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扬天下-第5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铁丹想了想说道:“大都督何不派人前往周边的翁牛特左翼旗,喀尔喀左翼旗、土默特左、右两翼旗、巴林右翼旗,尤其是土默特左、右两翼旗,就在锦州边墙北面,他们若是不听调遣,将来正好以此为由征讨他们。”
秦铁丹提到这几个部族,都与科尔沁接壤,换句话也就是说,驻在科尔沁的秦军可以直接威胁到这些部族的领地。在这种情况下,招他们来科尔沁,这些部族首领可能不敢贸然拒绝,以免得罪大秦。
蒙轲想起当初的满清,满清的做法大致也是如此,先控制临近辽东的各个蒙古部族,然后草原深处有哪个部族或是不听话,便纠集自己周边的这些蒙古部族一齐去征讨。
秦铁丹的话,让蒙轲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心中很快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战略构架。
他决定先不管远遁的奇他特与雅图了。先以科尔沁为中心,控制住周边的各个蒙古部族再说。
如果能把翁牛特左翼旗,喀尔喀左翼旗、土默特左、右两翼旗、巴林、左右两翼旗控制住,那么手上就等于有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在整个漠南几乎可以说已经是无敌的了。
以后谁不听话,就纠集这几个部族一起出兵攻打,打到他乖乖听话为止。
当然了,现在大秦在辽东的兵力有限,加上天气逐渐转冷,刚刚出关的秦军士兵水土不服,此时若大举发兵去攻打科尔沁周边的部族,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这种情况下,要想周边这些部族听话,那么就要有一个共同的利益来驱使他们才行。
在蒙轲看来,这个共同的利益并不难找,现在漠南各部都在相互兼并,你不去打人家,人家来攻打你。谁都不见得安全。
尤其是科尔沁周边这几个部族,如果与大秦为敌,将是他们的恶梦。
蒙轲相信,只要自己示好,并保证不吞并他们,然后招集他们团结一致,大家一起去“打猎”,到时所获得的“猎物”大家都有份,按功劳分分配,有此作为利益基础,这些部族一定心动的。
蒙轲的性格,向来是当断则断,他立即派出使者,分别去联系科尔沁周边的部族首领。
作为使者之一的李举,带着五十秦军,用了两天时间,急急赶到土默特左翼旗。
听说是秦军大都督派来的使者,土默特左翼旗首领温布楚琥尔不敢怠慢,连忙在自己的大帐予以接见。
土默特分为东土默特和西土默特,双方仇怨结很很深,时有战争,东土默特牧地离锦州和沈阳都不远,为了生存,以前很早就投靠了满清。
现在大秦入主辽东,同样地,东土默特所感受到来自大秦军的压力也最强烈,对使者李举,温布楚琥尔不敢托大,命人送上酒肉来热情款待。
温布楚琥尔是个五十多岁的人,能沉得住气,等酒过三巡,他才问道:“贵使这次来,不知有何指教?”
李举拱手道:“感谢温布楚琥尔头领的热情款待,我奉我们蒙大都督所命,前来拜会温布楚琥尔头领,是想表达我大秦对土默特左翼旗的善意。
我大秦不但无意侵犯土默特左翼旗的领地,还有保护之意,只要温布楚琥尔头领愿意主动上表向大秦称臣,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别的部族来侵掠你的领地了。”
“我当然愿意向大秦上表称臣,只是”如果只是上表称臣,象当初向满清一样,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温布楚琥尔是心甘情愿向大秦称臣的,只是有科尔沁的先例在,难免让他戒心重重。
李举自然知道他在顾忌什么,他笑道:“温布楚琥尔头领应该知道,如果大秦有意吞并你的部族,你不上表称臣,只会给我们提供更有利的借口。”
温布楚琥尔没想到李举突然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他回头一想,可不是。如果自己上表称臣了,大秦至少还有些顾忌,如果不上表,岂不正好落人口实。
李举接着说道:“现在漠南蒙古各个部族之间谁都在伺机吞并别人,温布楚琥尔头人的领地也不安全,只要你上表称臣,不但能得到大秦的庇护,而且我们大都督招集大家出兵时,但有斩获,都会分大家一份。”
这就是利益困绑,团结到大秦旗下,不但可以避免其他部族攻击,去攻打别人时,还能分得好处。李举施之以威,诱之以利,一点一点地说服着温布楚琥尔。,一点一点按蒙轲的意思,以科尔沁为核心,构筑着一个攻守同盟
******************************
PS:月票不振,俺心急啊,自己订阅两票来投,只是终究还是靠兄弟们一起支持才行,我自己再怎么着,最多也只能投五票,众人捡柴火焰才能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月票!
