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求生记-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儿弄来的?”宋妻片刻后抬起头,也是一脸惊喜。
“想不到吧,就是让我去城外给难民量身长,做了三百多套衣衫的那帮人做的,嘿嘿,他们管这叫毛衣。”
“毛衣?不错,不错!”宋妻边摸边赞,“可把棉衣都比下去了。”
“多少钱买的?”却是突然想到了价钱。
宋掌柜乐呵呵地伸出两个指头。
“二钱?”宋妻眼睛都圆了,就算卖得比棉衣稍微便宜些,那也赚了差不多一倍的钱了,这是要发呀。
“爹,娘,我吃完了。”康年从碗里抬起头,舌头还舔了舔嘴。
“吃完了?”宋掌柜愕然,这么快,却是没有想到他夫妻二人一直在说话,而康年则是低头大吃。
“那正好。”宋掌柜又喜道,“来来来,咱们一家三口,各挑一件毛衣穿上。”
志文他们织的毛衣,大小就三种,分别给成年男女和十多岁的小孩穿的,本着宁大勿小的原则,还有洗后缩水的问题,普遍偏大。
“不不不,这毛衣还是拿去卖了赚钱吧。”宋妻可舍不得穿。
“夫人哪,这毛衣要想尽快卖出去,咱们一家三口,还是早早穿上的好。”
“为啥?”
“你想啊,康年穿着毛衣去进学,那同学师长看见了,难免会好奇,那他们会不会问?
你穿着毛衣上街,那些七姑八婆见了,会不会问?
我在店里,客人来做棉衣,见了我身上的毛衣,会不会问?
这些人都问了之后呢?”
“那。。。,咱就把毛衣穿上?”宋妻听完,也明白了丈夫的想法。
“穿上,都穿上!”宋掌柜满脸通红,大方地挥了挥手,嘴里还喷着酒气。
那边厢,康年趁着父母说话的工夫,早已挑了一件毛衣穿在身上了。
宋妻宠溺地看了看自家儿子,耐心地比着大小,慢条斯理地挑着她和宋掌柜的毛衣。
当夜,宋掌柜酩酊大醉。
第135章 解州喝茶
解州城,高大巍峨,与志文他们刚见过的蒲州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此刻正站在解州城外的志文、孙大夫和小捷三人,望着城墙,都被震惊了。
不过,震惊他们的却并不是解州州城,而是紧挨解州城,但比解州还要高的城墙,蒲州也好,解州也罢,站在城外,你好歹能看到城墙拐弯,可解州旁边的这道城墙,延伸了不知多远,仍然不见它拐弯。
想来这就是运城了吧,解州城与这怪物一比,就显得娇小了。
城墙上能看见的是来来往往攒动的头盔和林立的枪尖,城门口的士兵,盔甲鲜明,装备更加齐全,正在一一查验进城出工村民的身份。
村民们大都穿着毡衣,少数有皮袄,看来他们最终的目的地,是这里。
整个队伍静悄悄的,前进的虽慢,却无人敢抱怨。
相比之下,解州城气氛就没那么压抑,不像运城那般如临大敌,进出之人,即便没有豪华马车,也是衣冠楚楚的,士兵们的态度温和得多。
“孙伯,小志,咱们进城吧。”细心的小捷发现天快要黑了,急忙提醒兀自还在发呆的二人,天寒地冻的,三人单独在外呆一夜可不好受。
当然,进的城是解州,普通百姓和外来商贾是进不了运城的。
志文本来还想让八千也一块儿来的,可惜他得教人洗羊毛,可旺倒是想来,被他一句话怼了回去,“又不是去打架。”
三人跟着人潮,慢慢踱到城门口,交钱后进城找地儿歇脚去了。
第二天,简单地在客栈吃过早饭后,孙大夫居首,志文和小捷跟在后面,三人慢慢地开始逛解州。
总体规模与蒲州差不多,一圈下来,已是下午,午饭是在街上吃的。
但繁华程度比不上蒲州,更确切地说,是吃喝玩乐的场所很少,解州更像是后世的大批发市场,卖盐的,卖药的(药主要就是芒硝),这是当地特产。
其他还有诸如粮食、布匹、茶叶等等,都是大袋大袋,或者大捆大捆地堆在店铺里,一有交易,都要用车来拉,零散的买卖很少。
路过第一家药店时,志文他们就进去,想要再买一批芒硝,谁知的确如解州刘掌柜所说,店伙计一见是生面孔,只客气地笑笑,礼貌地告诉他们,货已经全部被人订完了。
之后几家,都是如此,不单芒硝,粮食和布匹也是这种情形,若是无人引荐的话,想要大宗采购,很是困难。
逛了大半天,中午吃的又偏咸,三人都是口干舌燥,可解州城内,茶楼酒店本就稀少,一时半会哪找得到。
这时,一家堆满茶叶的店铺映入志文他们眼帘。
志文二话不说,举步就要入内,被小捷一把拉住,“小志,进去也是碰钉子,要不先回客栈喝口水吧。”
“跟我来,包你把茶水喝够。”志文笑着说道。
在后世,像这种卖茶叶的店铺,都可以进去,和老板聊聊天,喝喝茶,只要你脸皮够厚,完全可以喝完茶后,什么都不买,两手空空地离开。
此前还没进过茶叶店呢,与其他行业相比,卖茶叶的有些少。
店里有些冷清,就一个伙计,似睡非睡的,见有人进来,忙打点起精神,也不说话,不远不近地跟在志文他们身后。
志文才进店门,却是有些惊喜,这里的茶,与他在老家县城零买的绿茶大不相同,都是一摞一摞地用笋壳裹住,每一摞数下来,不多不少正好七片,有拆开的,则是圆圆的一片,用白棉纸包着。
“这。。。,”志文有些不确定,但是这包装却是与他印象中后世某个名气不小的茶类一样,“这是普洱茶么?”
