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明王-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痪醯媚愠ご罅四兀恳彩浅ご罅耍魉昴惚闶辶耍绑侵螅绺缡遣皇堑酶阊捌偶壹奕肆耍俊薄拔也挪挥茫チ似偶宜医彩诽勘鸫δ睦锘褂懈绺缯獍闾畚遥课夷囊膊蝗ィ驮诟绺缟肀摺!毖钍科嬉恍Γ昂茫憔驮诟绺缟肀撸焙虿辉缌耍烊ニ!
三十三、永乐帝佯嗔罚翰林 姚广孝省亲受冷遇()
这日,朱棣常朝过后,留下了解缙、杨士奇、杨荣,“你三人陪朕去看看翰林院的翰林们书读得怎么样。”解缙说道:“陛下亲自提擢的二十八位翰林都是饱学之士,且日夜苦读,日后定可为大明江山社稷尽心。”朱棣边走边说:“但愿不是读死书的文人,而是真正懂得治国,知晓民间疾苦的好官。”
君臣几人边聊边来到了翰林院,翰林们见陛下驾到,赶忙伏地叩拜,朱棣笑着让他们都免礼后,便问道:“都读的什么书?”其中一位翰林答道:“回陛下,臣等近日在读《大学衍义》。”朱棣点了点头,“甚好,也要读一些关于百姓疾苦的文章,如此才能明白百姓生活不易,日后为政才知道为民做主。你给朕背背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那翰林听了吩咐,赶忙开口背:“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无。。。。。。无御之者。。。。。。”朱棣看这翰林背不下来,便对后边的翰林说道:“你来背。”那翰林走上前来,“陛下,臣等平日都是背四书五经的。。。。。。这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并不在会试范围之中。”朱棣对着后边的翰林们喊道:“谁能背下《捕蛇者说》?”翰林们纷纷低下了头,朱棣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嗔意:“朕八岁的时候,太祖皇帝便叫我们背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捕蛇者说》虽不在会试范围之内,可它讲的是什么?不读《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这关乎百姓疾苦的文章你们竟背不出?看来你们是真心不知百姓不易啊。”
朱棣说完叹了口气,转身看了看解缙,说道:“这样的翰林日后如何为大明江山社稷尽心?如何为天下黎民苍生请命?你去安排,让这二十八个翰林去戍边充军。何时知道百姓不易,何时再回翰林院。”朱棣说完便转身走了,行至翰林院的门口,朱棣回过头来,又对众翰林说道:“戍边之时再背背白居易的《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说完便直奔奉天殿,杨士奇等人赶忙跟随着朱棣回了奉天殿,路上,朱棣吩咐道:“这二十八人的试卷朕都看过,都是饱学之士,只是还日日读书,不知民间疾苦,充军历练一下再用。过段时日,记得把他们召回来,好生提点培养着。”
朱棣回到了奉天殿,恰好督察院佥都御史俞士吉回京奏报治水之事,朱棣赶忙接过俞士吉的奏疏,说道:“苏、松、嘉、湖水患不断,去岁四月,朕遣户部尚书夏原吉去治水,苏州府、松江府等地现况如何了?灾民可安置妥当?”俞士吉答道:“回陛下,夏尚书布衣徒步,日夜经画,苏州府、松江府等地水患已然治理,当地灾民也已妥善安置。”朱棣欣慰地点着头,“甚好,万不要让受灾百姓流离失所。”朱棣翻看着奏疏,突然皱起了双眉,“你这奏疏写的是什么?《圣孝瑞应颂》?苏州府、松江府水患严重,何来瑞应之说?”俞士吉答道:“正是陛下圣贤仁孝,才能让苏、松水患缓解得如此之快,并出现了种种瑞应啊。”朱棣将奏疏一把扔向俞士吉,“你身为大臣,不言民间利病,却献阿谀奉承之词。朕想知道的是苏、松等地现况如何,不想看这些。回去写一份治水的奏疏来。”俞士吉吓得大惊失色,赶忙拿起地上的奏疏,退了出去。
端午过后,解缙将编好的《永乐大典》进献朱棣,朱棣高兴异常:“果然是大明第一才子,才一年的功夫便将这《永乐大典》修好了。”“请陛下过目,并为《大典》题名。”朱棣笑着翻看着修好的书,可看着看着,朱棣的脸上却露出了不悦之态,然后拿起笔在这部书上题了四个字:“文献大成”,解缙不解地问道:“陛下,不是说这部书叫《永乐大典》?”朱棣看了看解缙,“你没有领会朕的意思。朕想修的是一部旷世奇书,要收录历朝历代的所有古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万千余种古书典籍都要汇编在内。朕方才翻看了一下你修的书,都是儒家文化,这便太狭隘了。这部《永乐大典》要集百家之言,它必须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旷世奇书,不然的话,何谈‘为往圣继绝学’?”朱棣沉默了一会接着说道:“参与编写这部《文献大成》的一百多位官员都重赏,朕再给你派一千人,重修《永乐大典》,有什么难处尽管与朕说,一定要尽心修好这部书。”解缙应道:“是,陛下。”
