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统天下-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鞑靼人占据着漠南,瓦剌人占据着漠北,整个蒙古一分为二对大明是最有利的。

    其次,就从控制漠南的角度来说也不能够让巴图蒙克死了。现在的大明不可能直接控制漠南,必须扶持投靠自己的势力。而现在的漠南分为四个部分,分别由巴图蒙克、继承火筛首领位置的莫日根、亦思马因和亦卜剌四人控制着。四人都出身鞑靼部落,但现在却又互不统属。(鞑靼部落和瓦剌部落严格来说不是一个部落,他们只是很多同根同源的大小部落组成的两个部落联盟。)以前巴图蒙克身为大汗控制着整个漠南,就连火筛、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也都臣服于他,但是现在火筛、亦思马因和亦卜剌反叛巴图蒙克,也就是表示三人所属的势力已经不再服从巴图蒙克的统治了。整个漠南一分为四。

    虽然此次巴图蒙克被打败,损失十六万人,但是他却仍然是四人之中实力最大的一个。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是鞑靼公认的大汗,就因为他的威名还在。不管它损失多重,只要他登高一呼,就会有很多蒙古人携家小来投。而火筛、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看似自立了,但是他们在草原上的名声也坏了。不管怎么样,勾结大明攻打大汗的行为会使得他们遭到绝大多数的蒙古人的唾弃。一边的巴图蒙克仍然被蒙古人拥护,而亦思马因几人却遭万人唾弃。不管怎么样,他们都将在以后的对抗中落入下风。

    不过这样确实朱厚照最愿意见到的。如果巴图蒙克死了,那么三部无疑会趁机做大。到时候极度膨胀的他们就绝对不会再臣服于他朱厚照了。大明想要控制漠南的可能性也要小得多了。而如果巴图蒙克未死,莫日根、亦思马因、亦卜剌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并且这个敌人还是不能讲和的、实力远远超过他们的那种。在这总情况之下只要朱厚照使一些手段就可以让莫日根三人投靠彻底大明。控制了他们三人,大明也就能够间接的控制半部漠南了。

    所以说现在的朱厚照已经不想再去追击巴图蒙克了,但是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两人却极为反对。亦思马因恨不得生吃巴图蒙克的肉,喝他的血。退兵他是反对最激烈的。而亦卜剌此战实力没有损失多少,本来就实力远超过亦思马因和火筛的他现在的实力相对于两人来说就更加强大了。可以说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最大的障碍就是巴图蒙克了,巴图蒙克不死他就不能够取而代之。面对两人的反对,不得已朱厚照只能下令袁启文继续追下去,最起码也要给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两人做做样子。万一两人因为这件事而和大明闹翻了朱厚照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收服他们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现在瓦剌人参与了进来即让朱厚照看到了机会,同样也让他看到了危机。瓦剌的整体实力并不比鞑靼弱小,以前只不过是瓦剌内部太过**无能了,所以才会和巴图蒙克屡屡打败仗。现在有了一个强大的瓦剌参与进来了朱厚照就可以趁机退兵了,到时候也算是对亦思马因、亦卜剌有个交代了,他们总不会认为靠着自己这些人能够打败瓦剌。

    于是朱厚照吩咐道:“去杨元帅叫过来。”

    杨一清来了之后朱厚照和他详细的商量了一下退兵的事情。这场战争打到现在也该结束了,大明已经获得了胜利,并且粮草也不多了,是到了该退兵的时候了。不过怎么退兵却要好好商量一下。既不能落了大明的威风,也得让莫日根、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满意。

    最后商量之后两人决定继续派大军追击巴图蒙克,不过是只追不打。然后就是等到瓦剌人出现的时候就可以谋划退兵了。现在莫日根他们还不知道瓦剌也参与进来的事情,所以得先让他们知道了。靠说是不行的,必须得让他们亲自在战场上遇到瓦剌人。到时候在打上几场小规模战役,认识到瓦剌强大的他们到时候会求着大明退兵的。因为和瓦剌打仗大明还损失的起,但是他们却绝对损失不起了。

    商量之后,朱厚照亲自凑齐二十五万人向西北的阿鲁浑河方向赶去,留下了四万人在忽兰忽失温,一方面是为了打扫战场,另一方面是为了镇守忽兰忽失温不使大军走了之后漠南蒙古出现动乱。

    整个忽兰忽失温之战落下帷幕的时候总共有将近十六万人长眠于忽兰忽失温。巴图蒙克先前的十万人再次全军覆没,除了前前后后两万人投降了之外其余的全都战死沙场了。而火筛、亦思马因两人共同把手的北面死亡超过了四万五千人,亦卜剌的大军也死亡了一万人左右,二十六万明军有超过两万人出现在了伤亡的名单之中。

    不过虽然损失比预期的大得多,但是朱厚照还是比较满意的。最起码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了。打败了巴图蒙克,分化了鞑靼部落。只要不出意外接下来最少二十年里大明不用再担心来自草原的进攻了。