“不错,这位小兄弟见多识广,这正是滇南普洱府的茶。”
说话的不是伙计,而是站在里间门口的一个翩翩佳公子,剑眉星目,月白长衫,腰间挂着一块玉,见志文他们朝他望去,拱了拱手道:
“相逢即是有缘,三位既然识得普洱府的茶,不妨进来一坐,我这里刚开了一饼茶,大家一齐品品,如何?”
志文得意地朝小捷使了个眼色,如何?有茶喝了吧,当先去了。
他哪里知道,要不是他冲口而出的“普洱茶”三个字被那佳公子听见,勾起了人家的好奇心,这里的茶铺可不会像后世那般请你喝茶的。
孙大夫和小捷则是一脸惊奇,滇南,普洱府的茶,志文居然也识得?
惊叹中带着疑惑,也跟着去了。
“来来来,请坐。”佳公子伸手虚引,室内桌椅俱全,还有一个人候着,应该是此人的书童。
“司茶,给客人上茶。”待众人一一落座,佳公子吩咐道。
“且慢!”志文见司茶从茶海里取出三个牛眼白瓷杯,慢条斯理地开始清洗,又准备烫杯,有些忍不住,出声制止了。
这套程序,与后世喝普洱茶的那套有些相似,不过志文偏偏对此不太感冒。
普洱茶自诞生之始,先是作为边销茶,主要供应藏区,清末民初之际,则是两广以及南洋华人的最爱,为何?
皆因普洱茶以滇南大叶种茶制成,便宜耐泡,一小块茶能喝一天,茶味霸道浓烈,干活干得大汗淋漓之际,几口茶水灌下去,暑气全消,疲累皆无,最是解渴。
而作为边销茶,它浓烈的茶气正好能中和奶油的腥膻,冲出来的奶茶,奶香茶香合为一体,藏民们也是非常喜爱。
那时喝普洱茶,哪有那么多讲究?
后世为了炒作,喝普洱茶也用上了日本茶道的程序,但志文却是觉得不伦不类,牛眼大个杯子能有多少茶水,哪有灌下一大口普洱茶,感觉从口腔到胃,连带食道都被浸在茶水里汩汩冒泡那样痛快。
“哦,小兄弟有何见教?”佳公子并未动怒,很有风度地问道。
“这位公子,能不能给我们换个大点的杯子?”
佳公子眼带笑意,示意志文继续说下去。
“小可以为,这普洱茶,须得用大杯,大口喝之,方才过瘾。”
“说得好,如此喝法,的确最为过瘾。”佳公子哈哈大笑,“在下喝这普洱府的茶,也是向来如此,只不过今日与三位初识,恐被见笑,才出此下策。”
“既如此,司茶,给我们换上大杯,让我与三位好好地过过瘾。”
嘿嘿,一旁的小捷暗自乐了,小志真行,明明是口渴得狠了,小杯喝茶不解渴,却能找出这么牛的理由,偏偏这公子还就吃这一套。
第136章 蒲解商会
孙大夫读儒家书,行医家事,拜访过千家万户,喝茶自然也不拘泥形式,又口渴得紧,大口喝茶自是更对他的脾胃。
几大口茶水灌下肚,干渴不翼而飞,确如佳公子所说,“此茶喝下去,不但舌下生津,整个口内,连带食道,都被茶的甘甜浸润,背上忽忽冒出一层细汗,疲劳顿消。”
对普洱茶共同的喜爱,还有大口喝茶的嗜好,迅速消除了双方的陌生感,相互又做了一番介绍,不经意间,已是言笑晏晏。
佳公子自承姓周,乃是这间茶铺的主人,其他的就没有多说了。
孙大夫则变成了邻省的小小行脚商,特来解州踩点,想要在此进点货。
周公子家教很好,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富贵之气,却不让人生厌,既能与孙大夫谈些乡野之事,也能不时和志文、小捷两个小孩聊聊童趣,言谈举止让人如沐春风。
一番水饱之后,孙大夫带头告辞,许是看出了志文欲言又止的神情,周公子暗地使了个眼色,司茶就将一提七子饼茶双手奉给了孙大夫。
志文暗暗叹气,原本他想借着刚刚喝茶喝出来的这点微末交情,套套近乎,以便从周公子这儿多买些茶的想法破灭了。
这周公子行事真是滴水不漏,以茶会友,那就回赠些茶,既全了交情,又堵住了志文他们更进一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