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全民修炼在清朝-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人事任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就是军队高层中也有很多不理解的,但其实是三元观和混元宗相互妥协合作的必然结果。
首先,李仙执掌军事是必然的,就是三元观再怎么想掌控自己的军队,也明白李仙执掌两派的军事力量是最合适的,毕竟从训练到实际作战能力,有没有李仙在是大不一样的。
这样一来,三元观必然也要派出有力人士成为李仙的副手,分其权力,同时控制住自己一系的士兵和军官。
不管从威望、资历、功劳还是级别和武功而言,能承担此重任的,整个三元观只有王九玄一个人,本来周大运还有一丝的可能性,可惜就是自己生生给毁掉了。
其关键还不是因为周大运跟李仙的冲突,而是三元观高层对军队做认真考察后,发现军队的战斗力果然比入城前下降了不少,这才不得不警觉起来,让原先派去做知府的王九玄重新执掌军事,毕竟军队才是一个造反组织的根本。
王九玄回到军队,广州方面的行政最高长官职位就空出来了,而且李仙被默认为军事最高长官后,三元观更不想把行政院院长的职务也送给人,那么就只有玄正亲自执掌,才有足够的威望压服众人,使得三元观想争夺一下都不能。
当然,按照某种默契,三元观也让混元宗推荐一个人选,做玄正的副手,结果李仙推出的是张思成,这就有些出乎预料了。
张四成加入混元宗的时间不长,被李仙从潘家硬要过去后就一直负责后勤和物资运转等工作,名声不显,也不算什么嫡系。
事实上,很多人认为这职位更适合一直被视为混元宗第二人的赵虎将担任,但被李仙力排众议,将张四成放到这么高的位置上去。
第三百七十七章 朋友和敌人和物资(求订阅)()
一 至于司法院,由三元宗原来的执法长老元芳执掌,再由赵虎将做其副手,虽然也有些出乎意料,但也可以接受,其实很多人还不清楚这司法院到底是干什么的,居然能跟军政院和行政院相提并论。
随着三院鼎立,六名正副院长就职,广州就正式进入三院六巨头时代,开启中土特色的三权分立的先河。
随着三院体系的树立,其属下各个部门和单位也都相应建立,报纸里也详细介绍华夏光复军执政体系的组织架构图,各个部门的名称和职责等。
对人们来说,比起只能兴起一时的案子,更引人注目的还是造反者们的这一整套执政体系。
在茶后饭余,人们就讨论什么是三权分立,这三院体系怎么样等话题,一时间吵得很热闹,原先的案子倒很快就被人遗忘了。
其实,李仙本身不是特别赞成三权分立的,在革命还没有成功的时候,而且根基还不稳的时候,更希望自己能大权独揽,可惜现在混元宗和三元观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要真那样只会引起两大门派的内斗,别的正事都干不了。
在衡量各种利弊后,李仙只能推出三权分立体系,这样至少能将内部的争执压制在一定范围内。
说实话,自从占领广州后,李仙就觉得很多事情脱离了自己的控制,自己最希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没法实施,只能走城市起义的道路;在执政方式中,也只能考虑三权分立,而不是自己独掌所有权力。
广州新闻报在发布第一期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然后又很就发布第二期,上面还是很多重磅信息。
其中一条,就是在广州进行科举,招募有志向上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进入华夏光复军的执政体系,最重要的是不问其身份来历,只要识字有真实能力就行。
原先朝廷举办科举,但对参加科举的书生的身份有诸多限制,必须为士人和农家等良家子弟,像商人和艺人等都受到很大歧视,华夏光复军对身份不加限制,倒是给了很多人遐想。
只是,这毕竟是造反组织的官,不是朝廷的官,真正的士人不愿意参加,一般的穷苦书生和识字的人也不愿意过早涉足这样的科举场。
李仙对此倒是无所谓,这个规定本来只是为了稳定住士人的心,让他们知道在华夏军这里也有当官的路子,行事有些收敛而已,倒并不指望真能依靠这种科举延揽什么人才。
其实,李仙对这些读书读死了的书生评价很低,宁愿从从事商业活动很久的掌柜和商铺伙计中选拔人才。
按照李仙的打算,就算真有读书人参加科举,进入华夏军的执政体系,也不会直接分配到岗位,而是会拉到专门的学校进行集中培训,教授一定技能且洗脑成功后才让他们当官。
