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警婲槑-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杀的结论,实在有点牵强,完全不吻合杨惠的性格。
他杀?难道真不存在他杀的可能性?
如果要是他杀,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凶手是如何走出密室的?
第十六章 现场模拟()
密室一样的屋子。一个门。一扇窗。
门,显然没有动过,内外均有锁,封条也完好无损。
只有窗口那个封条被动过。会不会是凶手杀了女大学生后,擦掉了一切痕迹,又从窗户翻出去,再从外面,回身反手,穿行而过铁条,把窗户的内插销给插上,然后,从外面给窗户装上新的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方块,再在玻璃的四周抹上腻子,新玻璃便牢牢地箍在了木框上。这样,俨然成了一个密室:外面的,进不去,里面的,出不来。
一小块玻璃,进去的时候,被凶手从外面技巧地卸了下来。
走时候,又技高一小筹地将玻璃装了上去。
菜刀肯定就是凶手带来的。凶手早就谋划好了凶杀案件并准备齐全了一切作案工具。
当然,临走时候,凶手绝不能忘记了那些进去时刻留下的足迹指印和作案工具,菜刀当然要留下做自杀工具的。
或许可能带了一块完整玻璃来呢?万一整碎了的玻璃呢?玻璃碴子或者残留腻子泥,都是需要寻找的东西。
不过,有一点儿,凶手完全有可能已然干净彻底地收拾走了这些玻璃碴子和腻子泥,但也不一定能做到天衣无缝吧。
平傃回到现场,走到外玻璃窗前一看,果真,玻璃窗上的腻子绝对是新的、湿的;窗下肮脏的窄道里,和那些碎杂物、破砖块相混的,尚有一点点玻璃碎片。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出完第一次现场,刑警给窗户装玻璃时候遗留下的一些碎片,也有可能是之前无数次碎了玻璃留下的,可采信为证据的成分少而又少。
可是案发过去这么久了,腻子怎还会这么湿且新?那些玻璃碎片,如果房东确认之前不曾有过破碎,是不是就可以能够证明只要至少有两种质地的,就可以证明这段时间里,窗玻璃被击碎过两次呢?
这块玻璃以及腻子完全有可能是昨夜才被装上去的。
如果疑问成立,说明女大学生就不是自杀身亡的。她临死时候,还有第二者在场!这个人完全有可能是杀手!
对,就是这个人,实施了凶杀,伪造了现场——重新装玻璃、抹腻子自制了一个密室式的自杀现场。
平傃电话仔细一询问,分局技侦技术员很挠头,说当初是他按照队长指示,从窗外将破损了的玻璃取出,重新装上了一块新玻璃,地上有可能存有遗留玻璃碎物,然后贴上了封条。至于窗销是否插上了,真的已然回忆不起来了。但菜刀肯定是随着卷宗走了的呢,不信可以查卷。腻子泥好像没用完,就随手扔在那个窗户下了吧。
但是,窗户下,窄道里,没有腻子泥甚至空盒子。
显然是被某人刻意清理干净了吧?
这个人,做了过分的大扫除工作,不是凶手,又会是谁呢?这个角落长年累月无人关注和光顾的,除了刑警就是凶手吧?
平傃猛然好似看到了一丝曙光。
平傃要求再进行一遍现场模拟。
刑警小伙子无人肯走上来帮她的忙,因为大家清楚,如果帮了她,就是对抗了大队长平纬。他们一个个沉默着站在平纬身旁观摩平傃的演示。
平傃一个人如是这般地模拟实践了一回,竟然真的可以如人所愿成功地脱身。那两条被杨惠用菜刀扭曲了的黑色铁条似乎很喜欢他人钻过来钻过去似的,继续着大弯腰摒气息模样。
也就是说,完全有一线可能可以说明杨惠死于他杀。
平傃边示范着,边推理着密室一说,坚信有了不攻自破的疑点。
自杀,也就不是惟一的结论。
也许,凶手事先将一切有关的东西都准备好,放在了该放的地方,直到杀完了人,立刻按照谋划,将杀人现场整成了一个自杀效果的密室,以此证明:死者只能是自杀身亡的。
平傃捡拾提取了一些东西放进两个袋子里,要求技侦人员:
一是取样腻子,看看它离开密封盒子后的存鲜期有多久才达到现在的这种硬度?以此可以证明昨夜是否有人换用了新腻子;
二是将小袋子里的碎玻璃碴子——从窗外地上取样来的拿去化验,看看它们的质地是否完全一致。
如果不一致,说明玻璃又一次被换过,就在昨夜。
当然需要先询问房东一下。也有可能是他动了玻璃。
一询问房东,果真没那一个闲功夫。
那么,也就是说,这两点倘若被证实,就可以支持平傃的他杀结论。
但是,平傃未得到大家的认可。
多数刑警不信她的怀疑——同一牌子的腻子泥,也有可能因了气候因了使用地点不一样而有所不同;玻璃碴子即使质地不同也说明不了就有凶手存在,或许房东记忆有误呢。
最为重要的是,如果他杀的话,谁最可能是凶手?杀人动机?什么利益冲突?
