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巨擘-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先生所言有理,那就照做,这叫赏罚分明。
怕打手掌的声音此起彼伏,没多会儿,每人十下板子。
第九十五章 明朝的文学流派()
挨完板子还得接着学习,好在先生们刚才打的还都是左手,否则那也够受的了,学社的学子们如今一个个左手都是肿的厉害,简直不敢触地,颇有经验的小胖子说尿水可以消毒,由是这一个个学子们全都跑到茅厕里将手掌蘸在尿桶里消停一会儿,着实遭罪。
狗剩看不过,这人狗胆泼天,这干脆又翻墙头出去买了些药膏回来,一众学子擦上药膏,这才又舒服了些,不再那么痛了,不过还是肿。
课还是照常上,今日先生讲起了文章。
大明的文章不似唐宋,颇具盛名,不过倒也分为很多流派,开玩笑,一个已然传承一百多年的王朝几万万人在那杵着,写文章还能真一点道道道儿都没有?
周老先生是个道学家,最为崇尚道统,所以今日他讲的,是为明朝的唐宋派。
嘉靖以前的明朝各个流派中,唐宋派算是成就比较高的,颇具盛名,对后世也颇有影响,这一派的领袖人物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人的文章在后世虽说不上万古传,不过也算占拥一席之地的,不得不提。
“太祖年间国家百废待兴,由是这文章一事有些勉强,除了宋濂、高启等人,文坛上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因吏治甚严,也谈不上什么流派”
周老先生所言这还是有些避讳了,洪武朝的时候官员们几乎动辄杀头,一个空印案,一个郭恒案,太祖几乎杀尽了天下官员,官员们一个个人心惶惶的,自保尚且唯恐不及,哪里还有什么心思搞文学创作?
宋濂、高启等人可说颇有文才,不过独木难支,也并未形成一个影响较大的流派,毕竟这个年代的大明还不太平,外边不太平,里边也不太平。
很难想象一个不太平的世道还能文人、高手辈出的,就像那盛唐,文华满天下,还不是因为这会儿的国家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永乐年后,国家渐渐安定,吏治也不再似之前那般严苛,由是这文风便慢慢兴起,不过让人痛心的是此时的文坛兴起的,是一股浮华之风。”
周老先生谨小慎微,有些事儿不敢说的太明白,这个时代其实就是如此,先生所说的,该是永乐年间兴起,一直到成化年间这才有所没落的台阁体。
当时文坛领袖是号称“三杨”的三个杨姓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人文采斐然,不过这么好的文采全都用来歌功颂歌吹嘘本朝如何如何厉害,皇帝如何如何盛名,百姓如何如何安居乐业,文笔一旦用来干这些,就会落入末流,所以这个时代的文章大多浮华空洞,没有什么价值,好词汇堆垒了半天只为说皇帝牛逼,一天天一年年的都是如此,换谁谁能不烦气?
所以这台阁体的出世实际上明朝文学的一大退步,说来可惜。
再之后文坛上兴起的是一股子借着诗文、戏剧火起来的流派,不大,却也流传深远,明朝后期,包括这个时候就开始的一些世俗文学大概就是从这些流派之中得到的启发,这些文章言语不那么浮华,有的好多采用一些世俗的俚语,
也慢慢引导了以后明朝的世俗文学风气,像警世恒言、警世通言等大多都是出自这个时代,说白了算是小市民文学,读着好读,颇有市场,不过许多文人还是不屑的,虽说红火,却也并未在文学流派上创出一片天地,在士子眼里,这些东西始终还是上不了台面的。
“再说流派,后来文人墨客们为了匡正自永乐年间兴起这股文坛浮华之风,以当时的大学士李东阳为首的几人这又兴起了茶陵诗派,这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
由此这诗派便唤作这个名字,茶陵诗派的文章主性情,反模拟,不事之前的三杨那般浮华、那般********,由此在文坛上兴起了一股异风,也算是流行了好一阵时间,不过最后还是没落。再之后呢,便是以大学士李梦阳为首的前七子了。”
文人墨客说起这些评论性质的话语来大多都是滔滔不绝,周老先生亦是如此,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那么明白,反正说的好像真就那么回事一样,连小胖子都听的眼睛直了,倒不是因为这人对文章有多喜好,估摸是因为这会儿一个大学士那会儿一个首辅的让人听着不明觉厉,由此对这老先生的崇敬之情这愈加更甚。
“前七子的文章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白了也是咱文坛上复古风。写文作诗都是以汉魏、盛唐为楷模的,文章恢弘大气,虽说复古,可也算是给咱的********的浮华文坛注入了一股子新风,让人不由眼前一亮,颇有成就。”
听着这意思话儿,似乎周老先生对这前七子还是有些推崇的呢,先生所言不虚,以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等人为首的前七子确实在明朝的文坛上颇有名气,尤其带起的这股子复古风更是直接影响到了后世大清朝时候的桐城派,可说的上不简单。
“不过在老夫看来啊,这七子的文章也并未都为上品,况且文只能从秦汉,难不成后来居上的唐宋就没有好文章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唐宋八大家这些哪个的文章不是出类拔萃,照耀千古?
