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令”和“统一政令”,幻想以此为借口,根本取消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反动舆论也叫嚷“不要另起炉灶”。针对蒋介石的阴谋,毛主席说:“不要另起炉灶”的话我很赞成,但是蒋介石得要管饭,他不管我们的饭,我不另起炉灶怎么办?明确指出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的炉灶里不许我们造饭。蒋介石在谈判中被动失利,转而策划军事冒险,指使阎锡山一再大规模进攻上党解放区。我解放区军民在毛主席的指示下,英勇反击,消灭了全部来犯的敌军十三个师。蒋介石玩弄政治骗局破产,发动军事进攻又遭失败,在国内外反对内战的强大压力之下,只得于十月十日签署了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它的发表,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而使国民党陷入非常的被动,它标志着中国人民革命的一次很大的成功。
十月八日晚,张治中先生举行宴会,欢送毛主席即将返回延安。就在这天晚上,发生了李少石同志在红岩村附近不幸遇难事件。当时事件真相未明,许多人为毛主席安全担心,劝主席暂住城内“桂园”,不回红岩村,以防万一。但主席泰然镇定,坚持仍回红岩村住地。周副主席立即采取各种措施保卫毛主席,并要国民党当局坚决保证毛主席在重庆的安全。十月十一日,毛主席结束了在重庆的工作,带着辉煌的胜利,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离开重庆,飞返延安。从此,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更加壮丽的革命进程。
(王炳南:《阳光普照雾山城——忆毛主席在重庆》)
第四部分第85节 阎长林回忆陕北战争(1)
1947年春,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些日子里,我们时南时北,忽东忽西地跟敌人兜着圈子。每到一个地方,住不上几天就又转移,胡宗南匪军要想“摧毁”我党神经中枢的计划,一次又一次破灭了,而且失败的命运正一步又一步逼近胡匪的头上!
四月间,中央机关转移到靖边县的王家湾。羊马河战役以后,敌人主力都集中到瓦窑堡一带来了。附近的村庄,完全被他们烧毁,那里再也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子,窑洞的门窗也都烧个净光。敌人不时四出蠢动,企图寻找我军主力决战。
为了打击敌人的气焰,首长们的工作比以前更加紧张了,夜以继日的开会研讨。我们预料又在布置大的战役了。每到这个时候,首长们轻易不出窑洞。只有秘书拿着电报跑出跑进。主席偶尔出来,也只是独步沉思,像是在考虑着重大的问题。
一天下午,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刚从窑洞出来,秘书急匆匆地把一份电报送给周副主席。周副主席看过以后,立刻交给主席,主席接过电报看了一下说:把敌人牵走就好办!说着马上又回窑洞开会。
接连好多天,都很少见到首长们休息。窑洞里的灯光,有时一直亮到天明,所有这些征候表明,主席一定又在布置战斗,调动敌人了。大胜利的消息不久就会传来!
但是,从前方传来的消息却不很好,敌人已经占领了绥德,眼看过几天就要到黄河边上了。直到现在却还没听到我军行动的消息,这是怎么回事呢?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敌人一向是听我们指挥,逃不出主席的神机妙算的,这一次究竟要怎么打呢?我们在焦急地等待着。
5月1日,主席窑洞里又开了一夜会,天将黎明的时候,首长们才和衣躺下休息。突然在驻地的东南方向,响起了沉重的炮声。我们赶紧爬起来,只见主席披着灰棉袄,走出窑洞,问哨兵说:是炮响么?
是炮响!已经响了一会儿了。哨兵回答说。
主席没再说什么,返身走回窑洞,但脸上却露出兴奋的神色。
一时住在院子里的人都起来了。主席、副主席顾不得休息,又紧张地工作起来。秘书拿着电报,飞快地往主席窑洞里走,只听见周副主席说:好!占了制高点就有把握!接着又传出首长们愉快爽朗的笑声。这笑声立刻感染了我们,纷纷猜测是打什么地方。
大炮响了两天两夜,人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有空闲,就跑到窑背上眺望。可是什么也看不见。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只要打响了,胜利就是十拿九稳的。果然,不久前方传来捷报,我军收复蟠龙,全歼守敌六千多人,活捉敌旅长李岗。还用步枪打下了一架敌机。蟠龙是敌人的战略补给站,弹药、物资、军衣、白面,堆积如山。胡宗南这个运输队长当的真不坏,把我们所需要的东西都送来了,这一来,就更充实了我军打击敌人的力量。
一切疑云都廓清了。原来就在敌人寻找我军主力决战的时候,主席就命令我野战部队,用一个旅的兵力,把敌人九个旅,由蟠瓦窑堡一线牵到绥德,随后又调动主力,抄了敌人的后方。敌人要再由绥德返回,最少也要六、七天,已经是来不及了。这个大胜利,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毛主席英明的军事思想,是战无不胜的。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整个西北战场上,我们只有两万多野战军,敌人却来了二十多万。以少胜多,就必须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战争当中不断壮大自己。主席彻底摸清了敌人的规律,不仅指挥着自己的部队,而且也指挥着敌人。因此,两个月当中,敌人只能根据我们的计划行动。这不禁让我想起:早在胡宗南闯进延安以前,主席就确定,要在延安东北清化砭一带,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一股进犯的敌人。果然,一切都不出主席预料,敌人以五、六个旅,五万多人众,全副武装地扑往安塞。敌人只看到我们的部队公开往安塞撤退,万想不到我们主力会在清化砭一带,给他们以致命的打击!羊马河大捷,也同样如此。由于我军正确地贯彻了毛主席的军事战略思想,能够机动灵活,迅速勇猛,不避艰险和困难地连续作战,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狠狠地给以致命性的打击,不让一个敌人漏网。因此,两个月以来,西北战场的形势,就完全改观了。
5月14日,在真武洞召开了万人祝捷大会,庆祝我军收复蟠龙的胜利以及西北战局的扭转。周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和毛主席,向英勇的西北野战军指战员祝贺,并在会上宣布了:党中央和毛主席仍旧留在陕北!
