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旧书大亨-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之,整个鉴宝节目到了这里,出现了戏剧性的一个小转折。
那就是接下来上台的持宝人,不再一味地直接找那四大专家来鉴定自己携带的宝物了,有一些分流过来,直接来找林逸鉴定。人虽不多,也就两三个,却也够林逸和高和尚他们忙活的;至少,大家都不用再大眼瞪小眼,羡慕嫉妒恨地看着“专家派”有事做,自己却闲的数蚂蚁。
难得整个节目出现如此“和谐”的画面,作为节目幕后编导的苏雪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对于林逸,她不禁有些小感激起来,也许是有意无意地,她总觉得这是林逸在暗地里帮自己,免得把这个节目搞砸了。可惜,她只猜对了前半段,没猜对后半段。
……
此时,鉴宝中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一对老年夫妇带来的瓷器,“民间派”的吴大胡子鉴定为一件普通的近代民窑器,目前价值一般。
这对夫妇表示这件瓷器是他们结婚时买的,当时花了二十五元,是整整一个月的工资,对这样的结果表示很失望。
吴大胡子就语重心长地劝道:“这件瓷器为什么价值不高呢,是因为民窑器的量太大,因此目前不具有大幅度升值的空间,但其中做工精致的仍然可以收藏,存世量少了,其价值就会体现。”
“而且这件瓷器对你们也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它见证了你们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保存好传下去,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一番话让老夫妻频频点头,“是呀,虽然对结果失望,但也了却了一桩心事,怎么说也是有点年头的,一直传下去也是文物了。”
吴大胡子很光荣地完成了这个鉴定任务,一时间有些飘飘然,在这台上咱也总算露脸了,摸着下巴上的大胡子,感慨万千。
高和尚,鬼脸李也与有荣焉,一副得意洋洋模样。
对于“民间派”只不过鉴定了两三样宝物就像中了状元一样,“专家派”的四大专家嗤之以鼻,真是没见过世面啊,要是我们手里这些宝贝全都交给他们鉴定,那岂不要高兴的蹦上天?
这边,“专家派”也鉴定了一件瓷器,却是一只元代红绿彩的四系罐,价值也有上万元了。
一时间,那些有些摇摆的持宝人又开始往专家这边靠拢,觉得专家还是靠谱,至少在瓷器方面鉴别基本上都是真的。
眼看这些“墙头草”两边倒,“民间派”的高和尚就坐不住,大骂这些人有眼不识泰山,你捧一堆狗…屎上来,我总不能也说是宝贝吧。
“民间高手”这边又遭遇了寒流,“专家派”那边就表示,在瓷器鉴定方面,他们最期待的,还是能在现场看到流落民间的精美瓷器,“中原自古商业发达物宝风华,古时属于商业流通的枢纽地区,很多内河干系又和瓷器名镇景德镇通流,货物流通多,民间散落的有价值的瓷器不少。”
对于如何购买古物,专家建议,藏家一定要先学史文化知识,时刻谨记多看少买,不要急于出手,“最重要的,大家要抱着一颗平常心去玩收藏。”
不用说,经过“专家派”这么一演说,整个鉴宝气氛再次被他们渲染起来,登台来找她们鉴宝的人也越来越多。
再次被打入冷宫的“民间高手”自叹,命运变化之多端。
直到………
一个小女孩拿着一件宝物上台。
她穿着一件碎花小棉袄,棉袄显得很旧,穿在她身上也显得很大,以至于把她整个小人都包裹在了棉袄里面,看着很滑稽。
小女孩脸蛋通红,冻得裂开,露出鲜红的嫩肉,她用手背擦了一下冻下来的鼻涕,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怯生生地看着舞台上的各位鉴宝专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最后还是女主持人主动与她沟通,问她上来鉴别什么宝贝,小女孩就亮出抱着的宝物说:“就是这个。”
众人定睛去看,继而全都笑了起来,还以为女孩拿出来的是一件什么稀世宝贝,却是大家最常见的石膏**塑像,这种宝贝以前在很多乡下人家里面常见,现在大多数都不存在了,要么就改成了陶瓷的,这种塑像造价低廉,就算是六七十年代的也不会值太多的钱。
果然,等四大专家取了塑像鉴定以后,就温和地告诉小女孩,这种塑像是六十年代末期的,因为不属于名家雕刻作品做工粗糙,很显然是私人制作的,因此市场价最高也就两三百块。
也许小女孩对两三百是个什么概念还不太懂,她擦着鼻涕,歪着脑袋问:“那两三百和三十万哪个多?”
四大专家被她问的都不好意思回答了,只好说:“差很远,三十万是很多很多钱。”
小女孩就仰着脏兮兮的小脑袋说:“那我把这个卖了,你们就给我三十万块钱吧!”
