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炒作?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界,但参照系太多也就最终失去了参照的意义。这表现为得到的信息越多就越难做到消息灵通。心理学家称这种状况为“信息超载”。按照“墒定律”,“发出的信息越多,我们可吸收、保留和利用的信息就越少。”于是人们变得越来越麻木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上。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在这样的一个焦虑、迷茫的情境下,谁还会对深度的文字感兴趣呢?娱乐性的信息和娱乐化的新闻因为能满足人们的一时快感而流行于世自在情理之中。
  l生产者的需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传媒组织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自由
  的扩张机会。履行经典的意识形态工具的职责与在事实上激烈竞争之中追逐并保持市场份额与利润,是传媒必须扮演的双重角色。一方面是社会责任,一方面是市场份额。
  以前编辑部争论的焦点是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而现在关心的是“读者、观众想看什么?他们想看什么类型的栏目”。在电视行业里,收视率的每一个百分点都代表着数百万美元的广告收益,因此收视率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为了在竞争中幸存下来,为了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新闻是去取悦观众,而不是去告知和启发观众。可以说现今的新闻大多是根据商业新闻“烹饪手册”制作而成的,目的是掏消费者的腰包,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现在已被市场改写。无虚饰、不空谈,这些曾被重视的新闻观念被扔进市场的熔炉,重铸出来的是经媒体精心策划的、有可能畅销的新闻商品。
  目前传媒与不断成熟中的文化市场已经开始显现出一个异常健硕的胃口:消化一切难于消化的原材料,吐出可供即时消费的噱头或快餐。传媒、市场造就的“名人”、“英雄”、“名企”已经开始与媒体、市场形成了某种圆熟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或曰合谋关系。
  l社会体系的认可,有生产者愿意提供娱乐性新闻产品,也有消费者乐于接受这种产
  品还是不够的,娱乐化的新闻产品要想在媒介市场上大行其道,还必须得到整个社会体系的承认。目前国内娱乐化新闻到底有何益处呢?首先可以消解民众的不满情绪。其次可以提高媒体的经营活力,从而缓解政府的经济压力。正如英国文化社会学家约翰·哈利特所观察到的那样:“通俗新闻看来是一种蒸蒸日上的新闻形式,它正在取代传统的‘严肃’新闻”。正因为这类新闻是一种“蒸蒸向上”的新闻形式,对于传媒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滚滚财源。如果媒体出售娱乐化的产品可以养活自己,对政府来讲当然是件赏心乐事了。
  企业的娱乐化新闻事件的制造方式常见的就是请明星代言,把明星的号召力、影响力、知名度通过这种方式来嫁接到企业上来,吸引读者,影响消费者。
  企业常常对社会化、娱乐化报道不以为然,而热衷于行业内的经济新闻,认为这才是自己的事件营销传播应该主攻的方向。其实,在这里必须明白,读经济类、行业内的报刊媒体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还是整天晚报、都市报、地方的新闻,所以如果事件营销的新闻能社会化、娱乐化,就别经济化;能经济化就别行业化、专业化。
  通过上述分析,企业找媒体说什么的问题就有了答案:事件营销过程中,除了事件本身的前后过程、细节之外,要将自己的企业放在整个行业中去评价和理解,把自己的产品放到市场竞争中谈价格、渠道、促销,把自己的企业置于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中传达企业的观点;还有一个需要提醒的是,为实现尽可能大的大众媒体传播,要求企业事件营销的新闻的娱乐化、社会化,不要局限于行业内、财经领域内,如果能跳过这两个领域进行企业事件新闻传播,短期内的效果会更好。
  这里再说说如果没有明星娱乐化或社会化的事件营销新闻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不要忌谈对手。在竞争对手这个问题上,许多企业坚持的原则是,不谈竞争对手,怕留下话把,竞争对手抓住了借机报复。实际上,你不说,竞争对手就能放过你吗?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歇过,只要有直接、间接的利益冲突,竞争对手从来不会手软。如果怕竞争,那么企业干什么呀?回首每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一大批卧倒沙场的烈士企业,可以说,一将成名万骨灰。一个企业欢乐的背后一般是建立在另外一个或几个企业悲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在事件营销过程中,尤其是中小企业,本来就处于受气挨打的地位,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可怕的是自己的沉默,无声无息,这也正是对手最愿意看到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说有什么可怕的?
