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马王爷-第6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氏却想不出来,去看苏殷。
苏殷道,“母亲说得极是,因升一人、而动另一人总不大美。莫如都濡县仍由李大人执掌,而各县抗旱之事都由李大人督办如何?官职、名目尽可由着父亲大人拟定和委派,就连品阶也可不拘一格了!”
对于苏殷的话,高审行同样极为感兴趣。他想弥补在澎水县当众拂她脸面一事,又看出她这是在千方百计讨崔氏的欢心,而她的建议也确是更为灵活。
他略一思索,便对着李引拍板道,“你都看到了,本官不由着她们婆媳,便是不能知人善任了这样,你仍兼居都濡县令,但正职是‘六县都水使’。”
看到夫人面露抑制不住的喜色,高审行咬咬牙道,“从六品下阶!通直郎的散阶,本官回去后即着手拟定上报吏部的呈文。”
这么一眨眼的功夫,李引的官阶就由连跨三级变为了四级,这就是一位下州长史的等级了。崔夫人再一次情不自禁地欢呼道,“哦,老爷太好了!”
她不在乎在两位儿媳的面前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意,甚至还有所发挥和扩大。这样,前一日在盈隆岭上、被她们看到自己与李引言语间的尴尬,也就有了个隐晦的注解——她可是为了报恩。没有别的。
高审行自负地笑道,“想一想吧夫人,放眼大唐官场,除了峻儿,谁又有过这样大的升迁跨度!”
剩下的话,高审行没有明说。
高峻的极度飞迁是他拼了性命拓土拔城、得到陛下青睐才换来的。而李引呢,只是舍命救了夫人两次,高审行便肯给他这般的荣耀。
刺史以为,籍此一举,长时间以来夫人对自己待搭不理的态度,大概可以告一段落了。尤其是她的那声欢呼,再度引发了刺史大人海潮一般汹涌的豪情。
对于黔州的旱情,高审行本来已经认命,以为自己也没什么好法子可想了。原来常常臆想的、黔州在来年五谷丰登的场面也多日不再想起。
但盈隆岭的奇迹让他再度有了想法,苏殷说的对,“拔良将如抢天时”,季节已经不等人,他这般选拔官员的大手笔都是被天时逼出来的。
近日,高审行一有空就在打着腹稿——将来如何向长安拟报黔州旱情。天道不可逆,当然一定是奏折中的主章,他只须在奏章中表达出黔州曾经有多么努力也就是了。
但不论腹稿中的言辞多么谦卑、通情,高审行总觉得挺不起胸膛来,花费了巨大心血的开荒拓亩不收实效、便是不能再提的败笔。
如果通过重用李引抗旱,黔州便能有些起死回生的效果,他岂会在乎培植起一个从六品下阶的新鲜官职!而且这个“六县都水使”更会成为黔州在他治下选人、用人的一段佳话。
李引听高审行这么说,一时间胸中也起波澜,卖虾贩果与六县都水使,这样的反差听起来就像做梦一样。
当着眼前的几个人,他不便朝崔颖投去感激的目光,但李引心中是明镜似的。
夫人说,“老爷,这个都水使有什么权限呢?涉及了六县抗旱,那么六县的县令总该听一听李大人的吧?还有亲家翁从台州送来的五十一万缗抗旱捐赠,总该用到刀刃上。”
高审行道,“只要与抗旱有关,各县谁敢不听调度,那他们是不想干了!本官为官,何时在惜过几文钱!只要用在抗旱方面只管去用”
他忽然想到了这两笔钱是苏殷的父亲送来的,便再补充道,“那么这笔抗旱的钱,就由殷儿总管、夫人你到时候替她把把关也就是了。本官想大事,从不想这些小事情。”
这一次崔夫人没有欢呼,而是略带满足地催促丈夫道,“天时不等人呀,老爷你还等什么。第一步,李大人的任命一事要有个什么步骤,我却不知”
高审行道,“我这就回黔州,连夜把这件大事操办起来,最晚明天一早,李大人的职务变动就可晓谕各县,但正式的任命只有等吏部回文了。”
高审行说走就要走,崔氏对两位儿媳道,“我们就不须像老爷那样追赶,今晚便去都濡县衙休息,正好与李大人商量一下钱怎么花。”
苏殷也很高兴,再怎么说她也是来黔州协助抗旱的,这次总算有些具体的差事做了。
她对崔氏道,“母亲,那两笔捐赠的每一笔开支,都要你来发话才可使用。不然,万一有哪一笔用得不合适,父亲大人脸板下来,岂不是没人替我顶缸?”
