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风吃过,拂乱了阐化王额前的头发,恍然间似乎阐化王的眼睛睁得更大了,露出了愤怒的眼神,悔,好悔啊,恨,好恨啊。

    不再理会已经倒在地上的自己曾经的主子,仁蚌*康诸从衣服里拿出一片手巾擦了擦剑上残留的鲜血,“磁”剑鞘再一次掩盖了宝剑的锋芒。快步的走上台阶,仁蚌*康诸朝朱厚照跪下行礼道:“臣仁蚌*康诸参见太子殿下。”

    “起来吧。好,你做的很好。”朱厚照高兴的朝仁蚌*康诸说道。朱厚照毫不在意仁蚌*康诸刚刚杀了自己主子的行为,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朱厚照亲自安排的。从来不打没有把我的仗是朱厚照信奉的准则,对于阐化王今天不会接受自己的条件,朱厚照早就料到了。不过他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有人会替他杀了阐化王,这个人就是仁蚌*康诸。对于帕竹的政权,朱厚照曾细致的研究过,对于帕竹的那些个大家族朱厚照最关心的不是阐化王的帕竹家族,而是仁蚌家族。因为这个家族就是朱厚照要找的解决问题的关键。仁蚌家族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帕竹的第二大家族,但是他们的志向不限于此,他们的志向是做帕竹的第一家族。只不过以前他们空有曹操之志,却没有曹操之力,所以他们就一直隐忍不发。直到朱厚照派人找上了他们,他们知道机会要来了,虽然现在他们不是帕竹势力最大的,但是如果有朱厚照的支持,那一切都不是问题。经过家族商议之后,仁蚌家族族长就定让仁蚌*康诸按朱厚照之命行事。

    “阐化王为一己私利,逆天行事、图谋不轨已经伏诛,不知几位法王打算如何?”看着吓得脸色全无的几人,朱厚照颇为不屑的问道。

第五十章 血红残阳() 
辅教王看了一下其他六人,见除了大宝法王已经恢复一脸泰然自若意外其他,剩下的五个人全都还是脸色惨白,显然还没有从刚才阐化王被杀的震惊中缓过来,其实他现在也是心里怕怕的,但是没办法该站出来的时候就要站出来,不站不行啊,因为他发现朱厚照现在正用一种命令的眼神看着他。

    “殿下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我藏地的广大百姓,我等岂能逆天行事学那不服天威的阐化王,殿下,臣愿意接受所有条件。一切全凭殿下命令行事。”辅教王上前走出两步说道。现在他也是看明白了,他们这帮人今天除非都答应了朱厚照废除农奴制的条件,否则今天谁也别想走出布达拉宫,不说这里站着的十四万大军,单单就是阐化王的死因就让所有人生不出拒绝的声音。仁蚌*康诸作为阐化王的亲卫营的统领,以前一直表现的忠心耿耿,但谁能想到今天他会以这种方式再次引发大家的关注。阐化王手下有一个仁蚌*康诸,但谁能保证自己手下没有第二个仁蚌*康诸或者第三个仁蚌*康诸呢?现在再想起昨天朱厚照在巴达拉宫和他说的那些话,现在再想想感觉大有深意,昨天朱厚照提农奴的时候他就怀疑是可能对农奴的遭遇不满意了,只是昨天不敢确定而已。不过今天算是确定了,原来朱厚照不但是对农奴的遭遇感到不满并且已经要彻底的废了农奴制,彻底的禁止他们这些法王干预政事了。想起昨天朱厚照对他提起的大宝法王的事,辅教王认为那是朱厚照在向他暗示该怎莫选择。说完之后阐化王便提笔在宣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又拿出自己的印玺,朝上面盖了上去。

    阐化王签下名字之后,剩下的六位法王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繁华富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何必留恋,沉迷其中。”沉默了一会大宝法王同样站了出来,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印玺。历代大宝法王皆沉迷于佛法的研究,对世俗势力皆不感兴趣,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政治政府,这一代的大宝法王也不例外,因此朱厚照今天的废除农奴制和禁止法王参政的法令对他影响不大,既然如此何必和朱厚照对着干呢,因此大宝法王也在辅教王之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看到阐化王和大宝法王两人都在上面签下了名字盖上印玺,剩下的几位法王也都跟着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自己的随身印玺。都到了这一步了,事情已经不是他们几位能够决定的了,现在除了签下自己的名字之外也是别无法,至于死,他们还没活够呢,现在还不想死呢。

    看到剩下的几位法王也都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朱厚照大为高兴:“好,好,好。几位法王果然是为民着想,损己而为民值得赞颂。本王要把几位法王的高尚情操传遍整个藏地。”

