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才情人生-乔冠华-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意见,再请示主 席。发言的同志都认为,联大已经通过决议,我们必须进入联合国,但是我们毫无准备。主席经 常教导, 不打无准备之仗。联合国大会开了一半,去不去无所谓。主要是安理会,一年到头 ,随时要开会,问 题多,麻烦大,光是搞清楚那套议事规则,就得花很大功夫。现在应尽快 选定常驻安理会的代表、副 代表和工作人员,集中时间进行准备,过了年再去。周总理说,马上参加,的确有困难。过两个月再参加,那也说不过去。能不能想出别的办法 ?
这时,王海容走进来说:主席起床以后,马上看了外交部送去的那些材料,刚刚看完。主席 说 ,请总 理、叶帅、姬部长、乔部长、熊向晖、章文晋,还有我和唐闻生,现在就去他那里。
乔冠华就随同周恩来、叶剑英一起来到中南海毛泽东的住处,讨论如何应对。毛泽东的一 句著名的话 :“今年有两大胜利,一个是林彪一个是联合国”,就是在这此召见时说的。此时已是晚上9点多。毛主席坐在沙发上,满面笑容。他指指在美国出生的唐闻生说:“小 唐呀,密斯 南希?唐,你的国家失败了呀,看你怎么办哪?”
这虽然只是毛泽东和唐闻生的几句玩笑话,但却既表现了毛泽东此时的兴奋心情,也显示了 他与工作 人员之间的一种亲密、融洽的关系。周总理接着说,主席本来指示……不等周总理讲完,毛主席笑着打断说,那是老皇历喽,不做数喽。周总理说,我们刚才开过会,都认为这次联大解决得干脆、彻底,没有留下后遗症。只是我 们毫无准 备,特别是安理会比较麻烦,现在就参加,不符合主席“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教导 。
我临时想了个主 意,让熊向晖带几个人先去联合国,作为先遣人员,就地了解情况,进行准 备。毛主席说,那倒不必喽。联合国秘书长不是来了电报吗?我们就派代表团去。他指指身旁的 乔冠华说 ,让乔老爷当团长,熊向晖当代表,开完会就回来,还要接待尼克松嘛。派谁参加 安理会,你们再研 究。
周总理说,就让黄华作副团长,留在联合国当常驻安理会的代表。毛主席说,黄华到加拿大当大使不到四个月,现在就调走,人家可能不高兴咧。
周总理说,做做工作,加拿大政府会理解的。毛主席说,好,那就这么办。毛主席以他特有的口吻说,今年有两大胜利,一个是林彪,一个是联合国。这两大胜利,我 都没有想 到。林彪搞鬼,我有觉察,就是没有想到他跑外国,更没有想到他坐的那架“三叉 戟”飞机,摔在外 蒙古,“折戟沉沙”。对联合国,我的护士长(吴旭君)是专家。她对阿 尔巴尼亚那些国家的提案有研 究。这些日子她常常对我说,联合国能通过,我说,通不过, 她说,能,我说,不能。你们看,还是 她说对了。主席风趣地说,我对美国的那根指挥棒, 还有那么多的迷信呢。
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毛主席拿起外交部国际司填写的联大对阿尔巴尼亚等国提案表决情况, 一面看, 一面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美 国的反,在联合国 投我们的票。葡萄牙也当了“红卫兵”。欧洲国家当中,只有马耳他投反 对票,希腊、卢森堡和弗朗 哥的西班牙投弃权票。除了这四国,统统投赞成票。投赞成票的 ,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拉 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 建交,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 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131个 会员国,赞成票一共76,17票弃权,反对票只有35。表决结果一宣 布,唱歌呀,欢呼 呀,还有人拍桌子。拍桌子是什么意思?(总理解释说,在会场拍桌子,表示极为高 兴。) 那么多国家欢迎我们,再不派代表团,那就没有道理了。不高兴的人也有,“蒋委员长”就 是 头一个。美国国务院说要发表声明,还没有看到,不过是一篇“吊丧文”。毛泽东这次亲自点将,指示由乔冠华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他还亲自审定了代表团全体成 员名单,指派 了随团翻译。在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毛泽东接见了代表团主要成员。作为代 表团的主要翻译的章含 之也参加了这次接见,她“记得那一天我坐在主席的会客室里,心情 真是激动极了。毛主席说:‘我 们进了联合国,当然要去!这就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章含之:《风雨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09页。
