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驻守,没有威慑作用,实则等于敌人已经打通了铁路线。”说着,他从八
仙桌上拉过军用地图,指着地图说:“去武清不如去安次,安次离廊坊30 

(华里),可以时刻威胁敌人。距安次县城关最近的铁路线不足10 
里(华里),
可以派人破坏铁路,也可以袭击敌人军用列车。安次城地虽不坚固,遇到敌
人飞机轰炸,可以退到高粱地或是芦苇荡里隐蔽。”刘旅长又指着地图说:“天
黑后,我们横过落垡,将其铁路破坏,然后向安次城关进发。”

刘旅长的意见,就是做了决定。当晚
9 
时,守军全线撤退,到安次城
关集中。日军全部占领廊坊。

夜,当大部队准备从落垡铁路路口通过铁路的时候,日军已经占领落
垡,并在各路口放出警戒。崔团长决定将两个营的大部机枪和迫击炮交第三
营营副李盛荣带领,向敌人搜索前进,到铁路口后即向敌人实行急袭,掩护
大部队通过,尔后迅速脱离敌人。当与敌交火后,大部队开始越过铁路之时,


日军一列运兵列车,慢慢从落垡车站开出,军车上的机枪、小炮不停地乱扫
乱轰,经我地方铁路员工了解,说是敌兵列车可能是由天津刚刚开来。崔团
长一听,知道情况有变,敌人增援也将对安次构成很大威胁。敌兵车因惧遇
到铁路被破坏,所以从落垡开出时速度很慢。这话提醒了崔团长,崔团长马
上了解,是否能找到撬道钉的撬棍,能卸下一根铁轨也行。利用黑夜,可以
集中火力重创敌人。遗憾的是,撤退的时候,不可能想到带这样的工具,马
上去找,也不可能。

崔团长命令李营副集中所有的火力向敌人列车袭击。大部队继续向安
次县城撤退。

李营副带领着所有的机枪和迫击炮一齐向敌列车开火。敌人不了解情
况,又值半夜,不敢出来,只是停在那里在列车上用机枪和小炮盲目地向外
乱打乱放。李营副带领的士兵,见日军龟缩不出,就冲到铁路上埋手榴弹。
可惜,在当时的中国军队没有重武器,否则,日军定会受到重创。两军相持,
天已快亮,李营副见再坚持下去将对自己不利,决定撤向安次,向大部队集
中。

且说,部队陆续撤到安次,安次老百姓半夜出城欢迎。当时的小县城
里并没有大城市的报纸或电匣子(收音机),百余里以外,无论发生天大的
事,乡民照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廊坊距安次不过30 
里,廊坊的枪炮声,
在那广袤静谧没有任何嗓音的华北平原上,枪炮声清晰可闻。乡民们虽然过
惯了平静而单调日复一日的日子,可是,喜欢热闹追求刺激似乎是人的本性。
廊坊战事的第一声枪响以后,人们的神经就突然被刺激得兴奋起来。乡民们
对枪子不留情的观念并不具体,当廊坊战起,驻军动员父老乡亲撤出廊坊,
到四周乡间亲戚家躲避之时,除了一些胆大的男人还想留下来看看热闹——
当然其中一部分是愿意留下为驻军服务的。大部分人,尤其是足不出家门的
女人,巴不得有机会出门走走,串串亲戚,这战争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女人们动作又慢,口里说着傍晌离开,家里的箱子找不到了钥匙,老母鸡要
等日头落到两杆子高才下蛋。猪食还要煮一个时辰等等。下午廊坊车站开火,
傍黑这些女人们才大包小笼拖儿带女惶然出了家门。这时候已经是枪炮声连
天,日本的飞机又投弹又扫射,阵地上也抬下了伤员,他们已经目睹了这场
战争的开始,可是乡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场战争的恐怖,以及日军如何
屠杀中国百姓。这些女人们及一些男人和老幼,成幅射状向廊坊的四周仓皇
奔走,他们成了廊坊战事活的“号外”发布者,廊坊战事的消息以极快的速
度传播到四周的乡村和县镇。另外一些好事者,得到了这些口头上夸大的宣
传者的消息,而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伸着好奇的脖子,不顾走几十里路的辛
劳,而赶到廊坊附近看热闹和听听那些子弹的呼啸声和震人心肺的大炮飞机
的轰炸声。当饥肠辘辘之时,才想起回转向乡亲们禀报采访到的第一手消息。

廊坊战事的消息在四方传开了,并且是以口头文学形式的夸张虚构传
开了。甚至,有人看见安次县城关帝庙里的关云长老爷也带着天兵天将去到
廊坊助了阵。还有好事者为了给关老爷做人证,亲自打着灯笼到关帝庙里去
拜访,并证明关老爷刚刚回来,他的赤兔马已经累得浑身汗如雨下。他的副
将周仓被溅得满脸是血,现在还没来得及洗脸。

这些话,真假自然不必评论,不过反映出一个软弱民族的国民的希望,
希望王师打胜仗,自己不做亡国奴罢了。

二二六团官兵撤到安次,安次父老乡亲并不理解官兵丢失了国土,并


面临着收复廊坊的艰巨使命。父老乡亲们赞扬他们为国而战。父老乡亲们集
中了安次县城关的能工巧匠,连夜突击,赶制出大匾一块,上雕四个金色大
字“民之依靠”。当刘旅长带着部下到达安次城关的时候,乡亲们推举出德
高望重者,在吹鼓手们的吹吹打打的乐声中,将大匾送到刘旅长的手中。刘
旅长因失了廊坊,心里在窝火,手接这匾有点哭笑不得。

