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明王-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盖殿用宴之时,朱棣见这国王也就二十几岁的年纪,且相貌俊朗,那国王毕恭毕敬地向朱棣施礼问安,朱棣走上前去,拉起渤尼国王的手,说道:“一路上辛苦了,快坐下来尝尝大明的御宴。”渤尼国王赶忙谢恩,“谢陛下隆恩。臣下初次来到大明,这大明果然是天朝上国,臣下等从没见过这般人间天堂,臣下等想在大明多住些时日,不知陛下能否允准?”朱棣大笑起来,“想住多久便住多久,朕已让贵妃将会同馆打点好了,你们安心住下。还有我大明的秀丽山川,你们想去哪里游玩,朕便着人去办。”

    渤尼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对大明的喜爱简直无以言表,可是没过几月,渤尼国王突然染了急病,朱棣带着御医急忙赶到会同馆,可还是无济于事,见到渤尼国王憔悴的面庞,朱棣悲从心生,走到渤尼国王的病榻前,紧紧握住国王的手,渤尼国王用尽浑身力气说道:“陛下,臣下恐怕撑不下去了。临走之前有一事相求。”朱棣的脸上露出了怜悯与伤怀,“你尽管说。”“大明是臣下此生最爱的地方,臣下死后,可否将体魄托葬中华?”朱棣点点头,“一定如你所愿。朕会将你葬在南京,护佑你的儿子继承王位。”渤尼国王笑着离去了。见这年经的国王病逝在会同馆,朱棣悲伤至极,下令满朝文武辍朝三日。将渤尼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以王礼葬在了南京,追谥号为“恭顺”。

    在永乐年间,将体魄葬在中华大地上的国王不止渤尼国一位国王。由于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得西洋诸国对大明仰慕不已。众多西洋使臣都不远万里来到大明朝贡永乐皇帝。就在九年之后的永乐十五年,苏禄国的东王、西王、峒王三王率其家属、侍从三百余人,漂洋过海,万里来朝。朱棣自是盛情款待。谁知其中的东王在回国途中竟病逝在德州。朱棣听闻此讯,特派遣官员携祭文赶赴德州,将东王以藩王之礼葬在了那里,并亲赐苏禄国东王谥号为“恭定”。东王的长子回国继承了王位,而东王妃与次子、三子便从此留在了中华的山东德州为东王守灵。

    正是朱棣登基以来的励精图治,才将大明治理得繁荣昌盛,这些年来,朱棣被众人唾骂,甚至被建文旧臣刺杀,他背负着不能承认生母的痛苦与允炆失踪的疑虑不知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还失去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徐令仪。可朱棣始终坚持着“家给人足,斯民小康”的信念,他坚信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永乐大典》的完成,郑和初下西洋的成功,让朱棣觉得多年的忍辱负重都值得。他一直坚信着令仪的话:“盛世开创之日,便是天下归心之时。”朱棣的励精图治终于换来了初步的成效,若不是他日日勤政,时时用心,大明怎会散发出那势不可挡的魅力,竟让他国的国王宁愿将体魄葬在中华?

五十三、吹玉箫权氏绾君心 赞琼花鸳鸯初定情() 
永乐七年,此时朱棣除了王玉竹、张清瑶外,已新封了朝鲜贡女韩彩霓为丽妃,只是韩丽妃此时已被囚在长寿宫,终日吃斋念佛。黄晚晴、郑疏桐、吕清芷、鱼照君皆为美人,这四位美人也不太得到朱棣的宠幸。

    于是朱棣在全国广选淑女充盈后宫,又派宦官黄俨至朝鲜甄选女子,黄俨在朝鲜甄选出五名贡女,分别是朝鲜工曹典书权执中之女权梦初,年十八;朝鲜宁府左司尹任添年之女任月嫦,年十七;朝鲜恭安府判官李文命之女李青荷,年十七;朝鲜护军吕贵真之女吕念秋,年十六;朝鲜中军副司正崔得霏之女崔德馨,年十四。

    永乐七年二月的一天,黄俨带着这五位朝鲜贡女觐见朱棣,朱棣边看着名册边走到这五位贡女面前,又抬头细细打量这五位贡女,确实都是娉婷多资。她们多是穿着华丽的衣衫,浓妆艳抹。可唯独一名贡女只是穿着白衣白裙,外面还配着一件纱衫,飘幻若仙,朦胧似梦。这贡女玉肌雪肤、黛眉朱唇、眼波轻柔、窈窕非常,只是铅华淡淡妆成,便是倾城倾国之姿。一阵微风吹来,那贡女的白裙与纱衫随风摆动着,恰似落尘的仙子立于丹墀之上。朱棣顿时呆在了这位资质浓翠的贡女面前,柔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那贡女低头含羞,朱唇轻启,缓缓答道:“妾权梦初。‘无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家父酷爱大明诗词,便在宋词中为妾取了名字。”朱棣满意地点着头,“这是周晋的《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甚好,你父亲有心了。”朱棣细细打量着权元妍,不禁赞道:“‘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权梦初听朱棣吟了一句李清照的词,便轻轻抬起眼,柔声说道:“陛下赞的是桂花。”朱棣露出几分欣喜,问道:“你通晓我大明的诗词?”权梦初粲然一笑,“我朝鲜,人人习汉子、学汉礼,彬彬不异中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单是诗词便是领上风骚数百年,妾幼年之时便甚爱大明的诗词。”朱棣满意地点点头,“最喜爱谁的词?”“最喜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词。想来陛下与妾不同,陛下应是最喜东坡词。”朱棣露出几分好奇的神色,“你怎么知道?”权梦初答道:“陛下上马安邦、下马治国,雄才大略,英武盖世,定是喜爱东坡与稼轩的豪放之风。李清照与柳七郎的婉约不足以道出陛下的英雄襟怀。”朱棣听闻大笑着说道:“你这小丫头能猜透朕的心思。不过豪放与婉约各有千秋。‘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郎中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各有各的妙处。”朱棣见那权梦初手中还拿着一支玉箫,便问道:“怎么还随身携着一支玉箫?”“回陛下,妾自小习吹箫,听闻能见得大明天子,便随身带着这玉箫,只待见得天颜之时,能为陛下吹上一曲,便此生无憾。”“甚好,那你就为朕吹上一曲。”权梦初当即便为朱棣吹了一曲《关山月》,那曲声流畅,顿时听醉了朱棣。

