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苗-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亲弟赵光义,因恶疾去世,几年后,朝廷还夺回了燕云十六州,太祖驾崩后,太子赵德昭继位,是为太宗,太宗时期,政治清明,歌舞升平,又因太宗爱民如子,多次减赋,兴修水利,老百姓对宋室江山感激涕零,阿苗撞着头的那一年,正是崇宁二十四年,第二年,太宗使用新的年号,为元丰元年,阿苗也突然变好了,村里反倒是有人说阿苗是皇帝保佑的孩子,一时之间,刘家阿苗又从别人嘴里的“傻姑娘”变成了有福之人。
说起阿苗,她是刘继宗最小的女儿,刘秀才果然没看错姚家姑娘,哦,现在得叫刘大娘了,自刘大娘嫁进刘家,统共生了5个儿子,除老三夭折外,其余的儿子都已经长成,到老大都可以说媳妇的时候,刘大娘发现自己居然又有了,刘继宗倒是高兴得很,可刘大娘却有点难为情,等孩子生下来,是个姑娘,这下整个刘家并吴家都轰动了,这可是这一代里唯一一个女孩。跟阿苗同辈的,除了自己的4个哥哥之外,吴家还贡献了三个,无一例外不是儿子,这样一来,阿苗反倒是独一份的了。
所以可想而知,当阿苗从山上摔下来还摔傻了的时候,刘大娘有多揪心,这个刘家连新年都没过好,刘继宗跟刘大娘想了无数办法,后来都认命了,大不了养闺女一辈子,连刘秀才也因为阿苗从床上摔下来而大病一场,老人家刚过了九十大寿,在村子里是数得上的高寿,原来虽小病不断,大病却是从来没有的,唬的刘继宗两口子又是请大夫又是伺候汤药,生生瘦了一大圈,连吴家树根跟家里的媳妇都来看了一次又一次,这是家里唯一的长辈了,吴家的老爹老娘因逃荒,身体一直不好,树根成亲之后两个老人便不好了,刘继宗跟树根的娘,也因为在生树根的时候落下了病根,一直缠绵病榻,后来也走了,娘一走,爹就跟失了魂似的,没过多久,也跟着一道去了,刘秀才连女儿女婿走在他前头也没被打倒,反倒是阿苗这一摔,生生把个刘秀才给弄得大病一场,虽然有惊无险,可刘秀才的身子却更差了。
既然定下了养一辈子闺女,这也是得告诉儿子们的,虽然儿子也疼妹妹,可不保证以后的媳妇们也能对阿苗好啊,看来还得给女儿多留些田地才是。没成想,阿苗后来自己好了,会叫人,会跑回跳,刘继宗两口子立马又请了大夫,老大夫看了也惊讶地不得了,这女娃娃,他当初是来看过的,分明是已经痴傻了,现如今却又好了?老大夫把把脉,看看阿苗的眼睛,头摇了半天,说了一堆的之乎者也,最后丢下一句“已经大好”便走了,连药都没开,听十里八乡都有名的大夫都这么说,阿苗她爹娘才放了心,连刘秀才也更有精神头了点,他是真的喜欢阿苗小丫头。
阿苗现在的这个家,有太爷爷一枚,老人家虽然上了年纪,眼不瞎耳不聋,连背都不怎么驼,算得上是家里的老祖宗了,因着她摔了,生了一场大病,后来虽好了,可看着也比原来老了很多;爹娘各一只,哥哥四个,大哥哥刘正兴,已经娶亲,有一个小侄子,小名叫柱子,在家帮着刘继宗打理家里的田地,另外三个哥哥,二哥如刘正安,如今在镇上饭馆做活计,十天半个月回家一次,小阿苗最喜欢他,只因这个哥哥会给她带好多好吃的,二哥如今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只是他看不上村里的姑娘,一心想着等自己有出息了娶个镇上的姑娘;三哥刘正源,是个“老夫子”,十四五岁年纪,天天书不离身,小小年纪已经考上了秀才,四个男娃里面,刘秀才最喜欢他,就盼着他能有出息,日后做个举人老爷,最小的哥哥刘正文,如今十岁了,虽名字里有个文字,可最淘气不过,喜欢逗小阿苗,每一次都得把她逗哭,接着被刘继宗打一顿,就算这样也改不了这臭毛病,打完照样逗,小阿苗原来最讨厌他,后来阿苗“傻”了,没想到这个哥哥最伤心,天天陪着阿苗说话,没回应也没关系,他能一个人说好半天。
吴家的叔叔,也就是树根,媳妇是当时的吴老爹做主娶的,吴家婶婶娘家姓叶,在娘家时日子过得艰难,原来她爹娘还打算把她卖到镇上的富户家做丫头的,后来吴老爹出了两匹布、二十两银子、一头猪跟一头牛做聘礼,把吴家婶婶给娶进了门,吴家婶婶进门后,孝敬老人,跟妯娌相处也好,其实刘大娘说起来也算不上妯娌,只是毕竟刘继宗跟吴树根是亲兄弟,他们两个的媳妇相处得好,当时的刘家娘子也是开心的。吴家叔叔跟婶婶有三个儿子,除了大儿子吴时旺娶了村里另一户刘家的女儿外,另外两个儿子吴时新和吴时洪,一个十六,一个十二,老二正在说亲,老三倒是跟阿苗她四哥玩得好,顺带着对阿苗也最心疼。
