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强军火之王-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调查什么?
为什么援助给印度的那么多的反坦克导弹没有送到前线。
能调查出个什么结果呢?
其实,美国当局也没有公布调查结果。
为啥?
没脸公布。
当时,负责向印度移交导弹的美国官员,收了印军给的贿赂,在移交手续上做手脚,主要就是变更部队的番号。
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美国当局认为已经把援助的导弹提供给了前线部队,至少从拿到的移交手续上来看是如此。
后来,这些导弹,大部分下落不明。
啥意思?
战后,大部分由美国援助的反坦克导弹,全都被印军的各级将领与军官,当成二手货拿到国际黑市上贩卖。
这些导弹,有很多落到了极端组织手上,被用来对付美军!
其实,也正是如此,美国当局才展开了调查。
当然,不管怎么调查,也不管调查结果如何,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即印度的国内局势已经失去控制。
虽然印度当局还有一定的威信,但是很明显,即便是印度军队,也不再把政府的命令当回事。
这可不是简单的士气问题。
要知道,如果连在后方的印军将领都没有了取胜的信心,开始为自身考虑,那么前线的印军将士还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
当然,在前线的战斗也证明了这一点。
只用了5天时间,巴军就完成了对阿姆利则的包围行动。
这个速度,让巴军总参谋部都不敢相信。
为啥?
太快了!
按照巴军制订的作战计划,最快也要用10天才能包围阿姆利则,而巴军为此准备了15天的时间。
结果,只用了5天。
当然,这未必是好事。
为啥?
部队推进得太快,后勤保障跟不上。
虽然印军的抵抗不是很激烈,但是战斗消耗一点都不少,特别是充当先头部队的4个装甲旅。
5天下来,4个装甲旅消耗的燃油是计划的2倍!
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所以巴军不得不停下脚步,而且把攻打阿姆利则,准确说是攻打城区的作战行动推辞几天。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坦克没有燃油,还怎么打?
当然,对退入城区的印军来说,这绝对不是好事。
巴军已经包围了阿姆利则,切断了所有通往外界的公路,完成了封锁,印军别想获得外来援助。
虽然在此之前,印军已经做了充分准备,比如囤积了足够多的粮食,还提前实施军事管制,但是只要巴军的包围圈还在,那么城市里的印军迟早会丧失战斗力,跟拉合尔之战的结局差不多。
此外,在阿姆利则,就有不少从拉合尔撤下来的印军。
结果?
显而易见!
在巴军完成包围的时候,印军的士气就已经归零,而且很多基层部队的官兵考虑的是如车逃出阿姆利则,或者是如何才能活着向巴军投降,而不是说如何死守阿姆利则,更不是如何打破巴军的包围。
第633章 哗变()
从开战的第67日,也就是巴军包围阿姆利则的第二天开始,就陆续有印军从城里出来向巴军投降。
最初几天,还只是零星的印军官兵。
当然,主要是逃兵。
根据巴军做的统计,当时主动投降的印军官兵,大多来自社会底层,有的甚至是在战后才被征召入伍。
对这些印军士兵来说,入伍其实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到第70日,局面发生了变化。
当天,在阿姆利则西面,一支印军步兵旅发生哗变,一群基层军官控制了旅部,逮捕了旅长等高级将领,然后派出代表去跟战线对面的巴军谈判。
谈啥?
投降条件。
简单的说,就是为投降争取到更多的好处。
问题是,有啥好谈的呢?
其实,巴军早就公布了对待俘虏的政策,也早就公开承诺,会在战争结束之后,让投降的印军官兵自行决定是否接受遣返,对不愿意接受遣返的印军官兵,给予保护,以及非公民身份。
简单的说,就是投降的印军官兵可以选择在巴基斯坦生活,不过无法成为公民。
其实,这只是临时政策。
十多年之后,大部分选择留在巴基斯坦的印军战俘,都通过各种努力,成为了巴基斯坦的准公民,也就是获得了除了政治权力之外的其他公民特权,而这些印军战俘的后代都成为了巴基斯坦公民。
至于给出更高的待遇,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为啥?
这是战争,又不是过家家的游戏。
说白了,巴基斯坦愿意收留投降的印军官兵,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按照国际法,巴基斯坦应该在战争结束之后,无条件的遣返印军俘虏,而不是为俘虏提供政治庇护。
可惜的是,这些印军显然觉得不够。
当时,前来谈判的印军军官提出,要求巴基斯坦当局划出一块保留地,并且给予印军俘虏公民待遇。
简单的说,就是为每一个投降的印军官兵提供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
这也想得太美了吧!
