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客家人萧法刚_2-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可能性。点点滴滴的摸索,电石火光般的灵感闪现,让法刚在体悟思考的快乐之时,也渐渐总结出了这些生活用具词组间的关联结点和记忆结点。最后,小法刚创造了七言杂字、五言杂字,用顺口溜的方式把囊括方方面面生活用具中的词组,巧妙而有序地串联起来,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这一创造性的发明看似只方便了法刚自己帮人写信,其实又何尝不是对客家口头词语的一种梳理性的再创造呢,并且这一创造竟然来自于一个十多岁孩子的思考。
法刚在勤创小学读了四年书,一直是最优秀的,但他并不满足,他甚至认为继续在这里读书太过局限,他必须去更好的学校去深造。
当时,蕉岭最著名的学校是三圳镇的三圳公学。三圳公学是政府办的,只设小学五六年级,共有2000多学生。学校师资优良,教学严格,由南洋留学归来的华侨领袖吴公甫担任校长。吴校长当时是当地少有的大学生,才学和品德都非常优秀。三圳公学在吴校长的领导下教风学风十分优良,在南粤大地颇有名望,很多外地学子纷纷慕名前来就读,被戏称为是来“留学”。
法刚想到要去三圳公学读书。
第14节:风雨兼程求知路三圳公学写诗篇(3)
当然必须经过考试。法刚就在村子里相约了一批同学一起去考,他们分别是聘贤、连祥、富祥、海章、连章、海清、炳清等。
所谓艺高人胆大,法刚因为有着扎实的基础,而且临场静定自若毫不怯场,所以考试发挥正常,没有出现任何纰漏。考试过去不久,听说出榜了,大家再相约一起去看,法刚赫然名列榜首。只是大家看见法刚的姓变成了钟,而非本姓萧。
原来,法刚和大家去报名登记时,因为下高车来的学生都姓钟,负责登记的老师写顺了手,就把法刚也误写为姓钟。
法刚没有刻意去更改。他想如果当初没有写错,什么事也没有。如今错了再去刻意改过来,情形就有些不同,阿姆口上虽不会说什么,心里却必会恍然想到法刚是萧家的孩子而不是钟家的孩子这一既存事实,因而落下一丝阴影。而将错就错不去改过来,则阿姆就肯定会很高兴,阿姆虽然不曾想过要让法刚改姓钟,但若是真改姓钟了,无论如何她是会感到很欣慰的,哪怕这种欣慰来得很盲目。
果然很快就有人去告诉法刚的阿姆:
“哎哟,张三妹,听说榜上只有钟法刚没有萧法刚,法刚真的成了你的儿子了,将来读书有了大出息,你等着享福吧。”
法刚的阿姆听到这双重喜讯,一时也乐得合不拢嘴,赶忙给乡邻们端出茶水,边喝边聊着法刚的一些聪颖趣事。
3
法刚怀着第一次长期离家远行时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三圳求学的漫漫路途。
作为当地有识之士,同时又是爱国华侨领袖的校长吴公甫先生,虽已年逾不惑,但深感时局艰难,中华不仅贫瘠落后,还在沦亡的旦夕徘徊。身为一校之长,吴先生将自己满腔的忧患化作对学生近乎严酷的教育,希图培养学生在乱世中的坚强意志和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志向。
学校有异常严格的升学制度,规定60分以上升级,考59。9分也不行。
学校纪律则更加严明到近乎苛刻。不论寒冬还是酷暑,男生一律剃光头,打赤脚,穿短袖上衣和短裤。早晨5点55分起床,5分钟内叠好被子,洗漱完毕,整好衣服。行动以军事化要求,既要快,又不能弄出太大的声音来。寝室必须干净整洁,每周要比赛,排名落后者要责罚。6点钟整,全体学生要准时到校门口集合,举行升旗仪式,之后做早操,之后听吴校长早训。
早晨洗漱都用井水,需要用绳子把一只木桶吊下井去舀满了再拉上来。绳子是软的,木桶下到井里后总是漂在水上装不到水,因此还需要一点技巧。上高车人常年吃河水,法刚从来没有在井里打过水,便一时不得要领,费好长时间才能打上一点水来。这样,法刚就难免不能在6点钟准时去到操场。可是不洗漱又不行,校长如检查出你的毛巾或牙刷还是干的,或者用手电筒照见你眼角还残留着眼屎,情况就会很糟。法刚的自尊心特强,凡事总想拿第一,根本不能容忍自己被校长责罚。怎么办?法刚很快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趁别的同学从井里打水时,很快把自己的毛巾和牙刷凑过去,利用别人倒水时溅出来的一点把自己的毛巾弄湿,用湿毛巾抹把脸,清除掉眼屎,再用茶缸向别人讨一少点水倒进嘴里,“哈噜哈噜”漱一下吐掉,再搞一小点抹到头发上,把头发抿光。这样洗漱,虽不合规范要求,却也看不出什么破绽,而且最重要的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使法刚可以全校第一个来到操场参加集合。当然,到了中午,法刚还是要偷偷再重新洗漱一遍。