崔夫人心情不错、当即答应下来。高审行走后,崔夫人与苏殷、丽容、丫环、李引一同回到都濡县。
此时天色已晚,夫人提议道,“李大人,你的治下可有个上些档次的酒店么?西州来的长史大人吃饭,我们可不能凑合。”
李引听了,连忙引着众人、带了小白犬,迈步进入县内最大的一家酒楼。酒楼老板知道来的是什么人,不须吩咐,便将人们让到最好的雅间。
酒楼楼下可拴牲口,楼上可饮酒、下棋,还设有柜房,代客保管钱物。唐境内的酒楼大多是这样的布局。
这种地方除去饮酒用饭,还常用作验看商品质量、谈论价格、商定买卖、签定契约的场所,实际上兼具行市会馆的性质。
酒楼也是文人举子的聚会场所,谈诗论文、各有声势,稍有身份者,多会于酒楼。
第878章 苏殷应考()
苏殷带来的那些女护卫,自有伙计引到别处用饭,雅间内却是肃静整洁,杯盘精致。不一会儿酒菜上齐,崔夫人先道,“先以薄酒感谢李大人两次救命大恩。”
说罢一饮而尽,李引不好推辞,满杯欲饮。
但崔夫人伸手止道,“今天只许李大人饮三个满杯,你且听我说完再饮。”苏殷和丽容不知夫人何意,都有些奇怪,因为她们都不晓得李引的酒量。
但李引却从中听出了崔颖关心,不由得心头一暖——他只堪三杯便恰到好处。又听崔氏道,“再祝贺李大人升至从六品下阶的通直郎。我知道这只算是下州长史的品位,但与李大人的能力比较还是低了,愿李大人从此稳步笃行,做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说罢,夫人举杯自己又饮了,苏殷和丽容连忙陪了一杯。
但李引又要饮尽自己杯中之酒时,再被夫人打断道,“李大人,你慢饮。且须与苏长史讲一讲,升任六县都水使一职后有个什么打算。说得好了才许你饮上半杯。讲不好了你只能吃菜。”
李引一乐,神情放松不少,果真吃了一箸菜后,说道,“崔夫人,小人乍听此信,没什么准备,黔州是哪六县,小人都说不全面呢。”
夫人道,“无妨,想到哪儿说到哪儿,说不全面时,就有我的丫环替你把关。”
小丫环也跟上来雅间,此时坐在丽容边上,恰与李引最近,她听了夫人的话,心领神会,起来给崔氏、苏殷、丽容满酒。
李引道,黔州多山,抗旱须水,那么也只有引水上山一途。若是全靠人力挑担汲水,劳民而效果又差。
崔夫人问,“难道李大人还想用都濡之法么?”
李引点头称是,说黔州的县名他虽然说不全面,但境内有什么大河他却清楚:澎水河、洋水河、乌江虽然今年各大河的水位有所下降,但在河边建造高大水车,配以石砌引水槽,便可将水一级一级引至山顶。
丽容问,“李大人,这得有多大的耗费,时间可充裕?”
李引道,“由河边至山地,平地建渠水车却用不了几架;再说,黔州随处都是石头,就地取材总比挑了担子跑路来的容易。此外挑水抗旱只抵几日之功,人要不停劳乏。而修渠却为长久之计,一劳永逸。”
几人一听确是这个道理,苏殷道,平地倒好说,但山地上的工程就大了。
李引道,“总之还要怪刺史大人的手笔太大,荒地开得过多了!要引水上山,需要每一层级都有水车提水,但放水下山就不需水车了!我只要因着地势、选好了关键的、可联络周边的山头,想来虽不可一蹴而就,但占一山便保了几十、上百顷的山地。总比望天吃饭要强些。”
崔夫人依旧不放心,“一个月修到这么多,又是水车又是石渠,恐怕时间也不大够吧?”
李引道,“夫人,一个月当然不大够了,其实头一个月重在补苗,将禾苗由低洼簇生之地移补到高处去,浇水保墒、同时加紧兴修水利,那么我动工的时间便不止一个月了,而小人敢保——担水的人会越来越少。”
崔氏这才举杯道,“李大人,这次你可以喝了。”
丫环见李引大人双手捧杯,就像上次吃茶那样,眉头不皱地一口将酒吞了下去。
李引再道,“夫人不知,小人此时最担心的是德浅不能服众。但天时急迫,各县官员们若有一个懈怠,这个月混过去,黔州的收成也就只好等来年了!”
崔氏道,“有老爷在,这个我不担心。钱我也不担心,台州和余杭捐助的钱都在我两位儿媳手中把着,李大人只管尽力施为。”
此时崔夫人已饮过了好几杯,为了给李引打气,她再对他道,“一个六县都水使并非正经的官品序列,我早听到消息说——黔州抗旱如果有了大成效,黔州长史的位子对李大人来说也没有多难。”
崔夫人此语先把丽容吃了一惊,不由自主地问道,“母亲,这是父亲大人与你透露的了?”崔氏意识到是自己酒后多言,不便解释,只是对丽容道,“莫与老爷说起。”
话音刚落,雅间的房门有人谨慎地轻敲,随后进来几位都濡县的富绅、还有两三位书生,各端了酒杯进来。
为首一人冲着李县令一揖到地,“县令大人勤于政务、爱民如子,尤其是都濡县抗旱成就有目共睹,想来年时可保!今晚我们见李大人上楼来,就想着来共敬李大人一杯、略表心意。”
李引道,“多承列位美意!但有刺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