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kpi,"关键绩效"指引成功-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部分 新闻故事学习雷锋好榜样(2)

    送他到神经病院去    
    田永亮的父亲田慈亭,是村里德高望重的医生。儿子能在雷锋团当兵,他感觉很骄傲。现在永亮复员回家,老人想,该给儿子考虑婚事了。可是,前些天从京城回乡过节的亲家,过来流露出对儿子的诸多不满,说儿子去年复员回乡前先在他那待的那一个星期,整天帮邻居扫院子、搓煤球、抱白菜,还不断地拉着学生们讲雷锋故事;天天不知疲倦,却都是在为别人做事,还总是乐呵呵的,象个傻子。近些日子也听村民说“在部队提干未提成,想在村里‘提干’,永亮变傻了。”“自己地里活不干,尽往别家跑;还送烧饼给要饭的。”等等。风言风语传到老田耳朵里,让他心里不好受。他想:永亮身体好好的,从部队回来后就整天喊着学雷锋,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是该教育教育他了,别真的像个傻子似的。    
    这天上午,田医生起床后心里一直低估着呢,亲家公突然上门来了,就赶紧让座。亲家挂着个冷脸,一进门就嚷:    
    “看看你那小子,大冬天里,不穿棉衣,不知冷热,傻不愣噔地到处扫雪,还乐颠乐颠地哼着曲儿,村民都说永亮变傻了。我看,这娃一定是在部队落下了病。你们还是赶快把永亮送去治病吧。”    
    正说着,两人听见外面传来歌声,知道是永亮回来了。只见这时的田永亮,穿着单薄的秋衣裤,一手挟着棉衣棉裤,一手扛着扫雪工具,头上冒着热汽,口中唱着军队的歌曲,大踏步地朝这边走来。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    
    见到这个景象,田医生气不打一处来,直愣愣地迎着永亮走上去,一把夺下他的扫帚,挥手甩得老远,指着儿子骂道:    
    “嗅小子,下雨往外跑,下雪满村扫,不知冷和热,永亮,你是不是傻了?”    
    “哗”,好似一盆冷水迎面泼过来,田永亮一下子怔住了。缓过神来才争辩说:“我这是学雷锋,我们雷锋团都是这样的。”     
    “你退伍了,永亮,不当兵,就该想着咋样过日子,整天把雷锋挂在嘴边,是中吃,还是中喝?”    
    在一边的准亲家,瞧着父子俩吵起来,掏出1000元钱扔在桌上,说:“这彩礼钱不要了,你们留着给永亮治病吧。治不好病,就别谈婚事,俺闺女不能跟个疯子过一辈子。”说完拂袖而去。    
    见未来的岳父快步远去,永亮冲着他的背影大声喊道:“我没有疯!——”    
    ……    
    亲事吹了,村民不理解,父亲也天天拿旧思想开导他,还要求去精神病医院看看。    
    “笑话,我有什么病?”田永亮觉得周围的人简直极其可笑。    
    又过了几天,有个老人来田医生的诊所看病,因为没有钱,扛了21斤麦子,想以粮食抵钱。    
    父亲给人看病,田永亮在一旁帮忙,见来人生活困难,永亮没有让父亲收他的麦子,免费给他抓了药,走的时候又塞给他了20元钱。    
    病人走后,父亲极为生气,教训道:    
    “永亮,哪有看病不收钱,还给别人钱的?像你这样下去,有万贯家产也会被你败光!我看你就是脑子有毛病!”    
    “我没病,没病!这是学雷锋,你也要学雷锋,要照顾贫困人民,不能光想着自己!”    
    俩人吵了一天,永亮憋了一肚子气,当天被冻感冒了。    
    田医生心想:这娃恐怕真是神经有毛病了,得送他去医院看看,有病治病,没病避嫌。    
    随后田医生嚷嚷着给永亮打吊针治感冒,趁永亮不注意,偷偷往输液瓶中加了4支快速催眠的冬眠灵,待儿子沉睡过去后,招呼家人连夜把他送进了商丘精神病院。    
    


第一部分 新闻故事学习雷锋好榜样(3)

