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反坦克战史-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因为它的射程只有100 yd(91。4m),而重量却有32 lb(14。5kg),不仅如此,因为笨重,它也不便于使用和携带。   
  当步兵反坦克发射器正在经受早期试验并且处境不妙时,另一种和坦克进行作战的方法也正在西非沙漠进行着试验。其实,从战役开始之日起,飞机即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了对装甲车辆的战斗。早在1940年12月14日,当第1轻骑兵师正准备袭击靠近巴狄亚…塔布瑞克(Bardia…Tobruk)公路附近的崖壁工事时,他们的一些装甲车就曾被意大利的战斗机所摧毁。当时在装甲行军纵队内并无有效的对空防御手段。而战斗机可以使用炸弹和20mm机关炮。由于沙漠地区的通视条件极好,所以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应当利用飞机的快速机动能力来搜索坦克,于是“坦克爆破”飞机的方案也就应运而生了。恰好这时部队手里有一种非常合适的火炮,即“威克斯(Vickers)40mm炮”。此炮自1938年即开始设计,最初是计划用作打飞机的高炮,然而从1940年初开始进行的多次试验表明,一发40mm口径的命中弹,不大可能击毁一架飞机,于是这种火炮的进一步改进工作也就被降到次要地位。1941年初,决定将这种炮安装在“英俊战士”战斗机(Beaufigter)上进行空中射击试验。同时,豪科尔飞机公司开始设计一种特殊的“飓风”(Hvrricane)式战斗机——M II D式,上面装有2门40mm炮,每个机翼下面安装1门。具有这种装备的第一架“飓风”战斗机于1941年9月送往部队进行试验。这次试验包括对“瓦伦廷”(Valentine)坦克的实弹射击表演,试验证明,在飞机上安装这种火炮攻击装甲车辆非常适宜。于是决定在中东地区用反坦克“飓风”式战斗机装备一个飞行中队,结果选中了第6飞行中队,开始改装的时间是1942年4月,42年年底之前,这个中队参加过多次对敌坦克编队的作战并取得显著成功。   
  这种火炮最初采用的是一个可以装15发炮弹的弹仓,但容量仍显不够,于是威克斯公司又设计了一种新弹仓,可容纳30发炮弹,仍保留了原来的弹链供弹机构。这种机构的原型相对机翼来说尺寸显得过大,因而被放弃了,而后来设计的一种,经过一些修改后则变成了一种制式装备。为了抵御轻武器在近距离内的攻击,在飞机座舱和发动机底部加装了装甲护扳。一种制式的反射式瞄准具刚好与40mm炮的800 yd(约731m)射距离相匹配,因而保留了下来,但另外一些装置则被取消了。   
  这2门火炮可以同时射击,但这时飞机的飞行速度起码要减小40mi/h(约64。4km/h),如果1门炮发生故障,另1门炮则必须立即停止射击。否则,在作用点偏离中心的后座力的作用下,飞机就会向后翻跟斗。对地面的攻击高度大约是19 ft(3m),这就要求飞行员不能发生任何飞行差错。但是结果却满不错,40mm实芯弹对轴心国坦克的侧装甲效果相当理想。通常的攻击方法是首先找到装甲车辆的停车场和捕捉住发动机熄火的坦克群,然后几架“飓风”式战斗机从2000 yd(1830m)外冲向沙漠,对准预定的坦克目标,以严格的一线式编队鱼贯平飞,到700 yd(约640m)或更近的距离上再开火射击。当然,这些飞机自己也是地面射手,尤其是那些20mm高炮射手们的绝好打击目标。尽管这个飞行中队所毁伤的坦克数量之大使人印象非常深刻,然而在高炮猛烈射击下飞机的损失率也非常高,因飞行事故导致机毁人亡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当战斗转移到突尼斯时,又对这些飞机进行了改装,并将其作为运输机的护航机使用。从此以后,原来装载的40mm机关炮也就再没有进行试验。   
  在后期的战争中,机载反坦克武器又以另外一种稍有不同的形式得到了恢复。1944年,英国皇家空军的另一种战斗机——“台风”(Typhoon)式战斗机为了遂行对地面实施攻击的任务而安装了—种能够打击各种车辆的火箭弹。与“飓风”相比,“台风”战斗机既大又重,它使用的战区是在法国北部而不是非洲沙漠地区。它的通常攻击方法是进行小角度俯冲,而不是水平接近,这样危险性较小,损失也较少。它所配用的火箭弹既大又重,火箭发动机的管径是3 in(76。2mm),发射管长6 ft(1828。2mm),战斗部旋接在弹体前端。最初使用的战斗部是一种旧式5 in(127mm)舰炮炮弹战斗部,但很快即被一种专门设计的弹壁较薄、结构比较简单的新型战斗部所取代。第一种战斗部重为20 lb(9。08kg),而第二种达到60 lb(27。24kg)。   