专家无语,但毕竟童言无忌,只好耐心解释道:“这个雕像卖不了那么多,只值两三百,也就能给你买件像样的衣服。”
小女孩突然眼圈一红,“小花,不要衣服,小花只要三十万,要三十万救爸爸!”说完大哭起来。
她岁数小,声音嘹亮,哭声也就清脆无比,原本喜庆的元宵节鉴宝现场,顿时变了味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五十九章。大乱
场面失控。
女主持人只好硬着头皮临时充当爱心大姐姐,保姆人员,好不容易把小女孩劝住。小女孩是不哭了,但她年纪小,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自己叫“小花”,需要三十万救爸爸,又说自己不要花衣服,也不吃好吃的,过年也不再嚷嚷要吃饺子,只要爸爸能够好起来……
小孩子不会说话,却难得真挚,大家伙就更加好奇了。
女主持人也忍不住了,终于喊道:“有个能说话的没有?不会是她一个人来的吧?”
果然,这一嗓子起了效果,只见一个模样老实巴交的妇女胆怯地走了上来。
头上包着纱巾,穿着棉衣棉裤,揣着手,看她走上台的样子,双腿貌似还在打颤,知道的这是鉴宝台,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断头台。
这女的差不多四十来岁的样子,黝黑,结实,完全就是那种没见过世面的农村妇女。
女人上了台,先是嘿嘿一阵傻笑。
等待女主持开口问她是谁的时候,
女人嘴巴说话有些不利索,说:“俺,是俺陪她来的。”
女主持就问:“你是她什么人?”把话筒对准她的嘴巴。
“俺,俺是她邻居,俺叫李大脚,今年四十三岁啦……俺,俺住在源潭镇十二里乡李家沟窝窝村……”女人对着麦克风结结巴巴总算把自己的来说了一遍。
女主持人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只能继续问道:“孩子小,对于她的情况你熟悉吗?如果熟悉的话,能不能介绍一下?”
女人就瞅一眼那麦克风,说:“那个啥,你能不能别把这棒槌杵着我,俺觉得很不舒服。”
女主持人:“……”
只好把话筒递过去,“那好,你自己拿着。”
女人就拿了话筒,仔细瞅瞅它,“俺说话非要拿着它呀?”
“是啊,这是话筒,可以把声音放大,大家就都能听见。”
“放大声音,那不就是喇叭呗。”女人嘿嘿一笑,流出满嘴黄牙,“其实这玩意俺在电视上见过,知道是干啥用的,刚才俺只是随便问问………”似乎适应了舞台,女人说话变得利索了些。
女主持人再次无语,催促女的赶快进入正题。
这个叫“李大脚”的女人就握着话筒,像握着一根黄瓜似得说出了这个小女孩的故事。
……
“小花是个可怜人啊,她爹也可怜的很……总之在俺们村,他们一家是最穷也最困苦的……”李大脚说了一段开场白,感叹小花家的贫穷。
原来小花家以前的日子也过得去,那时候她妈妈和爷爷还都在世,父亲也健健康康,一家四口人省吃俭用,还盖了新房子。
可就在这房子盖好以后,她家就接连出了事故,先是她爷爷在喂牛的时候,突然倒在地上得了脑溢血,没过两天就去世了。
这边刚给她爷爷办完丧事不到两个月,她妈妈又出了车祸,去集上赶集买化肥的时候被摩托车撞了,肇事的摩托车逃跑了,弄到最后也没抓住。为了给小花她妈妈治病,小花她爹这个憨厚的庄稼汉,基本上把家里头能卖的东西全都卖了,可还是没能挽住小花妈妈的一条命,女人在病床上受了一个多月的罪后就也走了。
原本幸福的一个家支离破碎。
从此,小花她爹就开始拼命干活,还债。听说因为她妈妈的病,家里欠了差不多七八万块钱,这在偏远的农村可是一大笔数目。
小花她爹是属牛的,也有一股子牛劲儿。家里没衣服穿,他就去外面捡来一些破烂衣服和鞋,这些东西被他一道胡乱塞进装化肥的口袋,活生生垒出一座1米多高的“小山”;中午刚煮过面的锅随便用浑水冲冲,在结满污渍的桶里抓一把米,就开始熬粥。
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汉子能做的,不过是把白米粥熬浓些,咸菜多放一点点,让女儿多吃些。
在那之前,因为给父亲送葬,给妻子治病,小花她爹常常“求人”,他从亲戚家求到乡里,不断地作揖、下跪、磕头,还时不时写信打电话,他家里的电话薄堪比乡村机关部门办事通,从乡领导一路到村支书,每个人的办公电话和私用手机,他都有。
可是远水解不了近火,最后他算是弄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己,与其给别人下跪磕头,不如靠着自己的嵴梁把这个家重新撑起来。
于是,这个属牛的老实男人就爆发出全身的力气去种地,去打工,去城里帮人家干最脏最累的活儿。
小花岁数小,她爹就把她放在村里邻居家,这家放几天,那家放几天,每次回来就给对方一笔钱作为小花的吃住费。农村人嘛,都很实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