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3694-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砖作”、“瓦作”、“彩画作”……等等。在种类之外中国式建筑物还有在大小上分成严格的“等级”问题,清代共分为十一等;柱径的尺寸由六寸可大至三十六寸。此书之长,在二十七种建筑物部分标定尺寸之准确,但这个也是它的短处,因其未曾将规定尺寸归纳成为原则,俾可不论为何等级之大小均可适应也。我曾将《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原则编成教科书性质的《清式营造则例》一部,于民国二十一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在北平出版。十余年来发现当时错误之处颇多,将来再版时,当予以改正。(——梁思成原注)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第二部分第9讲 中国建筑之“文法课本”(3)(图)
四川大足县石刻中的宋代建筑
(二)宋《营造法式》李诫著。李诫是宋徽宗时的将作少监;宋《营造法式》刊行于崇宁三年(公元1100年),是北宋汴梁宫殿建筑的“法式”。研究宋《营造法式》比研究《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曾经又多了一层困难:既无匠师传授,宋代遗物又少——即使有,刚刚开始研究的人也无从认识。所以在学读宋《营造法式》之初,只能根据着对清式则例已有的了解逐渐注释宋书术语;将宋清两书互相比较,以今证古,承古启今,后来再以旅行调查的工作,借若干有年代确凿的宋代建筑物,来与宋《营造法式》中所叙述者互相印证。换言之亦即以实物来解释《法式》,《法式》中许多无法解释的规定,常赖实物而得明了;同时宋辽金实物中有许多明清所无的做法或部分,亦因法式而知其名称及做法。因而更可借以研究宋以前唐及五代的结构基础。 宋《营造法式》的体裁,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为完善。后者以二十七种不同的建筑物为例,逐一分析,将每件的长短大小呆呆板板地记述。宋《营造法式》则一切都用原则和比例做成公式,对于每“名件”,虽未逐条定义,却将位 置和斫割做法均详为解释。全书三十四卷,自测量方法及仪器说起,以至“壕寨”(地基及筑墙)、“石作”、“大木作”、“小木作”、“瓦作”、“砖作”、“彩画作”、“功限”(估工)、“料例”(算料)等等,一切用原则解释,且附以多数的详图。全书的组织比较近于“课本”的体裁。民国七年,朱桂莘先生于江苏省立图书馆首先发现此书手抄本,由商务印书馆影印。民国十四年,朱先生又校正重画石印,始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民国十七年,朱桂莘先生在北平创办中国营造学社。翌年我幸得加入工作,直至今日。营造学社同人历年又用《四库全书》文津、文溯、文渊阁各本《营造法式》及后来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发现之清初标本相互校,又陆续发现了许多错误。现在我们正在作再一次的整理,校刊注释。图样一律改用现代画法,几何的投影法画出。希望不但可以减少前数版的错误,并且使此书成为一部易读的书,可以予建筑师们以设计参考上的便利。(——梁思成原注)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第二部分第9讲 中国建筑之“文法课本”(4)(图)
清代平身科斗拱模型
“斗栱”与“材”、“分”及“斗口”中国建筑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的构架法建筑。宋《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都以“大木作”(即房架之结构)为主要部分,盖国内各地的无数宫殿庙宇住宅莫不以木材为主。木构架法中之重要部分,所谓“斗栱”者是在两书中解释得最详尽的。它是了解中国建筑的钥匙。它在中国建筑上之重要有如欧洲、希腊、罗马建筑中的“五范”一样。斗栱到底是什么呢? 斗形的块木(斗)相叠而成的。其功用在将上部屋架的重量,尤其是悬空伸出部分的荷载转移到下部立柱上。它们亦是横直构材间的“过渡”部分。(乙)不知自何时代始,这些短木(栱)的高度与厚度,在宋时已成了建筑物全部比例的度量。在《营造法式》中,名之曰“材”,其断面之高与宽作三与二之比。“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八等的大小)。……各以其材之‘广’分为十五‘分’,以十‘分’为其厚”(注:即三与二之比也)。宋《营造法式》书中说:“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长短,曲直举折之势(注:即屋顶坡度做法),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由此看来,斗栱中之所谓“材”者,实为度量建筑大小的“单位”。而所谓“分”者又为“材”的“广”内所分出之小单位。