    带上重新经过整装的大军,朱厚照踏上了继续北上的路途。朱厚照已经不用再次紧张万分了,因为接下来的一切都进展的异常顺利。

    ps:今天的第二章了,这一章让我绞尽脑汁写了三个多小时。从刚过十二点就开始写这一章,一直写到三点四十六才结束。很不容易啊。好长时间没有写的这么难了,没有思路,感觉怎么写怎么别扭。不过还是不敢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就不知道再开始写是什么时候了,所以只能咬着牙坚持写了。三个半小时左右,写了三千多字,速度犹如龟爬。不过终于写完了,希望下一章顺利。前天欠的那一章马上开始写。大家也要加把劲啊,多支持一下。

    阅读最新最全的小说

第一百五十一章 瓦剌出兵() 
朱厚照带着大军和在阿鲁浑河的袁启文会和的时候巴图蒙克已经和瓦剌的大汗阿喇哈青森呆在了一起。

    当巴图蒙克还在榆林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自己可能会遭遇惨败,而且火筛、亦思马因和亦卜剌三人的反叛也在他的预料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对可能产生的危局,巴图蒙克开始找寻帮手。于是他分别写了两封国,由一共两批人护送。一封送往西,一封往北送到了瓦剌首领阿喇哈青森的手中。

    瓦剌又称斡亦剌惕、卫拉特,是西部蒙古民族。元朝时称斡亦剌,又作卫拉特或卫喇特。明代称瓦剌,到17世纪后期又被称卫拉特,又称厄拉特、厄鲁特。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卫拉特为主)。

    卫拉特人最早居于叶尼塞河上游,以狩猎为生。十三世纪初归附成吉思汗,改营畜牧。十五世纪中叶形成了强大的卫拉特联盟,其首领也先汗(一四零七年至一四五四年)曾短期统一东西蒙古各部,建立卫拉特人统治的国家组织,势力范围东起兴安岭,西越阿尔泰山至巴尔喀什湖、葱岭,北起安卡拉河、贝加尔湖,南抵大漠,成为元朝灭亡(公元一三六八年)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最后一股强大势力,它对东方历史产生过不可忽略的影响。

    卫拉特人居住在八河地区(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时期时人数众多,有若干分支,各有自己的名称。元时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兼营部分农业。瓦剌有四大部或四万户,简称“四”。其名称各记载不尽一致,其中包括许多古老的蒙古语部落和突厥语部落

    成吉思汗立国时,卫拉特人的首领忽都合别乞领有四千户并与成吉思汗家族有世婚关系,在蒙古国中一直享有“亲视诸王”的特殊地位。14世纪时,以元朝皇室衰微,遂乘机扩大实力,积极参予各派系纷争。

    明初对鞑靼用兵,使瓦剌首领猛哥帖木儿乘时而起。明成祖朱棣即皇帝位后,即派使臣告谕瓦剌部。永乐六年(1408)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贡马请封。永乐七年,瓦剌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三王中马哈木势力最强。为争夺蒙古汗位,瓦剌与鞑靼部频繁争战,势力各有消长。

    永乐八年,明成祖北征,鞑靼势衰,瓦剌乘机南下。十年,攻杀鞑靼的本雅失里,进而南下攻明。十二年,明成祖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图拉河)。翌年,马哈木等贡马谢罪。不久马哈木死,传子脱懽。宣德九年(1434),脱懽袭杀鞑靼部的阿鲁台,正统初又杀贤义、安乐两王,统一蒙古帝国。他立元皇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自为丞相。正统四年(1439)脱懽死,子也先嗣,称太师淮王。至此,瓦剌势力极盛。正统十四年,也先大举攻明,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败于土木堡,明英宗被俘,也先直犯京师,但被于谦所却,只好与明讲和,送还英宗。

    此后,也先与脱脱不花间的矛盾加剧。也先与脱脱不花向不相睦。脱脱不花名义上虽然是汗,但实际权力却操在也先手里。也先自恃势强,垂涎汗位,欲立己姊子“为太子”,脱脱不花拒之,双方发生激烈战争。脱脱不花初与弟阿噶多尔济联兵,彼此实力大致相当,难分胜负。后因兄弟内讧,阿噶多尔济叛投也先。脱脱不花势孤被败,遁入兀良哈(唐努乌梁海)。脱脱不花死后,也先自称“天圣大可汗”,建号“添元”,以次子阿失帖木儿为太师。不过也先称汗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再加上称汗之后也先日益骄横,引起诸多将领的不满。景泰六年(1455)被自己的部下所杀。

    也先统治初期,瓦剌与明廷关系一直是比较密切的。可是,1449年夏,也先借口出兵进攻大同、宣府、辽东、甘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怂恿下率兵亲征,也先诱明军至大同,破其前锋。接着,又聚军于土木堡,歼灭明军主力,俘明英宗以去,史称为土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