昊远顿首以拜!。
(未完待续……)
第640章 募兵的疑虑(求月票)
****
由蒙轲和蒋义涵一同署名,请在辽东募兵的奏章送达北京时,秦牧正在皇极殿与大臣们议事。
因蒙轲和蒋义涵的奏章是以六百里加急的形式传送,所以直接送进了金銮殿,无须再经过兵部传达。
秦牧看完之后,让侍殿的太监当廷念给殿中大臣听。
户部右侍郎杨超一听说又要募兵,立即反对道:“启奏吾王,我朝如今已养兵五十又五万,糜费浩大,况乎今日建奴已灭,中原渐稳,本应削减兵员,减少国库开支,以惠民生。当此之时,岂有不减反增之理。”
礼部左侍郎艾南英也跟着说道:“臣以为杨大人言之有理,纵观历朝历代,国家初定之后,无不是削减军用,予民休养生息。如今中原刚刚纳入大秦治下,各地十分残破,万千生民嗷嗷待哺,此时吾王理应想着如何裁撤兵员,减少军费开支,以济斯民,实不宜再增加募兵。”
杨超和艾南英俩的话并非书生愚见,各朝莫不如此的原因很简单,统一天下前,一般仗都打了多年,山河残破,民不聊生,这个时候天下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
这次北伐,大秦摧枯拉朽,兵力上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确实不宜再扩军。若再扩军,一方面会造成国库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各地因为缺少男丁,劳动力严重不足,。
秦牧其实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他也有意裁军,改成征兵制。所谓的征兵制,并不是后世才在,在古代,通常都会规定百姓服役,唐朝的府兵制,连兵器都是士兵自己打制的。
明代的军户。也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总之,古代的征兵制,不象后世那样,是由你自愿参军。在古代你不愿意,也得强制服从。
在这个大前提下,秦牧确实不想再增加募兵数量。他向殿中大臣问道:“蒙轲和蒋义渌在奏章上提到,关内的士兵到了辽东,难以适应秋冬季节巨大的昼夜温差,很多人因水土不服而病倒。这也确实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若不在辽东募兵,各位大臣还有什么对策?”
吏部左侍郎岑岭南说道:“启奏吾王,臣以为,中原将士刚出关,有些水土不服的现象是常情,时间稍长,便会慢慢适应,吾王不必太过于着急。
如今大秦军兵力已不少。而且现在地方上劳力严重不足,如果再募兵,不但会给国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且会使上地方上劳力更加缺乏。对民生的恢复极为不利。
况且在辽东募兵,用于关外作战,这会造成很大的隐患。明朝中后期,辽东兵将多为当地人。祖大寿、吴三桂等等,实际上已经是尾大不掉,明庭几乎难以管制。此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这一点倒是真的,崇祯年间,辽东军实际上都控制在当时的辽东大族手上,象祖大寿、吴三桂这些人,与其说他们是听崇祯的命令在抵抗满清,还不如是他们是在保护自己家族的既得利益。
明朝的京城离辽东其实不算很远,还出现这种现象。以后大秦定都南京,山高皇帝远,是不是会促使这种现象加速出现呢?
总之,明末的辽东军事集团的形成,虽然有他复杂的原因和过程,但既然有过这样的先例,大秦就应该尽量去避免。
在后世,大致上也都是采取异地驻防的制度,要防止的正是类似于祖大寿、吴三桂这种本土化的军事集团出现。
由此看来,辽东的防务,如果全依靠辽东人来担当,确实不是办法,这会削弱朝廷对辽东的控制力。
蒙轲上表请求在辽东募兵这件事本来看上去很简单,就是为了解决关内士兵水土不服导致的战斗力不足的问题。
但仔细讨论之后,却发现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鲁莽行事,会带来很多预料不到的后遗症。
秦牧接着问道:“蒙古正值大乱,大秦在辽东的兵力必须加强,并且要能迅速形成战斗力,以进一步控制漠南蒙古,否则等漠南蒙古自然兼并,完成了势力重组,对我大秦将极为不利。”
司马安出班奏道:“秦王所言极是,臣以为,有些事虽然要留心防范,但也不可因噎废食,辽东苦寒,民风剽悍,不少民间青壮上马即能作战。招募此类青壮入军中,一来可以减少地方上发生叛乱的机率,有利于辽东稳定,二来可以迅速增加辽东军力;
臣以为,要防止辽东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在将不在兵,从辽东当地招募士兵,从关内调派将领,一但辽东籍士兵因功升至参将以上的高位,就调入关内,不许再留于辽东本地领兵。
如此一来,应该便能避免出现祖大寿、吴三桂之类的现象。至于兵源数量的问题,先把军中一部份老弱病残裁撤掉就行了,如今天下尚未完全安定,大规模裁军还不到时候。”
司马安的方案,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道,不过算是比较周全的了。而且作为文官,他主动提出现在还不宜大规模裁军,这完全是出于公心,审时度势后做出的结论,秦牧对此甚为欣慰。
于是,他便按司马安的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