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全民修炼在清朝-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物价。”伍绍荣话锋一转,却是说到要害处:“这广州城里的粮价现在很奇怪,不得不多想一下。”
“是啊,这才是真正关键的问题。”潘仕成叹了口气说道。
十三行的两名大佬聚集在一起,自然不只是为了谈论前一天审案子的事情,作为商人,关注的更多的是市场行情。
在真正的商界大佬们看来,广州现在的物价很奇特,注意,不是过高或过低,而是奇特。
王九玄以前用各种手段阻止粮价过快上涨,还花钱从外面买粮支应城内,甚至不惜为此赔下巨款,这么做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广州城里的粮价一直有抬头的迹象,但涨幅并不大,与华夏军刚入城的时候相比,也就是上浮一二成,而一旦粮价稳了,其他物价也不会变动太多的。
不过,自从东征开启以后,王九玄不再费力不讨好地控制粮价,似乎是不愿意再亏下去似的,由着粮价按市场价格走,也就是不断往上攀升。
然而,事情奇怪就奇怪在这里。
粮价在短期内暴涨,一度达到五两银子一担的高点,然后在所有人以为粮价会继续上升的时候,又突然掉头开始向下,跌怕四两,现在是三两五钱左右,而且看情况可能还会再跌下去,甚至跌倒三两以下都有可能。
其他物价也浮动很大,达到一定高度后就往下走,最离谱的是薪柴的价格,太平日子里薪柴一担有五分银子,华夏军刚入城的时候是一钱左右,最高一度涨到三钱,几乎让人怨声载道。
然后,这薪柴的价格就开始往下跳水,到了现在是六分银子一担,几乎比得上太平日子的时候了。
其余各种物品的价格也都是达到某种高度后就下降,这就让人很奇怪了,按理说现在清廷大力封锁到广州的物资运输,这物价只有一直往上走的份,就算要达到最高点后下降,也要在一两年之后才行。
现在这样短短一两个月内就有触碰最高点后下降的迹象,对懂得商业之道的人来说是非常奇怪的。
表面上看,这是因为李仙东征后缴获大量粮食和物资,然后在广州投放,所以把物价打压下去的。
但是,按照常理而言,就算缴获了一些物资,华夏军作为造反者也应该放入库中存起来才是,拿出一小部分接济百姓已经了不得了,如今这样的物资投放量就很奇怪了,似乎华夏军根本不担心粮食等物资会紧缺似的。
而且,对这种物资投放速度和缴获的物资量进行比较,就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看来这华夏军另有获得大量物资的渠道,而且还是长期稳定的那种,否则就不会如此大胆,几乎是缴获多少物资,就投放多少物资。”潘仕成斟酌着说道。
“是啊,这正是让人无法琢磨的地方。”
两个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大商人,话说到这里,都明白对方想到了什么,就不需说透了。
“而且,更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囤积居奇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了。
这李仙可不是王九玄,做起事来,可不会有那么大顾忌。”
“正是这个,昨天那个审案,未尝没有杀鸡骇猴,做给我们商人看的意思。
如果有人继续想在市面上收购粮食藏起来,想赚取暴利,李仙是绝对会直接没收的,他在东莞不就做过这事情吗。”
清廷在出现灾荒,市面上粮食紧缺的时候采取的方法相当简单,那就是要商人开仓放粮,如果别人不同意,就直接没收其所有粮食,还美其名曰为民请命。
只是,这么一来暂时能得到一些粮食,但会导致没人再敢贩运粮食过来,长期而言是非常有害的,王九玄执政以来用的手段就温和许多,几乎没有用过这么激烈的方式,而是宁愿花钱也要从周边城市高价购粮,然后在城里出售。
不过,到了李仙就不会有那么多顾忌了,在东莞等外围城镇就直接没收过商人囤积的粮食,在前一天审案的时候也表现出来不会按照一般规则做事的决心。
一般人对此还可以懵懵懂懂,商界的一些大佬就敏锐地意识到,华夏军的行事风格可能会有很大变化。
这段时间偷偷囤积粮食和其他物资的商人可不少,其总量相当可观,如果华夏军真是一道政令发下去,全部没收或低价收购,那这乐子可就大了,最关键的事情是一般百姓还不会对此反对,很可能会拍手称快。
王九玄前一段时间手段温和,倒更像是引诱商人大量囤积货物,然后一网打尽,以极低的成本掠夺这些物资的做法,这事情历史上也有很多官员干过,只是没有达到王九玄这么大规模而已。
总之,现在市场和政策两方面的风险都很大,囤积物资然后赚取高额利润,似乎也不怎么可行。
潘家和伍家都是广州城的大家族,拥有极为庞大的资产,虽说表面上一直跟华夏军亲近,礼数上更没缺过,但出于商人逐利的天性,在囤积粮食物资的事情上也没有落于人后,只是如今看来这绝不是什么上策。