“毛主席还在陕北!”这个消息,给人带来莫大的鼓舞。人们兴奋地欢呼着,跳跃着,把帽子丢上了半空。
毛主席亲自指挥着我们,全面胜利很快就要到来了!
第四部分第86节 阎长林回忆陕北战争(2)
转眼到了六月,我们播种的玉茭,已长出一尺多高,老乡们都忙着施肥锄草,满山的庄稼一片嫩绿,象征着一派丰收的景象。这时,胡宗南因为连遭惨败,恼羞成怒,就又派了刘戡,率领着四个多旅,向王家湾一带扑来。
司令部命令作好一切战斗准备,派出去做群众宣传工作的同志,也都纷纷返回。老乡们也忙着坚壁清野。毛主席特别关照说:敌人从东边来,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老乡撤退,不能让老乡乱跑,把我们行动方向告诉村干部,让他们带着群众转移。当时有人担心这会暴露我们的行动方向,提议让老乡向其他方向转移。毛主席知道了,严肃地批评了这种意见,并指示一定要让老乡跟自己部队撤退,可以减少损失。现在军民已凝成一体,就应该对群众负责到底。已经向东走了的群众,要派人追回来。老乡们知道我们部队要向西面走,也就有了主心骨,一个个扶老携幼,牵羊抱鸡地向西转移。
天还没黑,附近老百姓已经走了一空,我们接到命令,知道当晚就要出发,于是忙着收拾行李,备好牲口,等候命令。
一阵雷响,西边天上布满了乌云,快下雨了。主席和几位首长还在窑洞里开会,我们非常着急。虽说入夏以来还没有下过透雨,心里却盼望着乌云快快散去,不然,行军途中,首长就要挨淋了。
主席走出窑洞,我们赶快把马牵过去。主席看看天空,解开制服衣扣,欣喜地说:这是一场好雨!随后又安详地坐在小木凳上,一点也不像要走的样子。恰好,支队副参谋长汪东兴同志来了,他问主席说:主席,什么时候出发?
主席说:慌什么嘛?还没有看到敌人呢!听主席这样说,我们更加着急了。想起撤离延安的时候,枪炮齐鸣,飞机轰炸,主席依然稳如泰山。如今主力部队已离开我们很远,这里只有四个连的兵力,连一门小炮都没有,几百条步枪,要抵挡住四个半旅的美式装备的敌军,这个任务是太重了。副参谋长了解我们的心情,也不住地催促说:主席还是早些走吧,太晚了路不好走。
主席笑道:我走过雪山,走过草地,就是没走过沙漠。不要着急,我们总是不会按照敌人的设想行事的,它想把我们赶过黄河,我们却偏偏往西走,路多得很哩!过沙漠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等一等看,胡宗南的兵到这里再走也不迟!
主席在院子里来回走了两趟。居住了将近两个月的窑洞,仿佛有着无限的深情,在接受主席的检阅。主席低头沉思了一下,又回过头来对我们说:把窑洞打扫干净,再仔细检查一遍。
天阴得黑沉沉的,我们点上马灯,首长们准备停当,跨上牲口的时候,稀疏的雨点掉了下来,果然遇上雨了。
临出院门,主席还站在窑洞前面问:房东还在吗?我回答说:村干部已经带上他们转移了。主席这才上马。
冒着细雨,顺王家湾村后,我们爬上了西边的山梁。虽然是6月天,但细雨迷蒙的深夜,还是有些凉意。越到山顶,风雨也就越大。首长们虽穿着雨衣,骑在马上,但半截裤腿都湿透了。路滑得一走一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人们都是跌跌撞撞的往前行进。牲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