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陈家洛的幸福生活-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人么,对于政治的敏感性要差上许多,故而他对理郡王的死因并没有怀疑。
“过年咱们去拜访郑亲王的时候,刚好碰见理郡王父子从郑亲王府中出来;理郡王受废太子连累,平日深居简出少有应酬,他为何会去郑亲王府?”,弘明面带讥笑看着自己的儿子,他从小就在九龙夺嫡的残酷环境中长大。政治经验比永忠要强得多;见儿子不明白他摇摇头继续解释,“你还真以为天下有不透风的墙?你能从别人口中得到这个秘密,理郡王就得不到?那天理教在京畿多年,从未袭击大户人家,为何就拿理郡王下手?要图财去和喜缓妹矗恳济尾蝗フ意淄酰空依砜ね跽飧雒宦渫跻魃酰吭偎盗耍歉丈苯グ渍窬透侠戳恕U庹娴氖乔珊希俊�
一连串的反问把永忠砸晕了,他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举着酒杯的右手飒飒发抖,“阿玛,照你的意思理郡王是被灭口的?”
“天下的事情哪有这么蹊跷!”,弘明世故老道,小时候又见识过九龙相争时的各种险恶手段,稍一思索就把事情猜了个**不离十,“估计是那理郡王行事不密被宝座上哪位知道了。天理教不过是借刀杀人罢了!若是白振早一步到理郡王就不会死,若是晚一步天理教的人就有时间逃脱。白振这下来得好啊!你没听说他的儿子事后不久就去了扬州,死了一位王爷他的儿子还能升官?想必是做了让皇帝满意的事情!”
平日里和狐朋狗友吹嘘的时候他们都说自己才智过人,现在看来自己和这个平日里被自己当做庸才的爹爹比起来还差得远啊!永忠对父亲的分析佩服的五体投地,恭恭敬敬的问道,“阿玛,那咱们现在该如何行事?”
“以我的猜测郑亲王或许也得知了一些消息,本以为他在理郡王死后也会出意外。但他竟然平安活到了今日,或许这就是他闭门谢客的原因吧!”。弘明慢慢的说道,“听说在理郡王死后不久他被太后召进宫去了一趟,皇帝的身世无论如何也瞒不过太后,想必是太后对郑亲王说了什么。”
“太后竟然知道了!那她为何还让今上登上帝位?”,永忠脱口而出。
“哼!”,弘明平日里觉得儿子做个文人不牵扯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倒也不错。但如今却有些怒其不争的感觉,“若不是弘历做了皇帝,她又如何能做太后?”
“阿玛教训的是,是儿子思虑不周!”,永忠垂头丧气的答道。
“遗照先帝的性格。临死之前定会留下制约弘历的后手。”,弘明对于有清一代最腹黑的皇帝——雍正有着痛苦的回忆,自己的父亲当年在他手上没少吃亏。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哎,可惜不知道先帝究竟留下了什么,要是能找到就可以拿来大做文章了!”
哈,来之前还想着怎么让他们相信遗诏的事情,没想到弘明竟然分析的差不多了,人才啊!陈家洛听到此处心中大悦,从怀里摸出一把飞刀朝书房内掷了出去。
只听嗖的一声,一把雪亮的飞刀扎在了二人中间的桌上。“啊!”,永忠一声惊叫,连人带椅子倒在了地上。弘明惊讶过后很快沉下心来,瞅了一眼飞刀上缠着的纸张,低声对永忠喝道,“不许叫!”
不等永忠止住尖叫,弘明起身顺着飞刀来的方向走到床边轻声问道,“敢问屋外是哪路好汉?可否进屋一叙?”,心中暗暗盘算,刚才那番话肯定被屋外的人听到了,若是传出去,整个贝勒府上下恐怕无有幸免。
“呵呵,贝勒爷好胆色,进屋就不必了,我是送礼来的,礼物已经送到,我也该走了。贝勒爷请放心,在下今天什么都没听到!”,话音渐渐远去,等弘明推开窗户的时候,屋外连个人影都看不到了。
“阿玛,这人的声音似乎和当初告诉儿子皇帝身世秘密的那人有七八分相似。”,永中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记忆里够好,快一年过去了还记得陈家洛的声音。
“哎,不知对方是何等来路啊!”,弘明关好窗户回到桌边,轻轻拔出飞刀取下纸张展开,匆匆两眼扫过,“果然如此!”
永忠也伸过脑袋看了过去,只见纸上写着:“太后手上握有先帝遗诏,遗诏上写着若宫中有变则持遗诏召集庄亲王允禄、履亲王允祹、怡亲王弘晓、果亲王弘瞻、和亲王弘昼、裕亲王广禄、显亲王衍璜,以及信郡王德昭共掌军国大事。”(未完待续。。)
ps: 跪谢在海一方01的月票。
第一百八十二章 八王议政
永忠心中大惊接着看了下去,“由八位王爷分别统领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八旗旗兵,废黜弘历帝位,另选贤能即位!”
