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魔法语文--超级讲解(人教版 七年级下)-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浙江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进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习,1921年赴日本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开始美术和文学创作。1943年起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他的散文以对孩子的入微的观察和体贴为主要内容,为人们所称道,为孩子们所喜爱。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率真集》等。他的散文、漫画作品表现了一种清幽玄妙的情趣,给人以雅逸愉悦之感。
●相关知识中国画与西洋画——东西方文化不同,所以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同。概括起来说,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它们大致有如下不同:
中国画西洋画盛用线条线条不显著不注重透视法注重透视法不重背景重视背景以自然为题材以人物为题材
●文题资讯文章以“竹影”为题,是因为描画竹子的影子是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同时竹影包含有丰富的信息,如:有影子就间接点明时间是有太阳或是月夜,影子还让人产生联想。
●文化资讯有关竹子和画竹的论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稍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堰竹记》(这段高论就是成语“胸有成竹”的出处)胸中之竹并非眼见之竹,手中之竹又非胸中之竹。 枝长叶少,枝短叶多。世间如此,英雄奈何。栽竹拂枝,拂尘洒露。君子取之,最有用处。——郑板桥《墨竹画谱》
第四单元19 观舞记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你知道杨丽萍和“孔雀舞”吗?舞蹈演员通过自己的动作、姿态、服饰,还有舞台布置、音乐,来展现自己的心灵,达到与观众的情感沟通。今天,冰心的《观舞记》将会给我们带来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享受。
●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福建人。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被人称为海的女儿、世纪老人。她的作品主要以歌颂母爱和儿童为内容,诗集有《繁星》《春水》;儿童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相关知识名家谈冰心——清纯是冰心文学的魅力。——(日本)荻野修二冰心女士的作品,以一种奇迹的模样出现,生着翅膀,飞到各个青年的心上去,冰心女士的名字,也成为无人不知的名字了。——沈从文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她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巴金
●文化资讯印度舞历史悠久,有强烈的宗教色彩,主要特点是音乐优美、服饰华贵,动作灵动飞扬,具有浓郁的民族情调。
●文题资讯作者观看了卡拉玛姐妹表演的印度舞蹈,深为其高妙的技艺折服,于是写下这篇文章。以“观舞记”为题,点明事件,题目简洁。
第四单元20 口 技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中央电视台有一个专栏节目叫“曲苑杂坛”,内容主要有相声、小品、评书、笑话、魔术、杂技等,而这些在过去被称为“民间技艺”的,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能在“天桥”摆地摊以谋生。今天,我们就去见识一位技艺高超的口技艺人。
●作者简介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原籍福建晋江。清顺治六年(1649)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赋》等。
●文题资讯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所收录的多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并附有评语。
●相关知识口技——口技是我国民间传统技艺。是艺人通过自己的口,模仿各种声音。过去口技艺人地位低,只能摆地摊糊口。现在,我们把它当成一门艺术。
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
文化视野·知人论世在地球的南纬90度有一个以两位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科学实验站:阿蒙森——斯科特站,为的就是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90多年前他们各自带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考察者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到达五个星期;并顺利回到了挪威;斯科特等五人却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历史记住了英雄阿蒙森;但也决不会忘记斯科特;他也是真正的英雄。不信;请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其所作的传记《伟大的悲剧》。
●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有早期诗集《银弦》和《往日的花环》。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他曾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人作过传记;主要作品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主要的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等。惟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
●相关知识人类最早探索南极简况——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一支英国探险队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到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夺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达到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晚到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为什么阿蒙森的探险队能够成功;而斯科特却长眠雪域?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计划;后者则凭借推理设想来制定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抵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着雪橇前行。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
●文题资讯《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伟大”与“悲剧”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斯科特一行虽然在探险中牺牲了,但这“悲剧”中,他们始终扮演着英雄的角色,在这“悲”中正展示着“伟大”的魅力所在。它启示我们怎样看待真正的英雄。
●文化资讯为什么探险者选择1月进行南极活动,而不是选在7月?其实我们学了地理知识就知道:南极位于南半球,他们的冬夏季刚好与北半球相反。1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是那里一年中最暖和的季节。因此他们选择这个时期本来是没有错误的。只是南极大陆号称“风极”,那儿风雪一年四季都相当惊人。所以,斯科特他们才会接连遭遇暴风雪袭击。
文本浏览:(1)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拽(zhuài)'拉。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无垠'没有界限;没有边际。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就像……一样'这是英国小说家笛福(1660—1731)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一个情节。。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段解]斯科特一行快要到达极地时,却发现阿蒙森已经先到了。(2)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癫(diān)狂'由精神病引起的语言或行动异常。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