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重征天下-第9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朱由检略一思索便笑道:“李周二位大人所言均有道理,朕觉得不妨折衷一下。”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持重为上()
nbsp;nbsp;nbsp;nbsp;“下诏书嘛,还是要下的。”朱由检笑眯眯地道,“张煌言和郑森仅以一艘战舰便吓得安南不敢进攻磅逊,说明安南对我大明还有敬畏之心。朕这一封诏书过去,安南多多少少也要做点让步,即使不让步,我大明也没什么损失,不过是浪费了一张纸而已。”朱由检这番言论,很多阁臣心中都不以为然,心想皇帝发了诏书人家不理,那大明岂不脸上无光?其实朱由检也知道他们必会这么想,没办法,当“天朝上国”太久了,脑筋一时转不过弯来也正常,现在只要不反对就行啦。于是他接着说道:“不过朕也不想把调门提得太高安南直接退兵,估计安南不肯。而朝廷从镇南关出兵用处不大,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按张煌言所奏,安南北方是郑主掌权,侵略真腊的却是南方的阮主,我们出兵去打郑主,反倒是帮了阮主的忙。”这番话倒是让阁臣们频频点头,尤其是钱龙锡、成基命、徐光启、杨嗣昌等务实派。朱由检便接着道:“朕看这诏书不妨这么写:命张煌言为特使,居中调停安南与真腊之争。先把战争停下来,把真腊保住再说,至于安南有何无理要求,无非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可让张煌言告诉真腊国王,多在谈判桌上拖延时间,同时暗中积蓄力量,不必急于反击。毕竟安南是客军,兵力最多不过二三万,能真正占领多少地方?且待时局稍定,再做理会。”既然皇帝发话,而且看起来确实是个折衷意见,对李标和周延儒的面子都照顾到了,阁臣们也就不再有异议。其实朱由检真正的想法,既不是大举进兵灭了安南,因为现在根本没那个能力;更不是纵容安南,坐视其吞并真腊。而是想待平叛之后,寻机让海军先敲打安南一顿,因为安南海军弱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基本相当于让海军练兵。不过要出动海军,必然要花费不菲的军费,现在就说出来,肯定有阁臣跳出来反对,所以朱由检选择暂时不说。议完了这件相对不太的事,接下来就要商讨最的平叛军事行动了。阁臣们的态度大体分为三派:一派以东林党人,即首辅李标、次辅钱龙锡、兵部尚书王洽为首,认为南京万万不可失守,在朝廷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先确保南京不失。因此除命令卢象升全力驰援南京外,戚显宗应放弃湖口,退守南京,孙传庭部也应放弃攻打岳州,转而追击洪承畴的军队。<;>;另一派以兵部侍郎杨嗣昌、工部尚书徐光启为主,还包括刚从四川赶回京师,经过一年历练、已经比较知兵的成基命。他们认为叛军做出会攻南京的姿态,也许是故意诈官军去守。一旦官军上当,方寸大乱地往南京赶,则叛军活动空间骤然变大,可能会与官军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平叛必然拖延时日。因此主张除卢象升驰援南京外,戚显宗仍扼守湖口,孙传庭部仍按原计划直捣叛军老巢岳州。第三派则是中间派,以温体仁、周延儒等人为主。其实说“中间派”都是高抬了他们,他们实则没有见解,但是不发表意见又不行,于是只是给另外两派的方案挑毛病,说这也不行那也有漏洞,最后还是“恭请圣裁”。朱由检充分听取了阁臣们的意见,其实他心中也非常纠结。从理智上,他倾向于杨嗣昌的方案,毕竟他做为穿越之人,深知流贼到处流窜的巨大危害,不想破坏目前战场上的有利局面。可是另外一方面,他也很清楚南京守军根本靠不住,即使有王在晋坐镇,即使有关宁铁骑,如果流贼真的集结几十万大军拼死攻击,后果还真不好预料,毕竟南京不像京师,有火器可用。一旦南京丢失,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但全城百姓涂炭,而且叛军可乘胜江南地区,蹂躏朝廷财赋根本之地,那大明就万劫不复了。而且目前他的手中已经无牌可打,能调动、管用的军队已经都撒出去了。后勤能力也已经达到所能承受的极限,甚至即使再维持一到两个月都不可能。思前想后,朱由检还是决定持重为上,先守南京。当然,不是消极地守,而是要尽可能把流贼歼灭在南京城下。直到第二天将近五更天,朱由检终于做出决定:令卢象升部全力驰援南京;孙传庭部放弃进攻岳州,转而向东移动,争取截住洪承畴;只有戚显宗的北海舰队仍扼守湖口,因为只要守住湖口,就不必担心叛军沿江而下。这也算是把两派的方案折衷了一下,因此阁臣们也就没再反对。只有杨嗣昌仍担心流贼四处流窜的问题,但能动用的兵力就是这么多,他也没有办法。大事议定,朱由检打了个长长的呵欠,伸了伸懒腰。就在阁臣们以为可以回家休息的时候,朱由检突然笑道:“朕突然想到一件事。今夜朕召集各位大人,耽误了不少时间。须知军情如火,以后老这样可不成啊。”阁臣们登时惶恐起来,刚要请罪,却听朱由检说:“其实若非紧急军情,朕也不忍心把各位大人召来,平常事务由值班阁臣处置就可以了嘛。而且六部尚书各司其职,因为议军情而耽误了本部事务,也不大好。朕倒是觉得,可以另设一个‘军机处’,专门处置紧急军情。<;>;成员可由阁臣兼任,也可以有其他官员,总之都要知兵。再有这样军情,军机处可先为朕参赞,各位大人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在座的阁臣都是什么人?那都是人精里的人精,立刻就明白了皇帝的真实用意:要用这个“军机处”,来和内阁分权!首辅李标本能地就想反对,钱龙锡却轻扯了他一下,朗声应道:“臣以为陛下所言甚善,应设军机处!”(isbn书院)
