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魏宫廷-第7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这话,赵弘润不禁心中感动。
固然眼前这位母妃并非是他的生母,但在他看来,并无什么区别。
片刻后,一家人坐在凝香宫的偏厅,温温馨馨地准备用饭。
沈淑妃坐在主位上,左手边是儿子赵弘润,右手边则是内定儿媳之一的苏姑娘,如此一来,赵弘润身边的另外一个座位,就成了芈芮与乌娜争抢的目标。
最终,赵弘润索性让宗卫长卫骄坐在那个位置上,一了百了,反正众宗卫皆不是外人,也算是沈淑妃的半个儿子。
在用饭时,沈淑妃一个劲地给赵弘润夹菜,因为她觉得,她儿子率军出征在外,在军营里肯定吃不到眼前的菜肴。
当然事实情况也的确如此。
不过这样的结果时,赵弘润在这顿饭中几乎没有说话的空闲,光顾着消灭碗里那些菜肴了。
用过饭后,侍女小桃奉上了茶,沈淑妃又接着询问赵弘润出征在外时的吃住情况——作为母亲,她更在意的是她儿子在外面吃住地如何,而不是此番魏军的辉煌战果。
而赵弘润则挑他在带兵打仗期间有意义的事叙说,比如,他与寿陵君景舍的对峙,毕竟作为人子,他自然也希望他的母妃为他感到骄傲。
不过,当赵弘润后来说到他们是横穿了卫国领土才回到大梁时,沈淑妃脸上露出了几许讶色。
只见她带着几分责备对儿子说道:“润儿,既然经过了卫地,为何不去看看你娘的故乡,拜访一下你的表亲?又花不了几日时间。”
听了这话,众女顿时好奇起来,因为她们本来都以为赵弘润的生母是魏国女子。
赵弘润对此倒不意外,毕竟他很早以前都知道,只是他不怎么情愿与生母的娘家有什么接触罢了。
毕竟他生母显然是作为联姻的牺牲品嫁到魏国宫廷的,可这些年来,身在卫国的舅族却丝毫没有亲近的意思,他也懒得去搭理人家。
基于众女的好奇,赵弘润平淡地说道:“也非是什么大贵族,只不过是薛陵侯卫朔的小女儿罢了。”
侯爵,在魏国、魏国这种充斥王公贵族的国家而言,的确谈不上是大贵族,地方侯的女儿,充其量只是献给魏天子的妃女而已。
可能是猜到了大儿子心中的某些情绪,沈淑妃微微摇了摇头,随即劝道:“旁人你不愿去结交也罢,但有一个人,日后若是相遇,你要与他多多亲近,这也是你母亲生前的心愿。”
“谁?”赵弘润好奇问道。
“你母亲生前有个关系极好的亲姐,此女亦生下了一子,亦是你的表兄,卫瑜。”
“卫瑜?”赵弘润愣了愣,随即耸耸肩说道:“好好,他日若碰到的话,孩儿会去拜访的。”说着,他见沈淑妃尚不满意,无奈地说道:“娘,您总不至于让孩儿现在就去找,找遍整个卫国吧?”
沈淑妃无可奈何,只好点了点头。
当然,期间不免还叮嘱赵弘润,让他日后有机会的话,到他生母的故地看看。
虽然心中不以为意,但赵弘润还是点头应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764章:日常之冶造局()
当夜,赵弘润与众女们在凝香宫陪伴沈淑妃到很晚。
毕竟一开始沈淑妃十分在意赵弘润在率军出征期间的吃住情况,但赵弘润反复表示自己在外面吃得好、住得好之后,沈淑妃又开始担心起她小儿子赵弘宣。
别看沈淑妃以往偏爱赵弘润,那是因为她与赵弘润的生母生前关系好,因此非但视如己出,而且额外地给予爱护,以至于年幼的时候,赵弘宣总是吃醋地表示母妃偏爱他兄长。
可说到底,赵弘宣终归是沈淑妃的亲生儿子,哪有母亲不担心亲生儿子的道理?
好在赵弘润对北疆的情况多少也了解一些,清楚北疆魏军虽然在面对韩国的军队时处于下风,但还不至于溃败。
毕竟似这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有时候打个一两年甚至是三五年,那是很正常的。
就拿前一阵子齐鲁魏越联军征讨楚国那场仗来说,要不是楚王熊胥故意叫项燕在寿郢之战中放水,魏军岂能那么快就攻入城中?
要知道曾经齐王吕僖率齐、鲁、宋三国联军联合攻打楚国,围困了寿郢几个月,终究还是没能攻克楚国的王都,可想而知,攻略一国的王都那是何等的艰难。
因此,北疆的战事就算打上个几年,赵弘润也丝毫不会惊讶。
而在此期间,侍女小桃见沈淑妃如此担心赵弘宣,遂忍不住插嘴道:“大殿下,要不然,您带兵帮帮小殿下?……奴婢听人说过,大殿下您征讨楚国得胜归来,趁着这股热乎劲,将韩国的军队也打败了吧。”
听了这话,赵弘润忍不住苦笑起来,他心说:什么叫做趁着这股热乎劲?韩国军队又不是刚出炉的包子。
而听闻此言,沈淑妃当即打断道:“莫要瞎说,润儿刚刚回来,还未歇息几日呢!”
