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消防兄弟-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性肾功能衰竭。
穆天宇在军校执行飕鷈任务时,就研究过挤压综合症问题。并且实战遇到过,都成功地进行了准确、及时、完美地处理。
包括在日本东京的一次救援行动中,他也以这些技术,拯救了一名日本人的生命。
因此,穆天宇特别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此时,他边指挥着救援行动,边讲着要领:伤肢制动,以减少组织分解毒素的吸收及减轻疼痛,强调活动的危险性。
再一个要点是,伤肢用凉水降温或暴露在凉爽的空气中。禁止按摩与热敷,以免加重组织缺氧。
另外注意,处理时,伤肢不应抬高,以免降低局部血压,影响血液循环。
当发现伤肢有开放伤口和活动出血者,应止血,但避免应用加压包扎和止血压带。
两名突击队战士,按照穆天宇的要求,给救出的三位伤员的伤肢降温,压低受伤肢体位置,并进行止血和适当包扎。
然后,穆天宇从自己背上的呼吸气瓶旁边的背包中,拿出两瓶专门制作的碱性饮料,据说这是飕鷈专门的配方自制抢险饮料。
其配方为:每8g碳酸氢钠溶于1000~2000ml水中,再加适量糖及食盐。
这种饮料,对已有了挤压综合症的伤员来说,既可利尿,又可碱化尿液,避免了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中沉积。
这种办法,在医院里,则是用5%碳酸氢钠150ml,进行静脉点滴输液。
两名战士,既在实战战斗中,学习到了救援知识,又在实际的实践中,保证了战友和兄弟的情况不会恶化。
穆天宇他们因地制宜,先把三位负伤的战士,放在平坦一点的地方,有的就干脆放在一块塌落下来的水泥板上,保证肢体放低。
分别给伤员喂自制饮料。以避免出现高血钾急性肾功能障碍。
三名战士经过降温,缓解压力,止血,喂水等现场及时的处理,都逐渐苏醒过来,穆天宇又询问刘成武和另一名战士的情况。
当确认都已苏醒过来时,又命云梯车上来接运撤离伤员。
很快,五名受伤的消防突击队员,都安全撤离出火场。
穆天宇又带着第二突击队的消防员们一起,对还没有搜索完成的楼层,继续进行搜寻,仔细查找还有没有被困人员。
在爆炸楼层的上一个楼层,穆天宇又发现有液化气钢瓶。他们迅速用高压水枪进行降温,此时,也无瑕处理这些钢瓶。
穆天宇又给随行的消防突击队员们,下达了死命令:“全体突击队员们不得擅自行动,不得超越跑到我前面。”
“穆支队长,让我去再近一些距离给那边那个液化气钢瓶进行降温吧?”
“不行,”穆天宇斩钉截铁地答道:“我们不知道在哪个火堆边上,还会有其它的液化气钢瓶没有。所以,你们不能在我前面,靠得太近危险就越大。”
“但是,穆支队长,您总不能一直这样代替我们完成所有的任务吧。”
“我没事儿,相信我,我比你们有经验,我年龄最大,应该我先进。”
“报告穆支队长,我今年28岁已过,我比您年龄大,我是士官,也有经验,应该是我在您的前面冲锋陷阵。”
“胡说,服从命令。”穆天宇对老兵,他总是把他们当作更要保护的对象。因为特别是经验丰富,有着一技之长的士官们,就更应该受到保护。
但谈及年龄,的确不是一个能够说服事情、说服战士的理由。
他只能岔开刚才好像提出的不成功的理由,直接下达命令。
的确,原则上,在这种“三合一场所”里,或许每个店铺都可能会存有液化气钢瓶。所以,如果让战士们能够擅自行动,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像踏着地雷一样中招。
而且如果不幸运,距离爆炸点中心位置过近,将会被炸成碎片。
即使不被炸成碎片,也将重伤甚至致命。
穆天宇仔细辨别每个店铺的情况,集中几个消防队员的灯光,确认不会有爆炸物,或已先进进行了足够的降温。
他们才继续下面的搜寻。
直到最后,在纺织品市场大楼的顶楼上,又找到了5名被困人员。
他们都是在大火到来之前,冒着浓烟,一起逃到当时还没有着火的地方。
这5名被困人员,都还算聪明,知道往楼上还没有着火的地方逃生。
据他们中有人讲:当时,也有人不愿意跟他们一起往楼上跑,而是认为向下逃生,才能跑出大楼,才能逃离火场。
但向下跪的人,在大火已经很猛烈的情况下,是很难通过着火楼层,冲得到下面去的。
而且,进入火场后,很容易被困在过火楼层,迷失方向,变成陷入上也不能,下也不能的困境之中。
等搜救人员救出冲入火场的人时,一般都不同程度的有受到身体损伤。
有些损伤虽然对生命可能还不至于造成致命伤害,但肯定有些不可逆转的身体损伤,将使被困人员终身痛苦。
(这段时间每日更新的时间总是没法保证,请原谅。不过,每日三更不会变,即使上传时间滞后,也都会补上,不会少。感谢大家订阅,还求多多推荐,多多收藏,多多投票!)