<;>;
小提示:按回车'Enter'键返回书目,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下一页。<;>;读崇祯:重征天下;请记好我们的地址:;崇祯:重征天下请到<;>;
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设立军机处()
朱由检提出设立军机处,这原本是对内阁制度的一大挑战,不想却被东林党人痛快地接受了,其他阁臣自然更不会反对。∏∈∏∈文∏∈小∏∈说,这其中的玄机在于,东林党人认为他们目前最大的政敌是温体仁和周延儒,而他们这一派是不懂军事的。皇帝既然已经声明,只有知兵者才能进军机处,那显然温、周及其党羽都无法入选。
相反,东林党人虽然懂军事的也不多,但多少比温周党要强一些,最起码兵部尚书王洽是铁定要进军机处的。如此一来,便可巧妙地排挤温体仁和周延儒他们逐渐边缘化。
正因为抱着这种目的,所以东林党人对朱由检提出的军机处的种种权力,基本上也没有反对。这些权力主要包括:
一,建立值班制度,处理一切紧急军情;
二,下达军事部署,皇帝批准后生效;
三,凡是涉及到军事层面的事务,为皇帝和内阁参赞。
但是东林党人也不是对皇帝一味妥协,钱龙锡等人提出,军机处职责重大,其人选必须与阁臣一样实行廷推,而且必须由阁臣领衔。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只要举行廷推,皇帝就不能任意提拔自己中意的官员,东林党完全可以凭借人数上的优势,把军机处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并把温周一党以不知兵的理由排除在外。
对此朱由检欣然同意。温体仁和周延儒一向善于揣摩圣意,过去朱由检想进行某项改革时,也常提前给他们暗中吹点风。可是此次他们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也摸不清朱由检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二人偷着对视一眼,又想着自己之所以能上位,全靠顺着皇帝的心意议政。这个军机处看起来对自己不利,但既是皇帝提出,必有深意,如果贸然反对,以后必将失宠。因此权衡之下,也只好表示同意。
见大局已定,朱由检心满意足地又打了个呵欠,众臣便知趣地告退了。等众人全退出养心殿,朱由检的脸上才露出胜利的微笑,暗忖自己“温水煮青蛙”的把戏再一次获得成功。
其实这个军机处,当然是效仿清朝的军机处而来,朱由检连名字也懒得换了。东林党人也确实猜对了一部分,朱由检确有用军机处与内阁分权的想法。
因为现在的内阁权力实在太大,几乎朝政,均需内阁做出票拟。虽然朱由检费尽心机,在内阁中安插了温体仁、周延儒等人,但东林党还是占上风,内阁常常不能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票拟。虽然最终的批红权在皇帝手上,朱由检也不可能每个票拟都打回去让内阁重写。
而且内阁中斗争激烈,即使东林党内部,也常因意见不一而生争吵,办事效率可想而知。其他事务犹可,涉及军事可是半点也耽误不得的,因此朱由检过去经常不得不绕过内阁,直接下达特旨。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效率是高了,但官员集团对此意见非常大,抵触情绪也非常严重。幸亏几次军事行动都成功了,一旦有一次不成功,恐怕他们就要借机群起而攻之,朱由检的权威就会生动摇。
现在朱由检设立军机处,把军事问题单从内阁里拿出来,尤其是规定军机处有权下达军事部署,这就等于是票拟了,无疑是减少了内阁和官员集团对自己的阻力。
但是朱由检的军机处与清朝的军机处还是有重大区别的。清朝的军机处其实就是让皇帝大权独揽的一个工具,军机处大臣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只是承旨下达。后来也不光是处置军情了,几乎朝政军机处都要管,等于是把内阁给架空了。
而且经军机处下达的旨意,和经内阁下达的“廷寄”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那就是廷寄是晓谕天下的,而军机处的旨意叫“上谕”,只给领旨的人,其他人无从知晓。这固然让皇帝的权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这种秘密政治实则对国家非常有害。因为整个社会都变得没有规则、没有法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