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求生记-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瞧你说的,贺大人,我骗你有什么好处,难道官府还会因为我种的粮食多,给我升官发财不成?再说了,这粮食产量我都没有说过假话,何苦在这上面做假。”虽然第二季粮食还未种下,更没有收获,但志文对此却是深信不疑,无他,是震惊旁人的粮食产量,还有那神秘的系统空间,给了他蜜汁自信。
“等会儿,”贺文瑞这时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你刚才说五个月后最少也能收获四百万斤粮食,再往前,我记得你说夏粮也收了四百万斤,好家伙。。。”
说到这里,贺文瑞手都有些发抖了,这收获之大,远超他的想像,“这里外里一年下来就是八百万斤粮,贤侄,你们在山里到底种了多少地?”
志文伸出四根指头晃了晃。
“四万亩?”贺文瑞点点头,“还不错,在山地之中开荒,亩产能有百斤,算是不错了。”一年两种虽然震撼,但他还是有所耳闻的,这亩产千斤嘛,早被他下意识地忽略了。
“贺大人,我们哪有这么许多人开四万亩的荒,再说我们所在,估计也没这么多地。”志文摇头道,“亩产千斤,四千亩足矣。”
“多少?”贺文瑞眉头轻皱,“真有千斤?”神态语气,与刚才一比,大相径庭。
志文这下明白了,敢情这位贺大人是压根不相信涿鹿山亩产千斤一事,难怪会担心他们粮食不够,难怪那么多的收获,都被他忽视了。
“大人,到得山中,不就什么都清楚了么?”志文也不争辩,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山里有多少地,粮仓里存了多少粮,都在朗朗乾坤之下,做不了假,即便这些时日吃了一些,也影响不大,到时候这么一算,不就有结果了么?”
说到这里,志文暗自庆幸,粮食收获之后,走的是正常流程,最后堆放在新建的仓库中,事情就一件接着一件地来了,他还来不及把它们收进系统中去开光。
贺文瑞点头,他专程前来,本意就是为了一探产粮量大小的真假,只不过收获远超他的设想而已,此刻见志文这般笃定的神态,一直不太相信的他,竟然有些动摇了。
第438章 神物。。。不过
贺文瑞带着自己的遮阳斗笠,身上的直缀早已脏得不成样子,换成了农夫耕作时常穿的短麻衣,在田间地头行走方便些,加上他这些天风吹日晒,脸色沧桑,倒也有几分布衣宰相,躬耕于田亩之间的气度。
如此装扮,志文他们又按贺大人的吩咐,在涿鹿山中并未大肆宣扬他的身份,在山中行走,贺知州并未引起山民们的注意,最多把他当成工会新延请的账房先生。
“啪啪啪”的脚步声不住响起,涿鹿工会诸人引领着贺文瑞在外转了一圈后,陆续进入办公的大院,几个壮健仆妇放下手上活计,也不怎么讲规矩,一一为众人递上了茶水。
众人擦汗的擦汗,扇风的扇风,喝水的喝水,虽然不算累,但热得够呛,一时都顾不上说话,就是有些焦急的贺知州,还有满脸兴奋的周承允也不例外。
今天这一通走下来,加上昨天一天,总算是把山里四千亩地的范围走完了,地不算多,但是分布得有些零散,还是得花些时间。
贺文瑞喘息稍定,看向身旁的一个幕僚,其人在纸上写写画画一番之后,抬头冲自己的东主点了点头。
贺知州心系涿鹿山的粮食,在涿鹿商社只简单地吃了一顿午饭,就催着众人继续赶路,这是他们抵达涿鹿山的第三天。
刚到山里之时,已是下午时分,知州大人不顾劳累,先看了工会堆放粮食的仓库,其中的重点,是红薯土豆的存放数量,其他小麦高粱等等,他就不关注了。
想要精确地称出这些粮食的份量,显然短时间内难以做到,不过贺大人的这位幕僚也有些本事,在分别看了红薯土豆各一百斤的大小后,就基本能估算出一个库房粮食的多少,半天时间,山里红薯土豆的大概存量,就被他大致算出来了。
虽然与志文他们的登记有些出入,但也没差太多,工会手里的红薯土豆,尚有两百六十余万斤。
当晚贺知州又随性进了几户人家,其目的自然是想看看山民家中的粮食多少,结果嘛,不用多说,与志文所说一般无二,家家都称得上是粮满仓。
随后一天半的时间,就是丈量田亩了,当然,也做不到明确无误,不过这种事儿,就是贺知州自己,瞄上几眼,走上一圈,也能大致判出地的大小。
为了核实山中没有其他田地,贺文瑞午后特地又多走了一会儿,其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到得山顶附近时,有人还担心贺知州非要到山中禁地…洗羊毛之处去看看,没想到知州大人甫一到此,闻着扑鼻的臭味儿,只皱了皱眉,并未继续向上,他自然看得出山顶多石,并不适宜耕种,估计把这里当成了涿鹿山的沤肥之地。
在将田地看完后,贺知州心中就知道,志文对他说的粮食亩产产量,没有说谎,虽然按当下的粮食存量来算,亩产约为六百斤左右,还达不到千斤,但若加上已经消耗的那部分,还有山民家中的存粮,应该差不离。
这个结果其实贺文瑞心中早有谱气,不过在最终得到幕僚的确认之后,一股巨大的惊喜还是将他包围了。
亩产千斤啊,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华夏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高产,按后世的说法,那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按现下的说法,则完全可以比拟神农,若能推广开来,就是与孔子一般成圣,也是可能的。
“诸位,你们这神物。。。”确认了亩产,还能一年种两季,红薯土豆理所当然地成了贺知州口中的神物,“。。。要种的话,没有什么特殊的条件罢?”
