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唐锦绣-第1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宇文俭一头雾水:“小弟不知。”
难道不是被房俊以及其小妾武娘子弄得声名狼藉颜面尽损,所以没脸见人么?
“呵呵,贤弟定然以为愚兄是无颜出去见人吧?”令狐德棻笑呵呵的将宇文俭的心里话给揭破了。
宇文俭略显尴尬,忙道:“兄长说得哪里话?您德高望重,乃是士林当中之名仕,更是史学界的泰山北斗,谁又敢笑话您呢?”
令狐德棻笑着摇摇头,道:“愚兄又非是眼瞎耳聋,焉能不知外界贬斥之言论?不过某之所以闭门不出,非是怕了那房俊……好吧,某的确是忌惮他棒槌恣意妄为的脾性……不过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这本书。”
见到宇文俭一脸懵然,令狐德棻语气感慨,道:“某正在修订书稿,成书之后,将会命名为《晋书》。”
宇文俭愕然:“兄长在修史?”
令狐德棻道:“立功,立言,立德,此乃读书人之三不朽!某虽然遭逢乱世,然有家族庇佑,不曾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却是未曾为大唐立下尺寸之功。眼下某声名狼藉,已然传为天下笑柄,立德之说更是此生休提。人活一世,总归要留下一点什么吧?无能立功,无品立德,那也就只能凭借毕生所学,著书立说了。否则这一生犹如雁过无声,岂非虚度?”
令狐德棻为何性格如此暴躁、人品如此浅薄,依旧能够在士林当中享受如此之高的声誉,使得李二陛下即便满心不愿却依旧授予其礼部尚书之职位?
绝非其背后门阀之故。
武德初年,令狐德棻担任秘书丞。职责是掌管经籍图书之事。当时经隋末大乱,经籍图书大量散失,德棻向高祖建议,以朝廷之力广泛收求天下书,对献书者“重加钱帛“,予以奖励,对所收之书,“增置楷书,令缮写“。这个计划顺利执行,“数年间,群书略备“。
至武德九年李二陛下即位,已经“于宏文殿聚四部群书二十余万卷“。这其中除了武德初得隋旧书八万余卷外,另十二万余卷则是购求而来,并且已分类别,足见成绩之大。这项工作随后也坚持了下去,贞观年间,魏徵、虞世南、颜师古相继为秘书监,继续购求遗书,选书手、雠校百余人,缮写群书,藏于内库,由宫人掌管。
古代科技落后,文化传承极其艰难,稍有天灾人祸,便极易导致珍贵的书籍的散佚损毁,故而令狐德棻的这个建议一举使得天下大多数珍本孤本得以保全,颇受天下学士之赞誉。
然而仅此一项,并不能说明令狐德棻在士林当中的地位。
古代学士最高的成就是什么?
著书立说。
而著说立说之中最顶级的成就,便是修史!
令狐德棻对高祖李渊说:“窃见近代已来,多无正史,梁、陈及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当今耳目犹接,尚有可凭,如更十数年后,恐事迹湮没。陛上既受禅于隋,复承周氏历数,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时。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
何谓“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时”?
隋代北周,唐代隋,一脉相承,而且恰好这三代帝王祖籍同出关中武川,并且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北周政权的核心“八柱国“之一,死后追封为唐公,李渊的父亲李昺也在北周袭封唐公,为柱国大将军。所以德棻指出“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时“。
如果能通过修前代史而向世人强调北周、隋、唐一脉相承的正统观念,进而宣传李唐祖先功业,那么对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李唐政权,是再好不过的明智之举了。
李渊如何能够拒绝?当即照准,于武德五年正式下诏修前代魏、周、隋、梁、齐、陈六史。
所以,大唐史学“创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
这才是令狐德棻在士林当中底气之所在!
历经与房俊的数次争斗,令狐德棻终于算是看明白了我跟那个棒槌斗个什么劲儿啊?输了颜面扫地声誉受损,就算赢了又能得到什么?说到底,不过意气之争罢了。
与其有那精力与房俊争来斗去,何不老老实实的编撰史书,将自己的名字传诸后世?
所以,令狐德棻悟了。
他看着一脸失望的宇文俭,意味深长道:“财帛富贵,不过是身外之物,多了那些好处,吾等还是一日三餐、夜宿一榻,少了那些好处,难不成还能三餐不继、无家可归?贤弟亦是心思灵透之人,勿要被身外之物所累,不如沉下心来,与愚兄一起修史,这部《晋书》,愚兄为你留一个署名的位置,如何?”
宇文俭心里腻歪得不行……
我是找你来对付房俊的啊,结果你却劝我放弃大把的利益,跟着你钻进故纸堆里修史?
修史倒是一件好事,可问题是我那点才学跟你提鞋都不配,我不行啊……
宇文俭郁闷至极,实在是想不到一向脾气暴躁心胸狭隘的令狐德棻,现在居然修心养性返璞归真,将所有功名利禄尽皆抛开,一心一意去编撰史书传诸后世……
这个老东西都“改邪归正”了,难道自己当真就拿房俊那个棒槌毫无办法?