要知道,死者是个女大学生,来自大山里,没谈过恋爱,惟一可疑人郝昊正在看守所里没有人身自由。
包括平纬也感觉平傃的疑虑多余。
大家仍旧支持原始的结论:密室式的自杀。
因为这就是一起密室自杀案件,菜刀在自杀者手中使用,完全可以形成那种力度的致命伤痕。
法医也说死者的手腕处深度创伤口足已迫使血管血液不自行凝固而导致流血过多,死因明显。
现场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证明现场存在过第二人。
真的是一起密室自杀案件?
平傃在学院读书时,常常阅读分析古往今外作家们创作的各类推理小说。
记得当时,她还分析研究过密室谋杀案的五大类型,有笔记为证。
记忆中,她是这样分析记录的:
阅尽天下密室谋杀案,无外五种类型:
一、无理取闹型:代表作是的爱伦·坡的《毛格街血案》。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类型。
二、门窗钥匙型:小伎俩有调包计,空间几何式,房屋门锁式,密室外送回式,等等。无外乎,都是在门窗锁上下足功夫而已。
三、心理作用型:充分利用偷梁换柱、当众甩钥匙、潜伏屋内和门前做戏等等技巧来展示人的心理,然后描述凶手的胆大和手脚利落,造出密室的效果。
四、逆思维型:最骇人听闻的密室谋杀案该是《三色猫的推理》中的那个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达到了惊人目的。
五、特技型:比如《飞弹机关屋杀人事件》里的并门之门,那技巧,让人怎么能不拍案叫绝!
但是,这些都是小说,都是一帮作家思索出来的作品。
平傃絮絮叨叨讲给刑警小伙子们听,貌似渴望得到别人的支持。也或许,她不过就是希望通过例举与罗列,让自己的睿智能够梳理清晰自己的大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悬疑推理,也是刑警队员在侦查破案时候的训练方式吧。
第十七章 鹬蚌相争()
貌似出现场的刑警们没有人支持平傃的观点与质疑,一个个连点点头肯定或赞许一下的,都没有。
平傃不甘心,难道真是人微言轻吗?不,她得抗争。
黎明时分的分析会上,她和平纬争执起来。
先是平傃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她说,有的作家喜欢创作千奇百怪的密室谋杀案作品,总是喜爱灌输一种“小说远比事实要惊奇”的理念。但实际上,密室在现实的犯罪中是根本不必要、也不应该存在的产物。密室杀人在绝大部分时候对于凶手而言都毫无意义,甚至只可能弄巧成拙的。
众所周知,SarahMalcolm案件——故事发生在1733年的英格兰一个冬天的周日,两个年迈的老太太,与她们新雇佣的年轻女佣被发现死于所居住的房间内:两名老人被勒死与床上,女仆则倒在血泊中,喉咙被割开。房间位于4层高的楼上,门由内栓上,窗户也自内锁上!就是这起密室谋杀案被称为史上有记载的第一起密室谋杀案。
最后,英格兰法庭判决一名叫SarahMalcolm的女孩有罪。但是直到女孩被送上绞刑架的那一刻,她都坚称自己无罪,而且最重要的密室之谜,当时也并未被解决。
两百年后,有个女作家将这个故事写成了小说,确切地说是历史推理作品。她非常用心地查阅了当年的卷宗,还原了当年整个案发前后的故事,甚至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出自当年的卷宗。但最后,她也没有解释清楚所有疑点,却显示了作为非机械密室所必备的漂亮的心理盲点。
这个盲点,就是要我们今天的密室再也不能成为密室!这,才是当下我们刑警必须要做的事情!
平傃斩钉截铁地凝视着所有人,只要这个所有人之一抬起头来了,眼睛看着了平傃,平傃就和他们直视,嘴巴里诉说着自己模拟现场的情况,还振振有辞地分析着,像祥林嫂一样又阐述了一遍自己的思维。
其间,平纬打断了两次她的话头,都又被她强行拦截下来,继续自己的分析。直到最后没有人看着她,也好似没有人在聆听了,平傃才煞住了车。
一个人宣泄完毕似的,悻悻地走回墙边站下,脸上的红晕依旧鲜艳。
平纬眼睛盯视着前方,很恼怒的模样了,恶狠狠地,一字一句地说:“我说平傃,窗后窄道,不足一人身宽,三边都是高高的墙垣和二层的楼房,只有一窄面可以入人和风沙,腻子自然不易干透和落灰,前一阵子又一直下雨,完全有可能使腻子显得新又湿;再说了平傃,玻璃碎片,如若真有两种及其以上质地的,也只能说明房屋盖好后,这扇窗玻璃曾经多次遭到过损坏。这种可能性完全有存在的可能性!现场勘查,就是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