这日夜里,解缙坐在朱棣的龙床边奏事,朱棣说道:“朕已下令命姚广孝帮着你编修《永乐大典》。姚先生身负大才,可绝非常人,《永乐大典》的事儿,你们俩商量着来。”“谢陛下,臣定当尽心。”解缙沉默了一会,接着说道:“陛下,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但讲无妨。”听朱棣如此说,解缙说道:“汉、赵二王已受藩封,应去就藩。如今,二王长留南京不说,还住在宫里,这不合规矩。历来哪有成年皇子还久居深宫的?”朱棣说道:“太祖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受封藩王之后,定要就藩镇守封地,可朕就这三个儿子。高煦、高燧若去就藩,无诏便不能入京。高煦在靖难之中有大功,高燧年纪还轻,且与王妃徐氏并不恩爱,朕与皇后都放心不下。至于久居深宫的事儿,大绅更不必担忧,他俩都已成家,难不成还能秽乱宫闱?”“陛下,祖宗立下的规矩……”不待解缙说完,朱棣赶忙说道:“大绅,体谅一下朕这做父亲的心如何?”解缙听朱棣如此说,也只好沉默不语。
这日,姚广孝回老家长洲省亲,姚广孝年少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终于实现了,他十分欣喜地回乡探望他还在世的姐姐姚天凤。回乡的路上看见还能认出的乡人,姚广孝亲切地向他们问好,可谁知这些相见的乡邻认出他便是昔日的姚天禧便都默不作声,姚广孝心中甚为惊讶。
早有乡人跑到姚广孝的姐姐姚天凤家中告知:“天禧姐姐,你家天禧回来了。”姚天凤听闻,便将家门紧闭。
姚广孝来到自家门前感叹道:“离乡数十载,终于又归来了。”于是边敲门边喊着:“姐姐,姐姐开门。我是天禧。”敲了半天门都无人应,姚广孝继续敲门,“姐姐,姐姐你在不在家?天禧回来了,我是天禧啊!”正巧一位老者路过,姚广孝认出是幼时的玩伴何泉,便问道:“何泉,我是天禧啊,我姐姐在不在家?”那何泉“哼”了一声便走了。姚广孝不解,转身继续敲门,此时姚天凤隔着门说道:“天禧,你走吧,我姚家没有你这样的乱臣贼子。建文仁柔,本为仁主,可你助纣为虐,竟与燕王谋反。如今你已为当朝重臣,不必再到姚家这寒舍中来了。”姚广孝听闻忙说:“姐姐你听天禧说啊,建文仁弱,治不了天下,当今陛下才是治国之君……”不待姚广孝说完,姚天凤便说:“你走吧,别再回来了。”姚天凤说完便回了房中。“姐姐,姐姐,你听天禧说完啊。”任凭姚广孝在门外如何大喊,门里也不再作声。
姚广孝无奈之下,便去寻自己幼年的好友王宾,来至王宾的家门前,姚广孝敲着门,“王宾在不在家?我是天禧。”门中也是无人应答,姚广孝继续敲门,“王宾,王宾,我是天禧,快开门啊,我是天禧。。。。。。”此时一小孩子来到姚广孝面前,“王爷爷知道你会前来,便要我带句话给你。”姚广孝听闻忙问:“什么话?”那小孩儿答道:“和尚误国。”说完便转身跑开了。姚广孝心中万般不是滋味,只得悻悻回了南京。
在回南京的路上,姚广孝第一次怀疑了自己的信念,他自小就怀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奈何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还抑郁不得志,直至他遇到了当年的燕王朱棣,他便认准了燕王朱棣定是治国之才,朱允炆仁柔寡断,只有助燕王除掉朱允炆,燕王朱棣才可施展抱负,所以他为燕王出谋划策,成为燕王朱棣夺取天下的第一谋士,如今大业已成,自己也已年近古稀,终于成了辅佐贤君的能臣,年少时的抱负终于得以实现。可不想老境竟然如此凄凉,乡人不理,亲人不见。
待到了南京,姚广孝便接到朱棣让他参与编修《永乐大典》的旨意,于是姚广孝将心中哀伤掩藏,投身到《永乐大典》的编修当中。
三十四、指挥使抚镯念贵妃 黄美人生妒打金黑()
尽管姚广孝掩藏着内心的悲凉,可他省亲的状况却很快便传到了朱棣耳中。朱棣对郑和说道:“想不到建文竟如此深得人心。朝臣忠于允炆是因为他们食朝廷俸禄,可那些乡民却也如此忠于允炆?允炆去了哪里,竟无人知晓。胡濙寻访近一年也无结果。朕听闻允炆已逃亡海外。”朱棣叹了口气,沉默了半晌,接着问道:“宝船建造可还顺利?”“回陛下,宝船建造按部就班,一切顺利,陛下放心。”朱棣点点头,“甚好,我大明强不欺弱,众不暴寡。待宝船队建成,你便出使西洋海上诸国,昭示天下,我大明与天下共享太平之福。还有,顺便留意一下允炆的下落。”郑和自是明白朱棣的心思,应道:“陛下雄才伟略,臣定当尽心。陛下,姚先生说,大报恩寺将修缮完毕,待七月十五碽妃娘娘忌辰,陛下可去祭拜。”朱棣点头说道:“甚好。”
转眼间便到了七月十五,碽妃的忌辰,这日夜里,朱棣穿着青袍来到了大报恩寺,郑和陪着朱棣来到大殿前,郑和赶忙将大殿的门打开,“陛下请,臣在外恭候。”朱棣独自一人进得大殿,来到碽妃的牌位前,跪倒在地,“母妃,儿臣来看你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