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化茧-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年这次没有走神,干净利落道:“请大司马吩咐。”
廖化没有接着说下去而是问道:“元则来荆州已经有十七年了吧?”
青年答道:“是。”
“对近年来的科举,元则是什么看法?”
“范认为这种选拔官员之法有魏武之骨,从题目上看,有任人为贤为才为德之风,淡除世家门第之嫌,公平之法也。然而范以为若将之固定成为制度,随世间推移,则会出现许多问题,其一,选拔的考官与仕子有了师生恩义之伦理,为善还好,若结党营私则容易导致官场混乱,**滋生。其二,民间道德风气变得复杂,若贫困仕子一朝得榜,抛妻弃子,好事反而变成坏事。此为范之论。”青年答道。
廖化看了青年很久,终于点点头,这个人极为聪明,看法很深远很准确犀利,然而无法脱出封建的框架说的不深刻。但是还是值得肯定的,
廖化笑道:“元则思虑深远,难能可贵,这也是我经常思虑准备解决的问题,还有我们不能光考虑自己内部,曹魏和东吴会怎么看?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或者应对?元则可有想过?”
青年考虑了下很快答道:“会有战争,世家门阀会影响两家高层决策,与我蜀汉不死不休。”
廖化认真看着青年道:“所以国家需要你化解这些危机,你是桓家第六代子弟,国家需要你打入他们的内部,最好能取得很高的官位,变危险为机会,你将来遇到的情况将非常复杂,你能承担这样的重任吗?”
青年面无表情,思考了半天,然后问道:“为什么会找到我?我也是世家的一员啊?”
廖化笑道:“你不同,在本司马的眼中,你是一个真正的谋士,你考虑的是天下,而不是一家一族。”
青年又问:“那我能得到什么?”
廖化笑道:“你什么也得不到,除了一个青史上的这个虚名而已,用我这颗项上的脑袋担保。”
面庞清秀的青年腼腆地笑了笑,答道:“好,我接下了。”
青年走出去后,门口唯一站着的卫士扶着剑走了过来。
“父亲,这家伙一副书生样子,他是干这行的料么?您就这么信任他?要是他背叛了国家您拿什么牵制他呢?”
“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仰之后,他就是最坚强的战士,我毫不怀疑这一点。”
“可是,他对您的字没有丝毫的抵抗力。”
“来来来”廖化笑得很阳光对卫士招招手:“我保证不打死你。”
第三十四章 东吴态势()
224年是孙权在位的第二十四个年头了,自赤壁之战后他稳稳地站稳了脚跟,接着拿下了淮南,他的威望在东吴已经牢不可破,加上平时的养望,四十二岁的他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威严。
江东的世家豪族其实说来也就那么几家,之前要么被他的哥哥孙策给摆平了,要么也是刚上来不久地新贵。
顾家,最为低调产业也最广,东吴沿海几家盐场有两家就是顾家经营的。名声最远,最早支持孙策的世家之一,代表人物就是顾雍了。
朱家,家主朱拒,代表人物朱治,朱然。孙家铁杆中的铁杆。
张家,代表人物张昭,本人会经营名声,位高权重,孙权最为顾忌,合淝之战时,曹操派阮禹写了封笑里藏刀的信给孙权,其中点名孙权必须要除掉两个人一个是刘备,另一个就是张昭。
连对手都知道了张昭,可见张昭在东吴的影响力之大。孙权也一直以张昭性格刚直为由,没有让张昭担任丞相等重职而是先后用顾雍、孙邵担任丞相,上表曹丕称臣时还提出派张昭父子一同入质。
但是张昭仍能在江东有非常大的威望并让孙权相信他,这是有很重要原因的。
随着时间推移,他学会了保护自己懂得进退。有的人活到他这岁数是越来越糊涂,张昭却不同,先是老糊涂后来是越来越老辣。
孙权和张昭之间精彩的故事后面会慢慢道来。
由于廖化将东吴世家的领头人物陆逊给挖走了,没有领军人物,江东世家都非常低调不撩拨孙权。
孙权看到蜀汉改革,虽然有些心动毕竟这类似的事他也干过,他自己的文武老班底就是自己设招贤馆考核提拔上来的。
但是他也不敢像刘备这样大胆,将人事改革改得这么彻底。因为刘备是新入益州,士族不是没有而是屈服于军权之下,还没有开始对朝局开始产生什么影响。而荆州被廖化影响了那么多年早就开始了默默地人事改革,局面早打开了,更不用提什么反抗了,要知道湘潭学院在荆州的影响力那是惊人的。
而江东不同,要是孙权敢这么干,朝堂上可就翻天了,那时候他恐怕甚至都没有文臣可用了,江东世家会联合起来造他的反的。
孙权最近也是仔细琢磨分析科举这个事,他越研究越深为廖化的奇思妙想而惊异,他发现要是科举真的能实行完善,不说世家,就是外戚都无法插脚朝政,要入朝就得和百姓一起公平地考试,那么是不是蜀汉的平民百姓们领悟到这点后也会坚定不移疯狂地支持蜀汉朝廷呢?那不是刘家江山万代了?
