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苗-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窖这个原本很好的储存场所。好几天的功夫了,为着怎样储存土豆,阿苗算得上操碎了心。
最后,阿苗还是参考了芋头的储存,先将土豆在外面稍微晾了几天,等土豆表面干扑扑的时候,阿苗找刘大娘要了一个不要的破篮子,缠着刘继宗把篮子修补地稍好一些,不至于散架,然后在篮子底下铺上厚厚的一层稻草,再把已经晾地干干的土豆放在稻草上,接着在土豆上面再铺一层稻草,盖上土,放进了杂物间里,放的时候也有讲究,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让篮子底部悬空,阿苗特地跑外面挑了两个大小差不多的大石头,把篮子放在了石头上面,篮子被两块石头夹着,底下就能露出来了。刘家除了地窖之外杂物间是最凉快的地方了,有一次刘大娘把扁担从杂物间里拿出来的时候阿苗路过,发现里面比外面凉快很多,且杂物间比地窖一点是杂物间有一个窗户,它是通风的。
阿苗这样的大动干戈是瞒不了刘大娘的,所以她一早就跟刘大娘报备过了,用的理由是:她很喜欢这个花,把花挖掉的时候看到地下有种子,没准以后种下去还能再开出花来,所以花的种子她要好好保存,等来年接着种下去。刘大娘被阿苗说得哭笑不得,她没想到阿元送过来的花,种子不长在花里反而长在泥土里,不过看阿苗兴致勃勃的样子,刘大娘也不好打击阿苗的积极性,于是也就放任阿苗去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储存‘花’的种子,就更好解释了,阿苗对刘大娘说:“倩姐姐说他家的芋头就是这样放的。我觉得这个花种跟芋头一样是长在泥里的,那也要跟芋头一样放才是。”刘大娘被阿苗的这番‘歪理’震惊了,她没想到阿苗观察这么仔细,反正阿苗喜欢,她想怎么弄就由着她吧,于是刘大娘不仅不阻止阿苗的种种奇怪举动,反而给阿苗了很多的方便。
藏好了土豆,了了心头的一件大事,阿苗在家里又了无事可做的状态,天天跟在刘大娘的后面转,刘大娘看她每天都闲在家里,便打算让她跟刘大嫂学绣花,先学基本的针法,刘大娘还笑着鼓励她:“咱们阿苗这么厉害,今年爹娘还有阿公可就盼着阿苗的袜子了。”
阿苗前世对绣花很感兴趣,但是感兴趣是一回事,真的要做又是另一回事了,阿苗前世绣过十字绣,是两只狗,绣了一个暑假才绣好,原本买的时候还雄心勃勃地觉得就两只小狗,一个礼拜就完工了,没想到看着那么小的一幅画,绣起来那么麻烦,光线的颜色就有好几十种,几个小时过去也才绣了一小块,太考验人的耐心了。现在刘大娘要她跟刘大嫂学绣花,她内心就先抗拒了,等到看到刘大嫂把东西七七八八地摆出来教她认时,更是被吓了一大跳,死活不愿意学。
刘大嫂安慰她:“又没让你学这个,还不会走路呢就想跑了,嫂子先教你平针,过来,用这块布先练着。”说着递给阿苗一块雪白色的棉布,并不大,应该是边角料。于是阿苗正是开始了绣花的生涯,阿苗作为成年人,有一点比真正的小孩子好的就是既然干了就不说放弃,即使内心不喜欢绣花,阿苗还是学得很认真。
刘大嫂很喜欢阿苗这样的学习态度,也用心地教,到了夏天知了开始叫唤的时候,阿苗已经能做出一双袜子来了,刘大娘检查过,针脚还有些稚嫩,但是考虑到阿苗才四五岁的年纪能做到这般已经很厉害了,于是又在家人面前夸了阿苗一顿。
第六十五章 刘大妮的婚事()
夏天将要过去的时候,刘大妮出嫁了,时间上有点不对头,不说刚刚定亲没几个月,马上就出嫁显得女方不尊重,就说村里一直以来的惯例,一般都是农闲的时候才开始准备嫁娶,所以村子里办喜事都会放在秋收之后,可刘大妮在这个时候出嫁,显然不合常理,大家虽然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有各种揣测。
刘家村的八卦起源地,大榕树下面,自从有一回阿苗跟着刘大娘来过一次之后,每次刘大娘要到大榕树下来,阿苗都要跟着,平常生活太无聊了,有些八卦听听调剂调剂也不错。而最近,大家最关心讨论最多的话题当然是刘大妮为啥嫁得这么急?
