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全知全能者-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事实上这也恰是这本书,给整个世人的印象。
既然如此,许广陵当时又为什么要搭上这本书呢?就因为它在整体的怪诞之中,还有很多相当精彩的片断,是那些片断,让许广陵选择了这本书。
然而事实证明,片断还是不敌整体。
老子这本书,买来后他常常翻阅,但是庄子这本书,自始至终,他翻阅的次数,加起来也不过五指之数,而且在那极其有限的几次翻阅过程中,也没有一次是真正地沉浸。
都是一种浮光掠影的感觉。
但今天再看,不论是看待此书的心境,还是对此书内容的理解,都注定是不可能和往常一样的,而且是大不一样!
许广陵先看的,是《大宗师》那一篇。为什么选择这一篇,那简直没有任何疑问。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这句话是在这篇文章的开篇部分的,如果是之前许广陵自然是不理解,经过章老的解释之后他才明白其中究竟,也明白庄子为什么会把这一句放在开篇。
那就是在为“大宗师”下注脚,告诉阅读者,究竟何为大宗师。当然,你能不能看懂,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许广陵以前是看不懂的,而且当时的阅读经过是,看到这句话后,他几乎是直接地跳了过去。那样的阅读,其实也注定了他当时不可能理解这篇文章。
一点点的理解都不可能有!
但这时是不是就理解了呢?
还不是。
因为他还不是大宗师,章老的解释,只是为他揭去了这篇文章的一层面纱。但是面纱下,还有面纱。好几层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阅读起来,总体的感觉,终究是和以前不一样了。
==
感谢“亻扌”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徐徐雨下”的月票捧场。其实我都想用你的这个id来作为这一章标题的,但终究是有那么一点不合适。意对上了,但是形对不上。(。)
第111章 其形不败、其颜不衰()
“想象力丰富。”
这几乎是后世所有为《庄子》做注解的人,介绍这本书时,必提的一句话,当然也包括近世。许广陵现在翻阅的这个庄子译本中,序言里就有这句话。
以前,许广陵也是把庄子当成这样的一个人,把《庄子》当成这样的一本书。
但今天在章老那里,前面说了,许广陵的世界观受到了一次刷新,而刷新之后,他这才知道,原来世间,还存在那么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东西。
如果庄子真的是位“大宗师”,假定这是一件事实的话,再来看《庄子》这本书,还是不是“想象力奇特、丰富”呢?
不是了。
完全不是。
那很可能就是一位大宗师在淡淡地、在闲闲地、在随意地述说着一些宗师境界上的体验,没有夸张,没有想象,只是从他自身出,然后适当地运用了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说明而已。
简单点说,这很可能是一份说明书,一份关于某些境界、层次及体验的说明书。
不枯燥,如此而已。
但绝对应该是与“想象力丰富”什么的完全无关。
而如果《庄子》是这样的话,那《老子》是不是呢?伴随着这个念头的产生,许广陵忽然感觉,他以往翻阅了很多遍的《老子》,那每一章都熟谙于心的五千余言,也于此时开始变得有点陌生起来。
庄子如果是大宗师,那老子是什么层次?
一介普通人?说破天去,许广陵也不会相信。而同一时间,那天晚上查找时,关于老子的一个信息也于此时泛起在许广陵的意识之中,那是关于老子出函谷关之后的。
据说是,后来,老子在某地“飞升”了。
这种无稽之谈,当时许广陵多看一眼,都觉得是浪费时间,甚至他还看到有学者考证老子具体的“飞升地点”,当时许广陵就一个感觉,蛋疼!
而考证这种东西的学者,许广陵不知该给其什么样的评价。
但这个时候,许广陵忽然就有点疑神疑鬼起来。此时此刻,许广陵感觉历史上的好多东西,都需要他去重新认识。
带着这样的一种思绪,许广陵在庄子的大宗师篇里,看到了接下来这样的一句话:“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
色若孺子。
若是以往看到,事实上许广陵以往看到过,而那时他的理解是这是一种形容,所谓鹤童颜是也。
但如果认真想想,就会觉得,这种理解其实是不对头的。鹤童颜者,世人都会知道其善摄生,或者说善养生,保养得好,根本不会问一个“何也”,而只会问,“你是怎么保养的?”
只有完全乎寻常的现象,才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去问一声,“何也?”