  这些火箭弹被装载在吊于两个机翼下面的滑轨上,飞机座舱内的电发火机构既可以保证进行单发、也可以保证进行连发和齐发。一架“台风”式战斗机满载时可以携带12枚火箭弹,这就使它具备有非常强大的火力。只要有一枚火箭弹命中坦克,就几乎可以将它彻底摧毁。1944年7月,在诺曼底(Normandy)的法莱士,这种发射火箭的“台风”式战斗机曾使撤退中的德军摩托化纵队遭到了惨重的伤亡。尽管这种火箭弹战后曾继续服役多年,但英国皇家空军对它并无好感。事实上,这种火箭的精度比较差,在法莱士所取得的巨大战果似乎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它很难命中单个坦克目标。在诺曼底的公路上,装甲车辆几乎俯首皆是,所以只要飞机概略地对准正确的方向,就不大会出现脱靶情况;但向单个坦克目标射击则是另外一个问题,通常需要发射很多发火箭弹才能命中一发。所以,当时迫切需要发展一种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的战斗部,可惜的是,这种战斗部直到战争结束时也还没有问世。   
  正当人们对这些火箭弹给以极大注意的时候,在法国的一个机场上,“台风”战斗机的火箭弹正在进行下一步的改进工作,战斗部的重量由20 lb增大到60 lb,而这意味着整个发射系统需作根本改变。随着改装工作的不断进行,被换掉的发射轨在机场也就越堆越多。警卫装甲师的一个排对此曾提出过询问,当他们得知其中的原委之后,立即要去了一些被拆下来的导轨和战斗部重为20 lb的火箭弹,由他们自己的装配工将导轨焊到一些坦克炮塔的两侧,并且安上了经过改进的发射电路。几天之后,英军的一支进攻分队受到一辆位于一座谷仓后面的“虎”式(Royal Tiger)坦克的拦阻。于是,英国的一辆可发射火箭弹的坦克开到了现场,一连发射了4发火箭弹,随着一阵爆炸,这辆“虎”式坦克竟被炸得四分五裂。几小时后,位于这个地区的每个皇家空军机场都受到了索要这种火箭弹的士兵们的包围。但是,他们过于盲从了,因为一次证明有效,并不能说明多次重复也必然有效。其理由是,当火箭弹从静止的发射器上发射时,它的飞行速度很低,所以命中目标的可能性很小,而装在飞机上时,它们却可以得到载机本身的飞行速度的补偿。即使这样,皇家空军也觉得它仍不能满足要求。但在许多英军坦克炮塔上却仍然可以见到这种火箭弹,直到接近德国的护林军(Reichswehr Forst)防区时,才迫使坦克乘员们将它拆下扔掉。   
  在西非沙漠战役的全部过程中,德国坦克炮的射程一直超过英军火炮的射程,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些险情和困境。由于德军坦克能在自身不受威胁的情况下摧毁对方的反坦克防御,因此,就可进而径直进入英国的反坦防御阵地,也就是说,德军坦克可以非常靠近英军的野战炮兵阵地,从而威胁到野炮的安全,迫使炮手们不得不去考虑自身的防御。在这种情势下,才不得不为发射25 lb重炮弹的野战炮(即其弹重为11。35kg)生产了一种反坦克炮弹,这是一种实芯穿甲弹,虽然精度不太高,但动能却相当可观。它的弹径为3。45in(87。6mm)。对这一点,盟国的宣传家们却全然忽视了。为了使这种火炮能够达到尽可能高的初速,它仅只用强装药进行发射,这就在驻退复进系统中产生一种难以承受的应变,为此又很快生产出了一种炮口制退器,安装在所有这种火炮的炮口上。这种火炮配用的实芯穿甲弹十分有效,于是炮手们发现,只要步兵了解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以空前的热情劝说炮兵把野战炮拉到前面。这自然不会符合远在步兵后面的炮兵指挥官的作战计划,因为他们可以用于完成炮兵自身任务的火炮数量本来就不宽裕,因此,不可能会允许在反坦克战斗中损失它们。而步兵提出这样的要求显然也是愚蠢的,因为当面临敌人的进攻时,这种即将在阵地前沿上抛出弹片和炸药的火炮所需要的配置位置与那些需要在坦克上穿孔的火炮是不同的。然而,在沙漠战斗中,正常的战斗程式往往会被一时的困惑弄颠倒。   
  沙漠战役表明,与英国的反坦克炮相比,德国的坦克占有优势。发财6 lb重炮弹的火炮尽管具有令人振奋的优点,但很快就已不是德军坦克的对手。步兵马上又提出需要装备—种更大的火炮,而设计师们又立即为此投入了工作,选择的方案是研制一种其所发射的弹重约为6 lb重炮弹的3倍——即17 lb(7。7kg)重的火炮。这个项目的预研工作早在1941年上半年即已开始,那时就已预见到迟早需要发展一种更重的火炮,所以,当这项要求刚刚提出时,主要的设计工作实际上已经大体就绪了。新炮在很短时间内就被生产了出来。据说从初次提出要求到第一批火炮交付部队使用,只用了1年时间,但这种说法不足为信,实际的时间很可能是比这长3个月。然而,这种火炮的步兵用型号是1943年3月才首次应用于玛瑞斯战线(Mareth Line)的战斗中。加速生产的第一批产品被匆忙运往战场,并及时地投入了战斗,结果对德军“虎”式坦克进行了严励的惩罚。   
  这种火炮的战斗全重近2。5t,早在设计阶段,这个重量就已引起了步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