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马王爷-第6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跳起来,去酒店中牵了李大人的马,先在早点铺子吃过饭,然后丫环上了马,李大人牵着,出了彭水县城门往武隆渡口的工地上来。
半路上,丫环对李引说起了昨晚的事,李引这才心知崔夫人不早不晚赶到酒店的原因——只为他不酒后失言,他有些感动。
当丫环试探着问他,对马洇在客房中的醉话该怎么处置时,李引一边牵了马、一边告诉她,“你只悄悄与夫人说一句吧,我那时醉着不醒,你就说我什么都不知道。”
“夫人岂不生气?”
但李引没有说话,丫环决定就听他的,但是又问,“李大人,你的脾气可真不好,一天的功夫就打了马大人两场但你打女人么?”
她想,李引眼下已是个从六品下阶的六县都水使,还兼任着都濡县一整座县的县令,将来,自己一定要好好规劝他一下,不好再这样莽撞。
晚上她和李引在陌生人家的门洞里过夜,她看到了李引粗犷的外表下也有着细腻的心思,李大人还是蛮体贴女子的,知道把他的袍子脱下来,给她铺在石阶上。
但李引并没有回答她的问话岂止是打女人,他杀都杀过。
牧场村。
由司马刘敦行主持扩建的两个村子,一座由于面向着西州方向,刘大人便取名叫“西村”,另一座面向柳中方向的,就叫“东村”,名字简单好区分,刘敦行将他所取的两个村名报给西州都督高峻时,高峻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样,新村、旧村、东村、西村,四个村子正好在柳中牧场外围的四个点上。
麻大发知道大都督家中已信着八位夫人当然将来一定就是九位,都督在牧场新村的那座二层楼的家有些促狭了。因而他私下里向刘敦行建议,借着这次扩建新村子,就给高大人换一座更大些的宅院。
至少,不能让都督的那些夫人们楼上楼下的吧?那高大人上来下去的得有多麻烦。
刘敦行以为,麻大发的这个建议不是没有道理,就去与高峻说了。他问,高大人是愿意住在东村、还是愿意住在西村。
高峻回来就与柳玉如说起这件事。但柳玉如说她不想换地方,现在这处宅院她早就住出感情来了,不想再搬。
高峻不想揭破她内心中的真实想法,其实还是因为苏殷。他知道,柳玉如在一楼给苏殷辟出一间屋子,那都是一步一步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
但她说,“西村靠着西州方向,再说旧村苏姐姐那座院子已经给陈赡夫妻两个了,不如就在西村给苏姐姐留出一个院子。等她由黔州回来时,就到那里办公,省得她总跑去西州,回家来也方便些。”
高峻偷着一乐,还是不去揭破她——按着柳玉如的意思,苏殷将来在西村办公,就与家隔了旧村、东村两座村子,离着更远了。
还与刘敦行大人提出来、在西村留一处宅院的,是高都督的“九夫人”丽蓝。她说不是她住,而是想把她和丽容的父母接到柳中来。
丽蓝为什么偏偏选在西村也有个考虑,她从麻大发那里得知,柳玉如给苏殷安排的新办公地址就在西村。如果苏殷常在西村出入,她是西州长史,那身为西州大都督的高峻就不可能不常往西村中走动。
那么,丽蓝就把父母安顿在西村。
将来,高峻到西村来时,路过岳父的家门岂会不去看上一眼?再加上她在牧场旧村所开的温汤池子,四个村子她就占到旧村、西村两个了,妹妹丽容占到了新村。
她想,除非高峻将来不出牧场新村,只要他迈出新村的家门,不论去另外哪个村子,自己都有与他见面的机会。
丽蓝悄悄地对麻大发说,“麻大人,就把我父母的宅院靠着苏殷办公的院子就行。”麻大发就管这个,对于都督“九夫人”的小小要求,当时就答应下来。
牧场东村、西村中间隔着一座织绫场同时开建,来自周边各县的泥瓦工、力役纷纷汇聚到牧场村来。晚上时,织绫场的女织工们偶尔出来看,往东往西都是一片灯火通明的工地。
高峪二哥新起的四座砖窑一刻不得闲,烧出来的砖不等着凉透、便被两处工地抢去起屋。短短的日子,东西两个村子就码出了大盘子。再过几天街道两边的房子就看到了模样。
柳玉如和几个姐妹去西村看过,她得知了丽蓝订下的房址,此时再改动苏殷办公的房址,就有些成心。回来时她有些闷闷不乐,仿佛又让谁算计了似的。
第891章 两件大事()
恰好苏殷和丽容从黔州放回来的送信鸽子飞到家,她也没有好心思参与回信。
柳玉如只是大概地看了看信的内容,里面也没有什么大紧的事情,看来她们在黔州过得还算滋润,高审行并没有难为她们。
高峻看过信也认为没什么,就把这事儿丢在一边。柳玉如对谢金莲道,“你给她们回封信,说说牧场村、家中的事也就行了,让她们安心在那里做事。”
