在欧洲大陆的介入很可能将是决定德国命运的重要因素。在当时情况下,即使德国的将领与参谋长们重新正确地指挥所有的作战,充其量也只能使战争拖延下去而不能改变德国的命运。25第二十五章 在乌克兰和列宁格勒的失败第二十五章 在乌克兰和列宁格勒的失败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苏军最高统帅部战略的基点是立即开始发动全面冬季攻势以达到出敌不意的目的。他们想在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两个地区实施进攻,将远至苏联与波罗的海国家和罗马尼亚老边界线以内领土上的敌人扫除干净。在东线中部地区继续保持对德军的压力,使德军不能对其翼侧进行增援。 
  在北部,这次攻势,经过二个半月的准备将由戈沃罗夫的列宁格勒方面军从奥腊尼恩巴乌姆桥头堡和列宁格勒以南地区向暴露的德军第18集团军的左翼发起。与此同时,梅列茨科夫的沃耳霍夫方面军负责突破第18集团军的右翼,从诺夫哥罗德附近的伊耳缅湖地区实施主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