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重征天下-第9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鲁不花被驳得哑口无言,只得实话实说自己无权答应求宽限时日回禀。
朱由检倒并不急,笑呵呵地道:“没关系,我们汉人民间有句俗话,叫‘强扭的瓜不甜’。朕是绝不会强人所难的,受不受封全在尔主。不过从西域到京师路途遥远,这一来一回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即使尔主马上答应受封,朕从京师把兵派过去,恐怕也得一年半载。如在这期间准噶尔再次入寇,朕也爱莫能助了。”
阿鲁不花一想也是,脑门上不禁见了汗。其时准噶尔对叶尔羌虎视眈眈,如要用兵,一个月的时间,数万铁骑便可越过天山,哪还等得了一年?
朱由检见阿鲁不花为难,便笑道:“这样吧,贵使臣可以先给尔主修书一封,将朕意告尔主知。从京师到嘉峪关路途四千里,用飞鸽传书大约四五天也就到了。朕可派人代为转呈,一些时间。如你们怕准噶尔立即入侵,朕可速调一部人马,先西出嘉峪关至老玉门关。玉门关距嘉峪关仅有百里,距哈密尚有八百里,不致引起尔主误会。如尔主同意入贡称臣,此部可火速进兵,以拒准噶尔;如尔主没有想好,此部仍退回嘉峪关内。你看如何?”
阿鲁不花想了想也没有法子,而且他与朱由检打过交道,知道朱由检向来是言出必行、说一不二,更何况大明现在也是到处用兵,应该不会趁机偷袭叶尔羌,所以便点头应允。
朱由检嘴角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轻轻颔首道:“此事成与不成,暂且放在一边。贵使臣既来入贡,朕总不好叫你白走这一趟。且呈上贡单,朕定教你满载而归!”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会见使臣 三 vi()
。Shumilou。bsp; o
“察合台汗国后又因内乱分裂,其东之吐鲁番主受封威武王。全文我朝开国后,威武王先贡后叛,故太祖发兵破其城。其继主复又入贡,永乐年间先后获封忠顺王、忠义王。成化年间,置哈密卫,封其主为左都督。卫所为我大明军制,既置卫于哈密,则哈密一带为我大明疆土无疑了。再加上此前设立的安定、阿端、曲线、罕东、罕东左、沙洲、赤斤蒙古七卫,合称‘关西八卫’。”
朱由检频频颔首,接过话茬道:“彼时其地名为大明之地,首领又受封大明官职。若无事时,一年一贡,各安其位;一旦有变,大明理合调停乃至出兵,维护该地安宁。”
“可惜正德年间,吐鲁番复又叛乱。”钱龙锡接着道,“嘉靖年间,适逢大礼议之争,甘肃巡抚陈九畴受牵连论罪。陈九畴本力主收复哈密卫,获罪之后就此搁置,从此官军止步于嘉峪关。”
“贵使臣,你听明白了吧。看本书请到800。”朱由检故意慢条斯理地对阿鲁不花道,“尔主所据之地,本来就是我大明疆土,朝廷置卫封官你们自己,并不过多干涉。你们安宁了,我们内地自然安宁,大家相安无事却不是好?至于封贡,就不用朕多说了吧,更是于你们大大有利。无奈你们总是互相攻伐,事大明反复无常,甚至发兵扰边,故此朝廷才弃置不理。若尔主心口如一,事朕以诚,朕自当发天兵以安尔境,又何患区区准噶尔乎?”
敌科远科最羽星星诺孙闹帆
敌科远科最羽星星诺孙闹帆阿鲁不花想了想也没有法子,而且他与朱由检打过交道,知道朱由检向来是言出必行、说一不二,更何况大明现在也是到处用兵,应该不会趁机偷袭叶尔羌,所以便点头应允。
阿鲁不花此时已经完全听明白了,叩首问道:“还请陛下明示,叶尔羌需要怎么做,朝廷便肯发兵讨伐准噶尔。”
“很简单。”朱由检目光炯炯地道,“旧例俱在,尔主对朝廷要取消‘汗国’称谓,朝廷在西域复置卫所,封尔主为左都督。封贡一定,便有君臣之分,朕便有理由派兵助尔主守土。击退准噶尔后,尔主既为朕之臣属,自当为朕守护疆土,世世受封,代代通好。”
这番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你叶尔羌想要大明帮忙,那就必须承认大明对叶尔羌的宗主地位,而且大明要在叶尔羌实施羁縻统治。换句话说,叶尔羌之地便为大明之地。但是只要叶尔羌对朝廷恭敬,朝廷仍可让叶尔羌自行管治。
阿鲁不花当然明白这些。事实上,西北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称臣纳贡,以换取现实利益,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手段。尤其是蒙古部落,最擅长玩这一手,势力弱的时候就入贡,势力强的时候就寇边;朝廷封官封爵来者不拒,对内还是自称“大汗”。反正山高皇帝远,他们可以打了就跑,朝廷拿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叶尔羌汗国的统治者也有蒙古血统,自然对这一套并不陌生。
不过此次叶尔羌汗阿不都拉提甫是想让朝廷封他为汗,这和朱由检的要求可有一定差距。如此大事,阿鲁不花即使是全权使臣,也做不了这个主。但他一向狡猾,当即笑道:“陛下,我叶尔羌幅员辽阔,并非小邦,即使是封王,我主也未必肯答应,怎能封都督呢?臣以为还是封汗为宜…”
朱由检立刻打断他道:“我大明并无‘汗’一词,封汗断无可能。贵使臣觉得‘都督’官小,你可知道现在正在辽东发动叛乱、僭‘满洲’的建奴,其祖猛哥帖木儿,亦受封建州卫都指挥使。现在朕封尔主为左都督,可比都指挥使高着一级呐。尔主如想封王,也不是不可以,但我大明有祖制,非有战功者不能封爵。尔主受封官职后,待击退准噶尔,对朝廷来说自是大功一件,彼时封王便不为过分了。”
阿鲁不花被驳得哑口无言,只得实话实说自己无权答应求宽限时日回禀。
朱由检倒并不急,笑呵呵地道:“没关系,我们汉人民间有句俗话,叫‘强扭的瓜不甜’。朕是绝不会强人所难的,受不受封全在尔主。不过从西域到京师路途遥远,这一来一回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即使尔主马上答应受封,朕从京师把兵派过去,恐怕也得一年半载。如在这期间准噶尔再次入寇,朕也爱莫能助了。”
阿鲁不花一想也是,脑门上不禁见了汗。其时准噶尔对叶尔羌虎视眈眈,如要用兵,一个月的时间,数万铁骑便可越过天山,哪还等得了一年?
