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有支军队叫北洋-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以说通过这些举动,满清在北方的根基已经被王宾彻底的打散,没有任何的声望可言。(。)
第三白零三章全面发展()
多谢书友panggeyu的打赏
从1907年的七月份到年底的这断时间里面,一直坐镇京师的王宾,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了政务的处理、政府的改制以及内部整理当中。
七个省的地盘,让王宾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坐在执政府里面,即便是在行政院接过了一部分的文件之后,王宾每天在执政府里面的时间还是高达八个小时。
在这数个月的整顿当中,王宾逐渐的替换掉了一些毫无作为的前清官员,加强了对下层的掌控力度。
并且还完成了对七省里面满清产业的清算,这些产业在满清大臣仓皇的离开京师之后,便一直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在这种条件下,王宾便派出熊希龄以政府的名义接管了这些产业,进一步的整合了北方的产业。
政务上面除此之外,王宾自己还重新组建了执政府,随着执政府的重新组建,一批行政功能重复的机构也是随之被裁并。
于此同时为了顺应新的时局,王宾还建立的一系列的行政机构,彻底的奠定了政府的军政体系。
从执政府自下先是成立了侍从处担当自己的秘书功能,至于为什么不成立秘书处,这个理由对于王宾来说十分的简单:有事秘书干,没事那啥大家都懂的。
虽然自己的老婆不明白这些,但是王宾还是尽量的取消了秘书处,转而建立了由一群大男人组成的侍从处。
每天行政院送过来的公文,都是经过侍从处的手上再递到王宾的面前。
再有就是建立的监督处和教育处,这两个部门由王宾直接节制,不受任何一方的领导,即便是各个总长所组成的内阁也没有权力指挥监督处。
监督处的处长便是马自楷,监督处的职能也是十分的简单,收集情报以及对自有的军政体系进行监督,防止内部出现间谍和贪腐现象。
教育处的处长便是顾晨,负责所有军队的思想教育,让这些士兵知道,当了兵就可以在前线保护自己的家人以及灌输效忠执政的念头。
自此,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才在王宾的手中,逐步逐步的打造了出来,从内部的政务整理到监督体系,无不体现出这是一个颇为现代化的政权。
军事方面,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面,陆军部下辖的十一个师已经全部补足了空缺的兵额,还通过行政法令建立了完备的后备兵役制度。
这个兵役制度中规定了所有的成年男子都有着服兵役的义务,在当军队发出征召令之后,任何身心健康且成年的男子都不得回避其该有的军事义务。
当然在宣布这一行政条令的时候,王宾还让下面的人着重的宣传了当兵的好处,比如吃皇粮,饷银高等等好处。
这十一个师在补足了兵额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日以继日的进行实战训练,并且不时的打击在境内不断流窜的土匪,肃清地方匪患。
随之而来的还有已经组建完毕的三个满编陆军师,使得王宾手中的军事力量已经达到了十四个满编师。
在经济方面,凭借着前清的国库所建立起来的中央银行,也是开始逐步发行自己所铸造的银币以及纸币。
小额的以银元代替,大额的则是纸币,推行新的经济体系的同时,在民间政府则是在大力的推动传统的钱庄、票号转型为银行。
在民生王宾还以政府的名义在东北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面大肆的发展农业,提倡老百姓种植产量极高的土豆。
除此之外小麦以及玉米在王宾的倡导之下开始了大范围的种植,这些农作物都有着极高的产量。
可以充分的改变粮食短缺的情况,使老百姓的存粮更加的多起来,不至于挨饿,要知道社会稳定的第一要素除了治安之外,那就是充足的粮食。
于是东三省在王宾的倡导之下大范围种植高产量的农作物,使得东北开始逐渐的成为北方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政府粮食储备量也是在不断的增加。
当然除了深入发展农业之外,王宾也是不会放缓在其他产业上面的进度,原本所固有的轻工业也是王宾所扶持的项目之一。
生丝和纺织业目前来说都是少有的能够创造外汇的产业,虽然目前创造出来的外汇有限,但是甭管能创造多少的外汇,还是先能捞多少的外汇就捞多少。
除了这两种之外,茶叶也是可以创造大量的外汇,茶叶自从在传入了西方社会之后,很快就在西方形成了一种喝茶的习惯。
因此尽管西方人已经开始种植茶叶,但是更多的时候则是会从中国进口这种神奇的树叶。
茶叶的种植也是被王宾所提上的日程,既能够提高外汇还能够让茶农增加收入,这是一个双赢。
其实如果不是现在北方的重工业基础有些薄弱的话,王宾则是有些想发展重工业的,但是奈何重工业的发展是必须要要有一个大的市场。
且不说即便是有市场了,这生产出来的产品还需要有竞争力,不然的话王宾自己光发展重工业,却竞争不过人家,这又算什么?