贺文瑞心里直跳,红薯土豆高产耐旱,在他眼里简直太完美了,他生怕种它们需要很高的要求,简言之,就是只能在涿鹿山这附近才有这么惊艳的表现,若真如此,除了对涿鹿商社有利外,对他而言,就是空欢喜一场了。
“回禀大人,”李智没有听出贺文瑞话外的意思,规规矩矩地答道,“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不过它们既然一年两熟,那地力耗费定多,农闲时还需多多沤肥,以保地力才是。”
“这。。。”贺文瑞心头火热,满脸期盼地看着志文,“贤侄,此言可真?”他知道涿鹿山中志文才是说了算的人。
“李智所言,并无不妥,不过。。。”说到这儿,志文来了个神转折。
听得贺文瑞心下大急,不待志文继续,抢着说道,“不过什么?有何不妥?”
自古华夏的文人做官,大多与寻常人并无不同,有求权的,有求财的,有追求的,则想要一展胸中所学,造福百姓,贺文瑞受耿如杞影响,与后者多少沾点边,并非尸位素餐之人。
造福百姓听上去一心为民,但真正能做到的,恐怕没几个人,这些人真正追求的,是青史留名,当然了,是流芳百世那种,而不是遗臭万年。
青史留名这种事儿,可不是这么简单的,虽说即便牧守一州一县,怎么也能留下声名,但大多都是县志州志一类的,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世人忘得一干二净,只有官职越高,才越有留名的可能,若是能进中枢,哪怕是做个纸糊的阁老,也能在史书上有个人传记了。
进中枢岂是那么简单,贺文瑞深知,就是恩师耿如杞,也还差着一截,更别提自己这个小小的州官了。
但眼下这件事儿,却是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最好机会,这两样神物,凭借其远超世人所知的产量,一旦推广种植开来,必将成为神州大地最耀眼的东西,拯救无数黎民的生命,成为继往开来的传奇,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始作俑者的志文,能被农人们景仰膜拜,那是无疑的,但因其年岁、学识的关系,却未必能被士人们放在眼里,这史书之上,有没有他的位置,还在两说之间。
读书人出身,还是进士的贺文瑞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第439章 是何阻碍
哪怕红薯土豆并不是贺文瑞鼓捣出来的,但作为第一个大规模推广普及的官吏,在士人所写的史书中,声名也会直追现今中枢的各大学士,甚至犹有过之。
在这一刻,对于贺文瑞来说,青史留名的诱惑,甚至超过了他自己,还有老师的前程,是以他暗自决定,只要志文的要求不是他根本不可能做到的那种,自己都要应下来。
“。。。不过却不是随便用什么粮食做种,就能有这么多收获的,贺大人。”志文并不打算避讳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只有经过我的筛选培育,才能有这么高的产量,若是不然,大部分的收获也不过尔尔,大人若是不信,可以问问咱们山里的人,我们之前有块地,就专门拿来验证,结果亩产不过百斤而已。”
志文这话算谦虚了,实际上,粮食若不在系统仓库里经过开光镀金,是决然没有这么惊艳的表现的,孙可旺的那块地里,用的是在外界自然长成的粮食,若是用开光之后的种子种出来的粮食来种,到底是什么后果,志文自己都不得而知。
贺文瑞明显松了口气,这个时候,他连喜怒不形于色都做不到了,在他看来,这根本算不上什么事儿,此事若为真,说明志文真有本事,若为假,他也不会追究,无非是这少年的一种自保手段而已,不论如何,与志文全面合作就是了。
“问就不用了,贤侄,你的话我自然是信得过的。”贺文瑞道,“就不知贤侄有没有意愿将此神物推及开来,造福普罗大众,成为当下新一代的神农氏?”
“新一代的神农氏?大人说笑了,小子愧不敢当,也没有这个野望。”志文此刻心里想的是,若真的推及开来,他靠着种子费大发其财,怕是会被不少人戳脊梁骨的,特别是那些掌握了话语权,被免了赋税的士人们,对他们来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