自阿苗清醒之后,刘大娘就一直念叨着要去庙里还愿,大年初一的时候她可是在菩萨面前许过愿的,这不赶紧还愿,万一菩萨恼了把阿苗带走怎么办。
“当家的,我明儿得去一趟庙里,前头阿苗摔了那会,我可是跟菩萨许了愿的”刘大娘一边解头发,一边跟刘继宗说话,间或伸长了脖子看看床上躺着睡着的阿苗。
“是得去,得好好谢谢菩萨”刘继宗人憨厚,没成亲前是刘秀才跟他娘说了算,如今成了亲,凡是媳妇说的都对,外人看着有点夫纲不正,可他日子过得好啊。
“你说,给老二求个签怎么样?他今年都17了,老大在他这个时候都快成亲了”,想到二儿子的婚事,刘大娘又是一阵头疼,年前本是相看媳妇最好的时候,自家偏偏因为阿苗的事情,一直也没心情招呼这件事,现在过了年,快要春耕了,没订亲的姑娘家里肯定是打算再留一年的,可这说亲、订亲、成亲一整套下来少不得得花一年多时间,要是等今年入冬了再说亲,那不得等到明年入冬才能娶上媳妇啊。
“老二的心思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想找个镇上的媳妇,你以为跟在村里找媳妇能一样啊?”刘继宗一边‘吧嗒’‘吧嗒’抽着旱烟,一边琢磨着说道。
刘大娘一把夺了刘继宗的旱烟袋,“不许再抽了,阿苗在屋里,你想呛死孩子啊。”
刘继宗讪讪地笑,“这不是一下子没想到嘛”,嘴上说着,烟也不抽了,烟枪收了起来放在床头,可不能再呛着宝贝女儿。
阿苗躺在床上,根本没睡着,现在这个时候,在她原来的那一世,顶多**点,正是夜生活开始的时候,怎么睡得着,可刘大娘一直坐在旁边看着她,一边心肝宝贝似的拍着一边唱小曲,这小小的身体里住着的毕竟是个大人的灵魂,她可不愿意这么折腾人,只能默默地“睡着”了,所以现在刘大娘跟刘继宗说话,她可是光明正大地偷听。
刘大娘敲定了明天上庙里还愿的事情,又在心里琢磨了一阵老二的婚事,也吹了油灯上床躺下了,现在日子是比以前好过多了,可农家人节俭的习惯已经刻进了骨子里,灯点着费油,还是早点睡觉实在。
阿苗生下来之后一直是跟踪刘继宗两口子睡的,刘家房子多,刘秀才当年造新房的时候是打算着以后儿孙满堂的,没想到他自己命里只得一个女儿,好在孙子争气,儿孙确实是多了,可房子却有点紧巴巴了,尤其是几个孩子大了,都得娶媳妇。刘家现在的屋子,坐北朝南,位置正得很,共有5间房、一个杂物间并一个厨房,5间房里,西间住着刘秀才,刘继宗跟刘大娘占了东边的那间,再往东一点的一间房是新造的,给了老大两口子,另外两间,一间作了书房,刘继宗在书柜后头搭了张小床,原来是打算着家里读书的累了之后躺着休息的,后来老三过了童生试,考上了秀才,刘秀才盼着刘家老三中个举人回来,便发话让老三搬进了书房,这个房间也就变成了刘家老三的房,还有一间是家里男孩的,目前的常住人口是家里的老四,阿苗他二哥偶尔回家的时候也住,原来老大也一起,后来成了亲,便搬了出来。
家里另有一间杂物间和一个厨房,因刘家都没分家,故而吃的也是大锅饭,刘大娘人厉害能干,可在厨房里却有些施展不开,想来也知道,刘大娘在娘家时是最小的姑娘,娇宠着长大的,嫁进刘家之前几乎没怎么进过厨房,小的时候有娘家姆妈,大一点了有好几个嫂嫂,哪里需要她动手,等娶了老大媳妇,想着终于能卸了厨房的担子,没想到老大媳妇女红是一顶一的好,这厨房里的活计却是个不凑手的,烧的东西还不如刘大娘,没办法,这做饭一事还是落在了刘大娘身上,大嫂子便在厨房里打下手。
刘家的院子大,收拾地也齐整,整个院子都围着,最高的地方比人还要高一点,院门前边连着围墙用篱笆围着,篱笆底下种了两陇菜,东边跟西边各一陇,东边靠着围墙搭了两个棚,一个棚里养牛,另一个棚里养猪,牛棚里有一头老牛一头小牛,这小牛是阿苗他四哥养大的,从小牛生下来开始就一直是四哥在放,猪圈里两头小猪,是年前新抓的,农家人一般都是年前抓两头猪,到了村里开始飘桂花香时杀一头,农忙时节的肉食便顶够了,多了的还可以换些钱财,另一头留着过年,从进了腊月开始,村里家家户户便开始杀猪,这个月也是屠户最忙的时候,有时候一天能转四、五户人家,腊月里的每一天,村子里都飘着肉香;院子西边养了些鸡鸭,能有二三十只,每天能下十几二十个鸡蛋,刘家日子过得下去,这鸡蛋便紧着自己吃,有多的了才攒着,等镇上有集市的时候,拿去买了换些其他物件回来。
刘家大院东边往前一点有个池塘,也是刘家的,池塘不大,也就一亩多点,这一片原来是块沼泽地,一直荒着,是村里刘老赖家的,刘老赖是个老光棍,家里老人都不在了,这刘老赖原也不叫刘老赖,只是他实在是又懒有赖皮,就得了个刘老赖的称号,他也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