第574章 生死一线()
穆天宇又花了大量时间,带着突击队员们,坚持把最高的两层楼里,每一个店铺,当然现在已是一片废墟的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一遍地毯式搜索。
确认再不会有被困人员之后,才下令:全体消防人员携带全部被救出的被困人员,撤离大楼。
穆天宇和地面总指挥联系,要求高喷车全部对最高两层楼猛烈喷水降温。
他明确告诉所有人,要争取时间,把所有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位置,躲过很可能又要出现的大爆炸。
楼里的液化气钢瓶,就像定时炸弹一样。经过10多小时的烘烤,再发生爆炸的可能性急剧增加。
穆天宇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坚持搜索完毕所有楼层,以及所有楼层的每一个角落。
特别是最高的一层楼,一下子救出了多名身体已经严重透支的被困人员。
这些人,就在已经绝望的时候,穆天宇他们赶到。
市场大楼上面几个楼层里,所有的窗户,都是像大型厂房里的一样,是高脚窗。
窗沿离地高度约有两米,很难从窗口把被困人员转移出去。
下楼已是不可能。穆天宇决定上楼顶,但救出的被困人员还清醒的一位说:“楼顶是上不去的,锁了,打不开门。”
但目前,还有路可走吗?
穆天宇带着所有人,来到楼顶消防通道。发现一个坚实的铁门,被一把巨大的铁锁紧紧锁住。
消防通道里也已经浓烟滚滚,下去已经不可能,而且下面的楼层里,随时还会有爆炸的可能。
大家在周围,竟然寻找不到任何消防工具,更别说消防斧头什么的。什么工具都没有,要砸开大门也是不可能。
“大家都不要慌。”穆天宇看着被救出来的6位被困人员,已经身体虚脱,精神极度紧张。还有6位第二突击队的队员,也已经精疲力竭。
10多人挤在已经浓烟滚滚的通往楼顶的消防通道里,上不去,也下不去。
“现在我下去寻找工具,一定要打开铁门。”
“穆支队长,让我下去吧。”
“让我去。”
几个突击队员都用有气无力的声音,还在争先恐后地要求自己下楼去寻找工具。
“你们都是好样的,坚持住,照顾好大家。”
穆天宇同时呼叫地面指挥车,要求云梯到离楼顶最近最安全的地方接应。
穆天宇说着,就自己下楼去了。他想抢时间,不能在这里等死。
他要去寻找适当的工具,能够砸开大锁,打开大铁门,让大家能够转移到楼顶,能够从楼顶撤离。
汉中街纺织品市场大楼,地面共有27层,地下两层。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汉中街修建的最高大楼,地面高度接近110米。
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在当时的整个江城,都能数得着。
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标准很低。
大楼内的消防设施也很落后,而且年久失修,不堪重负。
加上这些年,汉中街的市场向着所谓“一站式服务”,“全能型商户”等,做坊式思路、新说法的方向畸形发展。
导致这座汉中街最高楼,里面的管理十分混乱。
市、区政府领导干部,表面上都不插手经营活动。每次市政消防改造工作会议,总有官员以不干预经营活动为由,把汉中街的事务全部推开,一直得不到解决。
很多人都特别奇怪,为什么这么个黄金地段,这么个500多年历史的汉中街,竟然弄成了现在这个地步。
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总是得不到解决。
即使连续四年春节大火,事情都大到全国都知道了,中央领导都关注了,但却始终仍然解决不了。
张书记一直在关注着汉中街纺织品市场大楼的情况。当他听到报告,穆天宇已经回来,并且已经进入火场时,他的心又猛地被牵动了一下。
从有限的电视新闻报道中,他只能看到,那台停靠在火灾大楼前的云梯车,被记者渲染的救火神器,在焦黑破旧、浓烟滚滚的大楼面前,显得那么渺小,那么不和谐。
原来,整个江城,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台高度上百米的消防云梯车,那还是汉中街第二次春节大火时,省市两级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财政拨款2400万人民币,从芬兰购置的博浪涛云梯车。
这台博浪涛云梯车,最高举臂可达101米,是目前国内最高的云梯。
博浪涛云梯车是芬兰布朗多云梯公司的HLA系列消防云梯产品。
它自重65吨,车身长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