    高尚情操,要不是你逼着我们,我们才不会签呢?高尚又不能当饭吃。看着朱厚照爽快的大笑,几位法王在下面郁闷的想到。

    解决了几位法王,朱厚照此行也算是完成了第一步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接管法王们的驻地了,接下来这一步才是至关重要的。虽然这些法王今天都迫于朱厚照的威势答应了废除农奴制,但是他们答应不代表他们下面的人会答应。这些法王虽然地位崇高,但是他们也只是他们下面那些家族推举出来的代言人而已。就像中原的皇室一样虽然整个国家都是他们的,但实际上他们也只是整个帝国的那些官绅阶层推选出来的代言人而已,对于他们来说一旦这个代言人令自己不满意了,那他们完全可以重新换一个代言人。纵观整个中国的历史那一次的改朝换代后面没有这些官绅阶层的影子。就连明太祖这样的通过农民起义起家的开国皇帝,在实力达到一定的阶段之后也不得不开始依靠于这些官绅家族。而在中国的有些朝代这些表现的尤为明显。比如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南北朝时期整个中国的朝代走马观花的一个接一个的出现,再一个接一个的消逝。那时的皇帝们有多少昨天还是国家的皇帝,但在今天就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刀下亡魂,又有多少人昨天还是国家的肱骨之臣但到今天却已经为了这个国家的新的皇帝。皇帝的废立完全被当做儿戏。隋朝的建立靠的是隋文帝杨坚谋朝篡位,而隋朝最后的灭亡虽然说是因为隋炀帝的倒行逆施,官逼民反,但难道那不是那些官绅世家大阀在背后操纵的结果吗。隋炀帝还没死的时候造反的都还只是一群平民百姓,但是隋炀帝一死,那些世家大阀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扬竿而起,一时间宇文阀,王阀,李阀等频繁登上历史舞台。

    就连唐朝建立的时候天下人都说坐天下的虽然是李皇室,但实际治天下的确实那些世家大阀们。自魏晋以来的中国政权,几乎都为世族所操控。门阀世家,其源起于汉,盛于晋,兴于南北而至唐时不绝。就连威望甚高的太宗皇帝李世民扫平群雄龙兴宇内,诏群臣作氏族志厘其等第。而群臣共议,却皆以山东清河崔姓为天下第一。太宗盛怒,斥之再三,乃以帝姓李为第一,后姓长孙为次,而崔姓为其三。门阀之盛只此略可洞见。然而太宗虽以武力胁迫群臣令以李氏为一等世家,但朝堂之上和民间之中实际上却仍皆以崔氏为第一,以李氏最次等,至于太宗钦命的长孙氏则不被世人承认。方当其时,门阀有五姓七宗。最为门阀冠冕,是为清河崔、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陇西李、赵郡李、太原王。彼此婚配,不屑他姓。其家每拥户万余,势力倾城

    七宗五姓势力极为庞大,唐室想下嫁公主,清河崔氏都嫌弃大唐皇室有胡人血统,并非纯种汉人,而看不起他们,拒绝迎娶大唐公主。由此可见崔氏之权盛。

    大唐的宰相薛元超曾说自己平生三大憾事之一,就是未能娶得一个七宗五姓族中的女孩儿为妻。由此可见七宗五姓当年的威风何其之盛可惜唐末一场黄巢起义将七宗五姓的所有辉煌付之一炬。在唐末的黄巢之乱中,频繁的战乱造成大量世族人士的伤亡,富饶的家园与产业也惨遭破坏,而华北世族引以为傲的贯册祖谱也流失,世族衰落,最终与庶民再无区别,世族的地位也由地主绅士的官绅阶级取代。

    可怜隋唐实行科举制度想让通过科举当官的人形成一股可以与世家大阀对抗的势力,不成想通过科举制度选出来的官绅最后都投到了那些他们曾经的敌人世家大阀的门下。不过他们想让官绅们对抗世家大族的愿望虽然没有在社稷未灭的时候实现,但却在宋明的时候实现了。只可惜就是实现的太过彻底了。世家大族除了孔家之外算是彻底的消失了,而取而代之的官绅阶层却比之世家大族更加凶猛。他们的实力更加强大,生存力也更加顽强。现在明朝的那些官绅要是联合起来就来朱皇室也要赶紧退让。明朝自成祖之后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没有真正的掌过权,几乎所有的权力全都落到了官绅手里,要是哪个皇帝配合那些大臣了,或许那些大臣还会让皇帝行驶一点皇帝的权力,要是哪个皇帝不配合的话,那他还是赶紧回皇宫里休息吧,因为你会发现你几乎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干什么都有人和你对着干,到时候就是不想回**里带着也不行。就好向明朝历史上的成化、嘉靖和万历皇帝一样,不是他们自己想在**里一呆就是几十年,而是你不呆着实在是没事可干,当皇帝却没有管理国家的权力,搁谁谁也得郁闷的窝在皇宫里。(关于这一点也算符合事实,作品相关里以后会介绍。)

    乌斯藏和朵甘的这些个法王们和中原的那些朝代的皇室们没有什么区别。虽然他们是法王,但实际上所有的权力全都掌握在那些藏地的官绅手里。因此光让他们同意还不行,关键是还要人他们下面的那些大家族同意。解决完这些法王们之后朱厚照便分派大军拿着各个法王的令牌前往各个法王的驻地接管当地的城防。朱厚照知道只有做完这一步他才算是完全掌握了八**王还控制着的地盘。

    “希望不要在出现意外吧?”看着天边血红的残阳,朱厚照喃喃道。

第五十一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