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德战争-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1年5月,德国人认为苏军在最初期可以用来抵御德国进攻的部队相当于一百二十一个步兵师和二十一个骑兵师。对于苏联的装甲部队,他们更是若明若暗。不过他们相信苏军在西部约有五个坦克师和二十三个摩托化旅。据估计,针对芬兰和土耳其边界,苏军还部署了二十五个师,在远东的师可能有三十个之多。据认为,苏联空军共有四千多架第一线飞机,苏联坦克部队有一万辆坦克。这些飞机、坦克质量上要比德国逊色,这样评价是正确的。 
  德国入侵将由三个集团军群进行,每个集团军群有一个航空队支援。冯·李勃陆军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是三个集团军群中最小的一个,由一个装甲集群和两个集团军组成,共计有二十六个师,其中有三个装甲师,三个摩托化师。该集团军群将从东普鲁士经波罗的海国家向列宁格勒方向进攻。包克陆军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是最大的集团军群,它包括两个装甲集群和两个集团军,共有五十个师,其中有九个装甲师、六个摩托化师。该集团军群计划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以北和以南发动一场大开口的钳形攻势:北面的装甲集群、集团军从苏伐乌基地区经过维尔纽斯山口向维切布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攻击,南面的装甲集群、集团军则从布勒斯特…里托夫斯克沿普里皮亚特沼泽地北部边缘向博布鲁伊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推进。这南北两路部队将各有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配置在外侧,以保障中央集团军群的两翼,并随时准备调出,只要希特勒下令,它们就可以北上进入波罗的海地区,或者南下进入乌克兰。伦斯德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从两个分割开的方向发动进攻,一个从波兰南部,一个从罗马尼亚。在波兰,一个装甲集群和一个集团军将从普里皮亚特沼泽地以南的卢布林地区向基辅与第聂伯河广大地区进攻,而其右翼的另一集团军则向利沃夫(即伦贝格)与文尼察攻击。在罗马尼亚,只有一个德国集团军(包括一些装甲、摩托化部队),它将同罗马尼亚部队一起,渡过普鲁特河,攻进比萨拉比亚与乌克兰。伦斯德特的部队共有四十一个德国师,其中有五个装甲师、三个摩托化师。相当于十四个师的罗马尼亚部队也由他指挥。 
  除了组成三个集团军群的那些师以外,还有二十八个德国师(其中有两个装甲师、两个摩托化师)留在后方,作为陆军总部的预备队。在芬兰,将投入大约八个德国师。总计,东线的德国军队(不包括芬兰的驻军)共有一百四十五个师,其中有十九个装甲师、十四个摩托化师,德国的盟国还提供了相当于四十个师的兵力。德国装甲师共计约有三千三百辆坦克,比进攻法国时只多八百辆。在三千三百辆坦克这个数字上还要加上大约二百五十门履带装甲强击炮。要是考虑到英国军队当时已拿不出许多师来发动一次两栖攻势,而且也没有多少登陆艇运送部队,那末留在西欧战备等级较低的野战师的数量可能超过了实际需要。在德国占领的法国与佛兰德驻有三十八个德国师,丹麦有一个,挪威有七个,另有七个驻在巴尔干,两个驻在北非。东线的德国空军部队共有二千余架第一线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不到八百架。有一千五百余架飞机留在西线,进行本土防御与对英作战。 
  在入侵前的几个月里,制订计划与下达指示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3月,元首对于从罗马尼亚发动装甲攻势重新做了考虑。每一条斜切前线的河流都是一道坦克难以克服的障碍,不过,希特勒特别害怕苏联的注意力一旦被吸引到这个地区,苏军一个反扑就可能使德国在普洛耶什蒂的石油供给基地遭到威胁。因此,驻罗马尼亚的德国第11集团军所有的装甲师、摩托化师都调到了波兰南部的第1装甲集群,也就是南方集团军群的左翼。第11集团军接受的任务是:在罗马尼亚部队缓慢进入比萨拉比亚时,支援他们进行一场牵制性作战。第11集团军的步兵军要夹在罗马尼亚部队之间,分散在摩尔达维亚整个前线。 
  在一系列演习和讨论中出现的困难,将以种种方式加以解决。情报表明,已查明苏军有大量部队前出到西部边界的边缘,他们似乎是要保卫边界附近的领土,而不准备进行任何样式富有弹性的机动防御。因而打算让德国装甲集群深入突破到敌人后方,进行远距离的包围、合围运动,切断苏军一切退路。德国集团军几乎全由步兵师组成,机动性受到步兵行军耐力的限制,赶不上摩托化装甲群的速度,两者不可能密切协同作战。步兵集团军将独立作战,边前进,边歼灭和肃清被包围的敌军。不过在一开始,装甲集群在突破苏军防御的“硬壳”时需要一定的支援,只有步兵能提供这种支援,因此给每个装甲集群配属一个步兵军,并归其指挥。这些步兵军的任务是在苏联防线上迅速打开一个缺口,装甲集群的装甲部队即可从这个缺口长驱直入。然后,这些步兵军归还原建制。 