“果然如此!”,弘明又看了两遍,似乎要把每一个字都刻到脑子里,看完后就着桌上的蜡烛点燃纸条,一直到最后一个字也化为灰烬,这才重新坐下。
“阿玛,这不合祖制啊!”,永忠叫道,按照大清开国遗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每一旗由满洲都统统率。此时遗诏将八旗兵力分给八王统领,却是大大的不符祖宗规矩了,摆明是削弱皇帝权力之意。
“哼,到了我满人生死存亡的关头,区区祖制又算得了什么?”,弘明冷哼一声,“更何况我大清起家之时八王议政才是惯例。”,想到这里弘明的心就更热了,就算到时候争取不到皇位,弄个议政王大臣的职位也比现在风光无数倍啊!
所谓八王议政是指努尔哈赤谕令八旗旗主贝勒共议国政的政策,和蒙古人的布里尔泰会议类似,都是由极少数的几个皇亲贵胄共同协议一些军国大事,包括推举皇位(汗位)的继承人;满清入关后皇太极又改良了这一政策,由宗室贵族中的王与八旗固山额真、议政大臣共同议政的形式,即称为“议政王大臣会议”。
等到了康熙消灭三藩、攻陷台湾重新统一全国后,象征着贵族政治权力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必然与皇权产生矛盾。议政王大臣会议人数的增加,较低级别的贵族和大臣的参加议政,实际上降低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与地位。顺治与康熙时期,由内阁处理政务,而雍正时又设立军机处。作为赞襄皇帝决策的机构,使权力日益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虽然继续存在,但所议之政,已只限于军务、皇帝出巡、旗务、少数民族事务及重大刑审案件等具体事务,无关乎军国大事。也就是说这些人基本成了样子货,大清的权利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臣并不甘心充当吉祥物。还时不时的找些机会试图恢复八王议政的荣光;理郡王之所以能继承爵位,正是因为他哥哥弘皙在乾隆初年联络八大铁帽子王想要利用八王议政篡位,事情暴露后被捉拿下狱,他这才捡了个便宜;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弘明已经成人,对事情的经过清清楚楚,那些铁帽子王地位尊崇,就算牵涉到案子中,乾隆也不好将他们处死,只好停俸罢职略施惩戒。竟让他们平安度过一劫。
庄亲王允禄、履亲王允祹、怡亲王弘晓、果亲王弘瞻、和亲王弘昼、裕亲王广禄、显亲王衍璜、信郡王德昭,弘明脑子飞快的开动,一个个数着这些王爷的背景出身,看能否从中选出合适的人选进行合作!
首先庄亲王允禄,他是康熙的十六子,弘明的十六叔;雍正年间颇受宠信,历任正蓝旗、镶白旗、正黄旗都统。乾隆元年,任总理事务大臣。兼管工部事务,食亲王双俸。乾隆四年的时候掺和到弘皙谋逆的事情当中被停双俸。罢都统职,从此赋闲在家,如今已经六十有五了。虽然身上没有职位,但允禄辈分高在宗室中颇有威望,再加上罢职后难免对乾隆心怀怨怼,此人或许可以争取。
履亲王允祹年纪更大。序齿为康熙的十二子,现在已经七十五了,深受乾隆信任,一度在乾隆出巡时留他在京城总理政务。不过在三年前他已经被乾隆免去宗人府事务回家养老了,这么大的年纪恐怕早就老糊涂了。也没几天好活了,事关机密不宜找他。
怡亲王弘晓,他爹是康熙十三子,满清的第九位铁帽子王允祥,满清立朝以来唯有八位开国时立有大功的王爷承袭爵位无需降等被称为“铁帽子王”,允祥成为第九位厚遇可见一斑。可惜的是他并未继承父亲出色的政治才能,反而喜欢上了藏书,据说最近正和一个叫曹雪芹的落魄文人打得火热,此人不可托付大事。
果亲王弘瞻是乾隆最小的弟弟,今年才二十七岁,这是个被宠坏的家伙,活脱脱一个话本小说里的恶少,聚敛钱财、抢男霸女无恶不作,乾隆看在小时候的情分上对他的罪行置之不理,但关怀却已被消磨的差不多了。对于这个人的处理弘明有些举棋不定,按说这人不适合当盟友,但是他暴躁的性子利用得当的话或许会有惊喜。
想起和亲王弘昼的时候弘时苦笑连连,此人是雍正的第五子,脑子不清楚,没事干就喜欢在家办丧事、吃祭品,也不知道雍正是怎么想的,竟会在遗诏里把他写上。
裕亲王广禄是康熙哥哥福全的孙子,比他高一辈,在郑亲王之前当过玉牒馆总裁,现在是正蓝旗满洲都统、宗人府宗令。此人执掌宗人府、手上又有兵权,弘时在心中将广禄的名字重重的画了个圈。
显亲王衍璜是豪格的孙子,他家中数代人都未曾出任要职,只是担任一些闲散的差事度日,对朝政的意向几可忽视。雍正将他的名字列入遗诏或许是看中了他铁帽子王的身份,用来拉拢其他七位铁帽子王吧!
最后一位信郡王德昭同样是一位铁帽子王,他是多铎的四世孙,在雍正年间当过宗人府右宗正,同时还管理正白旗等三旗都统事务,可谓位高权重,在八旗将领中颇有威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