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兴唐-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要发川陕陇等州士兵,一时半会,梁积寿并没有离开长安。就象姜恪一样,虽为凉州道大总管,可因为筹兵,在长安呆了很长时间,甚至朝廷封了左相,担任了一段时间宰相后,才出发的。

    正说着,姚元崇与西mén翀走了进来。

    李威问道:“梁将军,与孤说这些……?”

    既然连méng舍诏的情况都了解得这么清楚了,这一次梁积寿也是有备而行,不象薛仁贵那次,盲目地来个逻娑道,居然都想攻到人家逻些城去。虽然南诏有些麻烦,应当问题不是很大。

    梁积寿脸sè慎重地说道:“此战许胜不许败的。”

    这倒是事实,只是李威依是不解,梁积寿又说道:“听闻太子贤明,臣前来讨教一下。”

    “孤……孤也不懂的。”李威哭笑不得。自己对军事,神马的几乎一窍不通的。因为刘仁轨吹捧了几句,姜恪前行,向自己“讨教”,梁积寿前行,又向自己“讨教”。

    “太子,勿要谦让,此战乃是为唐朝而战,为两位圣上而战。”

    意思是我是为了你们李家江山前去打仗的,你不能藏拙。

    也不是如此看重,大非川之战,李威某些议论,很有“远见”,朝廷秘密地采用了大部分建议,这一点,梁积寿是知道的。再说,从高梁到竹纸,新犁,李威不知,在民间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现在人mí信,如果一个有作为的帝王,总要会满室生光,祥云满空的神马。别说儒家不信神,儒家也信神,信的是上帝,古时大神,非彼上帝也。只是对佛道稍淡一些。况且梁积寿只是一个武人。

    就算太子没有好计策,能说一些点子出来,补漏拾遗也是好的。这也是薛仁贵大败,众将心中戚戚造成的。否则原来战无不胜,何来如此慎重?并且皇太子年渐长,又有很好的声名,讨教是真心的,但讨教的同时,也是拉拢了一些关系。毕竟虽是作为太子左卫副率,以前来往很少。几种原因,因此,前来讨教。

    李威无奈,只好拿出地图,在地图上看,所谓的叛luàn各部与支持唐朝的各部,主要以洱海为中心,昆仑镇、永昌一带。也有少数的昆州与金沙江属于吐蕃羁糜的部族,以及更南的部族参与。但大多数属于唐朝羁糜的部落,因此,细奴逻说叛贼。在这里,唐朝都设置了羁糜的州府,这个州府也别当真,一个州有可能会有数万人,那是大的的只有几百人,给了一个州,也就给了一个刺史,算是安抚。

    因此,唐朝必须要出兵。

    只是李威看着地图,有各州名称,有山川河流,仅于此,却不知道如用行军布阵。于是只好联想,从诸葛亮七擒孟获开始,但现在看的史书多了,也知道七擒七放同样是假的。只几个月时间,民间的说法诸葛亮都打到了北缅,时间怎么来得及?但在《前出师表》中说过,亲自渡过不máo之地,打是打了,但不会是七擒七放,于是又想不出什么头绪。

    然后想历史,历史上南诏虽然可怜,夹在吐蕃与唐朝两大帝国中间,两头受气。可不是象大理那样老实,这也不是一个温顺的主,在唐朝安史之luàn末落后,曾多次进攻唐朝,从四川等地,掳走了几百万,或者几十万百姓,这个记得不大清楚了,掳回南诏做奴隶,这些百姓到了南诏后生不如死。具体的,又记不得了。

    想到这里,说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何解。”

    “只是羁糜,时叛时降,为什么会叛,还是某些不良官吏鱼ròu乡里,当地僚人不服引起的。因此,朝廷大多数时候,让他们治理自己。战是其次,安抚才是主调。如果大多数部落愿意协助我们大唐,叛军将会不战自败。”

    “只怕很难,还有吐蕃。”

    洱海离吐蕃管辖的地盘很近了,其实南诏二十万人马的神马,在梁积寿眼里还是浮云,正是担心吐蕃会出兵。

    李威却摇了摇头说道:“吐蕃也许会对南诏出兵,也是借力打力,对付南诏各部尚可。但在洱海与我们唐朝军队他们未必有这胆量。一是姚州天气开始湿热了,吐蕃人不大适应。即使是下了高原,只要引到湿热地带,吐蕃未必占优势。二是吐蕃更着重实利,征服南诏各部,十分困难。如果单是南诏尚可,还有我们大唐,除非我们大唐真正末落了。就是征服了,得到实利很少,得不偿失。”

    说完了,却在想另一件事,吐蕃只是大胜了一场,如果大胜两场三场后,未必不会不对南诏动手。现在嘛,大约不会的,恐怕就是论钦陵自己也叫了一声侥幸。

    “谢过殿下指导,”梁积寿高兴地说道。什么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他根本没有考虑过,只要吐蕃不出兵,这一仗已经是胜定了。又看到姚元崇二人,知道太子有事,正要告辞,李威又说道:“梁将军出马,一定会马到成功。可是切记,莫要贪功,胜后将功劳瓜分各部,不能让一族一枝独大。”

    就差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没有说出来了。

    “喏”梁积寿应了一声离开,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进去。

    李威这才转向姚元崇与西mén翀二人,将桌子上的邸报递给他们。

    两人看后,眉头紧锁。其实皇上将这份邸报给太子看,很没有道理的。许敬宗一死,就是许彦伯,太子也未必放在心上。就象南诏各部,根源还是吐蕃。没有吐蕃支持,任凭méng俭再大的胆量,凭据山林作可围攻姚州都督府,却没有这个胆量的。其实朝廷对南方,不太感兴趣,否则管辖的范围早就推到了望茫两部。

    就如李威所说,得不到实利,难不成让望茫两部的百姓用xiǎo车子将粮食推到长安作为贡税?因此,朝廷并没有感兴趣,区域推到了洱海一带,自己将扩张的脚步停了下来。

    只要将吐蕃打得头破血流,南诏观风向的各部,立即龟缩,也就安稳了。所以即墨之言是一理,梁积寿之言又是一理。

    许敬宗亦是如此,他一死,许彦伯不可畏惧了,太子也不是心狠心辣的人。况且许彦伯都死了,只是他的两虚岁的儿子与一个妻子,皇上想让他们母子回来就让他们回来,不想让他们回来,就不让他们回来,太子不会关心的。

    为什么皇上要给太子看,难道是征求太子意见?

    西mén翀迟疑地说道:“难道是皇上想让他们回来,又害怕殿下不放过他们,因此刻意将这份邸报拿给殿下?”

    李威没有回答。

    这就有玩味了,难道老子对自己这么忌惮?好象自己自去年秋后并没有做什么事了,一段时间与父母关系还十分缓和。当然,连梁积寿出征时,都来拜访一下,自己长大了,声名又好,忌惮会有的。可不会忌惮如此。再说了,父亲这样做,也是因为许敬宗已死,虽然大逆不道,但还念着一些旧情了。给许家独苗一条生路。但也只是一个孤儿,何至于如此?

    姚元崇也是苦思不解,徐徐地说道:“并且陛下让殿下回西京监国,就很是无理。”

    这一句说完了,三人脸sè都是郑重起来。bō司是贺兰敏之,是许敬宗,能掰倒,如果换成了皇上,现在太子的力量太薄了。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