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复兴方略-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亚、阿两国可怜的薄弱防备力量根本不足以阻挡钢铁洪流,激战一个小时,狭窄的阿拉斯河被伊军顺利突破,毫无还手能力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被迫向驻扎的美军求助。
东方同盟本来就已经和美国宣布了战争状态,这没有什么说的,截止9点,迅猛攻击前进的中路伊第一军击破亚美尼亚守军攻占卡凡市;左翼的同盟第3机械化军(中巴军团)迅速占领夹在亚伊两国之间的阿塞拜疆飞地并高效率地攻克其首府纳西切万市,接着,立即重新组织调整兵力准备向西北方向的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挺进;右翼伊第三(重型装备)军更是了得,一路冲杀90多公里深入到阿塞拜疆重镇汉肯德市郊,直接隔断阿格达姆基地的美军与阿塞拜疆南部地区的地面联系。
中央司令部当即命令第105战斗集群立即支援盟友阿塞拜疆人,在没有接到下一步命令前必须死守阿格达姆,不能让伊军前进获得威胁巴库的机会。同时命令第39机械化步兵旅协助亚美尼亚军队防守埃里温,第37航空集团则居中保持对两地的防御支援。
“保持攻势,突击前进!”,这是东方同盟西亚军区下达的命令,一定要把这些家伙打疼,要让美国人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撤退到土耳其去,呵呵,留下的广阔空间就等熊来主动填补。
激烈的战斗还在进行,同盟的三路大军都遭遇了异常顽强的抵抗。双方尽遣优势战斗机争夺战场遮断,但联军出动了1个战斗机团仍然不能压制美第37航空集团,双方空战中陷入平局都无法获得有效的制空权。
在主峰5165米高的大阿勒山地区,4万亚美尼亚军队凭借险要地势拖住了中巴军团的进攻步伐。临近11点,美第39旅及时赶到,极大地鼓舞了在巨大压力下行将崩溃的亚美尼亚人,而第3机械化军先后投入了三个精锐团参与进攻却均被占据优势地形的美军击退,双方陷入僵持。
右翼伊第三军同样进展不力,美第105战斗集群集中50辆主战坦克发起了快速反击,促不及防的伊军左翼第2旅几乎就要支撑不住,幸好,后卫朝鲜第3师及时替防才避免了阵地发生崩溃。
中路伊第一军进展则非常顺利,在没有阻挡的平坦地势上势如破竹顺着河谷一路高歌猛进,连续击溃了守军三个旅的抗击,临近中午,已经狂推了将近170公里,到达埃里温西南210公里处的通杰利镇附近地区才被约7个旅的亚美尼亚人挡住。
看来,还需要再给老毛子加点料,坚决要让俄罗斯人主动来攻击这三国把他拖战场来才是最美好的事情。
14点,由中国第6装甲师、第8机械化步兵师和韩第2装甲师及泰马第3步兵师组成的同盟第2机械化军集中了一个战斗机团及320辆坦克在伊第7装甲旅的引导下开始对土耳其的正式进攻。8万大军从伊朗马库出发不到一个小时就占领了边境城市多乌巴亚择特市随即向北部的厄德尔进发。很明显,第2机械化军企图在占领厄德尔以后绕过大阿勒山地区从左翼迂回包围亚美尼亚的首都。
土军已然有了心理准备,针锋相对地调集两个军7个师共约15万地面部队和330辆坦克及400架战斗机进行攻势防御,试图挡住联军的推进,拖住第2机械化军并以此来支援美军和亚美尼亚人调整部署。
双方进行了中亚战场上的第一次会战。
17点,联军前锋第6装甲师率先展开攻击,势不可挡的94辆T33率先突破当面土第9军22师的防御阵地后转向攻击其右翼第7军,韩第2装甲师则在中路跟进突击,双方在大阿勒山西翼展开了一场血战。
17点40分,土军依仗兵力优势从西面猛扑过来,试图夹击强行楔入土军并位于两军结合部位置的第6装甲师,泰马第3步兵师和伊第7装甲旅则利用空中掩护步步为营,用极大的韧性顽强阻截土军的全力攻击。
狭路相逢勇者胜。
战至19点,土东翼第7军3个师出现不稳定迹象,被迫后退15公里试图重组防线,作为联军预备队的第8机械化步兵师随即从右翼杀出,三面夹击之下,土军防线全面告破。联军即留下韩军监视战场并回援泰马师和伊军,第6和第8师则对土军穷追猛打逼迫其后退了约40公里。
随后,第6和第8师分成南北两路向西作出大范围迂回动作,准备反包围土第9军。已经丧胆的土军旋即后退放弃了对泰马第3步兵师和伊第7装甲旅的压迫,全线脱离和联军的正面接触,至此,会战告一段落。
厄德尔会战,甚至小到还不能称之为会战,把它算成一个中等规模攻防战役还是比较勉强,因为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不足23万,坦克也才500辆,战斗机仅170架。战役结果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联军损失29辆坦克和12架战斗机,伤亡约3100人;占据兵力优势的土军虽然被击溃了两个师,但只仅仅损失了38辆坦克和22架战斗机,伤亡被俘不过4900人。
