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驾到-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点朱翊钧不在乎,只要国家海军足够强大,朱翊钧连大明沿海的海盗都敢用。
发展成类似后来东印度公司那样的海上武装集团,做买卖,抢劫,发展殖民地什么都做。朱翊钧早就打算去东南亚抢粮了,要知道小冰川期,粮食才是王道啊!
梁梦龙也因为开海而被奖赏了,同时改去巡抚河南了,朱翊钧看到这里就觉得有阴谋。
在梁梦龙调走不久,海上就出事了,因为他台风运粮船倾覆,损失了不少粮食,还死了十五个船工,于是就有御使弹劾了,然后海运就被废除了。
具体的事情如何朱翊钧已经不得而知了,可是他下意识的就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毕竟海运的便利谁都看得到,因为一些天灾就非常海运,这就是因噎废食。这件事情肯定有人在背后推动,说不定海难都是人为的,不过事情真相如何,只能淹没在历史的阴霾里面。
不过朱翊钧对梁梦龙的这段经历就感兴趣了,会玩海的,在这个时代那都是人才。
看完了三个人的资料,朱翊钧发现这三个人都是张居正的人,不禁感叹张居正提拔的果然都是人才。虽然小节上或许有亏,可是大明的环境就这样,迎来送往的礼物也少不了。
不过朱翊钧也不在意,能为自己办事就好,如果哪一天要肃清吏治,那也要等到改革完成之后了。
现在去搞什么肃清吏治,除非是朱翊钧脑袋坏掉了。
真的搞不但会引起宣扬大波,同时也什么用都没有,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制度上。
三个张居正的人,可见张居正现在的权势和对官场的掌控,他虽然远在江陵,可是依旧没人跳出来搞事情。朱翊钧原本还觉得张四维会搞事情,可是没想到这家伙居然表现的像急先锋一样。
蓟辽总督梁梦龙就是张四维推荐的,而且还是极力推荐,可见这家伙也是一个狠人啊!
将手里面的三份资料放到一边,朱翊钧的脸上闪过一抹迟疑,要不就把梁梦龙弄过来?不过想想朱翊钧就放弃了,现在的还不是时候啊!
虽然开海是美好的,可是不是说开就能开的啊!
再说了辽东那边现在可不太平,三天两头就打仗,现在武有李成梁和戚继光,文有梁梦龙坐镇,暂时还是不要打破的好。不然辽东过早的糜烂了,那麻烦就大了。
伸手拿起方逢时的资料,朱翊钧直接将资料放在了一边,就是他了。
不过在解决兵部尚书之前,还有两个人需要解决,这两人就是申时行和马自强。
马自强现在的官职是礼部尚书,张居正的铁杆心腹,这从马自强的升迁路就能看得出来。原本马自强是詹士府詹士,被张居正提拔为了礼部侍郎。
时间不长,马自强去了吏部,官职是吏部左侍郎,完成了从词臣到实权部门的转换。
做了吏部侍郎两个月之后,转任礼部尚书,升迁速度可以说是做了火箭了。在张居正临走之前,举荐马自强入内阁,这一次不是坐火箭了,简直就是光速升迁了。
以马自强的根基和资本,别说内阁大学士了,做礼部尚书都没资格。
显然张居正这是找的心腹和傀儡,扔进去内阁不影响自己的权力,同时还能彰显自己的大度和不贪恋权势,更重要的是给手下一个信号,跟着我混,有前途。
资历什么的都是浮云,只要对我忠心,入阁小菜一碟。
第二个人就是申时行,申时行的升迁之路就是大明官员最羡慕的一种了。科举考试,申时行高中头名状元,压倒一大片,这是文人的理想。
以状元之身入了翰林院,然后就从修撰到左庶子,协掌翰林院,然后官升吏部右侍郎。成为礼部右侍郎之后,直接有虚职转向实职,成为了吏部左侍郎。
张居正回家之前推荐了申时行入阁,摆明了就是让申时行以内阁大学士之尊掌管吏部。
从张翰的事情发生之后,张居正急需在吏部有自己的人,申时行就是了。
张居正的这个安排基本上没什么人反对,御使什么的叫嚣也没用,这是人事任命,不归他们管,只是上奏折弹劾一下谁谁,不过申时行和马自强都很干净。
倒不是说这两个人多清廉,而是没什么机会贪污。
两个人都出身翰林院,翰林院的翰林老爷那都是清贵官,主要负责修书和给皇上太子上课。听起来高大上,但是没什么实权,也拿不到好处。
清翰林,也就是穷翰林的意思,翰林院绝对是清水衙门里面的清水衙门了。
没什么大的政治错误,经济错误也没有,在加上张居正的支持,高层也不反对支持,这两个人的入阁就成了必然。这两个人的入阁,代表着张居正对六部和内阁的掌控正式完成。
整个大明的实权部门全都握在了张居正的手里,从此开始权倾天下了。
不过朱翊钧知道,这里面张居正很大一部分是错觉,这些人虽然表面上顺着张居正,事实上无论是张四维和申时行,这两个人都是反改革的。
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的对手,有这两个人在身边,他们对张居正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后来报复起来也就更加的彻底。扫清张居正的势力,废除他的新法,做的很是干净利落。