朱由检见阿鲁不花为难,便笑道:“这样吧,贵使臣可以先给尔主修书一封,将朕意告尔主知。从京师到嘉峪关路途四千里,用飞鸽传书大约四五天也就到了。朕可派人代为转呈,一些时间。如你们怕准噶尔立即入侵,朕可速调一部人马,先西出嘉峪关至老玉门关。玉门关距嘉峪关仅有百里,距哈密尚有八百里,不致引起尔主误会。如尔主同意入贡称臣,此部可火速进兵,以拒准噶尔;如尔主没有想好,此部仍退回嘉峪关内。你看如何?”
阿鲁不花想了想也没有法子,而且他与朱由检打过交道,知道朱由检向来是言出必行、说一不二,更何况大明现在也是到处用兵,应该不会趁机偷袭叶尔羌,所以便点头应允。
朱由检嘴角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轻轻颔首道:“此事成与不成,暂且放在一边。贵使臣既来入贡,朕总不好叫你白走这一趟。且呈上贡单,朕定教你满载而归!”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会见使臣 四 二更()
还真让钱龙锡给猜对了,朱由检要做的确实是开疆拓土,把叶尔羌纳入大明版图。在这方面,钱龙锡的眼界可比李标高多了,温体仁就更不用说,他除了内斗在行以外,对国家大事可谓一窍不通。不过钱龙锡只猜对了一半,朱由检并不满足于只在该地实行羁縻统治,而是要把她变成与内地一样,真正由朝廷直辖的领土!
道理也很简单:叶尔羌汗国占据的土地,就是前世的新疆地区。正如钱龙锡所说,此地古称西域,自从西汉时期开始,就已经成为中国的领土。只不过每当中原政权衰落,西域地区就会发生动荡,由于路途遥远,朝廷鞭长莫及,也只得默认当地少数民族形成割据的事实。千年以来,此地反复易手,即明朝也有关西八卫得而复失的经历。
更何况西域战略地位极其:她本身就幅员辽阔,丰富,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过去交通不发达,西域可谓是中华文明与中亚文明之间的缓冲地带,当中华政权强盛时,便可控制西域,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进而出太平盛世;而中华政权衰落时,西域便落入旁人之手,丝绸之路断绝,对外贸易不复存在,甘陕等地也会受到异族的直接威胁,进而引发内乱,直至政权崩溃,天下大乱。
既然此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战略地位又如此,朱由检焉有不收复之理!但是也确如李标所说,如今大明内外交困,并不是全力收复西域的好时机。更为的是,前有察合台汗国,后有叶尔羌汗国,已在西域存在数百年,而大明已经多年未涉足这一地区,等于默认了叶尔羌汗国存在的事实。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如果悍然出兵,不但会招致叶尔羌汗国的激烈反抗,即是国内的反对声音也会很大。人心不齐,要收复那么大一块领土谈何容易。
但是朱由检也不会把这一问题长期搁置下去,因为他深知西方列强的势力已经在向中亚地区渗透。南有英国,北有沙俄,如果让他们抢先一步西域,大明再想进去就难了。所以他需要一个恰当的理由,以此为契机先介入西域,以后再根据时局发展适时采取进一步行动。总之一句话,要先让大明在西域“存在”。
结仇科不最方阳孙恨学冷察
结仇科不最方阳孙恨学冷察从这一点上来说,羁縻政策在客观上可以让中央政权保持对边远地区的控制,不失为一招妙棋。但羁縻政策毕竟是间接控制,这种控制也是很不稳固的。朱由检对叶尔羌的政策是先恢复羁縻统治,然后逐步改为设置流官的直接统治。当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