安次县长张汉权与民众的看法不同。这张县长是见过世面的军人出身。
早年跟着五省总司令孙传芳当师长,以后叛孙投奔了卢永祥。张县长见国家
连年内战,内忧外患,军阀之间无正义可言,决心解甲归田,回到家乡为百
姓做些实事。以后当了安次县父母官。张县长见刘旅长等人连日苦战而又失
了城池,退兵到了安次城关,张县长在县府设宴小酌,为刘旅长、崔团长等
人饮酒解闷。刘旅长只是低头喝酒,一言不发。其他官佐也因在枪林弹雨中
打仗行军没捞上一顿饭吃,现在只顾狼吞虎咽,席上一片吸溜吃饭之声。

张县长凭其老军人的直觉,他虽然没有参加廊坊之战,对发生的事情
也能猜度出八九。他从刘旅长的态度及兵撤安次,料刘旅长没有下定反攻廊
坊的决心。根据平津形势,廊坊这交通要道,对两方都是至关重要,尤其在
塘沽港口日军的10 
万吨军火物资,如运至北平,必经廊坊。廊坊在日军手
中,对支援北平日军行动极为关键,如若落在中国军队手中,在北平的日军
马上就会粮草军火不济。这平津要道日军必然死守,中国军队如去争夺,必
然要付出惨重代价,这是刘旅长心情沉重的主要原因。可是,不去争夺,事
关平津战局。

张县长暗想,第一步首先应使刘旅长定下决心夺回廊坊,至于下一步,
待着瞬息万变的战局发展。

张县长知道部队已连战两个日夜,已经极度疲劳,在这酒席宴上,也
不便久留。索性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法激刘旅长等人下定夺回廊坊的决心。

张县长说:“刘旅长,上级指示,不得先敌开火,虽是使战局被动所系,
可是,上级也没有命令撤出廊坊。”

张县长一语,四座皆惊。也许是当事者迷,在纷乱繁难的过程中,谁
也没有认真总结出这样一句“点睛”之意。

张县长又有条不紊地说:“廊坊的情况,不管在时间上,地点上和敌情
上,都和卢沟桥不一样。卢沟桥是平津与中央联系的咽喉,而廊坊是北平与
天津联系的要道,如若日军在平津之间腹中开花,将对二十九军极为不利。
同时,日军自国内运来的兵源物资,如进北平,必经廊坊。廊坊得失事关重
大矣。如果为了一时的态势不利而撤出,应当伺机恢复廊坊,庶不致有过。”
接着张县长又分析了廊坊周围两军形势及进展趋向,又特别强调日军目前占
领廊坊立足未稳,急于利用北宁线运兵运物资,也是襟肘不能兼顾,空隙很
多。张县长又表示,如果军人为国用命,敝人也必动员铁路员工及乡民破坏
铁路和设备,使日军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不能从廊坊一线通过。

当时吃饭的人都停下吃食,洗耳听着张县长滔滔论述。在座的无论是
军人或是陪客的地方官员,都情绪激奋,表示不惜一切报效国家。

当即刘旅长表示,令崔团长带领七个连的兵力,饭后出发,夜袭廊坊
之敌,夺回阵地。

前面提到,军长宋哲元态度转变,已经命令部队备战布防,使得二十
九军官兵兴奋异常,愤懑沉闷的空气一扫而光,各部队都在积极备战,只等
命令到达,即杀日寇,雪耻复仇。


秦德纯副军长很快地制定了收复丰台的战斗计划,随即准备付诸实施。
7 
月25 
日,廊坊战斗爆发,为了支援和配合廊坊战斗,二十九军何基沣旅
加炮兵
1 
个营,在何旅长的指挥下,乘敌不备,向丰台发起了猛烈进攻。

丰台是北平地区铁路交通枢纽,是北宁铁路和平汉铁路的结合点。北
宁铁路所运输到北平的日军和物资首先到达丰台。
7 

7 
日以前,丰台驻有
日军约2000 
人,
7 

7 
日以后,日军不断增兵,人数虽不可查,最少也在
4000— 5000 
人左右。丰台的日驻军,已经成了北平地区的毒瘤,二十九军
的心腹之患。丰台日军占有地利,向西南方向兵出卢沟桥,挑起卢沟桥事变
的清水次郎中队不过是丰台驻军一部。另外几次向东南方向南苑兵营挑衅,
也是丰台驻军,只是几次南苑冲突,在佟麟阁将军的指挥下,都予击退,未
酿成较大事件。另外,如进攻北平城,丰台的钢甲车也可以直冲永定门,而
进入城内。当初,石友三叛乱,即是首先占领丰台,然后利用铁路这种现代
交通工具的优势,而威慑北平。

25 
日廊坊战起,何基沣旅的官兵像火山爆发一样,冒着枪林弹雨,一
鼓作气冲进了丰台镇。当时丰台日军没有准备,又加上中国军队如泰山压顶
压了过来。他们凭借着工事和建筑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