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畅销谎言-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部分伍  职业和生活构成的右脸(3)

    如果你是金克拉你会怎么做?委屈地接受—并且认为老板是对的?还是把话说清楚另谋出路?    
    按照《没有任何借口II》,金克拉该怎么做呢?我帮你摘录几段《没有任何借口II》中的核心文字,两相比较你就明白如果金克拉选择了那套方略,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我敢肯定的说,绝对不是成功。    
    如果你到现在还被雇用,这起码表明,到目前为止,在胜任这个工作岗位的问题上,你是合格的。(摘自《没有任何借口II》)    
    也就是说,金克拉在发现自己收入少了以后,根本不该去找老板理论—老板没有开除他,他就该觉得自己还算是合格的。再接着往下读:    
    这就是这本书(《没有任何借口II》)要告诉你的道理。当你获得一份工作的机会,你要为你的老板负责。因为是他让你拥有了这个机会。如果你想让这个机会永远保持住或者升到更高的位置,你就必须对自己负责,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不会每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才不会拿多少薪水干多少活儿。你只有对自己负责,才会想到工作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天上掉馅饼,你不仅要完成这个工作,还要学会更好、更快地完成这个工作。    
    金克拉听到没有?不要抱怨自己的薪水和所做的工作不成比例—你要学会感激这个机会,老板让你获得这一工作而没有把这个机会给别人就是看得起你了!    
    守住你的位置是每一个军人永远要记住的命令,军人就是因为这个使命而产生的。不仅每一个士兵要做到,每一个军官—包括低级军官和高级将领,他们都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也要明白自己的任务。如果要你去死,你就得去死。(《没有任何借口II》)    
    还好,金克拉的老板还没有要他去死,只是要他加班开自己的车去推销公司产品并掏自己的腰包请主管领导吃饭,他居然还有那么多怨言!金克拉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这本书的老板的好员工—他炒过无数次老板,他绝对不认为自己在昏了头的老板手下能有什么发展。当然每一次离开也不一定都意味着更好的结果,有的时候甚至要付出更惨痛的代价—在他的自传中有一节的小标题叫“我最不幸的一年”,那一年他饱受挫折—“我使我家的贫困指数上升到历史新高”—他不愿意在一条“不能开得很快也不能开得很远”的船上呆太长的时间,所以他不停地换船,直到终于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位置—他成为一名专职的演讲者,并且获得他想要的生活。    
    当然也许你会说,万一金克拉失败呢?万一他没有富足呢?我想告诉你的恰恰是—即使他没有获得财富,但是他按照自己的心愿过了一辈子;他换了足够多的工作,有了足够多的阅历,这总比他一直困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公司委屈一辈子强多了吧?何况我们从成功几率上说,与其呆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还不如去另一个地方从头开始呢!再说,既然要摔跟头,还不如早一点摔,早一点摔,年轻身体基础好,容易爬起来,如果是在一个有欠公平的地方忍辱负重好多年,除了徒然消耗自己激情,还能有什么收获?如果你的老板真是一个不知好歹进退失据的人,你能指望他率领出什么好队伍来?再说,你纵使再加一万个小心又有什么用?你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谁脚底下给你使一绊子,你不照样要跌一跟头?    
    所以,记住—当老板打你的左脸,如果你有足够实力,当场就应该给他几个大耳贴子;如果你缺乏实力,那么打不起还躲不起?但是无论如何,你不能把右脸也给他递过去!你要尊重自己,尊重你从事的职业和生活—它们共同为你构成了你的右脸。要知道,就算是经济最低迷的时期,都有很多空缺的职位,从小环境上说,完全没有机会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不是借口—你得尊重自己的未来。


第三部分后记

    在2004年11月我约下陈彤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各种我们认为在传播着伪装真理的励志书依然在市场大卖。其实那些书里说到的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观念。在职业关系中从来就有雇方和用方,两端的利益不同,对于对方的期待也不同。这些书中所有的观点都甚至都可以说是耳熟的,我们曾经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听到别人宣讲过,那也就是一家之言。不过确实只有这些书通过了巧妙的包装方式,通过树立标杆的方式把话说到了真理的份儿上。确如陈彤所言,这些书光从故事来说,都是好故事,光从人物来说,都是英雄人物,可是把英雄和军人当成工作标兵,把面临国家利益和生死考验中体现出的忠诚、无畏和前赴后继当成一种卓越的工作态度,所有的故事就开始变味了。    
     对于一部非虚构的作品来说,当达到一定销量,它通常会在社会上产生相关话题,可是这些书的话题似乎被淡化了,只有书名上的关键字,成了越来越耳熟能详的词。这些书的读者对象中,通常不包含很多对图书的内容评价有话语权的读者—他们不看这类书,因为没有什么思想含量,他们有的并不认为那是真正的书。而它们作为培训教程在各个公司发布,并且还计入员工考核,读得最多的就是这些员工了。其实并不乏读者在网络论坛上批评这些书的声音,不过这些声音和夸赞它们的声音相比,有些微弱。所以我们决定出一本书,针对广泛存在的错位的工作观念的批判。我们也许有必要简单回顾跟这些书相关的事件和走势:     
    —2003年,一本小书《致加西亚的信》风靡全国,这是一本号称“有史以来全球销量第六名的著作”,流行甚广,诸多企业纷纷把它当成培训员工的最优读本,那个在最少信息和缺乏支持下成功完成任务的罗文成了优秀员工的典范。     
    —这个巨大的市场被掀起之后,《没有任何借口(凯普版)》以及之后的一系列以瞄准企业员工培训的管理励志书开始纷纷出笼,以携风带雨之势让更多的员工接受了号称来自“西点军校”等全球知名机构的训导。     
    —随后,《没有任何借口》等被揭发为伪书,并没有一个叫凯普的美国人写了这本书,也从来没有《哈佛商业评论》对它进行点评和推荐,那些耸人听闻的国际销量也纯属子虚乌有,所有的内容,不过是国内的一批写手根据对有效市场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拼凑出来的。不过此时,这些图书的销量据估计,也已经达到了一般图书无法企及的数字。     
    —2005年2月,“坚决制止虚假图书、营造诚信出版环境”座谈会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行。会上,图书司李副司长宣读了新闻出版总署文件《关于对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行业内整顿伪书出版掀起高潮。     
    图书的功能在提供阅读,销售的不是纸张而是内容。《把信送给加西亚》开始所开掘出来的强调忠诚、执行、无私的管理励志市场获得了广泛的追捧,后来者只是把这股风气变本加厉,把一家之言上升成真理,把一些管理者的意愿包装成科学,它们传递了观念。正是这些观念是我们共同关注的。它们有着貌似建设性的态度,实际在破坏更为深远的和谐:它们不仅会危害每个人自身的工作和发展,也会危害以这些观念作为企业文化的企业,它们在短时间内似乎会降低领导者的管理成本,但在更长的时间将严重伤害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应有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培养出一种扭曲的、非建设性的工作氛围,损伤一个企业的元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这是一个日趋商业化的世界,成功定义有很多种,但似乎在逐渐趋同,不过无论是古典的、潮流的,或者是超前的,都不会背离人精神上的独立和判断上的自主。    
    亲爱的读者,您有您的答案。     
    方希 2005年3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