不过她话虽是这么说,但赵弘润多少也有些看得出来,沈淑妃心底亦希望他能够出面帮帮弟弟,只是碍于某些因素,不好直说而已。
为了打消母妃心中的芥蒂与担忧,赵弘润开口解释道:“娘,不是孩儿不愿帮小宣一把。首先,孩儿刚刚打完一场仗,手底下多了十几万楚国军卒不说,还多了百余万的楚国国民,如今这些人一股脑地迁至商水县,这烂摊子孩儿得去收拾。……其次,北疆的战事,既是我大魏与韩国的战场,乃是东宫与雍王争斗较量的战场,更何况其中又有四王兄(燕王弘疆)在,孩儿贸贸然插手其中,只会惹地三方都不愉快。”
说到这里,他又安慰沈淑妃道:“不过娘您放心,东宫虽然才能不足,但却并不呆傻,否则,他当初也不会让小宣担任『北疆副督帅』,调解他与四王兄的矛盾。……东宫会像保护他自己一样保护小宣的,因为他很清楚,若是小宣有什么意外,孩儿定然饶不了他。”
听了赵弘润的解释与开解,沈淑妃这才逐渐放下对小儿子的担心。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不是娘偏心,润儿你多次领兵出征,每次都打大胜仗回来,娘心底多少安心些,就是担心你在外面吃地不好,住地不好。可是你弟弟他,对此毫无经验……”
见沈淑妃有些紧张地想解释,赵弘润毫不在意地笑了笑,毕竟这么多年下来,他岂会不知眼前这位养母究竟对哪个儿子更好些。
他笑着宽慰道:“放心吧,娘,依孩儿看来,北疆的战事有得僵持了,韩国的骑军固然强盛,但我大魏的步兵亦不弱,孩儿看过北疆的战报,无论是四王兄所在的山阳,还是小宣他们所在的河东,打地都非常聪明,从不与韩国的骑兵在平原地带正面交锋……”
说到这里,他见沈淑妃露出茫然之色,便知这位母妃不了解兵家之事,遂简单明了地说道:“总之,小宣不会有事的。让他在北疆磨砺磨砺也好,您以往不是总说小宣胆子小嘛,保不定等小宣回来以后,已是一名铮铮的男儿汉了呢。”
“那倒是好。”沈淑妃被赵弘润说得合不拢嘴。
毕竟在她看来,大儿子已经成器,不需要她再过多操心,若是小儿子也能取得像他兄长这般的成就,那她作为母亲,这辈子的心愿也算是达成了。
剩下的,就是操办两个儿子的婚事。
想到此事,沈淑妃便开始旁敲侧击地试探赵弘润,赵弘润无可奈何,唯有借天色已晚逃遁。
见大儿子耍赖要逃走,沈淑妃也没有办法,在让赵弘润答应明日再来凝香宫用饭后,便放他走了。
不过众女,包括芈姜在内,都被沈淑妃留了下来,想来这位未来的婆婆,与这些位儿媳也有着说不完的话。
而对此,赵弘润也是松了口气,毕竟沈淑妃若是不留众女夜宿的话,他还真不好处理一个问题:即今晚究竟陪睡?
苏姑娘?乌娜?亦或是很有可能被自己的蠢妹妹强行拉过来的芈姜?
回到肃王府后,赵弘润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随后便早早歇息了。
毕竟从鲁国的王都曲阜一路横穿卫国疆土回到大梁,期间也没有过多歇息,他也是疲惫至极。
次日清晨,宗卫长卫骄早早地叫醒了赵弘润。
在王府内吃过早饭,赵弘润带着卫骄、吕牧等五名宗卫来到了冶造局。
此时的冶造局,已将工坊陆续搬到了城外,大梁城内的冶造局,实际上只剩下一个空壳子,毕竟城内不像城外,没有足够的地皮让冶造局扩建工坊、地炉等设施。
来到冶造局,赵弘润意外地发现,冶造局府门外那块匾额,已换成了『冶造总署』。
对此,赵弘润着实愣了一下,因为总署即本署,是尚书六部级别称谓,比如刑部本署、工部本署等等。
而冶造局作为二十四司署之一,按理来说当不起『总署』这个称谓。
就在赵弘润神色怪异地瞅着那块匾额时,冶造局的局丞王甫急急忙忙地从府内跑了出来,满脸敬畏地向眼前那位肃王殿下躬身行礼:“肃王殿下,下官恭迎来迟,还望恕罪。”
赵弘润本就不在意这种虚礼,随意地挥了挥手表示并不在意,随即,他朝着匾额努了努嘴,问道:“王甫,这怎么回事?”
听闻此言,王甫满脸红光地说道:“是这样的,殿下,您不在大梁的时候,我冶造局遵从您的主张,发展地相当快,今年年初的时候,工部新任尚书孟隗大人觉得我冶造局已超过司署的规模,可编制却仍旧是旧的那套,不利于冶造局的发展,因此,孟隗大人遂奏请陛下,将我冶造局从二十四司署中摘出来,成立冶造总署。”
听闻此言,宗卫长卫骄笑着说道:“殿下,看来那位新任工部尚书大人,是在向殿下您示好啊。”
说起来,宗卫们与工部的官员本来就关系不错,当年赵弘润还未出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