不对不对,要是权力都集中起来了,后面皇帝开始昏庸起来像宠信十常侍一样,那还不得完蛋?还有这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呀?那些考官们不会想心思?最重要的,要是这些选出的官员要是有天位极人臣,皇帝再年幼一下,昏庸一下,那不也得完蛋?
孙权笑着摇摇头,准备将收集来的消息处理掉,但是他又想起了廖化这个人,这个他看不透的人。孙权犹豫了下,最后将这些资料全部整理在一起封存了起来。
现在孙权最重要的工作重点是获得人口,他深深的知道,现在虽然平静但将来要是三家打起来那将是一场大风暴,没有实力,在这场风暴中东吴如何生存?
打仗是可是要人的。
廖化已经开始了准备,这科举给百姓们提供了一条通天大道,百姓们还不疯狂地支持蜀汉?听说廖化还将五溪蛮都融入到了汉人中来,荆州人口还没算这些深山里山上耕田的野人呢!
于是接着孙权委任看中的凌统和贺齐为两路都督,继续深入开发山越,将山里的少数民族赶出大山成为汉人的佃农,同时学廖化的那些政策笼络他们,还任命步骘为建安(今福建以南一带)太守,阚泽为会稽(福建以北和浙江以南部分地区)太守,主持山越的开发。同时迁五千户百姓到了吴兴县,筑城为两地做总部支援。
同时他还积极引进荆州高产作物和农具,命令各地诸将不要浪费驻守兵力劳力,广开农田。在吴郡将大量迁来的淮南百姓深入开发屯田。还在巢湖兴建水坝和沟渠。
被曹丕封吴王后,孙权就迁都到了建业。
曹丕来攻打寿春,孙权倚靠淮水拼死抵抗,之后写信在南阳的刘备请求支援,听到刘备的动向,曹丕这才退兵。
经过这么一次后,孙权考虑了很久,认为孙刘联合的必然的趋势,但是尤其是在这次蜀汉改革这么一个敏感的时候,臣下会怎么想,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于是安排好开放山越的事情后,孙权就将是否和蜀汉联盟这事反复的考量。还私下召集世家和心腹官员讨论这事。
果然他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在私下一起的沟通中,一些世家激烈地反对和刘备联合,张昭反对尤为激烈。
“廖化小儿自取死路乃小患也,量他现在也没那心思与我东吴作对,然而我东吴不能与曹魏就这么耗下去,这是对我东吴不利的,现今大王最好不要明确表露意图,宜与曹魏修好,这样我东吴就可以安全地积蓄实力了。”
孙权心中冷笑:“你这等短视的家伙,在这乱世不进则退,现在不和蜀汉打好外交基础,以后要是他蜀汉攻打曹魏,难道我东吴就在旁边看着他们强大起来?没有他们牵制配合,我们如何北伐?我向曹丕称臣,难道你们还当我真怕他曹丕不成?我们让步,曹丕就不会打我们吗?前段时间教训还不够么?委曲求全就能获得和平?再说了,我东吴守备,死八百他曹魏就不怕死两千?!真是好笑。”
于是没理他,面露沉思地看向了顾雍。
顾雍老成的很,一看孙权这个样子就知道他是什么心思了,但他也不想得罪张昭于是什么也没说的摇摇头。
孙权叹了口气。
我江东尽是这等不知进取之辈,在不久的将来天势必有大变,那时我东吴该如何是好?
他缓缓站了起来。
看来赤壁旧事又要重演了,说到底这东吴还是得听我的!
“孤又不搞科举;你们怕什么?诸卿不必再议论了。";孙权坚定地看向在坐的老臣:“我意已决,与蜀汉加强联盟,以待天时!”
第三十五章 孟获的问题()
科举实行一年多后,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地方豪强势力的强大干扰,益州本土观念的适应,还有制度本身的一些隐患比如主考官的人选问题等等。
这些都是很重要却又很难一时解决的问题,先不说豪强的干预,仅仅在益州本土官员任主考官人选上面,诸葛亮就伤透了脑筋,这不是一碗水端平那么简单,人品,德行,是否能接受新的观念等等都需要考察。
今年廖化实在不可能再躲在南阳偷闲了,说不过去啊。刘备亲自把他“带”回了益州,将前线事情都丢给了关羽和江夏的陆逊,文聘在襄阳两路照应。
回到益州安顿下来后,廖化也开始忙起来了,他将收集来的益州官员资料也带来了,和诸葛亮讨论即将到来的下届科考考官人选。。。。。。
诸葛亮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你有这东西怎么不早拿出来?
廖化猛咳了两下,说道:“我们还是接着来谈宗族豪强的问题吧。”
其实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