张居正十年的心血,一朝丧尽,落得一个人亡政息的下场。
朱翊钧也想过提前废掉张四维和申时行,可是后来想想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太幼稚和不切实际了。换一个上来你就知道他一定支持改革?根本不现实。
崇祯皇帝不停的换内阁大学士,换六部尚书,结果上来的人不还是一样,最后弄得臣子和皇帝离心离德,反而麻烦。还不如把他们摆在这里,自己心知肚明,也好提防。
第四十九章 政治手腕()
廷推两个字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大明官场来说,廷推绝对是大事情。凡是廷推,那要决定的就是高层的人事问题,尤其这还是朱翊钧第一次主持的廷推。
朝廷内外的官员都在关注这件事情,大家都想通过这件事情看看皇上的能力,或者说看看皇上的成色。
以前很多事情虽然打着皇上的名义,可是大家都知道那是张居正在做主,这一次的廷推就显得很关键了。
朱翊钧穿着龙袍走进廷推现场的时候,十几个大臣连忙跪倒行礼,等到朱翊钧坐下,朱翊钧才开口说道:“诸位爱卿都免礼吧!”等到大家都起来,朱翊钧的目光才从众人的脸上扫过。
参加廷推的人包括六部尚书,在加上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以及通政使,这是大明的九卿。
除了这九卿之外,还有两位内阁大学士张四维和吕调阳。除了这两个人之外,还有几个六部的侍郎,只不过他们都是陪衬,或者说是旁观的。
熟悉流程,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优待,这里面就包括兵部左侍郎曾省吾。
马自强和申时行要被廷推入阁,这两个人此时也在这里,从官职上来说,马自强是礼部尚书,理应在此。申时行则是吏部左侍郎,也有资格参与。
“吕爱卿,开始吧!”朱翊钧看了一眼吕调阳,开口说道。
按照正常的流程,廷推由内阁首辅大学士主持,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不在,主持的重任自然就落到吕调阳的身上了。吕调阳也是在场除了朱翊钧之外,唯一一个坐着的人。
这也是首辅和次辅的特殊待遇,廷推之时,只有这两个人能坐着。
“臣遵旨!”吕调阳站起身子领旨之后又坐下,然后才开口说道:“今日廷推的第一项,内阁大学士空缺,张阁老举荐礼部马尚书和吏部申侍郎入阁。”
马自强听到吕调阳如此说,心神立刻就提了起来。
入阁可以说是大明文臣的终极追求了,马自强的资历不够,官升的自己都心虚,现在又要入内阁,他怎么可能不紧张。强忍着不四下看,静静的听着。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面带笑容的看着大殿里面的这些大臣。
内阁吕调阳和张四维为张居正马首是瞻,现在举荐的是礼部尚书马自强,礼部那边自然没问题。吏部尚书暂时还没有人,自从张瀚致士之后,吏部尚书就成了张居正自己。
看得出来张居正暂时不想把吏部交出去了,代表吏部的吏部左侍郎申时行,他自然不会傻到跳出来。除了马自强之外,他也是要入阁的。
户部尚书张学颜,原本是辽东总督,一手提拔了李成梁,在他和李成梁的领导下,辽东大胜土蛮。张学颜也是张居正提拔的,在辽东的时候就得到张居正很多的支持。
户部侍郎李幼孜,张居正的忠实拥趸,张居正夺情的首倡者。
兵部尚书王崇古,他本就支持张居正改革,对于这件事情抱着事不关己的想法,他都要致士回家了,自然站在一边不说话。
工部尚书是郭朝宾,被称为江陵一系宠臣。
出了名的务实,从不参与夺权,是张居正的心腹干将。对于这种事情,郭朝宾一项不参与,何况这还是张居正举荐的,他也不会站出来反对。
刑部尚书吴百朋,原名吴伯朋,因为抗倭有功,被嘉奖皇帝赞许,嘉奖皇帝赠御笔“去人从百”遂改名为“百朋”。懂战事,为人刚烈,性子火爆,是一个眼睛里面揉不得沙子的人。
当然了,他看中的不是什么礼法教条,所以与张居正也很合得来,算是张居正的支持者。
大明朝的六部里面,基本上遍布的全都是张居正的人,无论是尚书还是侍郎,基本上都是张居正提拔的,真正算得上是心腹便朝野,实权部门一把抓。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瓒,为人刚正不阿,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三朝元老,资历深厚,张居正都不敢轻易得罪的存在。
只不过这位在都察院的位置上坐的很稳,也在于他不轻易参合朝中的政权夺利之事。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