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茶道传承系统-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仲康用竹镊子夹起被曹磊包裹了好几层的茶饼。这些茶饼全都半个手掌大小,棕褐色,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味。
“这茶饼应该是用蒸青工艺制成的吧,不过你们的研茶工艺做得不好,粉末状颗粒太大,应该再研磨细一点,这样茶饼的品质就越高,等一下点茶的效果就越好。”苏仲康特意用竹镊子去戳了戳茶饼。
当苏仲康说完这句话后,旁边的邓寅和曹磊眼睛亮了几下,曹磊说道:“这茶饼是我们从一位老茶农手中求购的,他也只是凭借着小时候看他爷爷制作茶饼的零星记忆,这才尝试着做了一些而已。”
“听苏小友的意思,你好像对这茶饼的制作也有心得?”曹磊越说越激动,这个苏仲康还真的好像什么都懂的样子。
“略知一二。”苏仲康还是这么一副淡淡的表情。
苏仲康回答完之后,就闭口不言,他将一块茶饼放在木炭上烤了一会儿,然后等茶饼热了,再将它放入茶碾中,小心地碾碎。
然后,再将碾碎的茶末,放入石磨中,用一定频率的手速,将这些茶末再次磨细,等到他将这些茶末磨到足够细时,用刷子将它们全都扫到茶盒中。
苏仲康的动作轻缓文雅,力度控制得刚刚好。余下的三人,看着他的动作,在心里纷纷惊叹不已。
“这茶粉就算是简单的制成了。”苏仲康看着茶盒里的茶粉,说道。
“接下来就是点茶的过程了。”
第九十三章 差距()
“这才算是简单的?”吴铭顺觉得自己的脑子快不够用了,单单这个茶粉就制作了十几分钟,这还叫做简单。
这时,邓寅发声了,他说道:“确实是这样。这点茶法有一系列的规定,小到木炭的质地,大到推石磨的力度和频率,这些都有很多限定。这位苏先生真的是点茶的行家,我甘拜下风。”
邓寅,家学渊博,自小就对一些失传的工艺有极大兴趣。当他知道宋朝有一个点茶法时,潜心钻研十几年,这才算是掀开它的神秘面纱。
当他听到苏仲康也对点茶法略知一二时,内心是激动的。因为,这代表在这条道路上又多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
所以,当他满心欢喜地看着苏仲康做点茶的准备工作时,只是在一旁默默观看而已。他在验证这位苏仲康是不是真的略知一二。
苏仲康后续的动作和解说像是醍醐灌顶一样,把他原本还不大清楚的那些,直接像捅破窗户纸一样揭开了。
然后,他再与古籍上记载的一一验证,发现人家苏仲康真的不只是略知一二而已。如果苏仲康这还算是略知一二,那么他自己就只能算门外汉了。
邓寅收起了心里的震惊,以学习的心态继续观摩下面的步骤。
苏仲康接过曹磊递过来的汤瓶,里面已经装了六七分的矿泉水了。
他将汤瓶直接放在茶炉上,这个茶炉也是特制的,它与汤瓶的对缝衔接非常密合。
茶炉里的炭火极为活泼,像是拥有生命一般。炭火很旺,又加上银质的汤瓶导热性比较好,所以不一会儿,汤瓶里就有了大小不一的响声。
“这茶水开了么?”吴铭顺问了一句,因为他发现这水闷在汤瓶中,根本就看不到茶水是否沸腾了。如果是在平常,可以通过观看水沸腾时所泛起水珠的大小来判断水沸腾的程度,但是这一招在此时行不通。
众所周知,只有掌握汤水的适当火候,才能冲泡出最佳的茶来。而对于点茶法来说,这一点更加重要,但是这汤瓶却让点茶者很难掌握火候。
大家都在紧张地看着苏仲康。随着点茶的推进,他们发现这点茶法真的是极难的,不管是准备工作还是开始点茶,全都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难关。
苏仲康不慌不忙,他从茶盒中用茶匙挑出了一些茶粉,置于茶盏之中。
这些茶盏质地较为粗糙,而且不是黑胎,感觉像是寻常人家所用。
不过,现在算是特殊时期,倒是不必要讲究这些。如果是在宋朝时,以建州或者吉州的黑窑茶盏为佳。
汤瓶中的水在突突地响着,苏仲康在某一个瞬间,将汤瓶拿了起来,然后将它放置在一旁停顿了一会儿,等到瓶中水的沸腾完全停止后,先往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
“这一步叫做调膏。”苏仲康拿起茶筅,将茶盏中的汤水和茶粉调成极均匀的茶膏。
然后,他一手拿起汤瓶注水,一边用茶筅击拂。
当他在注水时,他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止,而他另一手先以茶筅搅动茶膏,渐渐加大击拂的力度,手轻筅重,指绕腕旋。
等到汤水差不多到碗壁的十分之六处时,苏仲康就停止了注水,然后放下汤瓶,转而按住茶盏,另一手动作不断,持续击拂,不过击拂的动作时快时慢、时轻时重,不一而足。