似乎,双方都没有获得什么好的战役效果,首先,土方占据了地利和兵力装备上的压倒性优势,但仍然没有能够有效阻挡住联军的进攻步伐,快速的溃败更是让美军没有更多调整防御的时间,结果无疑将是很严重的;但同时,联军也没有能够完全击败土军,而且从战术上看,被击退的土第7军已经开始向东面的美军和亚美尼亚人靠拢,这必然将给后面的埃里温战役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不过,这个短暂的进攻战对中亚战场甚至整个世界战局的影响都却非常的大。
联军占领厄德尔后,可以选择从西面绕过险峻的大阿勒山直接攻击57公里外的埃里温,或者与受到阻碍的第3机械化军进行西、南方向的夹击,先解决盘据在亚阿土边境地区的美国人后再合围埃里温。
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厄德尔会战后,甚至连短暂的大阿勒山绞杀战都还没有正式结束的时候俄罗斯人就正式对美宣战。
这才是东方同盟迫不及待攻击高加索及土耳其的真正原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迅速打通往达以色列的陆地道路,还能够逼迫熊快一点参战以减缓自己和欧洲的压力。想想也是,俄罗斯的海军虽然不咋样,可空军还是很有实力的。
在接下来的欧洲战场上,有了俄罗斯雄鹰的参与,美国人,将会感到疼痛难忍。
十分短暂的3天,结束了。
正式开战以来,欧盟和东方同盟都心有灵犀般地不约而同选择向土耳其动手,看来双方都试图首先解决这个横亘在欧亚大陆上的绊脚石以获得完整便利的陆地通道,(俄罗斯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参加战争,也就是说中欧陆地上的联系还需要自己来打通。老毛子这家伙在正式参战前未必就会同意中欧用自己领土来输送军队和物资,把希望寄托在老毛子身上还是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何况通过俄罗斯的广袤领土来调配兵力也实在太远了点)。
随着欧洲战场的正式打响,美国人当然不会坐视“忘恩负义的堕落大陆对伟大的美利坚人民发动的猖狂进攻”。从15日开始,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对欧洲人的反击。
当地时间15日10点,从本土出发的美军舰队向冰岛和丹麦属地格陵兰岛发动进攻,人烟稀少国小力弱的两国(地区)实在缺乏有效的实力和抵抗的决心,不到5个小时,丹麦驻格陵兰总督和冰岛政府都先后宣布投降。
与此同时,美军采用直接空降等办法在强大空军的支持下快速占领了挪威海中的扬马延岛(挪)及法罗群岛(丹),然后成功地沿着格陵兰、冰岛及法罗群岛到不列颠东北的设得兰群岛构筑起一条海上防线,利用一连串海岛将北大西洋海域牢固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以确保英国和本土的海上通道,便于随时调整攻防态势。
南大西洋海域,驻扎于英属圣赫拿岛的美军第3舰队从阿松森岛出发远航奔驰了近2000公里到达目的地,随后在塞内加尔等国政府的“热情邀请”下进驻佛得角和塞内加尔,同时,第6舰队特遣编队占领葡萄牙属地亚速尔群岛。至16日下午,基本上完成了从西、南两个方向逼近摩洛哥王国威慑伊比利亚半岛的态势。
西印度洋方向,美军从南非出发后越过马达加斯加直接占领法属留尼旺群岛并迅速向北推进,19日,一开始就坚决拒绝美军入境的坦桑尼亚政府被部分亲美军人突然发动的政变推翻,随即,美军按照新政府的邀请进入坦桑尼亚和肯尼亚。
美国人以此为据点,不断集结兵力,试图从埃塞俄比亚穿过东非大陆并最终控制厄利特里亚和吉布提的海岸线,达到彻底封闭红海隔断中国通往欧洲的海上通道的目的。如果进展顺利,还可以从这里越过亚丁湾进入阿拉伯半岛直接支援以色列人。
美洲,作为美国人的后院,必定没有什么悬念。
15日中午,美英军从波多尼各出发轻松扫荡了圣马丁岛(法、荷)、瓜德罗普(法)、马提尼克(法)及荷属安德列斯群岛。这些个小地方哪里会有什么有效的军事力量,不到一天时间,加勒比地区的欧洲属岛纷纷易主。
17日,美军从小安德列斯群岛出发耀武扬威地开进到南美炫耀武力,随即,“受邀”登陆苏里南从西面威慑法属圭亚那并试图不战而胜逼迫其投降。
法属圭亚那总督德帕将军平静地拒绝了美军要求他投降的最后通牒,大义凛然地宣布,“将在光荣的法国领地上和邪恶的美利坚人决战到底”。
19日,美军从西和西南两个方向对法属圭亚那展开地面进攻,巴西军队随后从南面成功突破。腹背受敌的欧洲(联合)军团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勉强战斗两天,首府卡宴即被来自大西洋上登陆的美军强行攻入。
21日夜22点,两千多海军陆战队士兵发动机降突击将仅500多名警卫和文职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