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郎系牡缁傲迳炝恕�
  “喂,是我。”隆美尔急忙抓起话筒。
  “隆美尔,非洲的情况很不妙,”话筒里竟然是希特勒那略微沙哑的声音,“施图姆将军下落不明,估计不是阵亡就是被俘。”
  “元首,我马上动身飞往阿拉曼。”
  “你的身体支撑得住吗?”
  “我想没问题。”
  “那么你先到维也纳诺伊施塔特机场待命吧。”希特勒又补充了一句,“除非英军的攻击已到了十分危急的程度,你再动身去非洲不迟。因为我不想让你中断治疗。等我的最后命令,隆美尔。”
  “是,元首。”一股暖流涌上隆美尔的心头,还是元首关心我,想得周到。
  事实上,希特勒犹豫不决的是,与其在隆美尔身体来痊愈之前将其匆匆派回非洲,不如留住他,日后用于俄国战线。这样对德国岂不更好。当晚,他命令驻罗马的德军高级将领冯·林特伦将军收集当天的最新战局分析报告,以便他能最后做出决定。
  夜深了,嘈杂的机场安静了许多,只有偶尔的飞机起飞或降落的隆隆声划破这寂静的大地,这声音把隆美尔带回到炮火纷飞的前线。他倚靠在机场
  贵宾休息室的松软大沙发上,眼前浮现出妻子娇小、可爱的面容。在他离家同妻子吻别之际,他注意到一丝被抑制的担忧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又深又黑的眼睛里和紧抿的朱唇间掠过。他读懂了这一切。他的每日家书就像给最高指挥官汇报战况一样,她对北非战局的了解一点都不亚于他。他知道,他们夫妻二人此刻的心态是一样的:这一次回去是凶多吉少,而根源就在于那该死的补给供应远远达不到最低需求量。
  隆美尔这次回国,除了养病之外,还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亲自找罗马和柏林落实补给事宜。他在归国途中,先在罗马稍作停留,见到了墨索里尼。这次隆美尔也是毫不客气,直言相述非洲军的种种补给困难,最后表达了一种无异于最后通牒式的态度:“除非补给数量至少能够满足我所要求的标准,否则我们就会被迫撤出北非。”墨索里尼尽管不以为然,但总算答应在最近的将来调用相当数量的法国船只来为非洲军服务。
  当隆美尔向卡瓦莱罗元帅告别时,这位意大利最高统帅部长官忧容满面地问:“如果蒙哥马利发起进攻,意大利能够指望您立即返回吗?”
  隆美尔转身问他的飞机驾驶员:“如果英国兵进攻了,我们需要多长时间飞回非洲?”
  “直接飞行需要8 小时,途经罗马用10 小时,我的元帅。”
  “你满意了吗?”隆美尔问道。
  卡瓦莱罗点点头,双手用力握住隆美尔的手,说:“谢谢你。”
  就在那一刹那,隆美尔突然觉得这些意大利人很可怜。
  之后,隆美尔来到在俄国文尼察的希特勒大本营晋见他的元首。他到达时正碰上希待勒在怒气冲冲地宣布解除某些将军的职务,因为他们在高加索战役中没有执行他的命令。正像英国人在阿拉曼阻滞了德国人一样,俄国人也在斯大林格勒顶住了他们。
  一年多不见,元首显得苍老了许多,面庞也明显消瘦了。据说希特勒患有高血压症,还忍受着腹泻的折磨。隆美尔怜惜地看着他的元首,他知道,随着严冬的到来,“红军就要完蛋”的信念已开始破灭了。尽管如此希特勒见到隆美尔还是表现出由衷的热情。他对非洲装甲军团的印象非常好。
  希特勒戴上他的远视眼镜,一边听隆美尔讲阿拉曼的局势,一边查看着地图。隆美尔很快转入补给问题,详细谈了他的汽油,弹药和兵员状况,坦言相告说:“我已濒于绝境,只有提供足够的、不间断的补给才能挽救北非局势。”隆美尔特别强调了英国人在空中的绝对优势以及英国空军有效的轰作战术,例举了英国飞机在用美国造的40 毫米炮弹击毁他的坦克。站在一旁的空军司令戈林听到他的对手的卓越战绩,脸上挂不住了,马上高声喊叫道:“这不可能,美国只会制造刮胡子刀片!”隆美尔冷冷道:“帝国大元帅先生,我倒希望我们也有那样的刀片。”
  隆美尔原以为希特勒会为属下在他面前争执不休而大发脾气,没想到这一次元首倒是相当冷静。他对隆美尔说道:“别担心,我准备竭尽全力支援你。我们一定会拿下亚历山大港!”说着,希特勒拿出一种新式自动推进炮的样品给隆美尔看,这是架在装甲车炮架上的口径为105 毫米的火炮,暴露的部分很小。他还向隆美尔介绍了新式虎型坦克的情况,并保证尽早将这些坦克和火炮以及他所需要的全部汽油运往北非战场。此外,最近就可以给隆美尔派去一个“多管火箭炮”旅,共装备有500 门火箭炮。
  隆美尔当时听了不禁喜出望外。可是,当他在家静养了半个月之久,不见有什么补给运输的动静的时候,疑虑便越来越大了。他不无忧虑地对露西说道:“我怀疑,元首一反常态地给我做出这么多的许诺,只是为了堵住我的嘴。”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隆美尔想着,那么,这场阿拉曼战役还未开始打,我们就已经输定了。
  这一夜在隆美尔看来是那样的漫长。希特勒已给机场来过电话,他告诉隆美尔,装甲军团判断英军将在阿拉曼战线展开全面进攻,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艰苦鏖战。因此,希特勒令他刻不容缓地赶回前线,重掌指挥权。隆美尔焦急地盼着天亮,他盘算着先去罗马落实他的补给问题。
  “元帅,您回来了,身体恢复得好吗?”第二天上午,在罗马机场迎候隆美尔的冯·林特伦将军关心地问道。“谢谢你,林特伦。前线情况怎么样?”“英军经过猛烈的炮兵准备射击之后,已在北部防线突破了一个缺口。
  第164 师和意军的几个营已被歼灭。施图姆将军仍不见踪影。非洲军新任军长冯·托马将军已接过装甲集团军的指挥权。”“战场油料供应怎么样?”