要知道,给予战俘人道主义待遇,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印军军官提出这样的要求,不就是拿手里的武器去交换巴基斯坦的土地吗?
此外,巴基斯坦也无法答应这样的要求。
为啥?
巴基斯坦的土地都是私有的。
没错,在巴基斯坦确实有很多荒地,比如在俾路支省就有很多荒漠,不过那些没有人定局的地方,都不适合耕种。
适合耕种的土地,全都有主。
巴基斯坦当局再厉害,也不可能花巨资去购买土地,然后送给印军的战俘。
真要这么做了巴军将士会怎么想?
当然,巴军也没有一口拒绝,只是提出需要向上级汇报,即需要由上级决定是否接受印军提出的条件。
这一拖,问题来了。
次日,阿姆利则的印军就采取了行动。
干嘛?
消灭叛军!
巴军还没有发起进攻,印军先自相残杀。
这下好看了。
当然,这也只能说明,阿姆利则的印军指挥官确实是个白痴。
为啥?
想要投降的印军,可不止是那个叛变的旅,而是绝大部分基层官兵,只是驻守在城区里面的官兵没有那么好的机会。
镇压叛乱没有错,但是得讲方式方法。
以当时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直接端掉旅部,干掉带头的军官,下面的官兵就会群龙无首。
接下来,再加以安抚,就能稳住局面。
结果呢?
印军指挥官可没有管那么多,调了3个旅的兵力去围攻叛军。
这下,局面全乱套了。
为啥?
让本来就已经动摇的印军去对付自己人,那不是制造麻烦吗?
很快,叛乱就蔓延到了所有部队。
在谣言的煽动下,很多不明白情况的印军开始动摇,也开始采取行动。
什么行动?
自保!
虽然印军指挥官发了公告,宣称叛军发生了哗变,准备向敌人投降,但是大部分印军官兵愿意相信谣言。
什么谣言?
是印军指挥官让那个旅发起反击,而该旅的官兵知道反击就是送死,所以没有执行指挥官下达的命令。
因为对该旅不满,所以指挥官决定杀鸡儆猴。
当然,也不全是谣言。
印军指挥官确实制订了一份反击计划,而且下发给了各个旅,要求旅级指挥机构尽快做好安排。
这份计划,其实就是让大部分印军官兵去送死。
连构筑好的防线都守不住,凭什么发起反击?
更何况,印军没有重武器,没有支援火力,没有足够的弹药,能够守在城区里面就非常不错了。
那么,其他部队的官兵会怎么想?
此外,还跟印军指挥官的身份有关。
这个家伙是新德里派来的,名义上是陆军上将,但是更多的印军官兵相信,他是总理派来的亲信。
简单的说,印军基层部队的官兵根本就不相信这个空降来的指挥官。
很多印军官兵甚至觉得,新德里已经抛弃了他们,因此才让他们去送死,以免在战后支付退役津贴。
总而言之,各种因素综合到一起,这场镇压叛乱的行动,变成了印军的大乱斗。
这下,城外的巴基斯坦军队反到轻松了。
为啥?
不再需要强攻阿姆利则,等着看热闹就行。
当然,更多的印军官兵选择了直接向巴军投降。
在第72日,就有十多个营的印军直接向巴军投降,而且交出了防守的城区。
当然,主要是外围城区。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3天之内,投降的印军已经超过了10万人,而且都是成建制的投降,至少有5个步兵旅直接投降。
不过,全都是在当地组建的部队。
到第75日,阿姆利则的印军已经是溃不成军。
当天,在阿姆利则东面发生了一场战斗。
一支印军试图突破巴军的防线,结果直接撞上了巴军的装甲部队,一个营的印军官兵几乎全部战死。
在清扫战场的时候,巴军才发现,战死的印军中,还包括那名上将司令官。
显然,这是印军指挥官的警卫部队,即印军指挥官都失去了守住阿姆利则的信心。
第634章 举棋不定()
被围困了不到10日,阿姆利则的印军就全线崩溃。
这个结局,肯定是出乎预料。
要知道,那可是30多个旅,近20万官兵。
更重要的是,在围困期间,巴军始终没有发动进攻,甚至没有进行火力打击,只是围住了阿姆利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