由此啊,后来的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人这又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文学流派,也就是唐宋派了!
以唐宋文章之文风,加之以道统,嗯,实在妙哉,就像韩退之的文章瑰奇风骨,这再加入天地大道,读起来怎一个解恨了得?还有那曾巩,文章古雅、平正、冲和,这再融入这国国家家君君臣臣的大道,读起来最是有说服力,由此,老夫最为推崇这本朝的唐宋派!”
啰里啰嗦的说了一大堆,周老先生这才终于步入主题。
不过这话这也惊醒了李狗剩,自己若真想着凭借文章在这个时代立足,当下确实也要着手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了,开宗立派有些难,不过起码要杂取百家啊。
就如老先生所说的明朝各个文学流派,文必秦汉的也有,文从唐宋的也有,不过唐宋派因为处处站在道统的角度去考虑,许多地方反倒是没了新意,落了下风。
公元一一二七年的时候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也就是著名的靖康之变,这一年女真攻破宋朝国都,北宋灭亡,大宋那群高高在上的皇家妃嫔、公主一夜之间这就高高的从金台上跌下,沦落为金国洗衣院的妓…女,可说各中心酸,让人不由扼腕。
这也引起了道学家们的深思,如何能让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孩子在国破家亡时候还能保住道统,不失颜面?
大概这也是明清以后理学道统能够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吧,后来的崇祯皇帝在明朝灭国的时候仍然不肯南迁,举剑杀尽宫中妃嫔、宫女,约摸也是怕他们辱了皇家门楣。
足可见这帝王之家对这道统一事的重视。
中国人讲学成千般手艺卖予帝王家,士子们趋之若鹜的削尖脑袋,说白了也是为了得皇家青睐,所以这个时代的文人更是对道统之类的大肆鼓吹,就像这唐宋派,可以无绝好文章,但是一定要有道统!
由此实际上也禁锢了文学创作,很多地方失去了本意。
不过好在李狗剩是从后世来,心中不受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束缚,相信只要假以时日苦心钻磨,文章形成自己风格还是有些希望的。
第九十六章 闹市读书()
其实明清时候中国文学成就大大不如以前诸朝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八股文!
八股文要求学子们必须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用圣人的思想、口气写文,不允许发表自己的独立看法,连行文的格式、字数等都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由此天下读书人的思想便被这死板害人的文体死死的禁锢住。
读书人哪个不想光宗耀祖,庙堂高中?
由此这些读书人一个个都是趋之若鹜,为了中举,死命的钻研八股文,死命的去背诵那些范例的好文章,哪里还有人去研究自己的文章风格?
由是八股害人不浅,不过这话说起来尚且为之尚早,李狗剩目前还没有对抗八股的实力,这个时代包括后世大清朝许多人都提出了八股害人,这甚至还引起了当朝皇帝的注意,后世乾隆皇帝就曾召集大臣们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取代这八股取士,可是终究因为拿不出一个成型的好办法而最终无疾而终。
存在即是合理,后世过来的李狗剩目前也只能用这种办法来劝慰自己了。
甩了甩脑袋,暂且不去理会这些七零八落的想法,李狗剩这就钻磨起了文章,古文笔法百篇、六朝文絮、昭明文选这些书是曲掌柜选给自己的,都是讲的一些写文章的要义,有的在科举中也有所涉猎,李狗剩相信对这习古文一事自然也是好处多多。
想起曲掌柜的时候李狗剩一个苦笑,自己可是有日子没去他的书坊了,相信这老头儿等自己也该等的焦头烂额了吧,等自己凑出时间还是要再去一下,冷落他的时间确实也有些长了。
古文字读起来大多晦涩难明,其实前七子包括他们的继承者后七子都是一样,他们的文章佶屈聱牙,语言晦涩难懂,很多地方听着不明觉厉可是让你去解释却让人感慨像是见了八爪螃蟹,无从下手。
李狗剩想要的文章是一种情感真挚、雅俗共赏的深刻好文章,既不是前后七子那种文必秦汉,生硬模仿的佶屈聱牙,也不是唐宋派的无道便无文,全文都去生硬古板的释道。
文章本就是表达作者当时心境、处境的一种方式,干嘛一定要加进那么多无谓的乱七八糟呢?其实从立意来讲,李狗剩似乎倒是更倾向大学士李东阳的茶陵诗派。
李东阳的文章主性情、反模拟,崇尚音节、韵律这些,为当时的文坛也算是注入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