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重工-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怕等不及了。”
“不会的,只是国家有这个想法,那么肯定是能够做到的。”崔永峰说道。
“怎么做?”冯啸辰问道。
“我知道咱们国家目前没有能力同时开工建设两条生产线,但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亚非拉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也是需要建轧钢厂的,以往他们也曾与我们联系过。如果咱们一边引进克林兹的技术建设南江钢铁厂的轧钢线,一边用引进来的技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设计一条新的生产线,那么不就是两全齐美了吗?”崔永峰抛出了他思考已久的方案。
“亚非拉国家?”冯啸辰被崔永峰的设想惊住了。这的确是一个出乎他意料的答案,但却是能够让秦重的事情得以破局的一个好选择。冯啸辰甚至感觉到,借鉴这个设想,重装办的很多工作都能够打开新的思路,许多目前困扰重装办的难题都有了新的破解方法。
崔永峰继续说道:“亚非拉的很多国家都有发展工业的需求,因为他们的工业水平比咱们要低得多,经济实力也比咱们国家要弱得多。西方大企业的设备,对于他们来说既显得过于昂贵,又有些超出了他们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进入这个市场,那么既可以获得宝贵的外汇,又能够用他们的市场来验证我们的技术,这就是我说的两全齐美。”
“崔工,我觉得你说的两全齐美,应当换一个解释吧?”周梦诗在旁边插话道,“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在这些国家找到市场,那么既满足了胥总工想在有生之年设计一条生产线的梦想,又能够让你们秦重获得足够的利润,让贡厂长他们有积极性去接受引进技术,是不是这样?”
崔永峰的心思被周梦诗一语道破,不禁有些尴尬。他支吾着说道:“我刚才说的是对国家的好处,周同志说的是对我们厂子这个集体的好处,其实并不矛盾嘛。咱们不是一直都说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要互相协调吗?”
冯啸辰没有在意他们俩的争执,他想了想,问道:“崔工,你觉得我们有可能在亚非拉市场上拿到订单吗?”
“能!”崔永峰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看过资料,尼日利亚、委内瑞拉、阿根廷、巴勒斯坦、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都有新建或者更新冶金设备的计划,也正在国际市场上寻求供货商,如果我们的装备性能可以达到西方设备的80%以上,成本比他们低30%以上,那么这些国家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选择从中国获得这些装备。”
“你说的这两个百分比,能够达到吗?”冯啸辰问道。
崔永峰道:“成本方面,问题不大,我们的材料成本没有什么优势,但人工成本比德国、日苯都要低得多。轧机制造里的工时费成本占比很大,尤其是最终安装的阶段,消耗人工特别多,我们可以在这些环节把成本降下来。至于设备性能方面,按照原来的设计,肯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消化吸收克林兹转让的技术,按照国际一流的水准来进行重新设计。”
冯啸辰笑道:“这样一来,胥总工就会从抵制吸收克林兹技术,转向全力支持吸收克林兹技术,而我们重装办的工作,也会因此而得到极大的推进。”
崔永峰也笑了:“这是当然,如果这个方案不能让上级领导满意,我想也是推行不下去的。”
说到这个程度,余下的事情冯啸辰自己就能够想明白了,而且是不是能够在亚非拉这些地方找到市场,也不是现在就能够商量出来的,需要再去了解。不过,以冯啸辰前一世的经验,他知道崔永峰的这个想法是非常靠谱的,中国的装备技术和西方国家比的确差着一大截,但要糊弄糊弄非洲的黑叔叔们,那是足够的。这些年,非洲一些国家的民族意识正在启蒙,不少国家的领导人也都提出了要搞工业革命的口号,虽然这些口号也不一定都能够实现,不过既然有口号,就有机会。
如果能够推动中国装备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那么一是可以获得外汇收入,用于弥补从西方进口设备的付出,二是能够培养中国自己的队伍,就如崔永峰说的,是用人家的市场来验证我们自己的技术。在这一点上,冯啸辰对崔永峰还是挺佩服的,在这样一个年代,能够说出在人家的市场上验证自己技术这种离经叛道的话,的确很不容易了,当时的主流的思想是要把最好的东西拿给亚非拉兄弟,而不是拿人家来练手。
崔永峰还有一点没有说到,那就是囿于他的历史局限性了。冯啸辰是明白的,到21世纪之后,最重要的既不是人才,也不是技术,而是市场,谁能够占有市场,谁就能够占有未来。在前一世,中国是直到90年代末期才开始大规模进军非洲市场的,这一世,如果能够提前布局,效果应当会更好吧。
这一层意义,冯啸辰也没必要向崔永峰挑明,只要这件事对秦重有好处,能够让秦重的干部职工接受,就足够了。至于这件事对国家有什么意义,这是罗翔飞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个想法,你没有向胥总工和贡厂长他们说起过吗?”冯啸辰最后问道。
崔永峰摇摇头道:“我没有来得及和他们谈这个问题,而且,要开拓国外市场,也不是我们秦重有权力去做的事情,需要国家来下决心。我如果把这个想法说给贡厂长他们听,他们只会觉得我好高骛远。事实上,他们现在已经是觉得我好高骛远了。”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他苦笑了一下,显然是这件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冯啸辰抬起头,看了看正在哄着妞妞睡觉的吴丹丹,正遇到吴丹丹向他投来一束期待的目光。冯啸辰笑了笑,对崔永峰说道:“其实,你是胥总工的好学生,小吴也是你的好学生啊。对了,刚才小吴说你爱人调动的事情,受到了一些干扰,是因为你向厂里提意见的缘故吗?”
