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8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嵩偎档诙危闱爰亲×恕!�
  说完她加快步伐便从侧门走了,杨元庆望着她摇曳多姿的纤腰圆臀,不由摇了摇头,这个少女已经长大了,有了心事,其实还是一只青涩之果啊!
  ……
  房间里热闹异常,桌上摆满了各种珍奇之物,孩子们都在精心挑选着自己喜爱之物,杨元庆的儿女都很有教养,知道节制自己,每人只挑一样。
  杨宁挑了一对碧玉麒麟镇纸,他想送给师父李纲,他师父下个月就要过寿了,这对玉麒麟正好作为礼物。
  杨冰则给自己挑一串海明珠项链,颗颗如蒲桃大小,晶莹饱满,一共有两串这样的明珠项链,她又把另一串攥在手中,准备给杨芳馨。
  她知道杨芳馨也有一串这样的海明珠项链,但从江都逃亡时没有带出来,一直把遗憾藏在心中。
  杨元庆则坐在里屋的床边,小心地抱着他的第四个儿子,孩子睡得正香甜,像只小猫一样,长得很瘦弱。
  眉眼很像他母亲江佩华,非常清秀,但鼻子和嘴唇却像自己,鼻子高挺,嘴唇轮廓分明,长大后会是一个美男子,杨元庆低头亲了亲孩子的小脸,心中怜爱之极。
  侧妃江佩华还在坐月子,她小心地注视杨元庆的表情,见他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心中一直绷紧的弦蓦地一下松了。
  她的孩儿太瘦弱,出生三天后还险些夭折,没有长子的大气从容,没有次子的文静多思,也没有三子的哭声响亮,拳头捏紧,像头小老虎。
  就这么瘦小柔弱,她很担心丈夫不喜欢,但此时见元庆竟这么怜爱孩子,她心中欣慰之极。
  “元庆,孩儿应该叫杨远吧!”江佩华小声问道。
  按照祖父杨素给杨元庆一脉定下的子名:‘宁静致远、文思敏捷’,那么第四子就应该叫杨远。
  但敏秋给她开玩笑,说不定元庆在外面还生了一个,那就得叫杨文了,给江佩华添了心思,所以江佩华一定要丈夫亲自定名。
  “那当然!”
  杨元庆肯定地对江佩华笑道:“他的官名就叫杨远,我再给他取个乳名,就叫巧郎。”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五十四章 把水搅浑
  这时,外屋传来裴敏秋的声音,“你们这几个孩子,长辈还没有选,你们自己倒先挑起来了,好吧!每人拿一样,别再打扰三娘休息了。”
  一阵脚步声,孩子们都走了,帐帘一挑,裴敏秋走进了屋,她见杨元庆抱孩子有点毛手毛脚,不由摇头笑道:“这么多儿女了,连抱孩子都不会吗?”
  她上前拉着杨元庆的手向上移了移,“托住孩子的头,他的脖子柔嫩,还直不起来。”
  “我当然知道,不是襁褓吗?不托住头其实也无妨。”杨元庆当然不会承认自己连孩子都不会抱。
  “你呀!”
  裴敏秋无奈地摇摇头,“算了,你去外书房吧!杜相国来等你。”
  杨元庆一怔,杜如晦来了,居然来得这么快。
  “元庆,孩子给我吧!”
  江佩华伸手接过孩子,疼爱将儿子抱在怀中,对杨元庆笑道:“你去吧!别耽误正事了。”
  杨元庆点点头,“好吧!晚上我再来看孩子。”
  他转身出去了,裴敏秋坐在床旁,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小脸,有些漫不经心地问道:“芳馨是怎么回事,怎么哭了?”
  江佩华咬了一下嘴唇,低低叹口气道:“大姐,还是让她搬去晋阳宫吧!”
  女人之间说话,很多事情都是心知肚明的,裴敏秋沉默良久,最后摇了摇头,“这件事我做不了主,你应该明白。”
  “难道……真会有那一天吗?”
  裴敏秋无奈地苦笑一声,“我也不知道,这件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她虽为王妃,但有些事她也做不了主,说到底,这天下还是男人的。
  ……
  外书房内,杜如晦背着手来回慢慢地踱步,他心中很乱,他骨子里是一个很单纯的人,不喜欢勾心斗角,只想认认真真做事。
  其实他也很讨厌官场上的派系之争,但自从杨元庆刻意划分出裴党和王党后,杜如晦便知道杨元庆喜欢划分派系。
  当然,任何一个上位者都喜欢看手下内斗,杨元庆也自然不能免俗。
  只是短短的两年时间,朝廷中就出现大大小小七八个派系,裴党、王党、苏党、杨党、丰州系、河北系、敦煌系、南方系,其中王党已经消失,只剩下七派。
  但这也太多了,而且派系利益已经开始影响朝廷的一些重大决策,像义仓粮食全面清查,就遭到了河北系的强烈抵制。
  人以群分,其实隋朝的各大派系基本上和地域有关,裴党其实就是河东系,苏党是关中系,杨党则是中原系。
  各个派系都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有的时候,紫微阁在表决时,众人往往不是从大局出发,而是会考虑自己的派系利益。
  杜如晦觉得有必要劝一劝杨元庆,不要太放纵派系斗争了,还是要适当削弱派系影响。
  这时,杨元庆从外面走了进来,笑道:“杜相国是千里眼,还是顺风耳?我回来还不到一个时辰,你便知道消息了。”
  杜如晦连忙施一礼道:“卑职在路上遇到了程将军,所以知道殿下回来了。”
  “我想也只有他那个快嘴婆会说出来。”
  杨元庆笑骂一句,摆手道:“既然来了,又不好赶你走,只好见一见了,杜相请坐吧!”