又过了一会儿后,茶盏里白色的泡沫越来越多,泡沫层慢慢地溢了上来,等到泡沫凝而不动时,苏仲康这才收起茶筅,将这碗茶盏放于茶罗上,端给吴铭顺,说道:“远来是客,请品尝一下这碗茶汤。”
此时,茶盏中的茶汤呈现黄白色,茶汤上的茶沫在慢慢地消退,碗壁上现出了水痕。
吴铭顺伸出双手把茶盏接了过来,竟然感觉无从下嘴。
“直接喝就可以了。”苏仲康抬头说了一句,然后又继续埋头去点第二碗的茶汤。
吴铭顺很细心地去闻了闻茶汤上蒸腾而起的白烟,一股浓郁的茶香味从笔尖处直达心底。
他回味了一番,就小口地啜饮了一下,入口处,茶汤香浓丝滑,带着一种丝绸般的柔顺,不过,当他再次感受时,能感觉到茶汤中有细微的颗粒,这个破坏了一点口感。
但是,这碗茶汤的味道还是不错的,跟以前他喝过的各种茶都不一样,而且也跟他在扶桑喝过的抹茶不一样。
当他再喝两三口后,他就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种极度细腻的茶汤,他能很直接感受到茶汤中的各种滋味,不管是回甘,还是清爽,甚或是苦涩,它们各自为要,却又能两两结合,总之,一碗茶汤给他的感受是千变万化的。
“这茶汤实在是太神奇了!”吴铭顺激动得说不出话,而且他发现自己居然无法形容这种感觉。
吴铭顺的反应,一目了然地显现在另外两人眼里。他们的眼睛里也都出现不可思议的神色。
他们其实在之前就喝过了这种点茶法点出来的茶汤。
喝完之后,就感觉这茶汤比一般的冲泡出的茶汤要香浓一些,滋味不错,但是口感稍差了一些,毕竟其中有一些茶末颗粒。
所以,他们对于吴铭顺这么激动的表情,感到不可思议。
看他的神情,也不似作假呀,难道这苏仲康点出来的茶汤会大不一样?
他们这么一想,心中对于接下来要喝的茶汤充满了期待。
点茶的步骤看起来很繁琐,但是苏仲康的动作却也很快,不到一会儿,曹磊二人也都各自拿到了一碗茶汤。
当他们迫不及待地喝上一口后,两人的表现并不比吴铭顺的要内敛,相反地,他们俩的直接反应更为浮夸。
这茶汤怎么跟他们之前自己点的茶汤这么不一样!
他们互相对看了一眼,均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诧。
同样的步骤,居然出现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是他们太笨还是苏仲康太强?
此时的苏仲康在他们眼里渐渐高大上了起来。只有经过比较,他们才知道这其中的差距是有多大。
当他们的心中都塞满了苏仲康高大威武的形象时,苏仲康也终于腾出手来为自己点上了一碗茶汤。
说起来,他还真的第一次喝到这种点茶法点出来的茶汤。
第九十四章 龙团胜雪()
当苏仲康第一次喝这种点茶法点出的茶汤时,他很不能理解为什么这种点茶法会被慢慢遗弃,直至消失。
这碗茶汤给他的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你能从它里面品尝到各种滋味,这种感觉是在喝散茶冲泡时不会有的新体验。
不过,他想了想,也就释怀了。单单这点茶的器具以及精致的步骤来说,这就不适合普罗大众了,也就只有士官贵族阶层才能如此讲究的,更何况这茶团茶饼的制作更加的奢侈,更不适合贫民百姓了。
据史书记载,在宋朝时,像这种最顶级的龙团胜雪,一年也就只有十斤左右的产量而已,只供皇帝一人享用。有时候,皇帝会赏赐给大臣,四个人才共用一饼而已,要知道一斤能有二十饼左右,由此可见,这种龙凤茶饼的珍贵。
所以,在明朝时,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直接废除龙凤茶饼,禁止茶农制作,改喝散茶,点茶法才慢慢消失不见的。
而今,想要喝一下这种等级的点茶,只能是让茶人们在古籍之中寻找,慢慢拼凑。
“这茶汤真的是精美绝伦呀!只不过,这茶饼的品级还是太差了一些,要是能喝一下龙团胜雪这种天下第一纲的茶汤,那真的是不枉此生了。”曹磊将茶盏中的茶汤喝光后,吐出了一口浊气,很感慨地说道。
“龙团胜雪!这种名茶至今无人超越呀!”吴铭顺听完之后,也是思绪良多。虽然他对于点茶了解甚少,但是龙团胜雪的大名,他可是神往已久的。
“据说我们这边的仙顶云雾茶就是龙团胜雪的母树。”邓寅听着他们的感慨,也是挺激动的。这则消息是他在一本古书上看到过的,至于它的真假倒是无从考证。
不过,就算这则消息是真的,也没用了。这仙顶云雾茶也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真的假的?”吴铭顺闻言一惊,这消息可了不得呀。
曹磊看着吴铭顺的过激反应,无奈地笑了一下,他赶紧解释道:“古书上倒是有记载的,这龙团胜雪的产地是在闽地的北苑茶园,而我们这边的仙顶云雾茶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