所以对于重工业,王宾只是在小规模的发展,而且在这些里面占了大头的还是钢铁厂。
这年头王宾对于钢铁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别的就不说了,在军工上面永远都需要优质的钢材,小刀枪支大到火炮军舰等等都是需要优质的钢材。
依托优质钢铁这一要素,王宾才建立的两座钢铁厂以及一个大型的煤矿矿务公司,为钢铁的生产保驾护航。
除了这些诸如造纸、酿酒、面粉、矿产、化工、机械方面也是有着小规模的发展,不过规模都不是太大。
还有军工业这一方面,有了七个省份的地盘之后,自然是接手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兵工厂,王宾自然是将前清的兵工厂整合到了一起。
极大的扩大了军火的生产和研发能力,还为军队建立的五个修械所,专门负责维修军队里面产生故障的步枪。
这步枪坏了总不能直接让士兵扔了吧,稍微的修一修之后还是能够再用用的。
就在王宾鼓足了劲进行全方位的发展的时候,经过了半年休整的南方满清政权却是有些忍不住了。
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北伐已经迫在眉睫。(。)
第三百零四章南清的谋算(上)()
在王宾整顿北方的时候,南方也并没有安稳下来,对于南方的督抚来说王宾的存在就像是是一根刺一般,咽在自己的喉咙当中下不去。
所以北伐这一方案在南清廷当中一直都有着许多人支持。
这些人恨不得立马就能够进行北伐,击败王宾重新拿回京师。
但是这一目标却是有着种种阻碍,首先面临的情况便是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在经过清洗之后虽然军队保持了对清廷的效忠,但是战斗力却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此外,军火和军费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隆裕在南下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想到京师会失陷,所以户部的银库直接被王宾夺了过去。
使得清廷损失了大量的钱银,不过还好的是南方今年的税收还没有上缴到国库,足足七千万两的税收总算是让清廷有了那么一点自信。
这要是连充实军队的钱银都没有的话,打个屁啊!直接投降就行了,于是这七千多万两的白银被遭遇刺激的清廷拨出了两千万来武装军队。
至于剩下来的五千万两白银,当然是先收好了。
然后皇上、皇太后什么遭遇了惊慌自然是要开个大型宴会什么的好好的安慰一下自己,再每个大臣分点钱好好的为皇室效力。
于是这一笔钱在极短的时间里面就花去了一千万,这种的大手笔要是搁在王宾身上,还不如多置办一些重机枪还有一些火炮什么的。
那里会如此的浪费,可是满清还偏偏这么做,心安理得的花了那么多的钱之后,才想起来扩军应对王宾的威胁。
现在的清廷在经过了南迁之后,总算是有一些人将目光放远了一点。
比如端方、周馥、丁振铎等人在拿到了两千万两的军费之后,一直是在亲自负责这笔军费的开支,防止有人侵吞。
当然成效也是十分的斐然,两千万两的白银一分不少的全部用来改善士兵的伙食,增加火炮和军械,当然还有扩军上面。
小半年的时间,足够端方等人重新打造出一支像模像样的新军了,尤其是在背后还有着日本人和英国人的支持。
英国人和日本人提供低价的军火,还免费的为端方等人提供了合格的教官提清廷训练军队,至少目前这支看起来战斗能力好像不弱的军队,总算让南清朝有了那么一点自信。
于是北伐这一事宜,便被重新提上了日程。
此前为了防范王宾南下,清廷布置了不少的军队,如今过了小半年的时间,南清朝原本有些不堪的军队逐渐扩充到了现在的十二个镇,分别称之为南洋陆军十二镇也叫作北伐十二镇。
其中有半数的军队全部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陕西一带,这些军队布置成了第一道防线,随后以武汉三镇为中心的第二道防线则是驻扎了三个镇的军力。
随时可以通过京汉铁路源源不断的从后方朝前线运兵,对于端方和周馥来说,北伐的契机早已成熟。
“端兄,眼下我们已经在两江还有陕西一带汇聚了七个镇的兵力,还有武汉三镇这些个军力,加起来只怕北伐可期啊。”
在武汉,周馥用着无比自豪的语气对着两江总督端方说道,于往常不同因为满清失去了北方,现在依托南方的诸多汉臣。
现在这些汉臣的地位极大的上升,满臣和汉臣倒是不得不融洽了许多。
做在一旁的端方在听了周馥的话之后,也是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