此时,许广陵再次地把自己的右手臂伸到眼前,伸到视线中,然后看了看,又放下,重新放在书页上。
他的右手心窍,只是才打通一天。
但一觉睡过,已经是让他的整个右手臂都有了些微的一点变化。如果天长日久,他的这只右手臂,是不是同样地会“色若孺子”呢?和小孩的手臂,差相仿佛。
其上,不会有任何一点的瑕疵,不论是外表,还是内里。
因为代谢不存在任何障碍,气血在其中充沛沛活泼泼地流转,换个说法就是,每一个细胞,都处于最健康最完美的状态,而且始终都能得到最充足的营养供应。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没理由存在瑕疵,哪怕是一点点!
回到这句话上,如果庄子真是五心俱通的“真人”或者说“大宗师”,则这句话也完全不是什么南伯子葵问女偊,而就是庄子在介绍一种现象,在作一种说明“五心俱通者,其颜不衰。”
究竟是还是否?
许广陵暂时是不可能知道的,但这无碍他作这样的一种判断或者说猜想。
而这个时候,许广陵不由得地回想起了章老及陈老两位老先生的形貌。
“章老您身健如松,气沉如钟,神动如龙,望去若四五十许人。”这时当时初识章老时,许广陵说给章老先生听的话,“望去若四五十许人”,许广陵其实是夸张了。
如果不夸张的话,真正的形容应该是,“望去若五六十许人。”
也就是,往上加十岁。
但章老今年究竟多少岁呢?许广陵不知道,反正是七十加,加多少,加几岁,还是十几岁,又或几十岁,不知道。
然而就算如此,其实也不太符合“色若孺子”的形容,如果许广陵没有理解错误的话。
怎么才叫符合呢?
不必强求如十来二十来岁的少年一般,就算完全健康,代谢完全无碍,年长和年少终究还是有区别的,但至少也应该是三四十岁的样子,事实上四十岁的样子都有点显老了。
而“显老”,这一个特征是不应该存在的。
但是在书房里的话里话外,章老又自承其开了顶窍。
或许只开一窍,终究是不能抵挡整个身体的“大势”,必得五心俱通,或者说五窍齐开,才能真正地色若孺子,其形不败、其颜不衰?
接下来,许广陵的回想,从章老身上,转到了陈老先生身上。
陈老先生看起来要比章老先生年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陈老先生同样不符合“色若孺子”这一条,当然,他也不是五心俱通。
许广陵的怀疑是,陈老先生可能是通了三心,即头顶心,以及两手心。
“通一心,可以在水下待大约半个小时,通三心,可以在水下待两三到七八个小时,或许有的人还可以更长一些,但也就是一个耐受度的问题,基本情况是,三心畅通尚无法做到在水中完全地呼吸自给。”
“至于五心俱通者能否做到自给,从而无限延长待在水中的时间,古书中无任何明确记载。”
这是章老当时的话。
当时许广陵没有注意,现在回想起来才觉得有问题。五心俱通者古书无记载,难道一心三心的就有了?
==
感谢“天冰蛋筒”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玄轩96”的月票捧场。(。)
第112章 六只肘子()
一心通者,在水下待半小时,三心通者,在水下待两三到七八个小时。
最可能的情况是,这就是章老及陈老两位老先生自己的记录!而至于“五心通者古书无记载”,大抵就是两人都没达到这个层次,所以也就不知其中究竟。
不过,这也只是许广陵自己的猜测。
弄不好哪本古书里确实就记载了这样的东西呢。
昨天在章老的书房里开了一次眼界之后,现在,许广陵哪怕再读一百年书,也不敢自称一句“知识渊博”了,别说一百年了,就是一千年,估计也还是不敢!
当然了,那还得他有这本事先读上一千年再说。
将大宗师这一篇磕磕绊绊地读完,许广陵能理解的其实并不多,他也没有强求。
如果这只是寻常人写的想象力奇特的散文,他没有必要去强行理解,一篇散文而已!如果这是大宗师写的宗师体验说明文,他纵然强行理解,也毫无用处,就像一个人再怎么跺脚,也不可能把泰山给跺塌了一样,那不是单凭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所以许广陵依然是秉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不论是前番异变带来的“梦”也罢,还是这番太极拳及散手的习练带来的宗师境界什么的也罢,许广陵的态度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期待,但不会去妄想。
这究竟是对人生的消极还是一种心态上的淡然,许广陵自己也不知道,或许兼而有之吧。
但他不打算去改变。
消极也罢,淡然也罢,就这个样子了。眼下,他就是好好地,充实地过上每一天。
太极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