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崇祯:重征天下-第7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冲在最前的汉军旗士兵,是要掩护后面的楯车的,所以杀光了百姓之后,他们还是得硬着头皮往城墙下冲。这时城头的鸟铳和弓箭力度稍减,盾牌手已经站在最前排,因为明军的作战方案,始终是把保全自己、减少自身伤亡放在第一位。
可是城头上火力减弱,并不意味着这些汉奸就能逃过上天的惩罚。城墙外的地下工事内,集合了陆续从其他三面城墙赶来增援的上千名鸟铳手,此时一齐开火,形成与城头火力交替齐射的局面。
工事中的鸟铳手比起城头的明军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不用担心自身的安全。因为工事与外界只有一个个小小的射击孔相通,而且这射击孔非常贴近地面。清兵就是箭法再准,也不可能把箭射进来。
有些清兵在无奈之下,便跑向那些提前在城下挖出的土洞,拼命将里面的死尸拖出,然后自己跳进去躲避枪弹。但是把一百多斤重的死人从深达五六尺的洞中拽上来,可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最起码也要完成停下、哈腰、运劲、拖出、自己跳进去这一系列动作。
可是他们忙活这些动作的时候,反而成了鸟铳手极好的瞄准目标。随着“砰砰”不停的枪响,一个又一个清兵倒在了土洞外面。这些土洞不但没能保护他们,反而要了他们的狗命。
而且汉军旗的汉奸将领也不允许他们的手下停下,如果都钻地洞,谁来吸引火力,谁来掩护后面的楯车?因此他们还是严令士卒向城墙冲锋,有几个士卒被明军的枪林弹雨吓得不由自主地往后跑,皆被他们毫不留情地当场斩首。
在这种拿人往上垫的战术下,清兵的伤亡情况可想而知。明军的鸟铳手军纪严明,对超过八十步以外的目标绝不射击,只有清兵闯入八十步之内才开火。然而就是这短短的八十步,却成为汉军正白旗和镶白旗士卒的梦魇,不到顿饭功夫,就有五六百人被铅弹击中。
而凡是被铅弹击中,可不像被弓箭射中一样,还能保持一定战斗力。这种在前世被国际公约明令禁止使用的子弹,对人体组织破坏极大。胸腹等要害部位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四肢中弹,照样会把弹孔附近的肌肉和骨骼尽数打烂,的血液在瞬间就会喷涌而出,用血雾形容真是一点都不过分。清军现在连城墙的边都没摸着,却已是伤亡惨重,再加上百姓的尸体,真是尸横遍野!
而幸存的清兵眼见明军鸟铳的恐怖杀伤力,就是汉军旗的将领再怎么吓唬,也不肯白白冲上前去送死了。正好在距城墙六十步处,有尸体堆叠在一起,这些人便拼命用尸体堆成一道尸墙,缩在墙后面打死也不肯露头了。由于铅弹的贯穿性很差,这道尸墙还真的让这些清兵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贼你妈!狗日的想装死,没那么便宜!”负责直接指挥战斗的孟拱虽然已经冷静下来,但还是难掩胸中怒火,大吼一声道:“给我对准尸堆,发射火箭!”
一声令下,立即有弓兵把一支大木桶搬上城头。桶内用木片间隔成一个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内都装着一支奇怪的箭。
这种箭的箭头与普通铁箭无异,在箭杆上却裹有一个竹筒,竹筒内填满易燃的油脂。在这个竹筒后面,则是一小截火药筒,筒中装的就是黑火药,并有导火线连到筒外,最后面仍是箭羽。
工兵把木桶在垛口上固定好,大喝一声:“闪开了!”
周围的明军赶紧躲避,只见那工兵用点燃的火把在桶的后面一挥,把箭支的导火索全都引燃了。火苗迅速顺着导火索爬入火药筒,突然一阵比鸟铳击发密集得多的爆炸声一连串响起,声势极为骇人!
而随着这些爆炸声,数十支利箭立即飞出木桶,直奔六十步外的尸堆而去。清兵哪见过这种后部冒火的利箭,均吓得纷纷缩脖,被直接射中的倒是几乎没有。
但大部分箭支还是钉在摞得一层一层的尸墙上。顷刻之间,烈火熊熊而起,转眼间尸墙即变成了火墙!火墙后面哪还能藏得住人,清兵连烧带呛,纷纷屁滚尿流地往后逃窜,而城头的鸟铳则再次适时响起,又一批清兵倒在血泊之中。
“射得好!”孟拱一拍大腿蹦了起来,放肆地仰天长笑,城头明军也是欢声雷动!
这时朱由检与袁可立在城楼里可再也憋不住了,还是三步并作两步出来观战。袁可立望着那只大木桶愕然道:“陛下,这东西臣在一本书中见过,好像叫‘火箭’!”
“没错!”朱由检也极度兴奋地道,“谁说我大明科技落后?我们有的是能人,只是朝廷不用,把这些人才都埋没了!尚书大人,这种武器确实是军工厂从一本书上发现,并且试制成功的,这本书就是《武备志》!可惜找不到这本书的,可惜!”