“不是的,是小吴误会了。”崔永峰赶紧解释道,“厂里照顾我和我爱人两地分居的问题,和林北重机那边协调了好几次,不过林北重机那边也有一些困难,所以暂时不同意我爱人调出,这件事情就耽搁下来了。在这方面,厂里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
“原来是这样。”冯啸辰点点头,“好吧,崔工,感谢你今天给我们的启发,我会尝试着和胥总工去谈一谈你的这个设想。至于你爱人调动的事情,我来帮你想想办法吧。”
“真的?那可太感谢冯处长了!”崔永峰喜出望外地说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二章 胥文良要退休了()
冯啸辰与崔永峰见面的事情,果然没有引起秦重领导们的注意。在此之后,冯啸辰继续在秦重考察,逐项落实分包生产和技术引进的问题。尽管对于这个项目的安排存着许多不满,秦重的一干领导还是郑重其事地做出了保证,声称会组织精兵强将完成从克林兹公司分包过来的生产任务,会尽最大的努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至于什么叫精兵强将,什么是最大的努力,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在此期间,王根基与周梦诗一道回了一趟京城,几天后又回来了。这当然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宋洪生、贡振兴他们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王根基从京城回来之后的一天晚上,胥文良在自己家的书房里迎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正是重装办工作小组的冯啸辰和王根基。
作为厂里的总工程师,胥文良住着一套在当年很罕见的200多平米的大四居,其中光是书房就有40多平米。书房正中摆着一张大号的绘图桌,桌上有带伸缩杆的台灯。靠墙的位置全是文件柜,摆满了书籍、图纸,俨然就是一个大办公室。
“两位请坐吧,家里很乱,让你们见笑了。”
胥文良招呼着冯啸辰和王根基二人坐下,自己也在一张藤制的圈手椅上坐下来。
他说家里很乱,其实只是谦词,相比崔永峰的蜗居,胥文良的家堪称是豪宅了。以当年的标准,他家当然没有什么豪华的装修,但地面也是水磨石的,墙面下半截刷着浅蓝色的油漆,上半截则是雪白的石灰,书房的窗户上挂着两层窗帘,一层是厚实的布帘,一层是轻薄的纱帘。
换成其他人,第一次走进胥文良的家,估计都会大惊小怪,再奉上无数的恭维之语。只可惜冯啸辰是有后世阅历的,而王根基作为一名官二代,眼界也颇高,所以对于胥文良家的这套装饰,都只是平淡地夸了两句,没有流露出什么艳羡的神色,让胥文良略微有些失望。
“胥总工,我们在秦重的学习快结束了,这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感谢胥总工这段时间对我们的教诲。”冯啸辰微笑着,说着非常套路化的官话。
“小冯处长太客气了。”胥文良也说着外交辞令,“你们是上级领导,到我们秦重是来视察工作的。你们对我们厂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批评意见,对于我们厂的发展很有帮助,我们应当对你们表示感谢才是。”
“哈哈,那就算是互相学习吧。”冯啸辰也没有纠缠这个问题,他话风一转,说道:“胥总工,这次引进克林兹技术,厂里没有安排您来主持,实在是非常遗憾啊。我听说主要的原因是您向厂里打了报告,申请退休。我记得您今年好像才56岁吧,离退休年龄还早,为什么要申请退休呢?”
胥文良微微一笑,道:“岁数大了,浑身都是毛病。我腰不太好,别说画图,就是看图纸看久了都受不了。还有就是眼睛也不行了,老花眼加散光。我跟贡厂长和邬厂长都说了,这个项目就别让我负责了,也到该让年轻同志上来的时候了。我们这些老家伙,该让贤了。”
冯啸辰道:“胥总工可别这样说,我看您还是年富力强呢。这次秦重引进克林兹技术,没有您这位老将出马担纲,我们还真担心秦重能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分包的任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