记住网址:
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改邪归正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南海形势()
兵部衙门。
值房之中,房俊与苏定方席地而坐,面前矮几上茶香袅袅,摆着几样寻常的糕点。
房俊伸手给苏定方斟了半杯茶水,笑问道:“一路行来,可曾顺利?”
苏定方坐在地席之上,微微躬身致谢,道:“二郎放心,这一次末将之所以亲自押运稻米前来长安,便是担忧其他人出了纰漏,给二郎带来后患”
说到此处,他抬起眼眸,与房俊对视,轻声说了一句:“幸不辱命。”
房俊眼睛微微眯了一下,抬起手,笑道:“此事无需再提,定方兄办事,某哪里还有半点担心?来来来,尝尝这茶水,这可是今年的明前茶,除去供应宫里的用度以及人情往来,某这边也只是剩下十几斤,平素都不舍得喝,都是放在冰窖里头藏着的。”
新鲜的茶叶要用冰窖镇着保鲜,这已经是大唐贵族们熟知的常识。
苏定方微微一愣,奇道:“不会吧?龙泓泉那边现在遍植茶树,就算是明前茶也不会产量这么少吧?守约好茶,前不久还高价购买了几斤藏起来谁也不给喝,江南湿热,特地准备了大批硝石用来制冰存茶”
守约,是裴行俭的字。
与苏定方、薛仁贵这些粗人相比,出身河东裴氏的裴行俭那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子弟,平素饮食住行极尽奢华,讲究得不行正如苏定方所言,江南湿热,新鲜的茶叶很难保存,冬季也不结冰,无法挖窖存冰,只能用硝石来制冰存茶,一个夏天的时间,制冰的费用甚至比买茶叶的钱要多出数倍
房俊闻言哈哈大笑:“定方兄有所不知,市面上所谓的明前茶,不过是上品的雨前茶而已,虽然是上品,但是品质上来说,区别还是不小。只是正常的商业手段,针对的便是那些有钱没地儿花还要处处讲究排场的俗人。”
苏定方哭笑不得:“和着守约视若珍宝的明前茶,只不过是雨前茶?亏得他每一次招待我还珍而重之每一个芽叶都舍不得多放,若是被他知道了,岂不是要气死?”
房俊笑道:“裴守约附庸风雅,怨的谁来?”
苏定方莞尔,心想等回到华亭镇就将这事儿跟裴行俭说了,不知那平素一副世家子弟派头儿的小子会是何等难堪之神情?
两人饮着茶水,轻声谈笑,苏定方汇报着水师的一些情况。
“江南船厂现在有高级工匠三十几人,皆是天下各处船厂的造船行家,不仅造船速度大大提升,质量亦是上升不少。二郎吩咐吾等每一次出海皆要记录战船的各项数据,吾等不敢怠慢,每一次都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而后交给那些船匠,现在新近下水的战船有多出地方皆有改良,战船出海遭遇风浪之时愈发稳定,速度也更快。”
房俊满意点头。
他毕竟不是造船专家,凭借前世记忆画出来的海船图纸难免有不妥之处,这个没办法,只能造出船后通过航行与海战去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地方,逐步完善。
想到这里,他将一个亲信家将喊进来,吩咐其赶回房府,将他书房抽屉里的一份图纸以及一部书拿过来。
那家将领命而去,房俊问道:“林邑国那边形势如何?”
苏定方道:“大体上还算平稳,但是范梵志、范镇龙父子对于日益增多的汉人商贾,已然多有怨言”
当初真腊国兵临城下,范镇龙迫不得已与房俊签署“城下之盟”,将岘港卖给大唐,成为大唐的永久领土,驻扎水师军队。
当初范氏父子也曾想反悔,毕竟任由大唐的无敌军队驻扎在国都僧伽补罗城之侧,迟早是个心腹大患!可是房俊当时态度极其强硬,大有一言不合立即开战的意思,范氏父子迫于大唐之兵威,只得答应下来。
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在范氏父子看来,就算大唐在岘港驻军,可只要林邑国老老实实的将大唐奉为天朝上国,逢年过节贡品不断,那大唐也没理由对林邑国下狠手。
毕竟大唐在乎的是林邑国的稻米,而对于林邑国辽阔的领土就算有兴趣,占下来也守不住,何必多此一举呢?只要林邑国源源不断的供应大唐上等的稻米,两国的关系便能长久的维系下去,更何况林邑国也需要大唐的帮助来震慑周围的真腊等国。
然而没过几天,范氏父子就坐不住了
他们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汉人建设如此之快、人口居然如此之多!
岘港的建设令所有的林邑人瞠目结舌,原本荒凉凋敝的一处海港,在肉眼可见的情形下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变化,汉人将海港附近所有出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