“大妮这回可嫁亏了。”刘钱氏的声音响起,她在大妮出嫁的前几天回了娘家,一直住了半个月才回家,据说是跟刘满云吵架了,不过显然这次是以她的胜利而告终的,因为她这次回家是刘满云亲自去接回来的。
“满云媳妇,快说说怎么回事,你这次回娘家住得也太久了些?”人群中有人抱怨,都是些想听八卦而没有得到满足的。
“满云媳妇这回可厉害了,满云兄弟亲自去接回来的呢。”有人羡慕道。
“哎呀,我都跟我当家的说不用接不用接,谁知道他还是去了。”刘钱氏满脸显摆的样子,阿苗觉得刘钱氏也是个妙人,她就是有本事能把大家都不清楚的事情打听清楚了,而且口才了得,说起话来头头是到的,这样的人若是在现代,肯定活得更加如鱼得水,没准就没有卓老师什么事了。
“满云媳妇,你快说说,大妮这次怎么嫁亏了?”有人催促道。
刘钱氏也不卖关子,一一说了起来。
“那王家忒不是个东西了,本来吧,王家让人来提亲的时候都已经跟满海兄弟说好了,到时候他们家老二来咱们这边跟满海兄弟一起住,不算入赘,以后生的儿子过继一个给满海兄弟,就冲着这条件,满海兄弟才答应嫁大妮的。”
“不能吧?要真的不算入赘,只是生的孩子里挑一个姓刘,要真有这事咱们村里也有愿意的后生,怎么轮得到他王家。”有人提出异议。
“就是,就是。”
“我还没说完呢,”刘钱氏不悦,“村里的后生拿什么跟那王家比?王家那小儿子可是得了官老爷的夸,说他这一科考试必中的人,咱们村有哪个后生敢说自己或者兄弟这科肯定能考中?”
“那也是王家小儿子,要不是老二。”有人小声嘟囔,却没敢大声嚷出来,显然都听说了王家小儿子很得学政青眼的事。
“继宗兄弟家老三不也厉害地紧,小小年纪就是秀才了。”有人想到刘正源。
“对,对,对,还有嫂子家的老三呢,嫂子,你家老三这次去不去考?”坐在刘大娘旁边的妇人问,大家顿时就想到了刘家还有一个刘正源,只是他这几年都村里,大伙一时没想到而已,现在有人提起,马上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大娘。
“他年纪还小呢,我家阿公说让他先下场试一试,可不敢跟王家比。”刘大娘笑笑,避重就轻地回答着。
“那大妮怎么这次是嫁过去的?”
“王家反悔了呗,大妮跟王喜定亲之后没过多久就听说王家老三被官老爷看好的事情,以前大家还觉得王家有个闺女私奔的名头在,他家老二配大妮有些配不上,等官老爷夸王家小儿子的话一说出来,王家的底气就足了,开始挑拣大妮的毛病了,原来说好的那些事项都作数了,大妮要不答应,王家就退亲,反正现在王家不着急,大不了损失一点聘礼。”
其实吧,所谓的王家老三王秋得了学政大人的金口玉言,说他学问好,这一科必中这些都是王家自己吹嘘出来的,实际情况是学政大人开论社,就是我们所说的辩论会,邀了一群学子一起,王秋跟刘正源都在被邀人员内,那天只不过是王秋的一个论点颇得学政大人认同,多跟王秋说了几句话而已,享受到这个待遇的除了王秋还有很多的学子,也不知道怎么传的,事情传得越来越离谱,没多久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事刘正源回来说过,刘大娘也知道,只是她不愿意把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也是给王秋留一个面子。
当初王家找媒婆来跟刘满海商量的时候,刘继宗已经暗示过事情并不是现在传的这么一回事,希望刘满海不要轻易答应了王家的不合理要求,没想到刘满海对传言深信不疑,还有点埋怨刘继宗多管闲事的意思,把刘继宗气得回家了直说:“那个头脑不清楚的,我好心劝他他还疑心我,哼,好赖不分,以后有他吃苦头的时候。”刘继宗只是小小的抱怨而已,没想到一语成鉴,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几乎败光了刘满海的精气神。
“王家也太过分了吧,这些定亲前就说好的事情怎么能够说改就改?”有人愤愤不平。
“看样子王家这回是要抖起来了。”有人语带羡慕。
“王家以后怎么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光这回大妮成亲,王家就狠赚了一笔,你们猜猜,满海兄弟给大妮置办的嫁妆有多少?”刘钱氏说到这里小小地买了个关子。
“三十两?”刘钱氏摇摇头。
“五十两?”人群中有些骚动,刘钱氏还是摇摇头。
“六十两?”开始有抽气声,六十两嫁闺女可是很大的手比了。
“这个数。”刘钱氏伸出一只手作了个手势在大家面前摇了摇。
“我的天,八十两!满海兄弟这回可是除了血本了。”八十两银子,就算是嫁去镇上的闺女都没有这么多的嫁妆银子,刘大妮带着这么一笔嫁妆过去王家,那王家得捧着大妮了吧。
刘大娘听到刘大妮的嫁妆,却是轻轻的摇了摇头,以大妮的性子,这笔嫁妆绝对守不住,大妮这样的只适合公婆慈爱,夫妻和睦的家庭,而王家,刘大嫂想了想,叹了口气,也不知道是在担心刘大妮之后的日子难过还是在感叹刘满海太过急切。
“哎,我上回听说满香给她家阿萍的嫁妆是六十两?”有人问。
“你听谁说的,根本没有,阿萍婆婆亲口跟我说的,四十两。”立马有人反驳。
“那也够多的了。”
“再多,跟大妮一比就算不上什么了。”
“也是,哎,我现在都发愁我家的闺女,以后的嫁妆可怎么办呦。”
话题渐渐歪向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