于是这件回信的差事就交给了谢金莲。
谢金莲知道,凡是柳姐姐不大愿意干的事,那就只好自己去干,而且还要干好才行,因为这样的安排总是表明了她在柳姐姐心里的地位。
谢金莲认为首先得在信里与苏殷和丽容说一说家中平安,比如高雄、高壮两个孩子能扶着东西走路了,还得说说新开建的两个村子,还有苏殷和丽容从黔州送回来的陈赡妻子、那个吕氏的近况。
为此谢金莲还特意去了一趟陈赡在旧村的家,看了看他们的生活。
那个吕氏从黔州搬到西州来之后,脸色比初来时红润了不少,也有了笑容。她白天去蚕事房做工,晚上陈赡回来时,饭菜早就做好了,而家里也被她收拾的井井有条。
信写好后,谢金莲拿去给柳玉如看,柳玉如说,“我还信不过你呀,快送出去就行了。”
谢金莲再用当初的那支细竹管儿卷了回信塞进去,用蜡封口时还把蜡滴到了手上。
但总算柳姐姐安排的大事圆满完成,看着信鸽振翅飞入晴空,谢金莲这才长长嘘了口气,跑到厨房里去啃咸菜。
谢金莲不知道,就是她回的这封短短的书信,在黔州掀起了一股汹涌暗流。
黔州的澎水、洋水、洪杜三县引水工程进展顺利,那些引水的石渠都是就地取材,有的地段只须凿去石渠边界内的石头就行,总比担着担子跑十几里路浇水有效率的多。
时间进入五月的时候,各县引水上山的石渠已经基本完工,每一处提升点上,蓄水池也都完工了。进度唯一滞后的就是各个取水点的水车,这是个精细活儿。
但这事有李引在盯着,高审行认为可以喘口气了。
李引都水使的任命由长安正式确认下来后,在黔州官场再度引起人们私下里的议论。
人们都说,皇帝陛下对高刺史的建议简直是言听计从,刺史一个别出心裁的“六县都水使”说设置就设置上了。
从六品下阶,这是一个大于中县县令和下县县令的品阶。
在黔州,除了澎水这座有盐井的上县县令张佶是从六品上阶、仅仅比李引大了一阶之外,在县一级的官员中就算李引最大了。
高审行志得意满,引水工程日渐接近成功和李引职位的被确认,让刺史大人的威信如日中天,他悄悄去都濡县私会吕氏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私会一个寡妇,至少不会引来像刘端锐那样的死敌,在都濡县,县令李引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而且他也十分注重替刺史遮掩行迹。高审行认为,自上次夫人崔氏原谅他之后,她是不知道自己与吕氏再续前缘这些事的。
因为每当刺史在傍晚时分,说要到某县中连夜督促那些工程时,夫人的脸上总是看不出什么怀疑和不安的神色,“去吧老爷,只是你年纪已不轻了,总不能像年轻时候一样不知体恤自己”。
倒是夫人的贴身丫环,常常会在此时看上夫人一眼。
因为她已经悄悄地把马洇在沉醉中哭诉的那些话、一字不差地都学与了崔夫人。一位大家闺秀出身的刺史夫人,被一个如此随便的寡妇插足进来,当时崔夫人的脸腾地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但没有训斥她。
丫环又试着补充道,“夫人,这些话当时就只有我一个人听到了,因为就我没有喝酒”
夫人无所谓地道,“那好,就只有你一个人可怜我好了!不过李大人总有酒醒的时候,那天你和李大人在一起,他对你们两个的事到底有没有个表示?”
丫环摇头,这下子轮到她不好意思,好像没有完成夫人的重托似的,那晚与李大人睡在陌生人家的门洞那件事,她也没对夫人说。
夫人叹了口气对丫环道,“唉,我们主仆两个,难道就这么不让人待见?!”
黔州六月,有两件大事。
一件是三县的引水工程迎来了阶段性的战果,三条从大河边延伸出来的石渠,借助了层层级级的水车,将河水逐级地引到了山上!
相比于年初所进行的开荒拓亩工程,这又是一件创举,而且前无古人!
自古水往低处流,有谁见过水会流到高山上去!那是只有雨水才能到达的地方。
而这件壮举,就在高审行主政的黔州成为了现实!除了黔州,试问大唐境内还有哪一州能够做到???高审行意气风发,在一天的时间里奔走了三县,亲自主持当地的通水仪式。
他带着李引,就让他站在自己的身边,又对着那些同样满脸喜气的当地官员们高声说道,“本官一向有功必奖,李引大人在引水抗旱中劳苦功高、有目共睹,一个都水使的职位是不够的!”
在洋水河边,随着一阵震天的鞭炮声,高大的水车先由畜力起动,然后借助风力运转起来。河水被摩天轮上所悬挂的水斗舀起来、落下,倾入了石砌的水池中。
水池漫漫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