  杜如晦知道杨元庆开玩笑很随意,他也不当回事,笑着坐下,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递给杨元庆,“这是卑职关于义仓制度的重新考虑,殿下看看吧!”
  杨元庆接过册子,见密密麻麻写了上万字,便把册子放在一边道:“我现在也懒得看,你说说主要改制内容吧!”
  杜如晦想了想道:“其实主要是一点,把现在各县自管义仓,改为朝廷直管,为了方便运输,可以集中五六个郡设一个总库,义仓粮食就存放在总库中,总库只管县帐,那个县送了多少,而各县管明细帐,张三李四各存有多少粮食,这样实物和帐本分开,就可以防止地方官府私贪义仓粮食。”
  杨元庆对杜如晦的方案很有兴趣,这就是帐实分开了,管帐不管物,管物不管帐,倒是一个好办法。
  他沉思片刻道:“可是又怎么防备地方官府在发放过程中的贪腐呢?比如说张三死了,他的义仓粮食就成了死帐,地方官府知道,但总库不知道,地方官府领出来以后,就占为己有了,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关键是损耗的把握,粮食有霉烂变质,不可能交来时是五石,过三年后发放时还是五石,这中间必有损耗,地方官极可能就会利用这种损耗牟利。”
  杜如晦想了半晌,道:“要不然就不准地方官府管理义仓粮食,全部由专门的粮库经办,每郡设一个,直属于朝廷,把官仓钱粮也一并管理起来。”
  杨元庆还是摇了摇头,“这样官办机构就太臃肿复杂了,朝廷负担会增加,其实我的意思,义仓粮食本来就是民间自己的事情,索性官府就不要插手,让民间自己管去,鼓励有实力的民间邸店有偿替农民保管钱粮,邸店有利可图,农民也存取自由,他们两厢情愿,省了我们很多事情。”
  “可是……这些邸店若卷走农民的钱粮怎么办?”
  “所以官府要管住邸店,不是随便一家邸店就能做,邸店必须要向户部备案,有足够规模和资金才行,可以在各地开分店,这样他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可是就怕农民不肯存放在邸店内,存放在自己家里不更好吗?”
  “这个不行,和现在的义仓规定一样,必须存放,农民若不存放,灾年时朝廷不会给任何赈济,但存放在哪一家,是农民的自由选择。”
  杜如晦虽然不太明白后世的银行是什么,但从杨元庆的陈述中,他还是觉得这种办法不太靠谱。
  毕竟商人不是官府,没有官威施压,而且一些权贵会趁机从中牟利,农民宁可自己存储也不会把粮食交到商人处存放,杨元庆还是把事情想得简单了。
  只是他也不好当即反对,说不定杨元庆自己想一想,也会觉得不靠谱,杜如晦便委婉说道:“这件事,让卑职再考虑一下吧!”
  杨元庆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杜如晦的敷衍情绪,当然,或许是自己的表述太简单了,他无法理解,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
  “好吧!这件事也不急,先把现在的义仓粮食查清楚再说,追溯到两年前,农民只要给义仓交过粮食的,朝廷必须承认,连窦建德都没有动义仓粮食,这笔帐我们更不能赖。”
  “我明白了,一定会处理好。”
  杜如晦犹豫一下,又道:“还有就是殿下在房子县处决县令县丞之事,恐怕有不妥之处。”
  杨元庆看出了杜如晦的表情很不自然,便问道:“出了什么事情吗?”
  杜如晦叹了口气,“殿下违反制度,引起不少重臣不满,现在紫微阁有三个相国要辞职。”
  “什么?”杨元庆一下子怔住了。
  ……
  杜如晦告辞走了,杨元庆负手站在窗前,久久沉思不语,竟然有三个相国要辞职,着实让他没有想到。
  就因为他杀了一个贪污六千石粮食的贪官,没有经过紫微阁的同意,杨元庆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述的恼怒,如果是杨广杀人,他们敢这样做吗?
  难道自己的宽容,就换来他们的不敬,就换来他们对自己权力的蔑视吗?
  良久,杨元庆克制住了自己心中的恼怒,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也知道,杨师道和卢、崔两人的辞职不是一回事。
  杨师道或许是真的想维护相权,但卢、崔二人不是,卢豫和崔弘元是另有心思,他们是用辞职来向自己施压。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不可能只有利好,在任用河北两大名门世家,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的家主为相国也是一样,有利也有弊,对于迅速控制河北,使河北完全认同新隋朝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隋朝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