  当然,在谈及竞争对手的时候,要客观评价,不要带有主观情绪化东西;当涉及竞争对手的问题时,一定要有凭据,有事实根据,不能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对于竞争的优势、劣势也要客观,千万别无限拔高自己、千方百计贬低别人。
  第二,还是要做讲故事的人,而不是王婆。王婆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自卖自夸,所以企业在事件营销过程中,面对记者,要避免这一点。如果要说自己的好,让第三方,如行业协会的主管、行业的专家或者消费者来说,这样更具有可信性,同时也能给记者提供从外部看企业的角度和信息。
  第三,不要对敏感话题三缄其口。只有矛盾和冲突才是新闻最有价值的地方。既然企业敢玩事件营销,干都干了,难道还怕说吗?记者采访,正是给你一个表明自己立场的机会,如果放弃了可能会招惹更多的猜疑和麻烦。要向公众传达自己的声音,要站在消费者和公众立场传递自己的声音,千万别和行业行规或者竞争对手穿一条裤子,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行业中跳出来,和消费者更贴近,同时赢得主动。


2。4事件营销的新闻稿如何写?
冷振兴
  新闻发布稿在事件营销过程中的重大意义自然不用多说了。但是,许多企业尽管有自己的公关部或者有专门的公关公司服务,多数情况下,他们撰写的新闻稿在编辑、记者看来,几乎和广告稿没什么区别。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这么几条:
  一是企业老板的问题。前面已经讨论过,企业的领导人面对记者说什么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对公司的内部同样适用。因为公司公关人员的新闻稿件的信息把握也是要听企业高层的意见。你高层没有爆料,那么下面的人也没有胆量去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抖搂。所以,企业领导对自己的公关人员也要象对记者一样,敢于讲真话,说行业态势和自己企业的形势,因为只有处于你这个位置,才能有这个发言权,公关人员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
  第二个问题就是企业公关人员自身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情况是,公关人员可能和外部的记者、编辑或者其他社会有关部门打得火热,但是对自己企业的产品、战略等问题却知之甚少,这种情形下,要写出媒体感兴趣的新闻稿自然就是抄两句广告词、抄几句形似化的公司战略等面子上的东西,真正的冲突和细节却说不出一二三。还有就是,公关人员的主动性差,总是等着公司高层布置任务了,才临时拼凑新闻稿件。这种仓促成稿的公关新闻就很难有深度的挖掘和详细的细节了。另外就是公关人员和企业的横向联系少,对科研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的沟通非常少,在那里等、靠、要,不能及时发现值得报道宣传的新闻线索。
  第三个问题是,公关公司的问题。有不少企业由于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媒体关系和公关经验的局限,采用了公关外包的策略。说白了就是请公关公司来帮助企业做媒体发稿、举办新闻(新产品、新技术、新的市场举措等)发布会,其中外包的主要内容还是在各家媒体上发稿。企业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撰稿作者,于是撰稿也只得求助于公关公司,从社会上寻找“枪手”。除极少数同时做咨询业务的公关公司具有自己兼职的撰稿人之外,多数公关公司的都采用接到撰稿任务后临时四处寻找写手的方法。有点象中关村小倒爷们的接单“抓货”。企业对公关公司业绩的衡量标准在一次落实到发稿的篇数、字数。一般的中小企业公关逃不出这种模式,就连一些知名的大企业也难以摆脱这种貌似合理实则荒谬的“尺度”。实际操作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发几十篇新闻稿,看不到有什么效果,市场没有动静,业界也没有反响。这样做起来比较容易,无论企业自己还是公关公司都比较省力。尤其是“交易成本”很低。在各个媒体上遍撒“豆腐块”新闻很容易。反正也谈不上重大新闻,对本公司可能还是新的,对业界就象“今天多云”的天气预报一样,媒体都不用核实就敢发。“车马费”有惯例可循,撰发稿字数、篇数有价可比。企业老板批钱痛快,因为篇数字数在那儿放着,“物有所值”,不怕吃亏。但是事件营销过程中,由于事件本身存在多种的理解角度,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度挖掘,这样的新闻不是谁都能写,对行业对企业,对技术对产品没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胡编是编不出来的。企业与公关公司的这种仅仅局限于发稿业务层面的合作,要想能有“出彩”的事件营销新闻稿出来,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上面分析了企业事件营销过程中新闻稿不象新闻稿,而却象广告稿件的几方面原因。那么究竟如何能写出一篇能让媒体追着要的企业事件新闻稿呢?


2。41提炼主题,做好标题
冷振兴
  书看皮,文看题。起好一个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新闻标题如果没有吸引力,就有可能失去许多读者。没有人看的新闻,价值再大也是白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