    难道学雷锋是神经病?    
    这一天是1992年2月27日。    
    田永亮从梦中醒来,睁眼一看,自己在精神病院,脑子“嗡”的一下炸开了,——这,这世界好像倒了个个。    
    永亮张着嘴愣在那儿,只一刻,便像火山爆发般喷泻而出——    
    “哇——”他抱着姐姐大哭:“姐呀,姐呀,老年人不理解,你怎么也不拦一拦?我一心为人民服务,学雷锋有什么错?你们把我弄到这里来,也不考虑考虑后果,唉呀,以后怎么做人啊?呜呜呜——”    
    从医院回来后,田永亮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一个月没出门。他反复地听雷锋的歌曲,反复地读《雷锋的故事》;老是冥思苦想,总也理不出个头绪:    
    为什么自己对别人如春天般温暖,别人对自己却似严冬般冷酷?为人民服务有什么不好?一心为公有什么不好?他们为什么就是不理解呢?    
    “哎,心凉,心凉啊,哎——”他不断地叹息。    
    田永亮回忆起自己走过的路——    
    1987年当兵,自己上的第一课是《学习雷锋》,学的第一支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    
    1988年,自己被评为学雷锋标兵,荣立三等功。    
    1989年,自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班长,随后又被评为顺城区人大代表、十大精英最佳青年等等。    
    1991年,自己退伍,团政委张怀先送了两本书:《雷锋的故事》和《接过雷锋的枪》,并在书上题词:“田永亮同志:在部队你是学雷锋积极分子,相信你到地方,一定是雷锋的传人。”    
    自己在退伍时,立下志愿:一定不辜负部队首长的期望,一辈子学雷锋,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难道这些都错了,——绝对不是;难道周围的群众都错了,——也不能这样想;问题出在哪呢?”    
    田永亮在家闭门一个月找答案,可总也想不通。他回忆过去的时光,怀念部队的生活,思念战友,悲从心生……    
    “对,找战友,找部队去。”田永亮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    
    来到部队,雷锋团的官兵热情地接待了他,当任雷锋班班长的郑金宝听了他在地方学雷锋的事迹后,说:“永亮,你就是雷锋的传人,你永远是我们雷锋班的编外战士。”    
    团政委张怀先亲切地接见了他,并领着他参观雷锋纪念馆,安慰他说:“你学雷锋做好事,是完全正确的。被送进精神病院,这是对雷锋精神的不公。你不能泄气,雷锋这么伟大,还被人称作傻子呢。你要把你学雷锋的行动,转化到生产工作中去,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着想,群众就会理解你了。”    
    田永亮心里亮堂多了,他在雷锋塑像前鞠了一躬,立下誓言:“你吹你的冷风,我学我的雷锋,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学雷锋的信念不能改变。新时期,我更要完完全全学雷锋。”    
    随后,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你如果是一滴水,就要滋润土地;你如果是一缕阳光,就要照亮黑暗;你是雷锋团的战士,就要做雷锋的传人。一个人的思想有限,但这样干下去,总是益于社会的。”    
    


第一部分 新闻故事学习雷锋好榜样(4)

    与时俱进学雷锋    
    1994年,经人介绍田永亮认识了具有新思想的女青年张玉萍。    
    田永亮一见面就问她:“你看我傻不傻?”    
    张玉萍笑答:“我觉得你心眼特实在,脑筋特好使。”    
    田永亮再问:“如果你同意谈,就得支持我干事,要不就别谈了。”     
    张玉萍向后抹一抹头发,再次笑着回答:“你做的都是好事,我绝不在意别人说你有病,家里也阻挡不了我。以后跟你成了亲,我不但支持你,还要跟你一起学雷锋。”    
    1995年建军节,两个心心相印的年轻人结合了。    
    一天,张玉萍说:“永亮,咱既然走到一起了,咱就想法儿怎么干吧。我说咱这样干下去不管用,咱学雷锋,你越学越穷,谁还跟你学?”    
    田永亮也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咱学雷锋做好事,那些受帮扶的群众心里肯定暖洋洋的,他们会从心底夸咱,夸咱这社会。可是其他群众呢,他们看到的只是我舍去自己的利益去做事,这些事对他们一点帮助也没有。而这部分群众是最大量的,怎么能让他们也感到学雷锋的好处呢?    
    1995年底,田永亮招集18个“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非常热烈。这个讨论持续了一个多月。最后田永亮悟出,广大群众需要的是走上富裕道路,党和国家也都是这样号召的,如果我们能帮助大家致富,那我们学雷锋不是更有号召力了吗?    
    对,雷锋姓富不姓穷!我们要带领全村人走致富的路!    
    这一下把大家心里点亮了,说干就干,田永亮在自家门楣贴上科技信息协会的条幅,率领这些“雷锋团编外战士”就如何使后张楼村翻身大动脑筋。    
    他们调查里村的农作物,决定从全村的果树下手,派人到外面学嫁接剪枝技术,对全村杏、桃树进行品种改良,当年使户均增收500元。    
    他们又选择开发庭院经济。田永亮在自家庭院内盖了塑料大棚,种植双孢菇和韭黄,当年获得成功。第二年教其它他也开始试搞塑料大棚,到第三年,村内已有20多户搞了塑料大棚,最后选定香椿这个产品,如今在后张楼乡这片土地上,已经成了香椿专业村。    
    1996年,学雷锋小组经过反复评估,选定了大葱这个产品,号召村民种大葱。许多村民拿不定主意,学雷锋小组先垫付1700元,从商丘买进大葱种子,分发给村民,告诉村民:“赚了钱归大家,亏了算我们的。”该年,村民种葱由原来的几十多亩一下发展到600多亩,户均增收200多元。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