    权梦初吹完了这曲《关山月》,施了一礼,“妾不知陛下喜听什么曲子,只听闻陛下能征善战,就吹了这曲边关将士常在战马上的奏唱之曲,不知可否合陛下之意?”朱棣大笑,“甚合朕意。你知道朕征战的事儿?”“朝鲜上下谁人不知?妾自小就听着陛下的事迹长大。”朱棣带着几分得意,问道:“都听闻朕什么了?说来听听。”“听闻陛下龙潜燕王府之时便招降了蒙古太尉乃儿不花,生擒了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可谓战功赫赫,威震朝野。后来陛下奉天靖难,荣登大统。编修《永乐大典》、派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设哈密卫统管西域,将安南设为交址布政使司。陛下可谓文治武功,无一不能。听闻三保太监第一次出使西洋回航之时,引来众多西洋使臣来大明朝觐陛下,足以见陛下乃是君临万邦、威震四海的千古一帝,陛下才是是超越了秦皇汉武的天可汗。”朱棣听了这番话,捋着胡须放声大笑,随即转身对黄俨说道:“传朕旨意,权梦初册立为贤妃,赐居长安宫;任月嫦为顺妃,赐居永安宫;李青荷为昭仪,赐居永宁宫;吕念秋为婕妤,赐居咸阳宫;崔德馨为美人,赐居寿昌宫。”

    来到长安宫,权梦初的陪嫁婢女紫嫣得意地说道:“恭喜娘娘,刚入得明宫,陛下便青眼有加。奴婢听闻,陛下已重新规定了明宫妃嫔的位份。这明宫除了皇后,最大的为张贵妃、王贵妃,接下来便是妃位,可这妃位当中,又有尊卑,依次是贤、淑、庄、敬、惠、顺、康、宁,娘娘在妃位当中可是排在第一的,如今位份仅低于张贵妃与王贵妃。还有,听公公们说,陛下赐居娘娘长安宫,是因为这长安宫距陛下的乾清宫近。刚入宫便能如此,可见陛下是有多中意娘娘了。”权梦初环视着长安宫,露出了闺中少女的憧憬,说道:“在闺中之时,便听闻大明的永乐皇帝文韬武略,英武非凡,本宫那时还想着,若能嫁与这样一位夫君,再得其宠爱,便此生无憾了。今日终于见到了大明天子,他果然英武,又待我这般好,我此生定要真心待他,可不知他此生能否真心待我。”权梦初将自己手中的玉箫紧紧握住,脸上露出一丝幸福的微笑,自语着:“不想这箫声真能绾住君心。”紫嫣扶着权梦初坐下来,“除了这箫声,娘娘姿色出众,陛下定是喜欢。”“这大明后宫,姿色出众的女子定是比比皆是,听闻王贵妃乃是色艺双绝,且贞静贤淑,甚得陛下倚重。”紫嫣点了点头,“那王贵妃据说生得甚美,又善歌舞,陛下喜欢得很,常宁公主朱篁箬便是这王贵妃所出。据说这王贵妃喜玉喜竹,陛下与其初见时,便送她玉诀作为定情之物。她入嫁燕王府之后,陛下还令人植了竹园给她观赏,据说常宁公主出生之时,那竹园里满园的修凰翠箬,陛下故为公主取名篁箬。陛下得了天下后,又将燕王府中的竹园移到了王贵妃的长乐宫里。徐皇后过世后,陛下就让这王贵妃掌管六宫事。还有,听闻那张贵妃的父亲荣国公张玉,当年为救陛下而战死沙场,临终前托陛下好生待张贵妃,如今张贵妃日日在未央宫为荣国公祈佛诵经,不问世事,陛下对其敬重有加。”“陛下敬重张贵妃,说明陛下是重情重义之人,可想不到王贵妃居然得宠至此,她定是位才貌双全的奇女子了。但愿陛下待我也能如此。”紫嫣笑了笑,“娘娘放心,王贵妃善歌舞,可娘娘善吹箫,娘娘不见方才的箫声已迷醉了陛下?刚入宫的贡女便被封了贤妃,娘娘可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权梦初低头看了看手中的玉箫,又露出了娇羞的笑容,“远离故土,嫁入大明,就为了心中倾慕的夫君,可他是大明的天子,天下的女子都是他的,本宫只盼着在他心中能有我便好。他有后宫佳丽三千,可我却只有他一人。”“凭娘娘容貌资质,必定宠冠大明后宫。”权梦初掩嘴一笑,“不知陛下何时会来咱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