它们是整个“构屋之制”的出发点。 清式则例中无“材”、“分”之名,以栱的“厚”称为“斗口”。这是因为栱与大斗相交之处,斗上则出凹形卯槽以承栱身,称为斗口,这斗口之宽度自然同栱的厚度是相等的。凡一座建筑物之比例,清代皆用“斗口”之倍数或分数为度量单位(例如清式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之类)。这种以建筑物本身之某一部分为度量单位,与罗马建筑之各部比例皆以“柱径”为度量单位,在原则上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斗栱与“材”及“分”在中国建筑研究中实最重要者。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第二部分第9讲 中国建筑之“文法课本”(5)(图)
宋清斗拱结构及用材比较图 梁思成绘图山西省平遥县文庙中的宋代斗拱
斗栱因有悠久历史,故形制并不固定而是逐渐改的。由《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两书中就可看出宋清两代的斗栱大致虽仍系统相承,但在权衡比例上就有极大差别——在斗栱本身上各部分各名件的比例有差别,例如栱之“高”(即法式所谓“广”),宋《营造法式》规定为十五分,而“材上加栔”(栔是两层栱间用斗垫托部分的高度,其高六分)的“足材”,则广二十一分;《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则足材高两斗口(二十分),栱(单材)高仅1。4斗口(十四分);而且在柱头中线上用材时,宋式用单材,材与材间用斗垫托,而清式用足材“实拍”,其间不用斗。所以在斗栱结构本身,宋式呈豪放疏朗之相,而清式则紧凑局促。至于斗栱全组与建筑物全部的比例,差别则更大了。因各个时代的斗栱显著的各有它的特征,故在许多实地调查时,便也可根据斗栱之形制来鉴定建筑物的年代,斗栱的重要在中国建筑上如此。 “大木作”是由每一组斗栱的组织,到整个房架结构之规定,这是这部书所最注重的,也就是上边所称为我国木构建筑的文法的。其他如“小木作”、“彩画”等,其中各种名称与做法,也就好像是文法中字汇语词之应用及其性质之说明,所以我们实可以称这两部罕贵的术书做中国建筑之两部“文法课本”。
《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第二部分第10讲 店面——店面简说
本文写于1937年1月,是梁思成为《建筑设计参考图集第三集》写的说明文。 本集图版完全是北平旧式的店面。由近代商业眼光看来,这种店面的图样,也许不尽合广告学原则,致使人对于它的招买力发生怀疑;然而这种古式图案中,的确有不少长处,不少有趣之点,值得现代建筑师们的注意和采取。 在中国营造学社所搜集的许多艺术品中,极少关于店铺建筑的资料。乾隆《内庭圆明园内工诸作现行则例》里,有圆明园拟定铺面房,装修,拍子,及招牌,幌子一册。关于铺面房各部分所需工限,虽然严密制定,对于建筑的方法,各件之大小,却完全没有提到。但由实物上研究的结果,我们知道铺面建筑的大木构架,一切均以《工程做法》的“小式大木”为准绳,此外还有几种特征,约略分述如下: (一)在平面布置上,店铺与他种建筑物,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其最可注意之点,乃在住宅或其他建筑临街一面辟大门一间(或多间),其临街余房均甃以砖墙;而店铺则在这一面开敞,既不用大门,铺面房同时也是出入的孔道。 (二)店铺临街一面,多添出平顶房,称为“拍子”(其房顶泛水,则向后泄泻;这是防止雨天雨溜雨由檐滴下,妨碍顾客的出入);房顶既是平的,檐前便有挂檐板(亦称华版),版面可雕许多有趣的图案。但规模较小的店铺,则如住宅一样,使滴水瓦檐向前,并无拍子的增设。 (三)店面装修——即门窗扇等——与住宅宫殿或其他建筑显然不同。普通建筑的装修,以御风雨,分内外,为主要功用,所以用槛窗风门之属,以求舒适。店铺装修虽亦须具上述功用,但同时尤须便利出入,以广招徕,所以通常所见,多用住宅内檐所用的扇,置之外檐柱间。这种扇比较玲珑轻巧,输入光线既多,出入亦便,既分内外,但必需时,又可完全脱下,成为一个开敞的局面。故装修之用,在店铺与住宅及其他建筑上,有很大的区别。 在外表样式上,北平的店面约略可分作下列数种: 一、牌楼式 铺面前面立起高大的牌楼,在北平是一种常见的图案;为铺面建筑中之铺张最甚者。这种牌楼,竟可说是一个大幌子,完全属于装饰性质,与店铺本身无直接关系。 牌楼的间数,多随铺面的间数,虽也偶有铺面三间而牌楼只一间的。牌楼柱多是圆木柱,立在铺房檐柱之前,往往用铁条钉在檐柱上。柱的下段,不似通常过街牌楼,不用夹杆石扶着;柱脚却有圆形古镜。为坚固计,这些柱脚有许多埋入地中甚深。柱的上端却高高伸出楼檐以上;头上安云罐或宝珠一类的装饰。各间楼檐均用斗栱承托;斗栱或简或繁,形制不一,楼檐亦有单檐重槽之别。斗栱之下,仿佛都没有正式的额枋,而将平板枋放在上槛之上。自斗栱以下铺门以上的面积,完全做成华版。按其高度而异其华版之层数,视面阔之长短,而定其块数。凡此种种,都没有定规。华版部分最下的横枋,有高至约略与屋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