另外,鉴于军队治理城市隐患极多,而且很容易导致军民的对立,李仙和王九玄商量后决定仿照国外情况建立警察机构,吸引当地人做警察,维护治安,这样也能减少当地人的抵触。
按照李仙和王九玄的规划,警察队伍先期要招募五千人,其中要从军队转一部分人过来,天地会和明教等关系比较好的帮派组织也能派遣一部分弟子加入,就是潘家和伍家及十三洋行的大家族的家丁等也会包含一些,此外还要从社会上招募一些,总之会弄成一个大杂烩。
这样,谁都不能真正掌控所有警察,当然好处也是谁也不能完全控制这个机构。
这两个消息外,还有一个重磅消息是在广州建立配给制,其核心却是鼓励百姓剃发易服宣誓反清。
配给制在这个时代还很少见,李仙倒是较为熟悉,但他知道一般配给制的弊端,更明白己方行政能力和物资能力都不允许推行真正的配给制,就狡猾地用了一个花招,就是将配给制和剃发易服联系起来。
按照李仙的设计,凡是愿意剃发易服,并在街坊邻居和军队军官的见证下宣誓反清的成年人,都可以获得华夏军治下公民的称号,同时获得参与配给制的资格。
不过,按照李仙的规划,获得配给制资格的公民并不是直接得到粮食和物资,而是被发放一种粮票和布票等物资票,拿着这些东西到华夏光复军指定的供销社购买物品,可以获得很大的价格优惠。
从这个意义上将,所谓配给制不过是八折优惠卡,还要求参加的人以特定方式反清,其代价未免大了些。
现在粮食和各种物资都很紧缺,而且很多人心里明白这种紧缺情况会长期延续,而不是短期就过去的,然而慑于朝廷数百年的威严,大部分人对这种能低价获得物资的方式很感兴趣,但也不敢轻易踏足,只想先观望一番。
不过,对李仙和王九玄来说,这种情况却更适合一些,既能节省物资,也能减轻民间的怨艾,重要的是可以缓慢改变民间的想法。
反正这套体系推出来以后,愿意跟着华夏光复军走的都能得到实惠,不愿意跟满清决裂的,那就饿肚子活该,华夏军也提供过机会,算是仁至义尽了。
这样一来,以后感觉生活越来越艰难的广州市民肯定还会骂华夏军造反导致这么多麻烦,但其理直气壮程度会下降很多。
当然,如果大量广州市民踊跃参与,李仙等人也是乐见其成的,这些人必须剃发易服,还要在街坊邻居面前宣誓消灭满清,以后清军打过来第一个消灭的也是这批人。
花不大的代价就把人绑到华夏光复军的战车上,从什么角度看都是合适的。
配给制度推出后,很多聪明人都看出其中的玄机,但这就是阳谋,固然有人想要骂娘,却不知道怎么骂才好。
这些措施能缓解广州市民对军队的反感,但也只是缓解而已,真正要消除双方之间的隔阂,互相融化起来,首先就要把城内的粮食和布匹等外购物品的价格大幅降下去,至少跟战前差不多,之后才能谈及双方的相互接纳。
不管是李仙还是王九玄,对这一点都是心知肚明的。
如果是在别的情况下,这是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在清国朝廷禁运各种物资的情况下,几乎都做不到,好在李仙他们还有个大杀器。
没过几天,广州市民们就发现城里多了很多由军队直接控制的商铺,销售粮食、木柴、木炭、布匹、粮油等各种紧缺物资,价格比市价便宜不少(参与配给的人在此基础上还打折),而且里面物资也很丰富。
这些物资中的很多固然是华夏军接收广州后没收的各种物资,更多的还是从城外运进来。
第三百七十八章 哪来这么多木头(求订阅)()
一 这种供销社里,最实惠的还是各种柴火,不管木柴还是木炭,不但质量上乘,价格还很低,简直跟不要钱似的。
原先广州的柴火价格是五分钱一百斤,战后特别是华夏军占领广州后,价格直接升到二钱二分一百斤的价格,此次却直接降到六分钱一百斤,而且看起来还会继续下降的样子。
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现代人对柴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总没有粮食重要,事实上却不尽然。
以广州为例,广州以外的广东地区提供给广州人消耗的大宗物资中,粮食总价为一百万两以上,柴火总价也在一百万两以上,其余茶叶总价为三万两左右,布匹为二三十万两,都比柴火和粮食少很多。
考虑到柴火单价比粮食便宜很多,可以说柴火是总量最大的大宗物资,对一个城市非常重要。
华夏光复军的木柴却跟不要钱似的,天天都有庞大的车队从城外排着长长的队伍,进入城里的各大供销社,然后散落到各家各户去。
很多广州市民觉得机不可失,立即购买大量木柴储备,庆幸买到便宜木柴之余不由好奇,这些柴火到底是哪来的,看着好像跟平常的木柴有些不一样。
有好事者去追查这些柴火的来源,一直追查到城外三元观的旧址,然后就查不下去了。
三元观当初被军队自己发炮焚毁后,一度成为废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