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外交部发言人揭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念。外交部一发言人有一次在外地出差。晚餐时,他和主人同时从电视上得知他又就某问题发表谈话了。主人们都感到很困惑。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也不难理解。发言人虽然不在北京,但发言人机制在。机制仍可利用他的名字表态。当然,工作人员最好在用他的名字表态之前通报他一下,以免让他本人都不知情。
说它不对,是因为它说得不完整。发言人不光是一种机制,他同时又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如果仅强调发言人不是“人”,容易理解为发言人仅是一个被动念稿的机器,忘记了发言人还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面。其实,每个发言人都有不同的风格,水平有高低不同,魅力也有不同。有的发言人习惯照本宣科。有的发言人愿意在政策允许的框框之内,尽量自己发挥。外交部长李肇星在任外交部发言人时说:外交部发言人,既是人,也不是人。这一说法很完整。发言人代表一种机制的同时又是活生生的、具体的个人。如果只说它是一个机制,否认他是具体的人,那就否定了发言人有个性和个人魅力,也就否定了发言人的个人素质修养和水平有不同。
第四章 关于其它外交部发布会为何又恢复翻译?
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从96年9月1日不再提供翻译。停止提供翻译后,国内反应良好,许多人写文章赞扬这一做法,认为此举对提高中文地位、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外国记者、驻华使团总的来说对我这一决定表示尊重和理解。会中文的外国记者开始用中文提问。但不少记者由于语言不过关,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对我这一做法非常不满。于是出现了下面一幕:
一英国记者利用提问的机会,发泄了心中的不满。他说:“外交部决定取消新闻发布会的英文翻译,当然中国方面有权做出这样的决定,但是在中国宣称正在对外开放的时候,这样做是不是有悖于开放的精神呢?这么做是不是某种形式的倒退呢?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上看,保留英文翻译来说,不是能使发言人更好地、更加自如地回答问题吗?若非如此,你们在国际场合被记者用英文提问,不就像掉进“狮子窝”一样吗?从文学方面讲,汉语像中国文化一样在世界上受到了广泛的尊重,它是孔子、李白和杜甫的语言。那么,一周两次地将他们的语言翻译成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的语言就一定是一件糟糕的事吗?为了所有参加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的人着想,做出这一决定的决策者们还有可能改变决定吗?”
当时,外交部发言人的回答也非常绝。他对这位记者说,你刚才几乎作了一篇讲演。我们已经做出了这一决定。这一决定是与中国的开放政策完全相符的。因为中国的开放的目的之一就是不仅要让中国更加了解世界,也要让世界其它国家更加了解中国。我们这样做正是为了把中文推向世界。各位记者都生活在北京,一定发现中国人民对学习国外好的东西有很大热情。但是我要问,是不是世界其它国家的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人,对于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也有着同样的热情?比方说,对于西方文明已经有所了解的人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一下东方文明,是不是也应该了解一下20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老子和庄子呢?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一下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和杜甫呢?
取消翻译一段时间后,外交部发现这一做法效果不是很好,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许多记者不能准确理解和翻译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外国记者中会中文的不少,但真正过关的不多。有时由于关键的几个字听不懂,而误解了中方立场。由于记者和中文秘书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外电对发言人表态的报道措辞不一,有时甚至出现错译的情况。例如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丹麦搞反华提案损害了双边关系,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一外国通讯社电却译成中国要搬起石头砸丹麦人的脑袋。外交部发言人对美进行“次临界试验”进行了评论。由于记者大多听不懂“次临界”的意思,有的记者将外交部发言人表态报道成中国谴责美方进行地下核试验。有时由于需在译文上花时间斟酌,影响了报道的时效性。
二、由于语言障碍,外国记者及驻华使馆新闻官的出席人数有所减少,中文秘书的人数明显增加,出现了香港和台湾记者提问多,问题集中于港澳台问题,国际问题少人问的局面。
三、取消翻译后,发布会效果明显不如过去,外国主要新闻机构对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报道量下降。
考虑到外交部新大楼新闻发布厅设有同声传译设备,为准确及时地宣传中国外交政策,最后外交部决定在新发布厅为那些中文水平尚不能适应发言人新闻发布会的外国记者提供同声传译。
第四章 关于其它外国记者如何看?
外国记者如何看外交部发言人和中国新闻发布制度?