袁可立听罢也兴奋地道:“《武备志》这本书很多人都看过,臣亦看过,其书洋洋二百余万字,图文并茂,除了兵诀、战略、阵列、占度等外,篇幅最多的就是各种军资军械,尤其是他自己设计的军械,其中便有这种‘火箭’。此书臣亦知之,他名叫茅元仪,算起来还很年轻,今年也不过三十出头。此书完成时,他才二十多岁。”
“此人现在何处?朝廷为何不用?”朱由检激动地问道。
袁可立却叹了口气道:“茅元仪曾任辽东经略杨镐的幕僚。萨尔浒一战,杨镐丧师辱国,下狱论死,至今仍关押在刑部大牢;茅元仪受杨镐牵连,也一度被抓起来问成死罪。还是孙尚书觉得他是个人才,多方斡旋,才留下他一条性命,不过到底落了个遣戍漳浦的结果,已经多年没有消息。一名罪犯所著之书,朝廷当然不会重视。”
“快把此人给朕找来!”朱由检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变调了,“他搞出来的可是火箭!火箭呀!”
书友群321669195,欢迎加入互动~
无弹窗全文字在线,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谢谢各位的!
高速首发崇祯:重征天下,本是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哦!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夺命护城河()
朱由检完全有理由激动。因为这种“火箭”虽然还很原始、很简陋,但其实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它锋利的箭头,具有穿透人体的杀伤力,相当于火箭的战斗部;箭杆和套在箭杆外面的竹筒,相当于火箭的箭体;火药筒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推进系统;尾部的箭羽在箭支飞行过程中起到平衡作用,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稳定系统,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本书,也是朱由检无意中得到的。本来茅元仪就是个小人物,书的刊印数量也不大;随着茅元仪获罪被贬,这本书更是成为“**”,大部分被收缴毁禁。
然而越是毁禁的东西,在古玩收藏市场,因为“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反而越受追捧,只是不能见光罢了。这本书便与多部“**”一起,在京师的一家古玩店中高价出售。而从古玩业起家的五洲商社,当然要经常调查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便发现了这本书,并报给朱存棋。
朱存棋跟朱由检久了,一听便知道这本书极有价值,便命人高价购过来送入宫中。朱由检得到后如获至宝,立即送到军工厂孙元龙、魏震等武器专家详加研究。只要上面收录的武器具有实战价值,便加以仿制,再让三大营小规模试用,以检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这火箭便是其中的一种。其实说白了,这东西就和现代的组合烟花差不多,制造起来并无难度。而且这东西早就出现过,并非茅元仪发明,他只是详细地记录了下来。按照现有的制作工艺,火箭的射程还赶不上鸟铳,和火炮更没法比,所以在实战中用来直接杀伤敌人,效果很是有限。
但是魏震这个爱动脑筋的小伙子,还是发现了火箭的独特作用,那就是可以用来放火。在箭杆上套的竹筒里,装的全是极易燃的动物油脂,火药筒的火药被引燃爆炸后,刚好可以点燃油脂。油脂的燃烧时间可比火药长多了,而且沾上就不容易甩掉,用来放火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用集束火箭放火,也比用弓箭射出火把这种原始的方式先进多了。首先箭支绑上火把以后会变得非常沉重,射程和射击精度会大大降低;再者要想引发大火,火把射少了可不行,至少得有数百支,那就需要数百名弓箭手同时襙作。而这种集束火箭,只要平常准备好,一名工兵就可以襙作,一下就可以射出数十支,而且火力高度集中,敌军根本来不及移动躲避。
听了魏震的汇报以后,朱由检便命军工厂生产一批火箭。但是由于京师保卫战在即,军工厂的生产肯定是要先紧着使用最频繁、生产工艺也较为成熟的鸟铳和铅弹等军械,只能拨出很少的工匠制作火箭。这批火箭一共也就生产了一百束,日常训练又用去了十余束,现在能投入战斗的也就只有八十多束了。
但是火箭第一次投入实战,效果却是出奇地好。这次的射击目标是被清军用作临时掩体的尸堆,一不会动,二本身就可燃,被数十支火箭深深嵌入后,火箭上的火势迅速蔓延到整个尸堆上,一时间烈焰飞腾,焦臭冲天。
而这场突发的大火,又阻碍的清军前进的步伐。本来冲在最前面的楯车,已经准备通过这一区域;可是大火一起,楯车就不敢往前走了,因为楯车本身是木质结构,前面还蒙着熟牛皮,都是沾火就着的东西。
给楯车腾出一条通路,汉军旗的士兵又在将领的胁迫下,返回身来用长枪挑开燃烧的尸体。然而火势正旺,稍稍接近便有被吞没的危险;更兼明军的鸟铳手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射击,清兵自保尚且困难,哪还有功夫清理尸体?
趁着这个机会,城头的逍遥炮和速射炮频频开火,把推在最前面的五辆楯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