毛泽东说,“乔老爷”懂几种外语(包括英语、德语和日语),知识渊 博、中西贯通,不光文章写得光 彩夺目,而且演讲口才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团长非他 莫属。周恩来完全同意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亲自拍板,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即将出席本届联大的消息发布后,国外新闻 界也一致 认为,这是中国“可能派出的最合适的人选。”
第六部分第19节 重返联合国(2)
乔冠华领命以后,马上进入紧锣密鼓的临战状态。他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专程拜访外交 部顾问、 在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上班的钱端升先生,商讨赴美事宜。钱端升(1900…1990 ),是资深的外交人士,曾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后曾出任北京大学法学 院 院长等职,曾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11月初,乔冠华主持在外交部六楼东侧的大会议室召开代表团成立大会。除代表团的全
体成员外,还 有其他部、司两级领导参加。据与会的章含之回忆,“那天下午,我忙着司里一个急件,等赶到会议室时,里面已坐满了 人,连会 议室门口也已有四五位临时搬了椅子来的与会者。我也从旁边国际司的办公室借了 张椅子,坐在门外 。此时,只听见冠华在里面宣布开会,他简单讲了形势和毛主席、周总理 的一系列指示。因为我坐在 门外,只听见他的声音,并不见他本人。讲完形势后,冠华说这 个代表团的成员来自部内各个单位, 彼此可能还不熟悉,所以互相认识一下。于是,他逐个 点名。当叫到我名字时,我在门外站起来,往 前挪了一步,探了下头。大概当时不少人还不 认识我,我听到会场里有交头接耳的声音,很多目光好 奇地盯住我这个外来者。当时还在文 化大革命之中,外交部基本上不进新人。我有点窘迫,赶紧退回 座位坐下。岂料此时冠华的 声音响了起来:“‘你就是章含之?你就是章行老的女儿?’“我更窘了,只好又站起来,轻声说:‘是的。’“冠华未放过我。他又说:“‘就是你扣了行老给我的《柳文指要》?’“到处又是一片耳语声。我不知所措,心里很是生气这位部长如此咄咄逼人,一点小事记得 这么牢, 叫我当众难堪。最后,冠华说:“‘好吧!今天算是认识你了。’”章含之:《风雨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版,第133页。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章含之的父亲章士钊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1971年秋,他 出版了一本曾 经毛泽东逐字逐句校阅、修正过的得意杰作《柳文指要》,章士钊亲笔题字分 赠各方朋友,其中有一 册要送给乔冠华,因其女儿在外交部工作,就嘱咐她把书送到乔副部 长手里。章含之把书拿到办公室 后不觉犹豫起来。她想如果把书直接交给部长,怕别人背后 议论这个新来的科员利用她父亲的书走上 层路线,于是她把书暂时放在自己办公室的柜子里 ,等有适当的时机再说。岂料日子一长,此事就淡 忘了。几个月后,乔冠华在北京医院见到章士钊,闲谈中章士钊问起赠送他的《柳文指要》翻阅过 没有。乔 冠华愕然,说他并未收到过他赠送的书,章士钊也很奇怪,怎么叫女儿带交的书会 没有收到。后来乔 冠华回部里问起他的秘书程远行,章士钊赠书的事,大概以为是程秘书忘 记把书交给他,说话时有点 责怪的口气。程秘书觉得有点委屈,于是打电话给章含之,说话 可能有点不客气,一问才知道问题出 在她那儿。
章含之立刻把书送到程远行手里,秘书问她要不要去见见部长,这本来是见见部长一个很好 的机会, 可以顺便表示一下歉意。哪知章含之淡然置之,说没有什么别的话要说了。此事就 这样过去了,但是 她给部长留下的印象不太好,使人觉得这个新调来的科员态度有些桀骜不 驯。中国政府组团参加联合国大会,在外交部反响积极,大家的工作激情高涨。 就出国的服饰问题,章 含之告诉我,代表团成员的料子上乘,不分级别与性别,且均要凭外 交部的出国任务介绍信,才能到 红都店去定做,乔冠华团长与司机的风衣一样,以致不熟 悉的人常常搞错。
乔冠华行前,当时还在患病的陈毅设家宴为他送行,在座的有中央军委副主席 叶剑英和国务院副总理 王震,驻法大使黄镇也来作陪、祝贺。陈老总为乔冠华饯行,表 示他对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的热烈 祝贺和由衷的高兴。陈老总和乔冠华在外交部共事多年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这几年患难与共, 使他俩感情笃厚。
在家宴上,陈毅语重心长,谆谆嘱咐老乔任重道远,多多保重。这给乔冠华以很大的力 量。陈毅的夫 人张茜为即将飞赴纽约的乔冠华开了茅台,当时已遭癌细胞深深侵蚀肌体的 陈毅遵医嘱不能饮酒,但 为了庆贺进入联大与林彪倒台这两大胜利,陈毅还是和乔冠华频频 干杯。翌年(1972年)秋天,当乔冠华再次去联大开会时,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