总体上看,外国驻京记者对外交部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比较满意,对目前中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基本持肯定态度,认为中国的发言人制度有不少变化和进步,不过还有许多改进的余地。(注1)
法新社记者康文涛说最喜欢外交部的发言人,他说,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问题方面做得较好,他们似乎掌握了一个解释中国立场与政策的指导原则,并享受了由此带来的一些发言自由。在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时可以看出发言人对一些问题没有准备,但仍然可以讲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
《远东经济评论》记者孔安说:“外交部网上公布了新闻发言人的个人信息,并把手机号码给了外国记者,这跟90年代完全不一样了。外交部发言人现在每年都给国外记者安排很多外出的采访活动。他接触过的西藏、云南、大连等地的新闻官都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虽然中国在普及发言人制度,越来越多的发言人在出现,但外国记者认为中国发言人自由回答问题的范围却很有限。法新社康文涛就持这一观点。他说,他能理解让一个低级别的官员解释许多敏感问题是很困难的,他认为中国的发言人应当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尽管理解新闻发言人的苦衷,中国新闻官的一些“习惯”还是让外国记者们感到很无奈,对采访要求反应“慢”是他们普遍遇到的问题。
康文涛说:“除了发布会之外,中国的发言人几乎不愿意口头回答任何问题。”,他们总是让记者写一个采访提纲传真过去,他们回答任何问题都需要时间,新闻发言人不应该是这样的。
《华盛顿邮报》记者潘公凯说:现在的状况比我刚来中国的时候好多了,政府纷纷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但中国新闻发言人的表现还远未达到他们的期望。
《远东经济评论》记者孔安说中国的发言人往往“宁肯不说,不肯说错”,通常只回答他们非常确定的问题,有时,他们也给你一个答案,但并不是针对你的问题。而只是一个标准答案。这样就无形中影响了很多本来可以透露的信息。
孔安说,他很欣赏中国领导人不回避问题的做法。他说,不少国外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开新闻发布会的官员权力越大,越敢于说实话、说的实情越多,“像朱镕基、王岐山讲得很痛快,记者都很高兴。”
新加坡海峡时报的记者蔡振峰认为中国不同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水准差别很大,国家级的发言人可能和媒体接触的比较多,比较知道如何应付,而省部级以下的新闻官态度就不一样了,他们好像没有经过训练,也打听不出什么消息。
他说,2004年1月,中国有个省份大规模屠杀果子狸,他很想去采访,但联系了几回,对方各个部门互相推诿,后来就不了了之。他说,我也不要求对方一定答应我的要求,但至少要有一个人出来给我一个答案。蔡振峰说,在已经设立新闻发言人的政府部门在这方面要好的多。
注1:请见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变化正在发生: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新闻发言人”
第五章 孔泉主持的一次发布会孔泉主持的一次发布会(1)
孔泉主持的一次受到网友广泛好评的发布会
2002年9月3日,发言人孔泉主持新闻发布会。由于此次发布会前,发生了朝鲜人闯外国驻华使馆各所谓外国记者因拍摄闯馆被打的问题,所以发布会上记者的问题特别集中,记者轮番就闯馆和朝鲜难民等问题向发言人发问,其中不乏刁钻和尖锐的问题,孔泉始终沉着、冷静,不温不火,从容以对。回答中绵里藏针,充满幽默和诙谐,赢得了不少好评。网民们纷纷称赞发言人的回答得体,诚恳。有的网民称赞孔泉的回答有理、有节,硬软适度,恰到好处!现将2002年9月3日答问全文照录如下。
孔泉首先说,今天是暑期结束后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很高兴与各位见面,相信诸位都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外交部的外国记者新闻中心在休会期间为外国驻华记者们举办和安排了很多采访活动,但愿没有使大家过于疲劳。在这一个半月假期内,先后有20位新的外国记者朋友来华任职。我注意到今天已有几位新朋友前来参加我们的发布会,我向你们表示欢迎。
我今天要发布的消息是,外交部长唐家璇将于9月9日率中国代表团赴纽约出席第57届联合国大会。
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的问题。
问:昨天孟加拉外长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双方主要讨论了哪些问题?中国与孟加拉将对本地区和平与发展发挥什么作用?
答:孟加拉外长穆尔希德汗目前正在中国访问,唐家璇外长同他进行了会谈。会谈内容广泛、富有成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