  德军对于如何控制中央集团军群正面那些穿越大森林的公路出入口,有些担忧。原来打算用空降部队占领这些出入口。但是在敌人后方,有许多森林深不可测,空降分队不可能迅速得到增援。另外,由于德国空降部队最近在克里特岛遭到严重损失,他们还无力承担这样一项战斗任务。于是,这个计划被放弃了。 
  在一场大规模运动战中,向距离遥远的前进中的德国部队提供补给,肯定是特别困难的。首先,根本不可能依靠铁路网,因为铁路要由宽轨换成标准轨才行。空运能力微不足道,差不多只好全部依赖运输汽车,辅之当地可以利用的运输工具。冬装尚未准备齐全,只够三分之一的部队穿用。这是因为原来设想,战争到秋季即应结束。 
  总而言之,“巴巴罗萨”的战略是立足于战术上达到出其不意,将德国和罗马尼亚边界附近的苏军部队就地围歼,不使漏网。北方集团军群将围歼波罗的海国家的敌人,并同芬兰人一起攻占列宁格勒,肃清俄罗斯北部的敌人。中央集团军群将向明斯克和奥尔沙陆桥奋勇疾进,围剿白俄罗斯的敌人。然后抽出半数左右的装甲部队支援北方集团军群肃清波罗的海和列宁格勒之敌,而另外半数装甲部队则待命进入乌克兰。在乌克兰,南方集团军群将迅速穿插到基辅和第聂伯河各渡口,切断敌人退路。 
  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谁都心中无数,而心中最没有数的便是希特勒。这本身可能不是什么严重问题,严重的倒是无人了解苏联在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和亚洲的已有兵力,以及能征集的兵力。事实上,德国人甚至不了解这些地区面貌的巨大变化,入侵部队将发现二十年前的村庄已变成了大工业城市,过去一片荒芜的大草原如今已成为精耕细作的千里沃野。05第五章 日本和芬兰第五章 日本和芬兰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 1941…1945》' 
  1902年至1919年,日本人本是英国人亲密的盟友,但英国拒绝延长英日条约并同美国结盟,以致东京怀恨在心。从1931年起,日本入侵满洲和中国;1936年,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此后三年当中,日本军队又与苏联远东沿海各省边界的苏军部队作战。1940年,日本成为希特勒的三国条约签署国,根据这个条约,如果美国参战站在英国一边,日本就有义务参战加入轴心国。之后,日本就试图改善它同莫斯科的关系,尽力维护它在满洲的北翼。 
  德国对日本采取友好而有保留的态度,双方谈不到互相信任与合作。1941年3月底,日本外务相松冈洋右访问柏林时,里宾特洛甫说,同苏联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他劝说松冈在即将对莫斯科进行的访问中,最好避而不谈政治问题。里宾特洛甫只是透露说,德苏战争是“可能的”,他继而保证,一旦日本遭到苏联进攻,德国将给以支援。松冈倾听了里宾特洛甫的保证,但没有说明日本可能采取什么方针,不过他答复说,他打算在莫斯科讨论一项互不侵犯条约。4月4日,松冈拜会了希特勒。那天,希特勒的思绪如脱缰之马。他说,已做好准备,美国兵不可能在欧洲登陆。他还保证,一旦日本与美国交战,德国将支援日本。这种口头许诺虽然措词不够严谨,看来却并不附带条件,不要任何报酬,德国人只希望日本能进攻新加坡。另一方面,使东京有些忐忑不安的是,根据三国条约,日本有义务支援德国,而德国却没有相应的义务在对苏问题上支援日本。4月13日,松冈在莫斯科签订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在柏林虽然没有得到热烈的反响,但是也不认为它与三国条约矛盾。五周之后,日本驻柏林大使大岛明明知道外交使团中正在纷纷议论德国进攻苏联的可能性,他还向魏茨泽克探听虚实,结果一无所获。5月20日,陆军总部东线外军处的金策尔在一份情报判断中说,苏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远东苏军部队减少。而四天以后,德国驻东京武官甚至揣测说,如果由于苏德冲突而美国一定要参战的话,日本可能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 
  希特勒进攻苏联,日本事先并未得到通知,而德国对芬兰却大不相同。 
  1939年秋,苏德8月条约在莫斯科签订之后,苏联第一次向芬兰提出领土要求,芬兰的拒绝导致了为期四个月的冬季战争。经过这场战争,芬兰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最好领土与领土上的资源被苏联夺去,将近五十万人流离失所。此后,在1940年3月到1941年6月期间芬兰处于被占领、被灭亡的危险之中。苏联强行索取开发佩萨莫镍矿的特许权,要芬兰赔偿据称是从割让的领土上被破坏、被转移走的私有财产与公共财产。莫斯科还干涉其小小邻国的内部事务和对外关系,在总统选举、内阁提名上发号施令,剥夺了芬兰以任何形式参加斯堪的纳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