学校宿舍的环境卫生每个礼拜都要比赛,孰优孰劣都要挂牌评比。天性追求完美的法刚先从自己做起,为了把棉被叠好,他回家请人做了一块小木板。到了学校后,法刚就用小木板来整叠棉被,把棉被撑得棱角分明,然后再用嘴喷少许水在棉被上面,叠好后的棉被看上去整齐得像刚切开的豆腐块一样四四方方。把自身的样板形象树立好后,法刚就率领宿舍里其余的七位室友,共同把热水瓶、脸盆、牙刷、牙膏摆整齐,就连装米的桶子都要求一致,稍矮一点的都要换掉。在法刚的领导下,宿舍的卫生比得上军营,每次在评比中自然总是第一名。
第15节:风雨兼程求知路三圳公学写诗篇(4)
在当时,管理严明、教学认真的三圳公学,是中国南粤大地很多英才的摇篮。法刚从小不论在哪个群体里,都是出类拔萃的,在三圳同样如此。好的师资、完备的教学设施就像是一扇窗,拓宽了法刚知识的视野,丰富了他思考问题的角度。
对于知识的求索与累积,法刚有着比同龄人更敏锐的反应与更活跃的联想。在他看来,知识点之间的丝丝入扣、步步递进是一条线,这意味着读书时,要将书本“由薄读厚”,把书本上的脉络展开为丰富详实的知识;而知识点之间的互动关联、由此及彼则是另外一条线,就好比将书本“由厚读薄”,理清一点而思及其余,由点想至面。正是在正确而先进的读书哲学指引下,法刚学得好且轻松,每次考试都是第一个交卷,成绩也是数一数二。
4
三圳公学是由一座寺庙改建的,常常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
法刚进学校不久的一天晚上,有一位老师值班巡夜。时值熄灯时,那老师看到二楼宿舍中间有一间还亮着灯,就朝楼梯走去,准备冷丁抓个不按时熄灯的例子,然后杀一儆百。二楼的楼梯在楼的两边,他从一边上去,轻手轻脚往前走,走着走着,刚走到没熄灯的那间宿舍门口,忽见室内有一伸着很长舌头的“僵尸”,不禁大惊,他欲后退逃跑,却怕来不及转身就被“僵尸”拿下,欲往前逃跑,又怕也来不及跑到那边楼梯口就被“僵尸”抓住,最快逃走的办法只有从楼梯上跳下去,他不敢再犹豫了,大叫一声“救命”,纵身就从楼梯上跳下去……
静夜中忽然一声“救命”,接着是“卟嗵”一声闷响,全校师生立刻醒来。
人们纷纷拉一件外衣披上走出寝室,循声来到宿舍楼前。
借着月光,却见值班巡夜的老师正趟在地上痛苦地呻吟。
“怎么了?”
“出什么事了?”
值班巡夜老师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了大家。
“不会吧?”
“怎么可能呢?”
这时,那间宿舍的学生也出来了,一听原委,也奇怪的不得了。
“我们并没有违反纪律啊。”
“真是太奇怪了,我们早早就熄灯了啊。”
虽然这样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巡夜老师的幻觉,可每个人还是都被结结实实吓了一大跳,毕竟还是学生嘛。
从此,胆小的人晚上就再不敢轻易一个人出门了。学校为了照顾胆小的人,特出一条规定:晚上凡有人上厕所,可以邀身边的任何人陪着,反过来,任何人都有责任和义务陪邀请者去上厕所,不接受邀请者将受到学校责罚。
其时,法刚身体不好,晚上常常需要上很多次厕所,每次都得邀同寝室的同学陪着,搞得同寝室的同学都有些累,有人就故意“刁难”他说:
“今天晚上我们统一谁也不陪你去厕所,一定要逼你屎床一次,作为对我们的回报。”
法刚也“不示弱”,笑说:
“你们不陪我去厕所,我也懒得去了,大家床下边有这么多洗脸盆,干么还非得去蹲厕所?”
说笑归说笑,到了晚上,甚至还是有人主动问法刚去不去厕所。
“法刚你去不去厕所?要去我陪你去,可不要着急了真得拉到我们洗脸盆里啊。”
少年法刚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留下故事,或果决而勇敢,或坚毅而睿智,再或就是狡黠而有趣。
晚上的督导杜厚朴老师最怕钟法刚,温习从8点开始到10点结束,大家在气灯下温习功课或请教难题。法刚对书本所讲的内容早已了熟于胸,其实根本不用温习,于是就找历史、自然的一些怪字和怪问题“考”老师,那姓杜的老师屡屡被法刚问住,支支吾吾地答非所问,又是用手摸额角,又是环顾左右,尴尬非常。法刚不禁偷笑不止,心想自己的“小计谋”可以逼得此老师认真备课了。
吴校长是“绝顶”脑袋,对学生异常严厉。他有一个口头禅,就是每天训导学生时,总要先对大家说一句“诸生”,然后才开正文。吴校长每每说“诸生”时,法刚准会字音上联想到另两个字“猪生”,心里一阵好笑。
第16节:风雨兼程求知路三圳公学写诗篇(5)
有一天早晨,大家列好队等吴校长训话前,法刚童心骤起,就小声对旁边的同学说:
“吴校长来了,我想对他讲两个字,但你们千万不要告诉他是我讲的,以后也不准打小报告,你们答应不答应?”
大家说:
“讲两个什么字?”
法刚说:
“暂时保密,等我讲了后,你们就听清楚了——不过,吴校长要问起来,谁也别说是我说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