  “很不好,元帅。所存的油料只够3 天之用。”隆美尔不由得火冒三丈,咆哮道,“怎么搞的?我离开非洲时部队的汽油还够用8 天,这么多天了,难道就没运进来一吨油吗?”林特伦抱歉地干咳一声,“您知道,几天前我才休假归队。在我休假期间,后勤补给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那么你的副手呢?他也休假了吗?”
  “当然没有。据说,在过去几个星期当中,一滴油也没有运过地中海,一方面是因为意国海军不肯供给船只,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人击沉的船只数量实在太多了。”
  隆美尔不禁仰于长叹,唉,果然不出所料,罗马、柏林给我开了一大堆空头支票,到头来,一张也未兑现。这真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从的黎波里到最前线,每一辆车只剩下300 公里的燃料,即便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要想作长期的抵抗也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作战行动受到极大限制。参加这样一场战斗,暂且不说能否打赢,至少也得有30 天的汽油才行。
  “林特伦将军,请你转告意大利当局,必须使用一切可用的潜艇和军舰,把给养物资迅速运给非洲装甲集团军。现在就开始行动。”隆美尔态度坚决地命令道。
  黄昏时分,隆美尔回到了装甲集团军司令部。人们暗自松了一口气,谢天谢地,总司令总算又回来了。此时.阿拉曼战役已经进行了48 个小时。前线依然炮声隆隆,听起来战斗十分激烈。
  “报告司令,英军以排山倒侮之势轻而易举地冲过前沿阵地,占领了我军的布雷区。”托马将军报告说。“为什么当英军集结进攻时你们不用炮火轰击?”隆美尔厉声问道。托马看了一眼身旁的威斯特法尔上校。代理参谋长上前一步解释说:“施图姆将军下令严禁进行炮击,以免浪费炮弹。”
  隆美尔扯开嗓门大叫道:“你们这样做铸成了致命的大错,知道吗!缺乏弹药不等于在关键时刻也不用。这个施图姆。。,”元帅像是想起了什么,压低声音问上校:“施图姆将军有消息吗?”
  “是的,施图姆将军的尸体已找到。死亡原因是心脏病突发。”
  “像他这样一个毫无沙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怎么能单枪匹马地去前线呢。你应该让他多带些人,或者劝阻他。”
  “我跟他说了,但他说他只是去预备阵地上的第90 轻装师那里。实际上他是走偏了路线,途中突然遭到第21 号高地的英军步兵的打击。同行的布赫丁中校头上中弹,立即殒命。司机旋即掉转车头,全速疾驶,企图逃离射击网。慌乱中司机没发现施图姆将军已从车上掉下去。估计就是在那时他的心脏病突然发作。”
  隆美尔沉默了,看得出,他心里很沉痛。
  威斯特法尔小心翼翼地汇报说,“司令,我们只剩下了最后3 座油库,其中一处位于500 英里外的班加西港。”
  “我知道了。”隆美尔挥挥手,“你们听着,我们今后几天之内的目标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敌人逐出我方主阵地,重新恢复我们的原有阵地,以避免敌人在我们的防线中间构成一个西向的突出地带。”说着,隆英尔飞快地写下一行字,交给代理参谋长:“马上下达给全体官兵。”
  字条上写着:“我再次担任全军总指挥。隆美尔。1942 年10 月25 日夜11 时25 分。”
  一阵激烈的、惊天动地的炮轰之后,沙漠地带刹那间变得异常寂静。明晃晃的月亮高挂在空中,睁大眼睛看着这不寻常的夜景。
  “哇,好大的炮声,真是震耳欲聋。我还从来没听到过这种排山倒海式的炮声呢。”英军地雷工兵比尔·肖把捂着耳朵的手放下来,感叹道。
  “小伙子,不要说你,就连我也是头一回听到呢。”地雷工兵连连长穆尔少校接话道。
  “我跟你们恰恰相反,”刚从远离主战线的鲁韦萨特山脊赶来的工程兵指挥官麦克米康中校说,“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