两人商量许久后终于做出决定,各自回家后召集手下的管事掌柜们,告诉大家鉴于物价高企百姓困苦,即日起低价出售库存的粮食和布匹茶叶等,至少要把一半以上的存货出干净。
第三百七十六章 内部争斗下的三权分立(求订阅)()
这两家向来是广州商界的标杆,他们一旦做出尽快出货的举动,其他大商家也立刻跟进,一时间市面上的物资突然多了起来,物价也进一步下降,倒给广州的百姓一种最艰苦的时期就要过去,以后会逐渐变好的错觉。
“这些商家反应倒是很快,倒省得我们费一番手脚了。”看到物价在不断下降趋稳后,王九玄不由很高兴地对李仙说道。
“现在最多算是诈出他们一些库存出来而已,最紧要的还是彼岸计划和剃发易服令,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李仙点点头说道。
“那是自然。”王九玄回答。
过了几天,见多识广的广州市民们发现广州多了件新鲜事儿,就是市面上多了一种新玩意儿,简称报纸,也称新闻。
按说广州人对报纸并不陌生,在广州境内本来就有三份报纸发行,只是都是外国人发行的外文报纸,当初李仙和林总督等人在报纸上也登过文章。
只是,这些都是洋人开的洋文报纸,这次发行的报纸却是中文的,还是华夏光复军办的,全称为“广东新闻报”。
在这份报纸的第一期里,用了很大篇幅介绍前段时间的审案经过,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书生们的抗议,直至具体的审案细节等。
如果只是这样,倒是不失为开风气,沟通上下消息的新途径。
不过,这广东新闻报里对别的事情都交代得很客观,唯独对张童生等书生们却有抹黑之嫌。
按照广州新闻报的描述,书生们为给本土乡人讨公道,自愿剃发易服,向李仙递了状子,还让李帅非常感动于书生们的义气,当场就给每个人都发放十块大洋,以示奖赏。
总之,这是无耻的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行为。
但是,按照书生们的情况,势必不能见人就争辩说当初剪掉辫子不是自愿的,而是被一帮丘八强行按住执行的。
就算这么说了,也根本比不上一次就能发行几万分的报纸的影响力,再者说了,这时代的人从来是只看重结果,不看过程。
这些书生的辫子既然剪了,不管原因如何,对清廷而言他们都是陌路人,朝廷来了肯定要砍下这些书生的脑袋以正纲纪,真正心向朝廷的书生们自然要那些倒霉蛋保持距离。
对这种结果,不管李仙还是王九玄,都是乐于见到的。
“本来嘛,那名犯事的军官我们必然要进行严惩的,不然军队觉得自己是特权阶级,开始胡作非为起来,那就糟了。
只是,考虑到军队的一些情感,直接砍头是很不合适的,那样会寒了很多人的心,而且这的确是过失杀人,不能完全按故意杀人处理。
所以,判他一个十二年徒刑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这个事情的关键之处在于,我们判自己军官刑的时候,也要给闹事的书生们一定的惩罚,否则让人感觉我们软弱客气,也是不好的。
所以,我们强迫他们剃发,就可以给人我们对这些书生也给予一定惩罚的感觉,安抚一下军队的情绪,顺便也能离间一下书生们之间的关系。
有了这个先例,以后不管谁要挑头,多少也要顾忌一下,明白我们不会按照他们的思路来,而且肯定会剃掉主谋的辫子。
总之,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最重要的还是建立真正可靠的司法体系。”李仙向王九玄解释道。
“建立完善的司法体系,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王九玄苦笑着说道。
说实话,王九玄看着李仙审案后,心里也犯嘀咕,不知道这么做到底是合适的还是不合适的。
或许,怎么处理这个案子都不是什么大事,快刀斩乱麻,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关键的吧,王九玄心里想着。
当然,作为中国的第一份报纸的创刊号,不会只拿一份案子充版面。
在“广东新闻报”里,还详细解释了华夏光复军今后的统治结构,即学美国进行三权分立,建立“行政院”、“军政院”和“司法院”三大执政体系。
其中,“行政院”由三元观观主玄正亲自掌管,负责各种行政事务,说白了就是各种内政,由投奔混元宗的潘家大掌柜张四成任副院长;
“军政院”负责军事,由李仙负责,王九玄任其副手;
“司法院”负责立法到建立执法机构和司法体系,推进法律制度的一切事物,由原三元观长老元芳执掌,由雷州混元宗的赵虎将任其副手。
这种人事任命出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